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易发部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熊玉琴 刘耿星 +2 位作者 林敏 方丁芬 黄卫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99-2502,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23例心心房颤动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通过Lorenz散点图测量心房颤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点集中最...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23例心心房颤动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通过Lorenz散点图测量心房颤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点集中最短联律间期,并采用逆向技术确定该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结果室性期前收缩起源左、右心室心尖部的联律间期最短,测量值分别为(380±55)、(394±58)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4.89,P<0.01;t=5.61,P<0.01;t=3.90,P<0.01;t=5.99,P<0.01);右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2.18,P=0.03;t=3.09,P<0.01;t=2.07,P=0.04;t=3.11,P<0.01)。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尖部较易发生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其可能与病理生理及心尖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动 脏复合征 LORENZ散点图 描记术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