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关键加工工艺研究
1
作者 黄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2年第5期105-106,共2页
研究设计出交流永磁伺服电机转子磁钢粘结、定子的加工与焊接及定转子装配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装置。论证了这些工艺方法的设计依据及可靠性,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证实了设计的工艺方法是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完全可以保证伺服电机的产... 研究设计出交流永磁伺服电机转子磁钢粘结、定子的加工与焊接及定转子装配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装置。论证了这些工艺方法的设计依据及可靠性,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证实了设计的工艺方法是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完全可以保证伺服电机的产品质量,并适用于伺服电机的系列化研究和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 定子 转子 装配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
2
作者 李连清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0,共1页
本成果研制的系列交流永磁伺服电机与直流电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转子温升低、低速性能好、维修方便等特点。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系国家急需的高新技术产品,它的研制成功,对我国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高性能交流调速等机电一... 本成果研制的系列交流永磁伺服电机与直流电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转子温升低、低速性能好、维修方便等特点。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系国家急需的高新技术产品,它的研制成功,对我国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高性能交流调速等机电一体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 高新技术产品 工业机器人 高技术产业 机电一体化 直流电机 转子温升 低速性能 专家鉴定 研制成功 数控机床 交流调速 推动作用 国内空白 国际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贴式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永磁体涡流损耗降耗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威海 华华 +2 位作者 孔建会 舒畅 陈家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2,共6页
针对永磁交流伺服电机中永磁体涡流损耗导致温升,以及表贴式永磁体安装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转子q轴开T型槽的方法。以10极12槽的表贴式永磁伺服电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1台等厚瓦片式永磁体的原型机(200 W,3 000 r/min),通过分析电... 针对永磁交流伺服电机中永磁体涡流损耗导致温升,以及表贴式永磁体安装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转子q轴开T型槽的方法。以10极12槽的表贴式永磁伺服电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1台等厚瓦片式永磁体的原型机(200 W,3 000 r/min),通过分析电机额定转矩、永磁体涡流损耗与永磁体极弧系数之间的关系,指出离q轴越近的永磁体,其转矩贡献越小,涡流损耗越大,这为削减q轴附近永磁体厚度和转子q轴开槽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对转子开槽的电机进行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在转子q轴开T型槽可以削弱电机谐波磁场,从而降低永磁体涡流损耗,且与直槽相比能够拓展开槽空间。对电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降低永磁体涡流损耗的同时,利用T型槽结构解决了表贴式永磁体的安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伺服电机 涡流损耗 T型槽 表贴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子结构对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弱磁特性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莫为 汪梅 莫会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9-98,共10页
该文探究了表贴式与内置式两种典型的永磁转子结构对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弱磁特性影响,推导了电压极限曲线中心位置在电流极限圆内、外电机输出最大机械与功率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对象以弱磁基速点为分界点,在该点以下功率以直线规律上... 该文探究了表贴式与内置式两种典型的永磁转子结构对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弱磁特性影响,推导了电压极限曲线中心位置在电流极限圆内、外电机输出最大机械与功率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对象以弱磁基速点为分界点,在该点以下功率以直线规律上升且均能恒转矩运行;在该点以上,表贴式与内置式结构电机转矩分别呈下降趋势与先上升至最大点后再下降的趋势。电压极限曲线中心位置处于电流极限圆内与圆外时,功率继续上升至最大点之后分别呈最大恒功率运行状态和快速下降趋势,并证明弱磁运行最大输出功率大于传统的弱磁运行恒功率值。该文的分析推导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为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弱磁运行时的特性分析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伺服电机 控制 机械特性 功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永磁同步系统的自抗扰控制研究
5
作者 易健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1-303,共3页
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给出了交流永磁电机的速度环自抗扰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不需要精确电机参数就可以实现扰动补偿,控制器的设计也不需要建立电机和负载的精确数学模型。自抗扰控制器利用其内部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可以估计出系统... 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给出了交流永磁电机的速度环自抗扰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不需要精确电机参数就可以实现扰动补偿,控制器的设计也不需要建立电机和负载的精确数学模型。自抗扰控制器利用其内部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可以估计出系统的内外扰动,据此将电机等效为由一个非线性系统构成的串联对象,设计出一阶自抗扰控制器实现对电机的转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对电机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器 交流永磁伺服电机 抗扰性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变结构控制交流伺服系统 被引量:4
6
作者 符建国 曾庆军 +1 位作者 谢成祥 黄国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针对交流位置伺服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及系统性能受不确定性影响严重等缺点,将模型算法控制与变结构控制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变结构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交流伺服系统的一阶ARMA模型作为预测控制的参数模型、在线实时反馈校正,利用... 针对交流位置伺服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及系统性能受不确定性影响严重等缺点,将模型算法控制与变结构控制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变结构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交流伺服系统的一阶ARMA模型作为预测控制的参数模型、在线实时反馈校正,利用变结构的思想求控制量,有效克服了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且控制算法简易,很好地满足了动态较快的电动机实时性要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的交流伺服系统,能很好地克服非确定性的影响,且具有很高的静态精度和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伺服电机 模型预测 变结构控制 交流伺服系统 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力矩导弹舵机负载模拟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阁强 赵克定 +1 位作者 曹建 袁锐波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5年第6期54-57,共4页
以某型号反坦克导弹舵机为对象,对一种称之为微力矩负载模拟器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型号导弹舵机的特点,对系统关键元件的选择设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分析多余力矩的产生机理,对系统进行了多余力矩补偿和校正,最后进... 以某型号反坦克导弹舵机为对象,对一种称之为微力矩负载模拟器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型号导弹舵机的特点,对系统关键元件的选择设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分析多余力矩的产生机理,对系统进行了多余力矩补偿和校正,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力矩 同步交流伺服电机 自激振荡 多余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数控滚齿机工作台动态特性建模方法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申建广 陶涛 +3 位作者 梅雪松 刘星 马星星 杜志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5,共8页
为了研究数控滚齿加工中滚刀轴转速波动引起的工件轴速度波动的动态响应特性,对数控滚齿机旋转工作台即工件轴的伺服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电机学原理和机械动力学原理对伺服控制系统组成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建模和分析,推导出旋转... 为了研究数控滚齿加工中滚刀轴转速波动引起的工件轴速度波动的动态响应特性,对数控滚齿机旋转工作台即工件轴的伺服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电机学原理和机械动力学原理对伺服控制系统组成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建模和分析,推导出旋转工作台的整体伺服控制系统模型,并考虑到伺服控制环节在动态响应过程中的摩擦因素,引入了非线性Stribeck黏性摩擦结构;然后利用Simulink建立了滚齿机旋转工作台的伺服系统仿真模型,并研究了不同的位置和速度指令频率变化对工件轴伺服动态响应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数控滚齿机工作台控制实验来验证工件轴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工作台伺服系统在低速运行时,位置跟踪存在"平顶"现象,速度跟踪存在"死区"现象;旋转工作台伺服系统位置和速度的跟随率随着指令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当指令频率增大到31Hz时,速度跟随率不足10%。在和仿真相同的指令频率变化条件下,进行滚齿机工件轴的转速控制实验,工件轴的响应曲线与仿真响应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可为数控回转工作台伺服进给系统设计、伺服控制方法研究及故障诊断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滚齿机 动态特性 伺服模型 交流伺服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