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现水量交换的深圳市中西部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强 金文婷 刘任远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在分析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减少缺水量、实现公明水库战略储备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水库群供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采用决策动态优选的自适应算法求解模型,结论为:深圳市中西部城市供水保... 在分析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减少缺水量、实现公明水库战略储备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水库群供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采用决策动态优选的自适应算法求解模型,结论为:深圳市中西部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98%,高于设计保证率97%,满足供水需求;公明水库多年平均交换水量为7.230×107 m3,占到储备库容的近60%,多年平均蓄满周期为1.62年,实现了战略储备水量目标;得到了北线引水给各水库补水比例分别为茜坑17.7%,鹅颈8.8%,石岩51.1%,剩余22.4%水量蓄入公明水库作为储备水量。研究成果对深圳市中西部水库群联合供水和保障水库水质安全,以及发挥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供水 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 决策动态优选的自适应算法 储备水量 交换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文节律变化及其与江湖水量交换的关系 被引量:37
2
作者 戴雪 万荣荣 +1 位作者 杨桂山 王晓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8-1496,共9页
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流域水循环改变、极端水文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从江湖关系角度分析鄱阳湖水文节律变化规律,对于维护流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51~2011年湖区4站及湖口站水文实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及水文过程分析方法,对湖... 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流域水循环改变、极端水文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从江湖关系角度分析鄱阳湖水文节律变化规律,对于维护流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51~2011年湖区4站及湖口站水文实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及水文过程分析方法,对湖泊水文节律在2003~2011年与1980~2002年发生的显著变化及其与长江水量交换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湖泊因涨、退水阶段水位均偏低,进而枯水阶段延长,同时丰水阶段缩短,湖泊水文节律整体呈现洪旱急转情势;近年来江湖水量交换的变化是造成湖泊水文节律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节律 江湖水量交换 湖泊水情 长江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洞庭湖季节性水情变化及其对江湖水量交换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8
3
作者 何征 万荣荣 +1 位作者 戴雪 杨桂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996,共6页
江湖水量交换的变化影响着通江湖泊洞庭湖的水情,进而影响湖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洞庭湖城陵矶站、南咀站以及长江干流宜昌站、螺山站1981-2012年逐日水位、流量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位根检验、方差分析和水位-流量绳套曲... 江湖水量交换的变化影响着通江湖泊洞庭湖的水情,进而影响湖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洞庭湖城陵矶站、南咀站以及长江干流宜昌站、螺山站1981-2012年逐日水位、流量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位根检验、方差分析和水位-流量绳套曲线等方法对洞庭湖季节性水情变化特征进行提取,并探究江湖水量交换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近30年来洞庭湖水情呈阶段性特征,与相对稳定的1981-2002年相比,2003-2012年湖泊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水位下降0.43 m;枯、涨、丰、退水期各季水情变化特征为:2003年以后洞庭湖丰水期水位平均下降0.60 m,呈现出"高水不高"现象;退水期水位平均下降1.49 m,退水加快;枯水期水位略有上升,平均上升0.18 m;涨水期水位变化不明显.湖泊退水期水位降幅最为明显,尤其是10月大幅下降,平均下降2.03 m,有提前进入枯水期的趋势.水情变化与江湖水量交换变化密切相关:丰水期,三口(松滋、太平和藕池)分流量减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水位;退水期,三口分流量减小叠加城陵矶出口长江水位下降对洞庭湖产生拉空作用,湖泊出流加快水位被拉低;枯水期,主要是1 3月,城陵矶出口长江水位上升对湖泊顶托作用增强,湖泊出流减缓水位略有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季节性水情 江湖水量交换 水位-流量绳套曲线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识别及交换量计算——以新汴河宿州段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束龙仓 宫荣 +4 位作者 栾佳文 龚建师 陶小虎 赵贵章 陶月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7,共11页
为提高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水力联系、水头差、水温、氡-222、氢氧稳定同位素构建综合识别方法(HHTRO),对新汴河宿州段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进行识别,并计算交换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单位河长地表水... 为提高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水力联系、水头差、水温、氡-222、氢氧稳定同位素构建综合识别方法(HHTRO),对新汴河宿州段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进行识别,并计算交换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单位河长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变化范围为8.69~366.82 m^(3)/(d·m),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水量变化范围为0.72~120.90 m^(3)/(d·m);研究河段左岸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单位河长净补给量为45.26 m^(3)/(d·m);河段右岸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单位河长净补给量为214.33 m^(3)/(d·m);研究河段地下水与地表水水量交换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比例为55.14%。本研究可推动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方法的发展,为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联系 水位 同位素 水量交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关系及其水量交换过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文娟 徐力刚 +2 位作者 范宏翔 李新艳 董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8,共6页
以鄱阳湖水文站点和梅西湖2011—2012年的水位资料为基础,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修水站水位表征鄱阳湖的总体水位;以梅西湖为例来分析典型碟形洼地与鄱阳湖大湖区之间的水位关系,根据丰枯水位的涨落情况分阶段对梅西湖与鄱阳湖的... 以鄱阳湖水文站点和梅西湖2011—2012年的水位资料为基础,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修水站水位表征鄱阳湖的总体水位;以梅西湖为例来分析典型碟形洼地与鄱阳湖大湖区之间的水位关系,根据丰枯水位的涨落情况分阶段对梅西湖与鄱阳湖的水位关系和水量交换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枯水期,梅西湖水位稳定在13.5~14.5m,且高于鄱阳湖水位3m左右;梅西湖水位低于15.8m时,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水量交换也较弱;而梅西湖水位高于15.8m后,梅西湖与鄱阳湖水位线性相关,水位过程基本一致,同涨同落,水量交换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梅西湖 水位 水量交换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湖与鄱阳湖水量交换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姜加虎 黄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8-214,共7页
根据蚌湖和鄱阳湖修水站的水位同步观测资料,结合湖区地形,分析蚌湖与鄱阳湖的水量交换关系,并利用三峡工程对鄱阳湖修水、星子、都昌站水位影响的预测结果,讨论三峡工程对蚌湖水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丰水期蚌湖水位与鄱阳湖水位以... 根据蚌湖和鄱阳湖修水站的水位同步观测资料,结合湖区地形,分析蚌湖与鄱阳湖的水量交换关系,并利用三峡工程对鄱阳湖修水、星子、都昌站水位影响的预测结果,讨论三峡工程对蚌湖水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丰水期蚌湖水位与鄱阳湖水位以相同涨落率变化,呈现出高水位的一致性,三峡工程对鄱阳湖修水站丰水期的水位预测结果,可以用来表示丰水期三峡减泄流量对蚌湖水情的影响;(2)枯水期蚌湖与鄱阳湖之间,由天然堤几乎完全隔离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湖泊,进出湖水量很小,水位相对稳定在13.80m左右,枯水期三峡增泄流量、一般年份不会超过蚌湖13.80m的天然堤漫堤水位,因此对蚌湖水情影响较弱,不会对越冬珍稀候鸟构成严重威胁;(3)蚌湖相对于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总体上无明显滞后效应,仅当水位在13.80~14.50m之间时,其水位涨落率小于鄱阳湖水位的涨落率,表现出滞后现象,但历时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湖 鄱阳湖 水量交换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湖湖滨典型河网区与太湖水量的交换 被引量:3
7
作者 庄巍 逢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0-494,共5页
以西太湖湖滨典型河网区——宜兴大浦河网区为研究区域,对于该典型河网区与太湖之间的水量交换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计算研究.考虑降雨因素的影响,采用考虑下垫面分类的产汇流模型,对各计算年内(2002年(基准年).1998年(丰水年),1995年(平... 以西太湖湖滨典型河网区——宜兴大浦河网区为研究区域,对于该典型河网区与太湖之间的水量交换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计算研究.考虑降雨因素的影响,采用考虑下垫面分类的产汇流模型,对各计算年内(2002年(基准年).1998年(丰水年),1995年(平水年),1994年(枯水年))典型河网区及其西部山地区域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了产汇流模拟.建立起适合该河网区域的非稳态河网水量模型,结合径流计算结果,对各年内典型河网区内水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计算模拟,对典型河网区与太湖水体的水量交换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分别对顺流与逆流情况下交换水量的年内分布与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区 水量模型 产汇流模型 水量交换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黏土间水量交换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磊 李锦辉 李典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151,共6页
裂隙为污染物(或降雨)入渗提供了重要的优势通道,裂隙与土体之间的水量交换是裂隙中优势流的重要形式,通过水量交换率进行数学描述.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砂土中的圆柱形裂隙,对于黏土中的平板形裂隙与黏土间水量交换率的研究目前处于空... 裂隙为污染物(或降雨)入渗提供了重要的优势通道,裂隙与土体之间的水量交换是裂隙中优势流的重要形式,通过水量交换率进行数学描述.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砂土中的圆柱形裂隙,对于黏土中的平板形裂隙与黏土间水量交换率的研究目前处于空白.本研究针对黏土中裂隙的特点设计一套试验装置,通过含水量传感器和张力计等测量系统,定量研究裂隙-黏土间的水量交换率,并得到裂隙-黏土间的界面渗透系数.研究发现水量交换率在渗透初期最大,随着土中基质吸力的降低而降低,裂隙-黏土间的界面渗透系数比土体的饱和渗透系数大一个数量级.当土体的初始含水量不同时,随着渗透的进行,不同初始含水量土体中的水量交换率趋于一致,约为7×10^(-6)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优势流 裂隙 渗透系数 水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道支流水量交换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光炽 周晶晏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7,共5页
简要介绍了4种平原河道支流水量交换的模拟方法,即干支比法、调蓄滩地法、调蓄单元法和反分析求解法.并应用这4种模拟方法分别计算了苏州河与黄浦江的水量交换.其结果表明,调蓄单元法和反分析求解法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关键词 干、支流水量交换 平原河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颍河干流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建华 陶月赞 刘佩贵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37-40,45,共5页
以沙颍河干流界首至阜阳段为研究区,建立河流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的数值模型,研究其主要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在研究中发现:排泄河流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量交换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河流与... 以沙颍河干流界首至阜阳段为研究区,建立河流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的数值模型,研究其主要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在研究中发现:排泄河流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量交换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河流与地下水的交换水量与河流水力传导系数C直接相关,基本呈指数关系。当C值为100 m2/d,沙颍河干流高洪水位期间,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为4.77×10-6m3/(s.km),在距离河流小于1 000 m范围内的潜水水位受补给影响明显;在枯水季节,地下水对河流平均补给强度为7.26×10-3m3/(s.km)。枯水季节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强度较大,过度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对沙颍河的补给量减少,对枯水季节沙颍河河道流量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数值模拟 水量交换 沙颍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井辐射管-含水层间水量交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畅俊斌 柯贤敏 +2 位作者 王玮 葛佳亮 田国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渗流井取水工程因其高产、高效、低耗、供水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但目前的渗流井取水工程对取水量关注较多,对辐射管-含水层间水量交换系数缺乏研究。为此,通过大型砂槽物理模拟试验,设计不同辐射管仰角、不同辐射管长度、不... 渗流井取水工程因其高产、高效、低耗、供水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但目前的渗流井取水工程对取水量关注较多,对辐射管-含水层间水量交换系数缺乏研究。为此,通过大型砂槽物理模拟试验,设计不同辐射管仰角、不同辐射管长度、不同渗漏补给能力河流及不同竖井降深共101种试验方案,分析渗流井取水效果的影响因素。对辐射管-含水层间的水量交换系数C1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部分试验方案进行模拟,并将C1值计算公式应用于模型中,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识别验证,并对辐射管-含水层间的水量交换系数C1的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出辐射管-含水层间的水量交换系数C1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槽试验 渗流井 数值模拟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 水量交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坊沟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水量交换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建业 孙宝洋 +3 位作者 马波 刘晨光 柏兰峰 李占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33,共10页
以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6年6月—2017年5月降水、地下水和沟头、上游、中游、下游的地表径流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研究黄土高原丘陵区小流域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时空特征,为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研究... 以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6年6月—2017年5月降水、地下水和沟头、上游、中游、下游的地表径流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研究黄土高原丘陵区小流域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时空特征,为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降水氢氧同位素变异系数较高,具有明显的雨量效应、温度效应与季节效应。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对温度的响应较好。6—11月降水补给地表径流过程中,因蒸发损失约为37%,补给地下水过程的损失为54%。流域不同部位的降水和地表径流对地下水的补给相似,地下水排泄比例从沟头到下游逐渐减小。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6月—翌年5月,降水和地表径流对地下水的补给排序分别为:夏季>秋季>冬季和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无明显的补给现象。地下水对径流的排泄比例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降水和径流对地下水的年补给为26.89%和73.11%。地下水中约有88%的水源于夏半年(6—9月)降水的补给,12%的水源于冬半年(10月—翌年5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 氢氧同位素 水量交换 蒸发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含水层-钻孔水量交换的疏水钻孔水量计算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基 靳德武 王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95-3005,共11页
疏水降压是煤矿顶板水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手段,复合充水含水层中倾斜疏放水钻孔涌水量计算及参数优化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理论及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以含水层-钻孔间水量交换量为耦合点,构建了煤层顶板复合充... 疏水降压是煤矿顶板水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手段,复合充水含水层中倾斜疏放水钻孔涌水量计算及参数优化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理论及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以含水层-钻孔间水量交换量为耦合点,构建了煤层顶板复合充水含水层倾斜疏放水钻孔定降深放水的含水层-钻孔系统耦合模型,利用母杜柴登矿井临时煤仓放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此为基础,计算了不同钻孔仰角、数量的钻孔涌水量及单位长度涌水量,确定了钻孔的最佳仰角和数量。同时,计算分析了150 m钻场间距下600 m工作面范围内不同疏降水头的钻孔涌水量、工作面内部降深的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含水层-钻孔水量交换的疏放水钻孔水量计算模型充分考虑了疏放水过程中钻孔内的层流和紊流水流特征。模型计算的1个主放水孔水量和2个观测孔水位历时变化和现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模型可靠性好,且能解决倾斜钻孔在复合充水含水层中的水量分配问题。随着疏放水钻孔仰角的增大,单位长度的钻孔涌水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仰角为60°时,钻孔单位涌水量最大,稳定水量为165 m^(3)/h,主要涌水层位为直罗组一段含水层,约占总涌水量的81%。此外,随着钻孔数量增加,单个钻场内钻孔总涌水量不断增加,单位长度的钻孔涌水量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钻孔数量增至5个后总涌水量基本稳定,钻孔稳定总涌水量约为440 m^(3)/h。在150 m钻场间距下600 m工作面范围中,60 d内,780 m定水头疏降时,钻孔总涌水量由1700 m^(3)/h降至170 m^(3)/h,降幅达90%;830和880 m定水头疏降下,钻孔总涌水量由1530,1350 m^(3)/h分别降至153,135 m^(3)/h,降幅均为90%。钻场内钻孔总涌水量受到周边钻场疏降干扰的影响,由两端向内侧影响逐步增大。780 m定水头疏降时,两端钻孔总涌水量约为309 m^(3)/h,最中间钻场钻孔总涌水量约为142 m^(3)/h。工作面内部水头分别降至780,830和880 m的时间分别为155,125和100 d。随着时间推移,不同降深范围逐步增大。随着疏放时间的延续,横剖面呈现以倾斜钻孔为中心的降落漏斗且范围逐步扩大,平面上则呈现以全部钻场范围为中心的降落漏斗且范围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钻孔水量交换 疏放水钻孔 水量计算 仰角 疏水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昌文 游中琼 +1 位作者 徐照明 黄瓅瑶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34,共6页
洞里萨湖是湄公河最大的连通湖泊,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利用4个河湖控制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了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湄公河与洞里萨湖的水量交换强度... 洞里萨湖是湄公河最大的连通湖泊,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利用4个河湖控制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了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湄公河与洞里萨湖的水量交换强度大,洞里萨湖对湄公河径流调峰补枯作用明显,每年汛期5—9月份均会发生倒灌,1995—2011年年均倒灌历时122 d,倒灌水量377亿m^3,占湄公河干流同期来水的14.4%,倒灌洪峰流量8402 m^3/s,占干流同期来水的20%,其中7—9月份倒灌水量占全年的88.6%;汛后10月份—次年4月份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水,年均补水历时244 d,补水水量711亿m^3,是湄公河倒灌入湖水量的1.96倍,占湄公河下游同期来水的29.9%,其中10月份—次年1月份补水量占全年的83.1%。年倒灌历时、水量与洪峰流量,年补水历时、水量与峰值的年际变化较小,变幅分别为76 d、283亿m^3、6095 m^3/s和76 d、474亿m^3、4677 m^3/s,变差系数为0.07~0.24。倒灌、补水水量不仅与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的来水大小有关,还受到河湖水位差及洞里萨河水位等因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湄公河三角洲和洞里萨湖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 洞里萨湖 水量交换 变化特征 河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表水-地下水交换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ISMOD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磊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562,共8页
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网格、考虑地表水-地下水转换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ISMOD.该模型由预处理程序、空间插值模块、蒸散发模块、参数设置和径流模拟5个部分组成.GISMOD不仅考虑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2种产流机制,而且提供了3种空间插值方法和... 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网格、考虑地表水-地下水转换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ISMOD.该模型由预处理程序、空间插值模块、蒸散发模块、参数设置和径流模拟5个部分组成.GISMOD不仅考虑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2种产流机制,而且提供了3种空间插值方法和8种蒸散发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模型将流域在水平方向上划分为若干相同大小的网格,在垂向上把土壤概化为3层,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和岩石类型设置参数,按照水位流量关系式计算不同土层间的水流交换量.黑河流域的实例研究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即黑河流域上游地区以表层水下渗为主,在中游地区地下水反补河流.从季节上看,补给水量和下渗水量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当下渗水量较高时,补给水量相应减少.最后,将模拟径流量与莺落峡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不论在日尺度还是月尺度GISMOD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量交换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石首段河岸带地下水位变化过程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军强 朱恒 +1 位作者 邓珊珊 周美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2-584,共13页
冲积河流的河岸带具有调蓄水文过程、净化水环境等重要功能,通过研究河岸带内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可为岸线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在长江中游石首段实施了沿垂向不同深处的河岸土体级配测量及地下水位过程监测,同... 冲积河流的河岸带具有调蓄水文过程、净化水环境等重要功能,通过研究河岸带内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可为岸线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在长江中游石首段实施了沿垂向不同深处的河岸土体级配测量及地下水位过程监测,同时开展了变动河道水位条件下河岸内地下水位变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基于数值试验,定量分析具有不同河流形态区域内地下水位对河道水位变化的响应过程,确定研究区域内侧岸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实测数据及计算结果表明:河岸带地下水位受河道水位影响显著,离岸10 m处水位变化同步性几乎一致,20 m处峰值落后1 d;伴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位滞后性增加,峰值下降,侧向潜流交换的主要影响范围在离岸约1 400~1 600 m,该范围外地下水位全年内变幅小于河道水位最大变幅的5%;在单位河长范围内,2021年河道补充地下水的水量约为5 000 m^(3)/m,地下水排泄到河道的水量约为3 000 m^(3)/m;相较于顺直段,弯道凸岸处地下水位响应更快,峰值更高,凹岸则相反;在考虑降雨入渗后,区域内径流系数约为0.80,地下水位变幅较不考虑降雨时的差别很小,而河道补充(排泄)地下水流量均约为4 000 m^(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地下水 河道水位 交换水量 潜流影响范围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非闭合流域年径流估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浩东 胡建平 +1 位作者 许保海 宋平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分析岩溶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计算流域之间的交换水量Δu,并结合非闭合流域的特征,提出在有资料和无资料的情况下Δu的估算方法,可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关键词 岩溶山区 非闭合流域 年径流 流域交换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玉米番茄间作农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模拟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仙岳 陈宁 +2 位作者 史海滨 丁宗江 彭遵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0-59,共10页
间作种植和覆膜滴灌是实现高产和节水的重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而掌握覆膜滴灌条件下间作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2a田间试验设置高(T1)、中(T2)、低(T3)3个灌水定额处理,并... 间作种植和覆膜滴灌是实现高产和节水的重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而掌握覆膜滴灌条件下间作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2a田间试验设置高(T1)、中(T2)、低(T3)3个灌水定额处理,并通过HYDRUS2D模型模拟了间作滴灌农田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的差异性、水平水量交换以及土壤水分二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HYDRUS2D构建的间作种植滴灌农田土壤水分模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5.72%~8.14%,决定系数在0.85~0.90,均方根误差在0.017~0.023 cm^3/cm^3。对于3个灌水处理皆表现为0~40 cm土层含水率出现差异,且在0~20 cm土层含水率差异显著,2014年番茄侧和玉米侧土壤含水率在3个灌水处理下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裸地高20.17%和17.83%,2015年为16.02%和12.99%。间作滴灌农田土壤水平水量交换强烈,生育期水流主要由作物侧流入裸地侧,其中对于3个灌水处理在番茄侧0~40 cm土层净流入裸地的平均水量是玉米侧的1.3倍,约为60mm/a,并且0~40cm土层由作物侧流入裸地的水量是>40~100cm土层的2.5倍。二维土壤水分分布显示,滴灌湿润体与作物根系分布匹配性较好,灌水后1d湿润饱和区主要集中在0~30cm土层,其中T1、T2、T3处理的饱和区面积分别为559.14,288.61和109.78 cm^2。灌水2 d后,低灌水处理(T3)存在较明显的水分亏缺,缺水区面积是充分灌溉(T1)的30倍。研究结果可为间作滴灌农田制定灌溉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数值分析 间作 膜下滴灌 HYDRUS2D 水平水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垂向入渗影响下河渠-潜水非稳定渗流模型的解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陶月赞 姚梅 张炳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7-1053,共7页
在河渠边界控制下的半无限含水层中,对时变垂向入渗影响下的潜水非稳定渗流模型,利用Boussinesq第一线性化方法,通过Laplace变换并结合卷积原理,导出模型的解析解.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解的数学特征,建立相应的含水层参数求解方法;在... 在河渠边界控制下的半无限含水层中,对时变垂向入渗影响下的潜水非稳定渗流模型,利用Boussinesq第一线性化方法,通过Laplace变换并结合卷积原理,导出模型的解析解.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解的数学特征,建立相应的含水层参数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河渠与含水层之间水量交换的公式,以及计算潜水蒸发强度的递推公式.以安徽淮北平原某河流-潜水含水层系统为例,阐述上述方法的计算过程与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渠-潜水 时变入渗 含水层参数 水量交换 潜水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耦合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磊 田军仓 孙骁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2-330,共9页
针对降雨径流从坡面流下的过程中会发生下渗,导致土壤水非饱和带含水率增大这一动力学过程,从物理机制上对土壤水和地表水进行耦合,将二维平面地表水模型叠置在土壤水模型的顶部,对土壤水、地表水模型进行相同的空间和时间离散,在模型... 针对降雨径流从坡面流下的过程中会发生下渗,导致土壤水非饱和带含水率增大这一动力学过程,从物理机制上对土壤水和地表水进行耦合,将二维平面地表水模型叠置在土壤水模型的顶部,对土壤水、地表水模型进行相同的空间和时间离散,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通过达西流关系对两者之间的水量交换进行计算(双层结点法耦合)或整合离散方程的整体法进行耦合。通过对两种耦合方法的比较以及与前人的实验结果对比,该模型与耦合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地表水流与饱和-非饱和带水分与溶质耦合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土壤水 水量交换 全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