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发动机交换电荷离子返流的粒子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任军学 李娟 +2 位作者 仇钎 汤海滨 温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29-1934,共6页
建立了离子发动机羽流的物理模型,采用粒子网格对羽流中的交换电荷离子的分布进行了模拟,电场方程使用完全近似格式的代数多重网格方法求解。利用计算设备统一架构技术开发出一套基于图形处理器的3维并行粒子模拟程序。计算结果表明,交... 建立了离子发动机羽流的物理模型,采用粒子网格对羽流中的交换电荷离子的分布进行了模拟,电场方程使用完全近似格式的代数多重网格方法求解。利用计算设备统一架构技术开发出一套基于图形处理器的3维并行粒子模拟程序。计算结果表明,交换电荷离子在径向扩张型电势结构下会向束流区外运动,一部分交换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向发动机上游运动,从而形成返流。发动机上游区域的交换电荷数密度与束流等离子体数密度相比降低了3~4个数量级。通过降低电子温度可有效降低返流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发动机 交换电荷离子 返流 粒子网格 图形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推进等离子体对航天器表面带电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冯娜 李得天 +3 位作者 杨生胜 陈益峰 赵呈选 汤道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49-1454,共6页
电推进在轨工作时将产生低温稠密等离子体,与地球同步轨道的空间离子体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且等离子体中的低速交换电荷离子易受到卫星表面电位的作用,形成返流并作用于卫星表面材料,对航天器表面充放电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综合考... 电推进在轨工作时将产生低温稠密等离子体,与地球同步轨道的空间离子体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且等离子体中的低速交换电荷离子易受到卫星表面电位的作用,形成返流并作用于卫星表面材料,对航天器表面充放电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综合考虑材料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发射电流,分析电推进产生等离子体充电电流特性,基于充放电平衡方程进行电推进等离子体及空间等离子体共同作用下的表面带电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磁亚暴时期,航天器表面受到地球同步轨道等离子体的影响,其表面电位可高达–10~4 k V;电推进工作时,其羽流等离子体充电电流为10-3 A/m^2,远大于空间等离子体充电电流,从而成为卫星表面带电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电推进等离子体将航天器表面电位中和至–10 V,即电推进交换电荷返流可以有效缓解由空间等离子体造成的危害性表面充放电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地球同步轨道 表面带电 充放电平衡方程 空间等离子 交换电荷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发动机羽流二维轴对称数值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军学 王艳 +1 位作者 仇钎 汤海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98-1503,共6页
为了解离子发动机羽流特别是交换电荷离子(CEX,Charge-Exchange)的分布和流动特性,建立了离子发动机羽流的物理模型,采用粒子网格(PCI,Particle in Cell)方法对2种型号的离子发动机羽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其地面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为了解离子发动机羽流特别是交换电荷离子(CEX,Charge-Exchange)的分布和流动特性,建立了离子发动机羽流的物理模型,采用粒子网格(PCI,Particle in Cell)方法对2种型号的离子发动机羽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其地面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CEX离子密度大小及分布、电势的大小及最大电势梯度的位置、CEX离子流动角方面,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符合得相当好.在电势结构方面,由于舱壁电势的影响,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相比有一些差别.羽流模型和计算结果为相关羽流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发动机 羽流 粒子网格 交换电荷离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底真空对推力器加速栅截获CEX离子电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忠明 贾艳辉 +1 位作者 李小平 张天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离子推力器地面寿命考核和加速寿命试验是在地面真空舱中进行的,真空舱本底真空会对离子推力器性能和寿命特别是加速栅截获电流有重要影响。为了确定20 cm氙离子推力器地面试验本底压力,本文采用PIC-MCC方法,计算了不同本底真空下栅极... 离子推力器地面寿命考核和加速寿命试验是在地面真空舱中进行的,真空舱本底真空会对离子推力器性能和寿命特别是加速栅截获电流有重要影响。为了确定20 cm氙离子推力器地面试验本底压力,本文采用PIC-MCC方法,计算了不同本底真空下栅极系统中性原子位置、密度分布和交换电荷(Charge Exchange,CEX)离子位置、速度和密度分布。模拟计算了在不同真空舱本底真空下20 cm氙离子推力器加速栅极截获的CEX离子电流,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并通过理论方法确定了加速栅电流随真空舱本底真空变化的"拐点"。计算结果可以为离子推力器长寿命考核试验和栅极系统加速寿命试验真空舱本底真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PIC-MCC方法 交换电荷离子 加速栅电流 真空舱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