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交换电流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万红 岳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225,共3页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各种石墨(碳)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电极嵌锂程度的增加,其交换电流密度(i0)增大。热解炭的交换电流密度较小,轴定向结构的石墨化碳纤维GCF的反应活性有所提高,改性天然石墨SMG表现出最大的交换电流...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各种石墨(碳)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电极嵌锂程度的增加,其交换电流密度(i0)增大。热解炭的交换电流密度较小,轴定向结构的石墨化碳纤维GCF的反应活性有所提高,改性天然石墨SMG表现出最大的交换电流密度。交换电流密度主要取决于碳材料表面碳原子含量及其电化学活性,表面碳原子含量较高、活性增强时,碳材料的交换电流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负极 锂离子蓄电池 交换电流密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高温固态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研究
2
作者 鲁雄刚 李福燊 +1 位作者 李丽芬 周国治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1-535,共5页
利用对称电池M,MxOy|ZrO2(MgO)|M,MxOy在高温下对固态参比电极的极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极化电流与超电势之间为线性关系.Mo/MoO2参比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远大于Cr/Cr2O3、Ni/NiO、Co/CoO参比电... 利用对称电池M,MxOy|ZrO2(MgO)|M,MxOy在高温下对固态参比电极的极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极化电流与超电势之间为线性关系.Mo/MoO2参比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远大于Cr/Cr2O3、Ni/NiO、Co/CoO参比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电极交换电流密度随参比电极中金属含量的增加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实验测试得到了电极反应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固态参比电极 交换电流密度 电极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钙钛石复合催化剂氧电极交换电流密度的测试与分析
3
作者 邵晨 冯辉 +3 位作者 卫应亮 申玉江 冯硕 陈玉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8-11,共4页
以纳米碳管与钙钛石制备了复合催化剂氧电极,分析了电极中氧还原的催化机理,利用稳态阴极极化测试法,测试并分析了所制氧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催化能力优于单一催化剂;不同种类钙钛石催化能力大小顺序为:La0.8Sr0.2Co... 以纳米碳管与钙钛石制备了复合催化剂氧电极,分析了电极中氧还原的催化机理,利用稳态阴极极化测试法,测试并分析了所制氧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催化能力优于单一催化剂;不同种类钙钛石催化能力大小顺序为:La0.8Sr0.2CoO3>La0.6Ca0.4CoO3>La0.6Ni0.4CoO3>La0.8Sr0.2MnO3,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氧电极催化剂配比为:纳米碳管0.1 g,La0.6Sr0.4CoO30.02 g,Na2SO40.1 g,PTFE 0.5 mL,此时,交换电流密度最大,达0.1441 mA/cm2;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复合催化剂中w(La0.8Sr0.2CoO3)=9.09%,w(Na2SO4)=45.45%时电极的阴极极化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电流密度 纳米碳管 钙钛石 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梯度化膜电极的模型构建与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厚朋 程涛 +5 位作者 彭茜 张家康 顾贤睿 龚雪卉 杨雪 林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3-500,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定量研究膜电极内部传质等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梯度化膜电极的定量设计策略。建立了膜电极的极化曲线方程,基于试验与方程回归,得到了膜电极性能特征参数,此参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内阻和...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定量研究膜电极内部传质等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梯度化膜电极的定量设计策略。建立了膜电极的极化曲线方程,基于试验与方程回归,得到了膜电极性能特征参数,此参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内阻和传质性能,为膜电极的优化提供直观依据。构建膜电极的三维空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氧气在膜电极内部的分布。基于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提出梯度化膜电极的定量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梯度化膜电极 铂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交换电流密度 极限电流密度 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陆军 王建朝 +1 位作者 赵美峰 黄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8-31,共4页
采用改进Hummers法来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循环伏安法、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塔菲尔曲线研究分散在DMF中的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电化学反应是一步不可逆的反应,并且此过程是受扩散控制;通过... 采用改进Hummers法来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循环伏安法、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塔菲尔曲线研究分散在DMF中的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电化学反应是一步不可逆的反应,并且此过程是受扩散控制;通过循环伏安法求得电荷传递系数α为0.03348。通过塔菲尔曲线可计算得交换电流密度i0为1.007×10-4 A/cm2。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成核机理的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在Pt电极上是按三维模式扩散控制下连续成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性质 电荷传递系数 交换电流密度 成核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数学模型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史翊翔 蔡宁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7,共6页
该文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LSM/YSZ(Sr掺杂LaMnO3/Y2O3稳定ZrO2)多孔阴极,耦合电极内部离子传导、电子传导、气体扩散与电化学反应过程,建立了全面考虑活化极化、欧姆极化与浓差极化的电极微观数学模型。模型对交换电流密度计... 该文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LSM/YSZ(Sr掺杂LaMnO3/Y2O3稳定ZrO2)多孔阴极,耦合电极内部离子传导、电子传导、气体扩散与电化学反应过程,建立了全面考虑活化极化、欧姆极化与浓差极化的电极微观数学模型。模型对交换电流密度计算子模型进行了改进,揭示了温度、氧气分压对其的影响,并将三相界(TPB)定量表示为电极微观结构参数(孔隙率,配位数,接触角等)的函数。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过电位、氧气浓度等参数在电极上的分布进行计算,并研究了混合导体颗粒尺寸、氧气利用率、电极厚度、孔隙结构参数对电极极化的影响。模拟结果对电极微观结构优化及电池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多孔电极 传递 数值模拟 交换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脱嵌锂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禹筱元 余仕僖 +2 位作者 刘海峰 胡国荣 刘业翔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采用交流阻抗法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材料嵌/脱锂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材料的交换电流密度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均与嵌锂电位有关,交换电流密度在电位平台附近(3.9V)出现了最大值(1.03mA/cm2),而锂离子扩散系数却出... 采用交流阻抗法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材料嵌/脱锂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材料的交换电流密度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均与嵌锂电位有关,交换电流密度在电位平台附近(3.9V)出现了最大值(1.03mA/cm2),而锂离子扩散系数却出现了最小值(1.23×10-12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材料 交流阻抗法 动力学 交换电流密度 锂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Ce^(4+)电对在硫酸和甲磺酸介质中电化学性能的差异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照华 褚有群 马淳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法研究了硫酸和甲磺酸介质中Ce3+/Ce4+在Pt旋转圆盘电极(RDE)上的电化学性能,初步探索了Ce3+/Ce4+的络合行为,考察了Ce3+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扩散系数以及反应速率常数,比较了两种酸介质中Ce3+在Pt电极氧化的...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法研究了硫酸和甲磺酸介质中Ce3+/Ce4+在Pt旋转圆盘电极(RDE)上的电化学性能,初步探索了Ce3+/Ce4+的络合行为,考察了Ce3+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扩散系数以及反应速率常数,比较了两种酸介质中Ce3+在Pt电极氧化的活化能.结果表明,硫酸介质中以Ce4+的络合为主,其平衡电位负移;甲磺酸介质中以Ce3+的络合为主,其平衡电位正移.硫酸介质中Pt电极上Ce3+更容易氧化为Ce4+,硫酸铈(III)的电氧化对温度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电流密度 扩散系数 反应速率常数 阳极氧化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钴在Zn电积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陆莹 谢刚 +1 位作者 王吉坤 杨大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4年第6期9-11,共3页
采用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在Zn电积过程中Co2+对阴极极化过程的影响,并对其极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Co2+浓度≥6mg/L时,产生严重的"烧板"现象,降低了阴极Zn沉积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对Zn沉积反应起极化作用,而且... 采用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在Zn电积过程中Co2+对阴极极化过程的影响,并对其极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Co2+浓度≥6mg/L时,产生严重的"烧板"现象,降低了阴极Zn沉积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对Zn沉积反应起极化作用,而且严重影响锌的晶体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电积 阴极极化曲线 CO 交换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镀镍修饰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红强 李庆余 +3 位作者 韦卉 裴飞 邓小成 李新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8-51,共4页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镀覆金属镍,采用扫描电镜对镀覆后的炭微球进行了表面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镀镍炭微球进行了物相分析,将镀覆后的中间相炭微球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进行了不同倍率的充放电分析...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镀覆金属镍,采用扫描电镜对镀覆后的炭微球进行了表面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镀镍炭微球进行了物相分析,将镀覆后的中间相炭微球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进行了不同倍率的充放电分析及交流阻抗研究。结果表明,在不使用活化剂和敏化剂的情况下,金属镍仍然能够沉积在炭微球的表面;炭微球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大大提高,在2C放电电流下的放电容量提高了23%,镀镍后交换电流密度增大并且SEI膜电阻减小,炭微球的反应活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炭微球 负极材料 化学镀镍 交换电流密度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UV-LIGA微电铸电极过程的交流阻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力耕 杜立群 王立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49-1055,共7页
在给定的电铸液组分和工艺路线下,运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微电铸镍结构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微电铸体系的等效电路,根据实验获得的交流阻抗图和电阻电抗频率响应,分析了搅拌、整平剂对微电铸体系交流阻抗的影响,计算了电极过程的... 在给定的电铸液组分和工艺路线下,运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微电铸镍结构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微电铸体系的等效电路,根据实验获得的交流阻抗图和电阻电抗频率响应,分析了搅拌、整平剂对微电铸体系交流阻抗的影响,计算了电极过程的交换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整平剂数量存在一个使交流阻抗最小的最佳值,大小为3 g/L,在有搅拌、加入最佳量的整平剂时,体系电极过程的交换电流密度为0.171 A/dm2。在微电铸过程中有搅拌、加入适量整平剂使电铸液交流阻抗下降,阴极电流效率提高,可以改善微电铸镍结构的表面性能、致密度和高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铸 交流阻抗法 整平剂 交换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含量对钙钛矿型La-Ca-Co-O氧还原催化剂电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正富 马全宝 陈庆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1-1117,共7页
为了提高钙钛矿型La-Ca-Co-O的氧还原催化性能,采用柠檬酸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添加AgNO3的La0.4Ca0.6CoO3粉体。采用XRD、SEM和EDAX分析手段研究凝胶在700℃焙烧后的产物,通过电位阶跃技术测定不同Ag含量粉体的电化学有效表面积。通... 为了提高钙钛矿型La-Ca-Co-O的氧还原催化性能,采用柠檬酸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添加AgNO3的La0.4Ca0.6CoO3粉体。采用XRD、SEM和EDAX分析手段研究凝胶在700℃焙烧后的产物,通过电位阶跃技术测定不同Ag含量粉体的电化学有效表面积。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催化剂粉体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极化特性;通过Tafel技术测定其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采用粉末压片和直流电路测定催化剂的表观电导率。结果表明:Ag+固溶入La0.4Ca0.6CoO3晶格导致晶格膨胀;添加AgNO3的粉体中还有单质Ag颗粒析出。在La0.4Ca0.6CoO3中引入Ag+可显著提高其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在Ag含量为2%时,催化氧还原的交换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0.298 8 A/m2;而La0.4Ca0.6CoO3的表观电导率随着Ag含量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催化剂 氧还原 Ag含量 交换电流密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在铜电解精炼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9
13
作者 鲁道荣 《有色金属》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1-52,62,共3页
采用稳态法与循环伏安法研究电解液中杂质砷、锑、铋、铁、镍、锌等离子在铜电解精炼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 ,电解液中的砷、锑、铋、铁、镍、锌等离子能降低阴极铜沉积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极限电流密度、伏安峰电流密度 ,使峰电势... 采用稳态法与循环伏安法研究电解液中杂质砷、锑、铋、铁、镍、锌等离子在铜电解精炼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 ,电解液中的砷、锑、铋、铁、镍、锌等离子能降低阴极铜沉积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极限电流密度、伏安峰电流密度 ,使峰电势负移 ,对阴极铜沉积反应起极化作用 ,但杂质离子几乎不影响铜沉积反应的电荷传递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精炼 杂质 交换电流密度 极限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 电荷传递参数 炼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置换La^(3+)的量对La-Ca-Co-O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电导率的影响
14
作者 张正富 马全宝 陈庆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3期405-408,共4页
为了优化钙钛矿型La1-xCaxCoO3成分,研究了不同量Ca2+置换La3+后,La1-xCaxCoO3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和其自身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1-xCaxCoO3粉体,通过XRD检测发现当Ca2+置换量较大时,会析出Ca2Co2O5。在6... 为了优化钙钛矿型La1-xCaxCoO3成分,研究了不同量Ca2+置换La3+后,La1-xCaxCoO3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和其自身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1-xCaxCoO3粉体,通过XRD检测发现当Ca2+置换量较大时,会析出Ca2Co2O5。在6mol/L的KOH溶液中,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技术测定了催化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极化特性;通过Tafel技术测定了其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采用粉末压片和直流电路测定了催化剂的表观电导率。结果表明,随着Ca2+置换量增加,La1-xCaxCoO3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先增高、然后又降低,在x=0.5~0.6,交换电流密度达到最大,约为0.1382A/m2;表观电导率也是先增大,后又减小,同样在x=0.5~0.6,表观电导率达到最大,约为0.2930Ω-1.m-1。交换电流密度和表观电导率随Ca2+置换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催化剂 氧还原 离子置换量 交换电流密度 表观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热点文章
15
作者 庄林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0,共2页
Heterogeneous Spin States in Ultrathin Nanosheets Induce Subtle Lattice Distortion to Trigge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Y.Liu,X.Hua,C.Xiao,T.Zhou,P.Huang,Z.Guo,B.Pan,Y.Xie J.Am.Chem.Soc.DOI:10.1021/jacs.6b00858Mn... Heterogeneous Spin States in Ultrathin Nanosheets Induce Subtle Lattice Distortion to Trigge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Y.Liu,X.Hua,C.Xiao,T.Zhou,P.Huang,Z.Guo,B.Pan,Y.Xie J.Am.Chem.Soc.DOI:10.1021/jacs.6b00858Mn掺杂CoSe_2纳米片,使晶格发生畸变,产生更多的边沿活性位,对氢析出反应(HER)表现高的催化活性,交换电流密度为68.3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电流密度 纳米片 催化活性 TRIGGER 纳米催化剂 纳米复合结构 HYDROGEN 纳米晶体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氮碳化钨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翩翩 黄丽珍 +2 位作者 李影影 施梅勤 马淳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71,共9页
碳化钨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电催化剂,本文尝试对碳化钨的非金属位进行氮掺杂,以钨酸钠为钨源,经由中间体氮化钨(WN),并在一氧化碳气体中进行渗碳后合成掺氮的碳化钨纳米片(WN|WC).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发现,WN|WC纳米... 碳化钨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电催化剂,本文尝试对碳化钨的非金属位进行氮掺杂,以钨酸钠为钨源,经由中间体氮化钨(WN),并在一氧化碳气体中进行渗碳后合成掺氮的碳化钨纳米片(WN|WC).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发现,WN|WC纳米片尺寸均匀,碳原子进入WN晶格中形成具有密排六方结构的WC晶相,并和WN的晶格条纹紧密联结而形成异质结构.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碳化后的样品中含有WN和WC两种晶型,XPS结果进一步表明WN|WC表面形成了WN和WC的异质结构.为讨论氮元素掺杂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法负载少量铂制备Pt/WN|WC催化剂,并以甲醇氧化为指针反应,纯相碳化钨和商用铂碳材料(Pt/C)等为对比样,评价了Pt/WN|WC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催化剂甲醇氧化的电流密度是商业Pt/C的3倍,具有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和速率常数,且经过200周的循环伏安扫描后,正扫峰电位(Ep_f)和负扫峰电位(Ep_b)仍保持稳定,结果表明氮的掺杂改变了碳化钨表面的电子状态,形成了WN和WC的异质界面,有利于催化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氮掺杂 异质界面 交换电流密度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磷酸中As(Ⅲ)的电化学沉积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想军 田琦峰 +2 位作者 袁华 杜治平 吴元欣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21-1124,共4页
运用恒电流法在铜柱电极上研究了工业磷酸中毒性较大的As(Ⅲ)还原为无毒单质砷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当电流密度控制在-0.044 mA/cm2以内时可以很好地将As(Ⅲ)转化为单质砷并抑制砷化氢析出。由塔费尔拟合推算得到As(Ⅲ)转化为单质砷... 运用恒电流法在铜柱电极上研究了工业磷酸中毒性较大的As(Ⅲ)还原为无毒单质砷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当电流密度控制在-0.044 mA/cm2以内时可以很好地将As(Ⅲ)转化为单质砷并抑制砷化氢析出。由塔费尔拟合推算得到As(Ⅲ)转化为单质砷的交换电流密度为-6.324×10-7mA/cm2,此过程为不可逆过程。采用表面积为15.8 cm2的铜柱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038 mA/cm2,温度为80℃条件下,将磷酸中As(Ⅲ)含量由10.92×10-6降到0.47×10-6,电流效率达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氢 铜柱电极 电流密度 电流效率 交换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电极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俊平 何虎 +2 位作者 李思杰 张浩 罗志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0-1552,共3页
电极是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与转换器性能直接相关。在b''-氧化铝管表面沉积具有一定孔隙率、均匀的铑-钨合金薄膜作为电极,并设计高温低压钠蒸汽测试装置对电极性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电极薄膜... 电极是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与转换器性能直接相关。在b''-氧化铝管表面沉积具有一定孔隙率、均匀的铑-钨合金薄膜作为电极,并设计高温低压钠蒸汽测试装置对电极性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电极薄膜孔隙率约30%;在450℃钠蒸汽条件下,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为36 A·K^(1/2)·m^(-2)·Pa^(-1),β''-氧化铝管的钠离子电导率为0.133 6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孔隙率 交换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氢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东江 蔡称心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1-14,38,共5页
利用电流阶跃技术以及平衡电位与氢浓度的关系,测定了贮氢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Jo和氢反应级数n。结果表明,Jo和n与贮氢合金的组成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贮氢电极 交换电流密度 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on Li_xFe PO_4/C(0
20
作者 肖政伟 张英杰 胡国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43-2051,共9页
Li Fe PO4/C was prepared via solid state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charge–discharge test. As-prepared Li Fe PO4/C has a triphylite structure and exhibits an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 Li Fe PO4/C was prepared via solid state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charge–discharge test. As-prepared Li Fe PO4/C has a triphylite structure and exhibits an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nd capacity reten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LixFe PO4/C(0<x<1) electrode on temperature variation. The valid equivalent circuit for EIS fitting was determined which contains an intercalation capacitance for Li+ ion accumulation and consumption in the electrode reaction. The surface layer impedance needs to be included in the equivalent circuit when Li Fe PO4/C is deeply delithiated at a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EIS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a temperature rise leads to a better reversibility, lower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higher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J0 and greater Li+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for the LixFe PO4/C electrode process. The Li+ ion concentration in LixFe PO4/C is potential to impact the Li+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a decrease in the former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the l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cell LIFEPO4/C el :ctrode proces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quivalent circuit Li+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