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保守性手术的预后与生育状况 被引量:6
1
作者 陶陶 曹冬焱 +3 位作者 杨佳欣 沈铿 郎景和 郭丽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评估采用保守性手术方式治疗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BOT)的预后及生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09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a及Ⅰb期34例(31.2%),Ⅰc期66例(60.6%),Ⅱ、Ⅲ、Ⅳ期... 目的评估采用保守性手术方式治疗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BOT)的预后及生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09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a及Ⅰb期34例(31.2%),Ⅰc期66例(60.6%),Ⅱ、Ⅲ、Ⅳ期分别为2(1.8%)、7(6.4%)、0例。结果 40例(36.7%)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27例(24.8%)行肿瘤剔除术,42例(38.5%)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分别为81例(74.3%)和28例(25.7%)。术后平均随访(60.3±42.5)个月,25例(22.9%)患者复发,复发间期平均为(36.1±31.9)个月;1例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及是否行分期手术是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66例有生育要求者中有24例(36.4%)妊娠。结论 BOT的预后相对较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行保守性手术治疗以保留其生育功能。手术的彻底性与肿瘤复发相关,但范围较大的分期手术是否会造成术后不孕,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保守手术 肿瘤复发 妊娠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
2
作者 李俊 顾伟勇 +3 位作者 王杰玉 武贝贝 鹿欣 陈瑞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 目的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icotta研究队列中的19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结果本研究入组了42例CCBOT患者:其中我院队列23例,Ricotta队列19例。与Ricotta队列相比,我院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34.8%)明显高于Ricotta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5.3%)(P<0.05)。在我院队列中,22例患者具有术中冰冻病理信息,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为50%(11/22),另外50%(11/22)患者术中冰冻低估了病情。合并后的队列整合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60岁,好发于绝经后女性(66.7%);多数因盆腔包块(59.5%)和腹痛腹胀(19.0%)就诊;肿瘤多为单侧卵巢受累(90.5%);术前肿瘤标记物信息缺失较多,无法准确评估;10人(23.8%)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2人(76.2%)行根治性手术,手术病理提示所有患者均为I期患者;部分患者(21.4%)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患者接受了全子宫切除,其中10人(31.3%)合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1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31个月,未见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CCBOT患者总体预后好,复发率低;保留生育功能安全可行,但要注意排查是否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鉴于CCBOT罕见,未来要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更好地阐明CCBO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透明细胞交界肿瘤(CCBOT) 手术治疗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的助孕结局及肿瘤转归
3
作者 王荣敏 余敏 朱晓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后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合并不孕的患者行辅助生殖助孕的结局及肿瘤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的FSS后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妊娠及肿瘤结局。结果纳入的患者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占62.9%;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25例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2例(7例Ⅰ期,5例Ⅲ期)患者辅助生殖前发生交界性肿瘤复发。35例患者FSS后平均间隔(47.3±32.6)个月首次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共79个促排卵周期,以微刺激方案为主(41.8%),其次是自然周期(25.3%)。27例患者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周期数37,19例患者临床妊娠21次,临床妊娠率56.8%,累积妊娠率54.3%,活产率43.2%,累积活产率42.9%;抗米勒管激素<1.0 ng/mL的13例患者妊娠率42.9%,累积临床妊娠率23.1%。30例患者首次COS后中位随访61个月,4例(13.3%)Ⅲ期患者发生复发,无癌变发生。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BOT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对肿瘤预后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BOT) 控制卵巢刺激(COS)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69-5p在上皮性卵巢癌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及在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的机制初探
4
作者 金卓婷 王丹 +2 位作者 葛佳 郑茜文 张勇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0-525,共6页
目的:探讨miR-769-5p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EO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miR-769-5p在恶性组、良性组和健康组血清外泌体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miR-769-5p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EO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miR-769-5p在恶性组、良性组和健康组血清外泌体样本中的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构建过表达和敲减细胞株,分组为:miR-769-5p mimics组、mimics-NC组、miR-769-5p inhibitor组和inhibitor-NC组,通过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验证miR-769-5p对EO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对过表达miR-769-5p的EOC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公共数据库的预测结果,确定miR-769-5p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69-5p和靶基因的关系。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进一步验证miR-769-5p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恶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769-5p的表达水平较健康组和良性组更低(P<0.05)。与mimics-NC组比较,miR-769-5p mimics组的SKOV3和OVCAR3两种EOC细胞OD450值、迁移率、侵袭个数更低(P<0.05)。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769-5p inhibitor组的两种EOC细胞在OD450值、迁移率、侵袭个数更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miR-769-5p mimics与pEZX-FR02-TFAM-WT后,与mimics-NC组,TFAM-WT型组转染后荧光值显著下降(P<0.01),共转染miR-769-5p mimics与pEZX-FR02-report-TFAM-MUT后,与mimics-NC组比较,TFAM-MUT型组转染后荧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miR-769-5p能够结合TFAM的3'-UTR区域。与mimics-NC组比较,miR-769-5p mimics组EOC细胞TFAM mRNA和TFAM蛋白表达量更低(P<0.05)。结论:miR-769-5p在EOC血清外泌体中显著低表达,具有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同时,miR-769-5p可能通过靶向TFAM抑制EO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R-769-5p 线粒体转录因子A 上皮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
5
作者 王志红 杨晨 +4 位作者 韩喜婷 张惠惠 崔金全 黄冬梅 赵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EOC患者(EOC组)及200例女性健康对照(NC组)。采用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肠道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EOC患者(EOC组)及200例女性健康对照(NC组)。采用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胃肠道功能。对EOC组35例及NC组20名健康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标本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粪便中炎症相关标志物粪钙卫蛋白(FCP)和粪乳铁蛋白(FLF)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EOC患者FIGO分期的关系。结果:EOC组GSRS评分和IBS-SSS评分分别为(20.45±7.38)、(211.00±67.63)分,均高于NC组[(13.25±4.73)、(147.00±28.55)分,P<0.05]。EOC组患者粪便中FCP、FLF水平分别为238.50(191.08,331.43)、184.93(141.08,256.89)μg/L,均高于NC组[212.20(166.81,245.39)、130.84(78.17,204.76)μg/L,P<0.05]。EOC组结肠黏膜组织可见肠上皮受损,且黏膜固有层内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表现为非特异炎症,而NC组结肠黏膜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异常。EOC患者GSRS评分、IBS-SSS评分、FCP水平、FLF水平与EOC患者FIGO分期呈正相关(r=0.440、0.605、0.379、0.346,P<0.05)。结论:EOC患者出现明显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肠道炎症,GSRS评分、IBS-SSS评分、肠道炎症相关粪便标志物FCP、FLF可能与EOC的疾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卵巢 胃肠道症状 粪钙卫蛋白 粪乳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
6
作者 李安 孙丹邈 张璐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外周血象影响。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外周血象影响。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化疗后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或rhG-CSF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圣愈汤合增液汤口服治疗,观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化疗前1 d、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时外周血象。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下降,且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rhG-CSF能够降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改善化疗后外周血细胞下降情况,促进血细胞水平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愈汤 增液汤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上皮卵巢 骨髓抑制 外周血象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创手术在中间型减瘤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利 吴林静 +2 位作者 张晓芳 邓洁(综述) 王平(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CS)或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中间型减瘤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成为晚期上皮性卵巢... 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CS)或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中间型减瘤术。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成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种路径,尤其是微创中间型减瘤术(MI-IDS)。经微创实施中间型减瘤术与经开腹相比较,不仅在围手术期间安全性、满意减瘤率有优势,在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比较相似,而且缩短了术后辅助化疗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但是,限于MI-IDS的局限性,超根治术理念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需严格掌握该手术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上皮卵巢 新辅助化疗 微创 中间型减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8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 上皮卵巢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潘强锋(综述) 宣兰兰(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一大威胁。软骨素聚合因子(CHPF)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关键分子,在硫酸软骨素(CS)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在多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C...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一大威胁。软骨素聚合因子(CHPF)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关键分子,在硫酸软骨素(CS)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在多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发挥其功能,包括调控细胞增殖、促进肿瘤转移,参与多个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此外,CHPF还可以通过CS及其衍生物间接干扰肿瘤微环境(TME)及肿瘤转移。这些机制使CHPF在肿瘤的多重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合评述了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的研究工作、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素聚合因子 硫酸软骨素 上皮肿瘤 靶向治疗 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YAP核表达及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10
作者 李泽莲 肖兰 +4 位作者 江玉 季维雪 陈颍 杨媛媛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YES相关蛋白(YAP)核表达与肿瘤大小及预后关系及YAP作用。方法 120例EOC患者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其中早期(Ⅰ+Ⅱ)和晚期(Ⅲ+Ⅳ)EOC分别为38和82例,30例选自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YES相关蛋白(YAP)核表达与肿瘤大小及预后关系及YAP作用。方法 120例EOC患者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其中早期(Ⅰ+Ⅱ)和晚期(Ⅲ+Ⅳ)EOC分别为38和82例,30例选自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YAP蛋白定位及表达,回顾性分析120例EOC患者临床资料,YAP核表达与EOC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相关性;不同初始细胞量培养EOC细胞系C13K及OV2008,使用免疫荧光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Ki67表达及增殖情况;EOC细胞分别培养至汇合度为60%(低密度组)和90%(高密度组),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YAP mRNA及蛋白在EOC细胞中表达。结果 YAP蛋白在EOC组织中胞核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Ⅰ+Ⅱ期EOC肿瘤平均直径大于Ⅲ+Ⅳ期EOC (P<0.01);YAP核高表达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糖类抗原125(Ca125>1 000 IU/ml)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均<0.05);生存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较小(<10 cm)及YAP核高表达与EOC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低密度组培养C13K及OV2008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多,Ki67及YAP表达高(P<0.01);敲低YAP表达可降低两种培养密度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 YAP核高表达及肿瘤直径小与EOC患者预后负相关,降低YAP核表达可使EOC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P 上皮卵巢 细胞增殖 肿瘤大小 细胞密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及挑战
11
作者 刘昀昀 朱幼梅 林仲秋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9-602,共4页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指一类在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无毁损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15%,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约1/3患者确诊时小于40岁[1]。大部分患者因意外而发现盆腹腔肿瘤... 卵巢交界性肿瘤是指一类在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方面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无毁损性间质浸润的卵巢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15%,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约1/3患者确诊时小于40岁[1]。大部分患者因意外而发现盆腹腔肿瘤,小部分患者因出现月经紊乱而就诊。约75%诊断时为Ⅰ期,进展缓慢,预后较好[2],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在复发模式和死亡率上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月经紊乱 间质浸润 育龄期女 卵巢肿瘤 毁损 细胞学特征 不同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12
作者 宋芳 陈汝蕾 +1 位作者 马晓婷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交界肿瘤 微乳头亚型 KRAS突变 BRAF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历史脉络、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13
作者 王陈 刘从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26,431,共7页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是一组主要累及年轻育龄期女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命名和分类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医师在诊断标准把握上存在困难,在当今临床诊疗实践中常出现低诊断和误诊现象,甚至影响患者治疗方式的...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是一组主要累及年轻育龄期女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命名和分类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医师在诊断标准把握上存在困难,在当今临床诊疗实践中常出现低诊断和误诊现象,甚至影响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本文旨在阐述卵巢浆-黏液性肿瘤的命名变迁、当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诊断难点及应对策略、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和妇产科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正确诊疗策略的制定和相关科研探索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黏液肿瘤 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糖类抗原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同霞 高妍 +3 位作者 李圆 王翕 谭焕然 郭红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检测CTC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CA 125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两者诊断EOC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①EOC患者与非癌对照时,CA 125>35 U/ml和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分别为82.2%、91.1%。EOC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时,CA 125>35 U/ml及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不变(仍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8.0%、86.0%)。②传统的并联试验诊断EOC的敏感度提高至95.0%,但特异度降低至58.0%;传统的串联试验诊断EOC的特异度提高至96.0%,但敏感度降低至60.0%。③定义CTCs及CA 125的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检出阳性为:CA 125≥90 U/ml或25 U/ml<CA 125<90 U/ml且CTCs阳性。采用新型联用诊断模式诊断EOC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6.0%。结论:CTCs或CA 125单独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物时的敏感度均不高,且特异度偏低,特别是CA 125。传统的并联或串联试验不能提高EOC诊断效能;CTCs及CA 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提高了EOC诊断的敏感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25 卵巢上皮 卵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HSD1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赵奕涵 申颖 戴姝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2-1016,1024,共6页
目的检测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7β-HSD1)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卵巢恶性、交界性、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各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7β-HSD1的表达情况。比较3组患者间17β-... 目的检测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7β-HSD1)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卵巢恶性、交界性、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各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7β-HSD1的表达情况。比较3组患者间17β-HSD1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17β-HSD1表达水平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7β-HSD1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17β-HSD1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绝经情况、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腹水无明显相关(P>0.05)。17β-HSD1表达水平、术前CA125和HE4水平、肿瘤分化程度、FIGO分期是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17β-HSD1表达水平和FIGO分期是影响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7β-HSD1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 卵巢上皮肿瘤 卵巢交界上皮肿瘤 卵巢上皮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新诊断和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静红 尹如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第三,死亡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在发达国家,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增卵巢癌313959例,同年因本病死亡患者共207252例^([1])。上皮性卵巢癌(EOC)是一类... 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第三,死亡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在发达国家,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增卵巢癌313959例,同年因本病死亡患者共207252例^([1])。上皮性卵巢癌(EOC)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实体肿瘤。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于2023年10月发布了新诊断和复发性EOC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2])。本指南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证据和推荐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Ⅰ~Ⅴ级和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科学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证据 实体肿瘤 生殖系统恶肿瘤 复发上皮卵巢 死亡患者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与卵巢癌的b值优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新 强金伟 +1 位作者 赵书会 蒋春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EOT)与卵巢癌的最佳b值。方法:DWI扫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0s/mm2,15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EOT与卵巢...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EOT)与卵巢癌的最佳b值。方法:DWI扫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0s/mm2,15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EOT与卵巢癌患者行MR DWI检查。其中,BEOT 27例32个肿瘤,卵巢癌25例33个肿瘤。测量DWI图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信号强度比值(R),ADC图上测量实性成分ADC值,两位观察者DWI图像上评价肿瘤实性成分信号。结果:随b值增大DWI图像SNR值及CNR值均下降。b值≥500s/mm2时,随b值增大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DWI信号强度对比(R)增加。不同b值测得的肿瘤实性成分的ADC值在BEOT与卵巢癌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组b值(150s/mm2、500s/mm2、800s/mm2及1000s/mm2)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4、0.976、0.979和0.979。b值=1000s/mm2时,两位观察者对肿瘤DWI信号评价仍具有一致性,绝大多数卵巢癌DWI呈强信号。结论:DWI鉴别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与卵巢癌的最佳b值为1000s/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晓琴 彭鸿灵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599,共4页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80%~90%,主要由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异常增生和分化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的病理分型主要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70%~80%)、透明细胞癌(10%)、子宫内... 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80%~90%,主要由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异常增生和分化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的病理分型主要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70%~80%)、透明细胞癌(10%)、子宫内膜样卵巢癌(10%)、低级别浆液性癌(<5%)和卵巢黏液性癌(3%)等。手术是EOC的主要治疗方法,标准的术式为全面分期手术,需要切除子宫和卵巢等涉及生育的器官。有部分患者诊断时年轻且病灶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透明细胞癌 卵巢上皮肿瘤 浆液 上皮异常增生 子宫内膜样 病灶局限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合并CA724特异性升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李华洋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8-861,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合并糖类抗原724(CA724)特异性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肿瘤标志物CA724升高在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复发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糖类抗原724 卵巢交界黏液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剑辉 张斌 +2 位作者 徐嘉文 林伍梅 胡洁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的临床情况及影响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8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5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7.6岁;临床表现以无症状的盆腔肿块为主,共29例占50.00%;血清肿瘤标...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的临床情况及影响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8例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5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7.6岁;临床表现以无症状的盆腔肿块为主,共29例占50.00%;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33例(56.90%),CA199升高20例(34.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7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分期以Ⅰ期最多,占87.93%;浆液性和黏液性分别为25例和33例。术后随访8~68月,患者均存活;4例(6.90%)复发,肿瘤有微乳头或浸润性种植的患者复发率较高(P<0.05)。5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正常妊娠并分娩。结论:BOT患者较年轻,以Ⅰ期为主,血CA125检测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好。其复发与肿瘤存在微乳头或浸润性种植可能有关。对其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肿瘤 癌抗原125 手术病理分期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