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替假单胞菌LP621菌株产右旋糖苷酶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吕明生 王淑军 +4 位作者 房耀维 焦豫良 刘姝 张露 吴彬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1-17,共7页
从江苏连云港海域分离和筛选到1株产右旋糖苷酶的海洋细菌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 LP62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右旋糖苷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产酶温度为25... 从江苏连云港海域分离和筛选到1株产右旋糖苷酶的海洋细菌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 LP62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右旋糖苷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产酶温度为25℃;产酶pH范围为5.0~11.0,最适产酶pH为6.0;产酶NaCl浓度范围为1%~10%,NaCl浓度为4%时产酶较高;装液量在25%。麦芽糖、胰蛋白胨和酵母膏促进产酶。利用响应面方法对LP621产右旋糖苷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基pH、时间、麦芽糖浓度和装液量4因素进行优化,结果为pH 7.07,发酵时间21.94 h,麦芽糖浓度0.42%,装液量为21.88%,酶活为270.1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苷酶 交替假单胞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假单胞菌产几丁质酶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辉 岳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2-315,329,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交替假单胞菌发酵产几丁质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即胶体几丁质、发酵温度和pH。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 采用响应面法对交替假单胞菌发酵产几丁质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即胶体几丁质、发酵温度和pH。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胶体几丁质8.95g/L,蛋白胨2g/L,转速130r/min,接种量2%,发酵温度20℃,pH6.18,发酵时间96h,几丁质酶最大理论酶活为57.95U/mL。经3次实验验证,实际平均酶活与预测酶活相近,比优化前几丁质酶酶活提高了2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几丁质酶 发酵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交替假单胞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丁立建 何山 严小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8-561,554,共5页
海洋交替假单胞菌是一个新鉴定的海洋细菌,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交替假单胞菌为探讨对象,综述海洋交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最... 海洋交替假单胞菌是一个新鉴定的海洋细菌,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交替假单胞菌为探讨对象,综述海洋交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菌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交替假单胞菌 海洋细 生物活性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有石油烃降解性能的交替假单胞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郝燕妮 林建国 +1 位作者 郭平 塔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146,共5页
从大连近岸海域筛选出了1株石油降解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D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该菌株属于交替假单胞菌属。该菌株接种后,前4 d种群数量增长迅速,为对数增长期,4~11 d为稳定期,11 d后细菌密度下降。在22℃、120 r/min... 从大连近岸海域筛选出了1株石油降解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D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该菌株属于交替假单胞菌属。该菌株接种后,前4 d种群数量增长迅速,为对数增长期,4~11 d为稳定期,11 d后细菌密度下降。在22℃、120 r/min的条件下培养7 d,对柴油降解率可达到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石油降解 交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交替假单胞菌QD1-2抗肿瘤活性辅酶Q衍生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晓兰 丁立建 何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海洋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rubra QD1-2)是从青岛海域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为了明确海洋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rubra QD1-2)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和结构,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 海洋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rubra QD1-2)是从青岛海域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为了明确海洋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rubra QD1-2)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和结构,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首次从菌株QD1-2发酵液中分离到了一个单体化合物。通过高分辨率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经测定,分子量为320,分子式为C18H24O5,为辅酶Q2衍生物。最后利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这一结果揭示了海洋交替假单胞菌产生新颖抗肿瘤化合物巨大的潜力,该属为寻找新型抗肿瘤天然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结构鉴定 辅酶Q2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0417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天华 乔梦 +2 位作者 李乐乐 解斐 杜宗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10,共4页
微生物多糖依据其不同的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微生物多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愈来愈受到关注。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使其胞外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对从威海近海分离筛选到的具有产胞外多糖... 微生物多糖依据其不同的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微生物多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愈来愈受到关注。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使其胞外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对从威海近海分离筛选到的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的海洋细菌0417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探究。结果表明,海洋细菌0417产胞外多糖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碳氮源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0g/100mL和0.6g/100mL;胞外多糖积累最佳时间为120h。在此条件下培养,海洋细菌0417胞外多糖产量可达1.62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 交替假单胞菌 外多糖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低温几丁质酶菌株筛选、鉴定及酶谱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晓辉 赵勇 +2 位作者 赵小明 尹恒 杜昱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97,共6页
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从大连渤海湾的底泥样品中分离到1株高产低温几丁质酶的海洋细菌,命名为DL-06。由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DL-06)。该菌株经30h摇瓶发酵... 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从大连渤海湾的底泥样品中分离到1株高产低温几丁质酶的海洋细菌,命名为DL-06。由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DL-06)。该菌株经30h摇瓶发酵后测定粗酶液几丁质酶酶活为9.184U/mL,最适反应温度为15℃,60℃孵育1h仍保持50%以上的酶活性,表明该低温酶具有一定热稳定性。经SDSPAGE及酶谱分析,该菌株能够产生至少3种以上不同分子质量的几丁质酶组分。Pseudoalteromonas sp.DL-06产几丁质酶在低温下高活性与热稳定特点,使其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筛选 鉴定 交替假单胞菌 酶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产褐藻胶裂解酶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11
8
作者 汤海青 欧昌荣 郑晓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利用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纯化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鉴定菌株,用紫外法分析纯化酶液的pH、温度作用范围及稳定性等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从青岛近海分离到1株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QZ-4... 利用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纯化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鉴定菌株,用紫外法分析纯化酶液的pH、温度作用范围及稳定性等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从青岛近海分离到1株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QZ-4,革兰阴性杆菌,适宜生长温度和NaCl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25℃和15~60g/L;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相似性为97%,GenBank登录号为HM130919;该酶具有同时降解高古罗糖醛酸聚合物和高甘露糖醛酸聚合物的能力,其最适作用pH和温度分别为7.5和40℃,Mg2+、Na+、Fe3+、Mn2+等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Zn2+有抑制作用,1.0mol/L乙二胺四乙酸可完全抑制其活性;由Lineweaver-Burk(L-B)作图法求得该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541U/mL,米氏常数(Km)为0.05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 交替假单胞菌 16SrRNA 褐藻胶裂解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低温右旋糖苷酶海洋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吕明生 王淑军 +5 位作者 房耀维 焦豫良 刘姝 葛亮 吴彬彬 李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7,共6页
从连云港海域筛选得到一株产低温右旋糖苷酶的菌株LP62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和鉴定,该菌株为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该菌产生低温右旋糖苷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在80℃保温2.5 h后该酶仍具有40%... 从连云港海域筛选得到一株产低温右旋糖苷酶的菌株LP62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和鉴定,该菌株为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该菌产生低温右旋糖苷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在80℃保温2.5 h后该酶仍具有40%以上的活性。目前尚无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产生低温右旋糖苷酶的报道。菌株LP621产生的右旋糖苷酶作用温度低,耐热性好,有较大的潜在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右旋糖苷酶 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QY202产κ-卡拉胶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高飞 苏贝 +1 位作者 韩峰 于文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为获得高效降解卡拉胶菌株,从青岛太平角海域采集的角叉菜表面分离到1株高产κ-卡拉胶酶的海洋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QY202,经硫酸铵沉淀、脱盐、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从该菌株发酵液上清中分离纯化得到1种专一性... 为获得高效降解卡拉胶菌株,从青岛太平角海域采集的角叉菜表面分离到1株高产κ-卡拉胶酶的海洋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QY202,经硫酸铵沉淀、脱盐、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从该菌株发酵液上清中分离纯化得到1种专一性降解κ-卡拉胶的κ-卡拉胶酶,并研究了该酶的基本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被纯化了23.1倍,回收率为43.9%,分子量大小为33.2 kDa。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8.0,在0-40℃,pH=7.0-8.0之间酶活力较稳定。酶对底物κ-卡拉胶的米氏常数Km值为1.6 mg/mL。Na^+、K^+对酶活有促进作用,而Hg^2+、Cu^2+强烈抑制酶的活性。酶解κ-卡拉胶的主产物为硫酸新κ-卡拉二糖和硫酸新κ-卡拉四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卡拉胶酶 交替假单胞菌 分离纯化 性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产淀粉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吉刚 张蓉蓉 +1 位作者 杨季芳 毛芝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5,65,共4页
[目的]筛选与鉴定北冰洋产淀粉酶海洋细菌,并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方法]从156株北冰洋海洋细菌中筛选出淀粉酶高产菌株Arc B84A,并对其进行了菌株形态学鉴定、16S rRNA分子鉴定以及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菌株Arc B84A属于... [目的]筛选与鉴定北冰洋产淀粉酶海洋细菌,并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方法]从156株北冰洋海洋细菌中筛选出淀粉酶高产菌株Arc B84A,并对其进行了菌株形态学鉴定、16S rRNA分子鉴定以及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菌株Arc B84A属于交替假单胞菌属。菌株Arc B84A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为7.0~8.0;最佳碳源为0.5%葡萄糖;最佳氮源为1.0%蛋白胨;Tri-tonX-100、Tween-20、Tween-80等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菌株淀粉酶活性,其中1.0%Tween-80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海洋细菌淀粉酶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淀粉酶 交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褐藻酸裂解酶高产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洪基 姜国良 闫广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0,共6页
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一株褐藻酸裂解酶(Aly)高产菌,经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水平鉴定,该菌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利用硫酸铵沉淀、快流速DEAE-琼脂糖凝胶(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丙烯葡... 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一株褐藻酸裂解酶(Aly)高产菌,经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水平鉴定,该菌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利用硫酸铵沉淀、快流速DEAE-琼脂糖凝胶(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100)柱层析等方法,对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产生的褐藻酸裂解酶Aly-EE258进行分离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该酶的分子质量为23 ku。酶学性质研究显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 H值为7.0,在20℃以下时稳定性较好,Ca2+和Ba2+能明显提高酶的活性,Fe2+、Al3+、Mg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抑制酶的活性。Aly-EE258能不同程度地裂解褐藻酸、聚古洛糖醛酸和聚甘露糖醛酸,其中聚甘露糖醛酸裂解后主要产生单一的低聚寡糖,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褐藻酸裂解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溶酶菌株L21的鉴定与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翠 孙玉英 +3 位作者 刘丹丹 柳婷 刘斌彬 王淑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1,共6页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从海参体内肠道中筛选到一株产纤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21,通过16S r DNA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21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菌株L21的发酵条...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从海参体内肠道中筛选到一株产纤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21,通过16S r DNA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21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菌株L2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21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NaCl 1 g/L,CaCl_21.03 g/L,MgSO_40.8 g/L,初始p H 7.40。在此工艺条件下,菌株L21纤溶酶活力达到399.86 U/m L,较优化前(86.09 U/m L)提高了4.64倍。体外溶血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作为安全性溶栓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纤溶酶 Plackett-Burman试验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胶原蛋白酶的克隆与表达
14
作者 薛春旭 陈威 +1 位作者 周宇芳 朱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对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中潜在的胶原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并鉴定重组蛋白PNJC的酶活力。根据NJ631基因组序列草图,利用基因组信息发掘方法获得胶原蛋白酶功能提示的编码基因,进而利用高效表达质粒p ET28... 对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中潜在的胶原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并鉴定重组蛋白PNJC的酶活力。根据NJ631基因组序列草图,利用基因组信息发掘方法获得胶原蛋白酶功能提示的编码基因,进而利用高效表达质粒p ET28a构建重组表达系统。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纯化产物。以不溶性Ⅰ型胶原蛋白为底物,测定胶原蛋白酶酶活力。对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信息挖掘,从中发现一条疑似编码胶原蛋白酶的基因序列,命名为Pnjc。该基因全长1 359 bp,GC含量45.62%,编码由45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约51 000大小的胶原蛋白酶。SDS-PAGE检测表明,胶原蛋白酶PNJC在0.2 mmol/L的IPTG诱导下得到高效表达。经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重组蛋白PNJC,蛋白质质量浓度约为1 mg/m L。酶活检测表明,PNJC的酶活力为160.34 U/mg,为标准品的70.48%。PNJC高酶活力表明,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来源的胶原蛋白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工业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胶原蛋白酶 基因组发掘 酶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孟庆国 吴刘记 +1 位作者 吴信忠 杨建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35-639,共5页
自2002年冬季以来,山东、辽宁等省的养殖刺参几乎每年冬天都大规模爆发溃疡病。本文研究了刺参溃疡病的特征和症状,从病参体表和体内分离出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就是引发本次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该菌革兰氏染... 自2002年冬季以来,山东、辽宁等省的养殖刺参几乎每年冬天都大规模爆发溃疡病。本文研究了刺参溃疡病的特征和症状,从病参体表和体内分离出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就是引发本次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呈短杆状,极端单鞭毛,综合研究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性,确认分离到的病原菌为交替假单胞菌,交替假单胞菌作为养殖刺参的病原菌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溃疡病 病原 交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