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禾的“交换的符码”翻译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作者 费小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112,共5页
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通过"交换的符码"这一翻译命题,将意义作为"价值"来予以研究。显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交换的符码"的逻辑起点。本文讨论采用刘禾话语,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由母语译为外语的思想... 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通过"交换的符码"这一翻译命题,将意义作为"价值"来予以研究。显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交换的符码"的逻辑起点。本文讨论采用刘禾话语,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由母语译为外语的思想为了流通和交换所呈现出的"稍好一点的类似物"表现在"语言异质"上;2)交换中的两种商品拥有"等量的某种共通物"并建构一个"既非小麦也非铁的某第三者";3)以商品生产与交换中核心问题呈现的作为社会价值的经济价值预示着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诞生。对刘禾的"交换的符码"翻译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整体推进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的学理层面,通过"语言异质"、"经济贸易"、"等量共通物"、"第三者"、"等价物"、"公信度"等概念的使用将翻译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联系,开辟了文化翻译研究的崭新话语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的符码 语言异质 等量共通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禾“新翻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