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替假单胞菌产几丁质酶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辉 岳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2-315,329,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交替假单胞菌发酵产几丁质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即胶体几丁质、发酵温度和pH。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 采用响应面法对交替假单胞菌发酵产几丁质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即胶体几丁质、发酵温度和pH。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胶体几丁质8.95g/L,蛋白胨2g/L,转速130r/min,接种量2%,发酵温度20℃,pH6.18,发酵时间96h,几丁质酶最大理论酶活为57.95U/mL。经3次实验验证,实际平均酶活与预测酶活相近,比优化前几丁质酶酶活提高了2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几丁质酶 发酵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0417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天华 乔梦 +2 位作者 李乐乐 解斐 杜宗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10,共4页
微生物多糖依据其不同的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微生物多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愈来愈受到关注。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使其胞外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对从威海近海分离筛选到的具有产胞外多糖... 微生物多糖依据其不同的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微生物多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愈来愈受到关注。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使其胞外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对从威海近海分离筛选到的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的海洋细菌0417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探究。结果表明,海洋细菌0417产胞外多糖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碳氮源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0g/100mL和0.6g/100mL;胞外多糖积累最佳时间为120h。在此条件下培养,海洋细菌0417胞外多糖产量可达1.62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 交替假单胞菌 外多糖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产褐藻胶裂解酶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11
3
作者 汤海青 欧昌荣 郑晓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利用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纯化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鉴定菌株,用紫外法分析纯化酶液的pH、温度作用范围及稳定性等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从青岛近海分离到1株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QZ-4... 利用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纯化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鉴定菌株,用紫外法分析纯化酶液的pH、温度作用范围及稳定性等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从青岛近海分离到1株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QZ-4,革兰阴性杆菌,适宜生长温度和NaCl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5~25℃和15~60g/L;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相似性为97%,GenBank登录号为HM130919;该酶具有同时降解高古罗糖醛酸聚合物和高甘露糖醛酸聚合物的能力,其最适作用pH和温度分别为7.5和40℃,Mg2+、Na+、Fe3+、Mn2+等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Zn2+有抑制作用,1.0mol/L乙二胺四乙酸可完全抑制其活性;由Lineweaver-Burk(L-B)作图法求得该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541U/mL,米氏常数(Km)为0.05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 交替假单胞菌 16SrRNA 褐藻胶裂解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产淀粉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吉刚 张蓉蓉 +1 位作者 杨季芳 毛芝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5,65,共4页
[目的]筛选与鉴定北冰洋产淀粉酶海洋细菌,并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方法]从156株北冰洋海洋细菌中筛选出淀粉酶高产菌株Arc B84A,并对其进行了菌株形态学鉴定、16S rRNA分子鉴定以及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菌株Arc B84A属于... [目的]筛选与鉴定北冰洋产淀粉酶海洋细菌,并对筛选出的细菌进行产酶条件优化。[方法]从156株北冰洋海洋细菌中筛选出淀粉酶高产菌株Arc B84A,并对其进行了菌株形态学鉴定、16S rRNA分子鉴定以及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菌株Arc B84A属于交替假单胞菌属。菌株Arc B84A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为7.0~8.0;最佳碳源为0.5%葡萄糖;最佳氮源为1.0%蛋白胨;Tri-tonX-100、Tween-20、Tween-80等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菌株淀粉酶活性,其中1.0%Tween-80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海洋细菌淀粉酶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淀粉酶 交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褐藻酸裂解酶高产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洪基 姜国良 闫广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0,共6页
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一株褐藻酸裂解酶(Aly)高产菌,经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水平鉴定,该菌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利用硫酸铵沉淀、快流速DEAE-琼脂糖凝胶(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丙烯葡... 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一株褐藻酸裂解酶(Aly)高产菌,经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水平鉴定,该菌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利用硫酸铵沉淀、快流速DEAE-琼脂糖凝胶(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100)柱层析等方法,对Pseudoalteromonas sp.EE258产生的褐藻酸裂解酶Aly-EE258进行分离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该酶的分子质量为23 ku。酶学性质研究显示: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 H值为7.0,在20℃以下时稳定性较好,Ca2+和Ba2+能明显提高酶的活性,Fe2+、Al3+、Mg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抑制酶的活性。Aly-EE258能不同程度地裂解褐藻酸、聚古洛糖醛酸和聚甘露糖醛酸,其中聚甘露糖醛酸裂解后主要产生单一的低聚寡糖,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褐藻酸裂解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溶酶菌株L21的鉴定与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严翠 孙玉英 +3 位作者 刘丹丹 柳婷 刘斌彬 王淑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1,共6页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从海参体内肠道中筛选到一株产纤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21,通过16S r DNA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21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菌株L21的发酵条...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从海参体内肠道中筛选到一株产纤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21,通过16S r DNA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21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菌株L2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21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NaCl 1 g/L,CaCl_21.03 g/L,MgSO_40.8 g/L,初始p H 7.40。在此工艺条件下,菌株L21纤溶酶活力达到399.86 U/m L,较优化前(86.09 U/m L)提高了4.64倍。体外溶血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作为安全性溶栓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纤溶酶 Plackett-Burman试验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茂膜海绵中产甲壳素酶菌株筛选的研究
7
作者 朱妍妍 黄剑宇 +1 位作者 牟光庆 靳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9-31,共3页
通过富集培养和初筛,从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到108株产甲壳素酶菌株;其中有12株菌产生的透明圈比较明显。结合平板法和酶活力比较法,筛选出1株高酶活力的优良菌株H7,酶活力为0.54U/mL。通过16SrRNA同源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H7... 通过富集培养和初筛,从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到108株产甲壳素酶菌株;其中有12株菌产生的透明圈比较明显。结合平板法和酶活力比较法,筛选出1株高酶活力的优良菌株H7,酶活力为0.54U/mL。通过16SrRNA同源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H7为Pseudoalteromonas属,和P.ganghwensis\DQ011614相似性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茂膜海绵 甲壳素酶 酶活力 筛选 交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胶原蛋白酶的克隆与表达
8
作者 薛春旭 陈威 +1 位作者 周宇芳 朱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对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中潜在的胶原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并鉴定重组蛋白PNJC的酶活力。根据NJ631基因组序列草图,利用基因组信息发掘方法获得胶原蛋白酶功能提示的编码基因,进而利用高效表达质粒p ET28... 对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中潜在的胶原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并鉴定重组蛋白PNJC的酶活力。根据NJ631基因组序列草图,利用基因组信息发掘方法获得胶原蛋白酶功能提示的编码基因,进而利用高效表达质粒p ET28a构建重组表达系统。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纯化产物。以不溶性Ⅰ型胶原蛋白为底物,测定胶原蛋白酶酶活力。对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信息挖掘,从中发现一条疑似编码胶原蛋白酶的基因序列,命名为Pnjc。该基因全长1 359 bp,GC含量45.62%,编码由45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约51 000大小的胶原蛋白酶。SDS-PAGE检测表明,胶原蛋白酶PNJC在0.2 mmol/L的IPTG诱导下得到高效表达。经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重组蛋白PNJC,蛋白质质量浓度约为1 mg/m L。酶活检测表明,PNJC的酶活力为160.34 U/mg,为标准品的70.48%。PNJC高酶活力表明,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来源的胶原蛋白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工业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胶原蛋白酶 基因组发掘 酶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