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网间交换电量的微机自动计费系统
1
作者 尹星 苏为民 +1 位作者 储炳南 杨晓炎 《电力技术(北京)》 CSCD 1992年第4期26-31,共6页
本文介绍一种用微型计算机构成的电网间交换电量的自动计费系统,它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可靠、准确,信息功能强的特点。该系统在华北电网运行以来,完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
关键词 电网间交换电量 微机 自动计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互联电力系统最优电力电量交换及联络线设计
2
作者 刘肇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8-42,22,共6页
本文介绍了多区互联电网优化输电规划的主要思路及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多区互联电网优化输电规划是以多区互联电网中发电机组总体的运行费用和输电损耗最小为目标,考虑发电机出力、输电走廊容量、水电站可利用电能量约束条件,... 本文介绍了多区互联电网优化输电规划的主要思路及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多区互联电网优化输电规划是以多区互联电网中发电机组总体的运行费用和输电损耗最小为目标,考虑发电机出力、输电走廊容量、水电站可利用电能量约束条件,求解出互联电力系统之间最佳交换电力和累积交换电量,并在专家系统的支持下,进而设计出各联络线的输电方式、输电电压等级、回路数、串联补偿及导线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力电量交换 联络线设计 电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大规模电网分级分区解耦的区域电网供电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天海 蔡萱 +4 位作者 瞿子涵 唐爱红 申冉 王庆铭 余文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4-904,I0004,共12页
各供电区域碳排放的精准核算是供电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促进“双碳”目标的前提。该文提出以500 kV电压等级为主网的大规模电网分级分区电量交换等效模型;针对消纳电量发电类型比例、交换电量发电类型比例和碳迹不明的区域,该文将省内... 各供电区域碳排放的精准核算是供电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促进“双碳”目标的前提。该文提出以500 kV电压等级为主网的大规模电网分级分区电量交换等效模型;针对消纳电量发电类型比例、交换电量发电类型比例和碳迹不明的区域,该文将省内电网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包含多个供电区域,基于电力生产和消费守恒和省间、省内各级各区域电网间交换电量的平衡关系,提出根据消纳电量所属区域的火、水、风、光等不同种类发电量比例计算的省内大规模电网分级分区解耦的区域电网供电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型。分别构建省内总发电量及各类型发电量计算模型、输送至外省各类型发电量的计算模型和省内各级电网各区域内各类型发电量计算模型,推导省内各级电网各区域供电综合碳排放因子和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案例计算表明,该文所提分级分区的方法和所构建各电量的计算模型是有效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区域 碳排放因子 交换电量 分级分区解耦 综合碳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娆 林伟 +4 位作者 李卫东 刘乐 王玮 徐兴伟 柳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91,共5页
随着互联电力系统的发展,已有的控制性能评价标准已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制定更加适 合现有控制要求和网络结构的新标准。通过探讨电力系统互联的本质,提出了互联电力系统控制 性能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在分析现有的A1,A2和CPS1,CPS2两... 随着互联电力系统的发展,已有的控制性能评价标准已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制定更加适 合现有控制要求和网络结构的新标准。通过探讨电力系统互联的本质,提出了互联电力系统控制 性能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在分析现有的A1,A2和CPS1,CPS2两类标准的控制机理及缺陷后, 阐述了建立新标准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制定新标准所涉及的系统状态分级、自动发电控制(AGC) 闭环中加入联络线安全约束、控制策略和区域控制偏差(ACE)分解等若干概念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互联电力系统 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自动发电控制 区域控制偏差 CPS标准 无意交换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flooding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 with in-plate adverse-flow flow-field
5
作者 李鹏程 裴普成 +1 位作者 何勇灵 张红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001-1009,共9页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s and related regimes, which can promote anti-flooding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with in-plate adverse-flow flow-field (IPAF), were investigated. Two flow combinatio...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s and related regimes, which can promote anti-flooding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with in-plate adverse-flow flow-field (IPAF), were investigated. Two flow combinations, which are the simple and complex adverse-flow between plates (ABP) that can be realized by IPAF, were employed. Constant stoichiometric ratios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ABP could improve anti-flooding of PEMFC better in the medium (greater than 200 mA/cm2 and less than 1 000 mA/cm2) and high (greater than 1 000 mA/cm2) current densities than the simple ABP. More stoichiometric ratios were introduced to find the cathode critical stoichiometr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athode critical stoichiometry, the maximal local relative humidity of both electrodes of complex ABP is equal to 100% and below while the anti-flooding of the cathode of simple ABP is not satisfactory in the medium and high current densities. Further study shows that the mechanism of fuel cell, which is the im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electrodes effect, can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anti-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in-plate adverse-flow flow-field stoichiometry anti-floo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