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断面约束下交直流混联送端电网直流回降保供调控策略
1
作者 段龙翔 刘挺坚 +3 位作者 刘友波 邱高 叶希 高剑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5-175,共11页
受新能源间歇性短缺、区内负荷高峰的双重影响,清洁能源富集的送端电网将面临保供压力。现有研究鲜有考虑直流回降对送端区域负荷保供的作用。然而,清洁能源发电基地混合外送模式下,交流断面输电能力与直流外送功率存在耦合,须在保供调... 受新能源间歇性短缺、区内负荷高峰的双重影响,清洁能源富集的送端电网将面临保供压力。现有研究鲜有考虑直流回降对送端区域负荷保供的作用。然而,清洁能源发电基地混合外送模式下,交流断面输电能力与直流外送功率存在耦合,须在保供调控中协调直流回降功率与交流断面功率控制、负荷需求缺口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构建直流联络线的分挡控制模型,考虑直流外送功率与送端交流断面限额的耦合关系构建条件断面约束,以失电惩罚因子量化负荷重要程度,利用极端场景法分析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影响,松弛条件断面约束中逻辑判断的非线性因素,以提升模型求解效率。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策略可克服新能源容量缺口、断面通道卡口等不利因素,有效保供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面约束 交直流混联电网 可再生能源 保供 极端场景 松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目标级联分析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发电-备用分布式协同调度
2
作者 徐苏越 彭超逸 +4 位作者 陈文哲 孙海顺 周华锋 刘耀文 韩应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93-3404,I0111-I0114,共16页
针对多区域互联系统内大规模风电的消纳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目标级联分析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发电-备用分布式调度模型。首先,构建了交直流混联系统分层分区的分布式调度框架,并设计考虑交直流联络线物理特性的分区解耦方法。其次,考虑风... 针对多区域互联系统内大规模风电的消纳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目标级联分析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发电-备用分布式调度模型。首先,构建了交直流混联系统分层分区的分布式调度框架,并设计考虑交直流联络线物理特性的分区解耦方法。其次,考虑风电出力不确定性,构造交直流混联系统鲁棒发电-备用双层优化模型,实现对区域间联络线功率和备用互济的分层分区调度,上层为区域间联络线计划的协调优化模型,下层为含虚拟电厂的区域两阶段鲁棒优化调度模型。然后,设计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快速闭环迭代方法,并嵌套改进列和约束生成算法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有效提升多区域交直流混联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所提改进算法能在有限次迭代内快速获得近似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虚拟电厂 协同优化 鲁棒优化 目标级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雪消融优化算法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风险评估
3
作者 王英英 李勇 +3 位作者 李会新 陈磊 李逸飞 陈红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7,共11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雪消融优化(snow ablation optimization,SAO)算法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恶化阶段的主导作用因素...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雪消融优化(snow ablation optimization,SAO)算法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恶化阶段的主导作用因素,建立了反映连锁故障演化特征的两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制定了基于SAO算法的风险评估指标组合赋权策略,确定了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流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基于改进IEEE 30节点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模型,比较了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指标权值差异,对比了不同规模的直流闭锁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因素,对高危线路风险评估的敏感度相比传统方法可提升12.67%,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连锁故障 雪消融优化算法 风险评估 组合赋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配电网功率互济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灾后抢修策略
4
作者 常康 郁琛 +3 位作者 谢云云 燕子敖 蔡胜 张玉坪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0,共7页
传统的配电网灾害抢修策略主要利用配电网的内部资源,无法考虑多个配电网间的功率互济和协同恢复。考虑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能够通过交直流混联的拓扑结构实现功率互济,建立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抢修决策模型,通过协调抢修队、线路开关、... 传统的配电网灾害抢修策略主要利用配电网的内部资源,无法考虑多个配电网间的功率互济和协同恢复。考虑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能够通过交直流混联的拓扑结构实现功率互济,建立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抢修决策模型,通过协调抢修队、线路开关、分布式电源、电压源换流器,最大限度地提高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负荷恢复量。对模型中存在的非线性约束进行线性化处理,将优化问题转化为可快速求解的混合整数模型,并采用CPLEX求解器求解最优抢修策略。基于IEEE 14节点系统建立一个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抢修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配电网 自然灾害 弹性运行 抢修策略 负荷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统一导阻网络建模及其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滕志远 陈新 张东辉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64-2879,共16页
对于交直流混联系统,常规阻抗模型难以同时涵盖交直流网络各装备的导纳/阻抗(电流/电压源型)特性,无法准确地表征交直流网络的复杂耦合关系。为此该文构建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统一导阻网络模型,提出基于混联系统导阻模型的稳定性评估及... 对于交直流混联系统,常规阻抗模型难以同时涵盖交直流网络各装备的导纳/阻抗(电流/电压源型)特性,无法准确地表征交直流网络的复杂耦合关系。为此该文构建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统一导阻网络模型,提出基于混联系统导阻模型的稳定性评估及振荡溯源方法。首先,该文根据装备不同端口特性提出混联系统划分方法,将交直流混联系统划分为单一和复合导阻网络,标准化系统装备的模型形式,降低了网络模型维数;其次,依据系统网络的连接关系,建立包含混联系统完整振荡信息以及同时覆盖装备阻抗/导纳特性的统一导阻网络模型,推导涵盖混联系统各交直流端口交互关系的统一导阻网络稳定判据,并结合导阻网络的拓展性分析将判据推广至一般交直流混联系统,进一步基于导阻网络模型给出面向混联系统的振荡溯源方法;最后,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应用实例,对该文所提导阻网络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 导阻 稳定性分析 振荡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
6
作者 綦龙飞 杨镜非 肇嘉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3,共9页
为实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出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方法。首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进行合理分区,并以不同分区内网损最小、智能软开关损耗最小及分布式电源有功功率削减量最小为目标,并建立各个分... 为实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出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方法。首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进行合理分区,并以不同分区内网损最小、智能软开关损耗最小及分布式电源有功功率削减量最小为目标,并建立各个分区的子优化模型。然后,已优化集群向待优化集群传递部分边界信息,采用改进的交替方向乘子法协调求解各个区域的子模型,经过迭代计算后得到最优解,实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区间解耦和各分区分布式优化。最后,采用改进的IEEE123节点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运行经济性,降低了配电网损耗及缓解电压越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软开关 交直流混联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优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储能的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功率分级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力 胡佳成 +2 位作者 曾祥君 赵斌 张治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1-2324,共14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孤岛运行时,仅靠互联变流器协调网间功率无法有效缓解系统频率与电压波动,且单一蓄电池储能难以适用多场景功率需求的问题,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混合储能的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将混合储能作为... 针对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孤岛运行时,仅靠互联变流器协调网间功率无法有效缓解系统频率与电压波动,且单一蓄电池储能难以适用多场景功率需求的问题,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混合储能的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将混合储能作为储能子网连接在直流母线上,优先采用超级电容平抑交直流子网内功率波动,提出以储能荷电状态来划分五种工作模式的改进混合储能控制策略。兼顾超级电容快速响应特性和减少互联变流器的频繁起动,根据直流子网电压和交流子网频率波动程度,提出功率自治和功率互济工况的两级分层协调控制策略。通过设计混合储能处于不同工作模式的网间功率互济场景,仿真证明了所提混合储能和互联变流器协调控制策略能够平抑各子网负荷功率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微电网 合储能 互联变流器 功率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无功功率补偿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抑制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7 位作者 崔荣喜 李辉 吴硕 孟凡涛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6,41,共9页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输送功率增大,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更加频繁,不利于熄弧,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交直流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研究了混合无功补偿装置(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HRPC)补偿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输送功率增大,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更加频繁,不利于熄弧,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交直流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研究了混合无功补偿装置(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HRPC)补偿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影响,分析分级可控高抗与小电抗联动控制的措施对潜供电弧抑制效果,提出一种改进型旁路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结果表明,串补度20%、补偿度70%及小电抗700 mH时,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最小,抑制效果最佳。此外,采用潜供电弧熄灭后旁路断路器断开的控制策略能够进一步加快熄弧速率,提高单相重合闸成功率。研究成果为HRPC在远距离大容量混联线路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无功补偿装置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潜供电弧 旁路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樊艳芳 马翼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32-4139,共8页
交直流混联系统中逆变站的换相失败使交流线路发生频率偏移,导致工频量纵联方向保护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利用线路区内、外故障时,传播到两端保护的电流故障初始行波波... 交直流混联系统中逆变站的换相失败使交流线路发生频率偏移,导致工频量纵联方向保护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纵联方向保护方法,利用线路区内、外故障时,传播到两端保护的电流故障初始行波波头之间极性差异构成纵联保护。该方法仅利用电流初始行波极性差异进行方向判别,消除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无法准确传输宽频带电压信息导致保护的低可靠性问题,且利用高频电流进行计算,避免了交直流混联系统频率偏移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行波电流极性差异的纵联方向保护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单相故障和多相故障,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纵联方向保护 行波电流极性 小波变换 交流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C和TCSC混合复用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特性
10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6 位作者 吴硕 孟凡涛 林莘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37-9444,共8页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FSC)和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混合复用抑制潜供电弧的方法。此外,为满足线路对高补偿度的需求,设计FSC和TCSC混合复用串补度最佳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交直流混联线路采用串补度40%的双平台分散布置方式,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达到最小,燃弧时间最短。高补偿度串补线路TCSC采用串补度10%、20%的配置方案更利于熄弧,提高重合闸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FSC和TCSC合复用 潜供电弧 串补度配置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潮流计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智强 黄耀辉 +3 位作者 赵化时 许建中 赵成勇 贾秀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6,共7页
作为电网发展的新阶段,交直流混联电网呈现多类型直流参与、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的特点,而关于统一迭代和交替迭代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尚未得到深入分析。为此基于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运算性能进行对比研... 作为电网发展的新阶段,交直流混联电网呈现多类型直流参与、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的特点,而关于统一迭代和交替迭代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尚未得到深入分析。为此基于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运算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推导了含常规直流、柔性直流、混合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潮流模型,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统一迭代法和交替迭代法。通过3个交直流混联电网测试系统和南方电网实际系统数据验证了潮流模型的有效性和潮流算法的准确性,结合系统负荷水平、系统强度、直流嵌入规模等因素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收敛性能和计算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中进行潮流计算时,统一迭代法的计算效率比交替迭代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直流 交直流混联电网 潮流计算 统一迭代法 交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HVDC交直流混联系统小扰动稳定域迭代求解和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靖洺 董朝宇 +3 位作者 王睿 穆云飞 肖迁 贾宏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0-50,共11页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区域电力系统将拓展为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因此,需要建立可以同时精确刻画交直流动态的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模型来研究混联系统的动态与稳定性。文中考虑了交流侧和直流侧的详细动态,建立了异步联网的...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区域电力系统将拓展为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因此,需要建立可以同时精确刻画交直流动态的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模型来研究混联系统的动态与稳定性。文中考虑了交流侧和直流侧的详细动态,建立了异步联网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MMC-HVDC)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给出了具体的解析解形式,并推导了多重迭代信赖域算法。所提算法建立了决策变量空间内的点与平衡点的映射关系,结合Hopf分岔识别边界,提出了一种多重迭代求解小扰动稳定域边界的方法。在利用Simulink仿真验证模型准确性后,以发电机出力作为决策变量绘制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稳定域,利用特征根和参与因子定量研究了直流失稳和交流失稳的机理以及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对稳定域边界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多区域的混联系统与交流系统的稳定域,结果表明换流站和直流网络的引入可能使多区域系统稳定域边界呈现多约束共同决定的近似分段线性拓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信赖域算法 稳定域 参与因子 HOPF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高阶不确定性的交直流混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芸烽 林舜江 +2 位作者 杨悦荣 刘万彬 刘明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1644,共14页
随着大量新能源场站接入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margin,SVSM)水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研究考虑新能源场站高阶不确定性的交直流混联电网SVSM计算方法。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了交直流混联电... 随着大量新能源场站接入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margin,SVSM)水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研究考虑新能源场站高阶不确定性的交直流混联电网SVSM计算方法。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了交直流混联电网SVSM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直流换流站控制方式随负荷增长的切换;采用概率盒模型描述风速与光照强度的随机波动,提出了改进区间半不变量法以获得更准确的SVSM概率盒,该方法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随机变量样本划分为多个波动范围较小的样本集,以降低半不变量的线性化计算带来的误差;并结合Gram-Charlier级数展开和概率加权和计算得到考虑新能源场站高阶不确定性的系统SVSM概率盒。通过对修改的IEEE-39节点交直流系统和南方电网两个算例的分析,并与区间半不变量法和双层蒙特卡洛法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方法获得的SVSM概率盒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交直流混联电网 高阶不确定性 静态电压稳定裕度 参数化概率盒 改进区间半不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潮流计算数据生成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耀辉 宋智强 +3 位作者 赵化时 许建中 贾秀芳 赵成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3-1572,共10页
随着电力系统中多类型直流线路占比的逐步提升,调度系统与异构平台间的潮流数据交换需求明显增大,亟需研究新形态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潮流计算数据生成问题。该文从拓扑转换、网络拓扑分析、设备建模以及数据生成策略4个主要步骤,实现含... 随着电力系统中多类型直流线路占比的逐步提升,调度系统与异构平台间的潮流数据交换需求明显增大,亟需研究新形态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潮流计算数据生成问题。该文从拓扑转换、网络拓扑分析、设备建模以及数据生成策略4个主要步骤,实现含交直流系统的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通用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CIM/XML)数据到潮流计算输入数据的转换。首先,该文从设备间开关拓扑的角度,进行深度优先算法(depth first search,DFS)搜索和设备拓扑拼接,实现开关/节点模型到母线/支路模型的转换;其次,在筛选出活拓扑岛、剔除不带电设备后,着重分析了CIM/XML中换流器建模对交直流节点选取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直流节点选取规则和具备普适性的直流数据生成策略。最后,以某地调度500kV及以上交直流网络导出的CIM/XML数据为算例,潮流计算结果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量测数据比对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XML 交直流混联系统 深度优先算法 拓扑转换 潮流计算数据生成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灵活性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鲁棒优化运行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振强 王宏波 +3 位作者 赵阳 范岳 李雪晴 艾欣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3,共10页
为适应未来配电网交直流混联的配电方式、应对新能源不确定性带来的运行灵活性调节量不足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运行模型。首先,在交直流混联配电网架构下,分析其灵活性资源供需关系,定义上调/... 为适应未来配电网交直流混联的配电方式、应对新能源不确定性带来的运行灵活性调节量不足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运行模型。首先,在交直流混联配电网架构下,分析其灵活性资源供需关系,定义上调/下调灵活性裕度指标;其次,综合考虑系统中各类约束,构建描述配电网经济性、新能源消纳性与灵活性的优化运行模型,结合数据驱动生成的风光典型场景,采用基于综合范数距离的分布鲁棒优化方法处理风、光出力不确定性,并根据优化变量的出力特性构建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运行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凸性转化与求解,通过修改的33节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配电网 新能源不确定性 灵活性裕度指标 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析目标级联法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运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雪晴 艾欣 王昊洋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698,共10页
交直流混联的配电方式是未来配电网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为克服其中各子系统分属不同利益主体而带来的功率信息传递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分析目标级联法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运行方法。首先,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直流、... 交直流混联的配电方式是未来配电网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为克服其中各子系统分属不同利益主体而带来的功率信息传递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分析目标级联法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运行方法。首先,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直流、换流站和交流区域,分别建立包含自身区域运行优化与区域间交互功率运行优化的模型;其次,采用分布式优化的思想,将交互功率作为共享变量,对模型目标函数进行解耦,并在传统的分析目标级联法中引入一个平衡系数,来解决因惩罚乘数初值选择不当,子系统函数项与惩罚项权重不平衡情况下算法性能不好的问题,在一致性约束下迭代求解分布式模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进行模型的有效性、改进算法性能以及分布式模型通用性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配电网 分布式优化运行 考虑平衡系数的分析目标级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协同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线路过负荷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秋玲 梁锦照 陈康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7,共7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线路过负荷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线路运行特征难捕捉、难以实现精准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云边协同的过负荷协调控制方法。建立过负荷状态数学模型,采用解耦算法求解不同程度过负荷情况下电力参数增量值并进行特征提取,将...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线路过负荷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线路运行特征难捕捉、难以实现精准控制的问题,提出基于云边协同的过负荷协调控制方法。建立过负荷状态数学模型,采用解耦算法求解不同程度过负荷情况下电力参数增量值并进行特征提取,将其作为云边协同算法的云计算参照值,获得同时符合功率最佳、能耗最小以及避免切负荷要求的协调控制参数,实现协调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云边协同方法在盲区约束下可以准确检测盲区以外的所有节点,未出现漏检现象;光伏、风电出力的节点功率变化明显高于正常节点,节点过负荷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 交直流混联电网 过负荷 切负荷 解耦算法 电压偏移 线路过载 功率差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电网交流系统故障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8
作者 索南加乐 张健康 +3 位作者 焦在滨 粟小华 宋国兵 康小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1-1467,共7页
与传统交流电网相比,交直流混联电网在故障时会产生许多新的电气特征,从而对交流系统继电保护动作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以±500kV宝-德及贵-广Ⅱ直流工程为模型,在大量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试验的基础上,从继电保护应用的角度... 与传统交流电网相比,交直流混联电网在故障时会产生许多新的电气特征,从而对交流系统继电保护动作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以±500kV宝-德及贵-广Ⅱ直流工程为模型,在大量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试验的基础上,从继电保护应用的角度出发,首次系统地分析了交直流混联电网交流系统的故障特征。研究表明,故障信息中的谐波主要表现为低频分量和非整次分量,且其含量基本不随时间而衰减;由于换流器的非线性特性,使得被保护元件背侧系统正、负序阻抗的幅值和相位均不再近似相等;交流系统单一故障通常具有复故障特点,上述特征将影响选相元件、距离元件、方向元件等保护的动作性能。研究成果为适用于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继电保护研制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换相失败 谐波分析 正负序阻抗 复故障 RTDS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相失败对含风电场的交直流混联系统送端过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赵学明 李永丽 +2 位作者 孙广宇 张云柯 曾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66-3673,共8页
针对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后引起的送端交流母线会出现暂态过电压的问题,详细分析了直流换相失败后送端交流母线出现暂态过电压的机理,提出一种根据暂态过电压的大小来确定调相机容量进而抑制暂态过电压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定电流控制环... 针对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后引起的送端交流母线会出现暂态过电压的问题,详细分析了直流换相失败后送端交流母线出现暂态过电压的机理,提出一种根据暂态过电压的大小来确定调相机容量进而抑制暂态过电压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定电流控制环节参数进行优化,达到进一步抑制暂态过电压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于受端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的换相失败所产生的送端母线暂态过电压具有有效的抑制能力;再结合直流控制系统参数优化,对于受端三相接地故障引起的换相失败所产生的送端母线暂态过电压可起到进一步抑制的效果。该策略对于含风电场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故障后送端暂态过电压的抑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风电场 换相失败 暂态过电压 调相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调制改善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4
20
作者 荆勇 杨晋柏 +1 位作者 李柏青 马世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共4页
文章研究了天广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天广直流双侧频率功率调制对改善该混联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作用,并做了基于实际系统运行方式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直流功率调制对减小系统第1个摇摆稳定峰值的效果比较明显;还基于典型两机系统的非线... 文章研究了天广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天广直流双侧频率功率调制对改善该混联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作用,并做了基于实际系统运行方式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直流功率调制对减小系统第1个摇摆稳定峰值的效果比较明显;还基于典型两机系统的非线性直流调制控制器,构建了天广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非线性直流调制控制器,并做了将其应用于实际系统的仿真实验。经综合比较得知,两种调制方式在改善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方面的效果是相近的,且常规的双侧频率功率调制对电网运行的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性 交直流混联系统 直流调制 仿真系统 时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