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黄尚书 叶川 +7 位作者 钟义军 成艳红 武琳 黄欠如 郑伟 孙永明 张昆 章新亮 《土壤与作物》 2016年第2期72-77,共6页
文章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荒坡地(WL)、红壤旱地(UL)、红壤坡地茶园(TG)和红壤坡地果园(OR)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红壤坡地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土壤CEC和盐基... 文章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荒坡地(WL)、红壤旱地(UL)、红壤坡地茶园(TG)和红壤坡地果园(OR)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红壤坡地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土壤CEC和盐基离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CEC介于13.48 cmol·kg^(-1)~16.31 cmol·kg^(-1),保肥能力中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EC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粘粒对土壤CEC贡献较大。(2)该区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TEB)介于1.73 cmol·kg^(-1)~5.01 cmol·kg^(-1),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呈现出Ca^(2+)>Mg^(2+)>K+>Na+的规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红壤旱地和红壤坡地果园整体较高,红壤坡地茶园最低;除红壤坡地果园外,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均表现为0~10 cm低于10 cm^40 cm土层,而土壤交换性K+、Na+具有一定的表聚性;土壤粘粒对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的贡献较大,而对土壤交换性K+、Na+的影响较小。(3)该区土壤盐基饱和度(BSP)介于4.3%~19.9%,土壤肥力水平较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BSP差异显著(p<0.05);土壤BSP对p H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坡地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废水灌溉对潮土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白丽静 王风 +1 位作者 张克强 黄治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0-514,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出水(原水、厌氧水和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水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灌溉对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出水(原水、厌氧水和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水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灌溉对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厌氧水高量灌溉、中量灌溉、低量灌溉分别使0~20cm和20~40cm土层中交换性钾含量提高了291.76%、152.70%、83.11%和116.10%、74.29%、49.85%;对交换性钠、钙、镁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阶段出水混水灌溉对交换性钾、钠、钙、镁的含量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土壤中交换性钾和钠含量在0~20cm和20~40cm和处理间呈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验证了竞争吸附点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灌溉 潮土 交换性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紫色土的阳离子交换特征及其对酸缓冲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莉 谢德体 +1 位作者 李忠意 刘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7-897,共11页
明确酸性紫色土的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特征及其对土壤后续酸化进程的影响有助于评估紫色土的潜在酸化风险。为此,在重庆市合川区采集了38个酸性紫色土,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与酸缓冲容量测定,探讨了阳离子交换特征对土壤酸缓冲容量的影响。... 明确酸性紫色土的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特征及其对土壤后续酸化进程的影响有助于评估紫色土的潜在酸化风险。为此,在重庆市合川区采集了38个酸性紫色土,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与酸缓冲容量测定,探讨了阳离子交换特征对土壤酸缓冲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紫色土的酸化程度较为严重,但酸性紫色土仍具有较高的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紫色土的交换性Ca^(2+)和交换性Mg^(2+)含量分别为红壤的5.9倍和3.9倍。紫色土CEC也显著高于红壤和砖红壤。丰富的黏土矿物组成,尤其是较高的蒙脱石含量,是紫色土具有较高盐基阳离子含量和高CEC的主要原因。酸性紫色土的酸缓冲容量大小为3.18~25.6mmol·kg^(–1)·pH^(–1)。酸缓冲容量与交换性盐基总量和CEC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较高的盐基阳离子含量和CEC有助于增加紫色土的酸缓冲容量,减缓土壤的酸化速度。因此,尽管部分紫色土酸化较为严重,但受成土母质和发育程度的影响,丰富的盐基阳离子含量能对进入土壤中的酸进行缓冲,减缓紫色土酸化速度。这是紫色土相对于其他地带性酸性土壤所具有的独特酸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酸缓冲容量 交换性盐基离子 表面负电荷 黏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离子交换性能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冉继伟 齐昕 +4 位作者 武栋 黄敏 蔡泽江 黄亚萍 张文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9-1459,共11页
为准确评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通过收集2000—2020年发表的文献,获得不施生物炭(空白无添加)和单施生物炭648组匹配数据、不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化肥430组匹配数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 为准确评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通过收集2000—2020年发表的文献,获得不施生物炭(空白无添加)和单施生物炭648组匹配数据、不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化肥430组匹配数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方式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含量(总氮、NH_(4)^(+)-N、NO_(3)^(-)-N、Olsen-P)、交换性盐基离子(K^(+)、Ca^(2+)、Na^(+)和Mg^(2+))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生物炭(单施或与化肥配施)土壤氮磷含量增加14.0%~128.1%、盐基离子含量增加22.5%~270.2%。对不同方式施用生物炭的效果比较可知,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单施生物炭对土壤盐基离子提升效果更高。进一步分析显示,当生物炭原料pH≥8时,单施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Olsen-P含量达10.3%~58.5%;制备温度>500℃时,单施生物炭对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增加幅度为33.9%~384.7%;生物炭施用量<10t∙hm^(-2)时,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Olsen-P含量增加幅度(374.1%)高于单施生物炭(2.1%);在pH<6.5土壤施用生物炭提高土壤氮磷及交换性钙含量,其中单施生物炭土壤Olsen-P含量和CEC的增幅分别达45.0%和17.9%。因此,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离子交换性能,降低环境风险。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生物炭单施或配施化肥,同时综合生物炭特性、施用量和土壤属性条件,有效利用生物炭提升土壤肥力是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养分有效 交换性盐基离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下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梅迎 彭玉龙 +7 位作者 刘明宏 李彩斌 胡贲 耿伟 张久权 杨继鑫 郭先锋 张继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模拟酸雨淋洗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Ca^2+、Mg^2+、K^+、Na^+)的影响。采用双因素全面试验法,在pH值3.5、5.6和7.0的3种模拟酸雨条件下,设置0、0.5%、1%和2%的4个生物炭添加量,测定淋出液及淋洗后土壤...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模拟酸雨淋洗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Ca^2+、Mg^2+、K^+、Na^+)的影响。采用双因素全面试验法,在pH值3.5、5.6和7.0的3种模拟酸雨条件下,设置0、0.5%、1%和2%的4个生物炭添加量,测定淋出液及淋洗后土壤中4种盐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酸雨淋洗条件下,与无生物炭处理相比,较高生物炭添加量(2%和1%)会增加盐基离子的淋失总量。同一处理淋出液中,Ca^2+的淋失总量最大,Mg2+最易淋失。相同生物炭添加量下,4种盐基离子淋出总量均随淋洗液pH值升高而降低,淋洗液pH值为3.5时各盐基离子的淋出总量均最高;相同pH值淋洗液下,Ca^2+、Mg^2+、K^+的淋出总量为2%生物炭>1%生物炭>无生物炭处理>0.5%生物炭,而Na^+的淋出总量为2%生物炭>无生物炭处理>1%生物炭>0.5%生物炭。在酸雨淋洗条件下,与无生物炭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的处理可提高土壤pH值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生物炭添加量为2%时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提升效果最佳。淋洗后各处理土壤中4种盐基离子含量表现为Ca^2+>K^+>Mg^2+>Na^+。研究表明,在生物炭添加下,酸沉降同样会加剧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洗损失。与无生物炭处理相比,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添加量增加提高了pH值及盐基离子含量,其中以添加2%生物炭的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雨 淋溶作用 交换性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阻控土壤酸化提高磷素养分有效性的田间对比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梦妮 吴鲁洁 +2 位作者 赵觅漾 陈翰 卢升高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899-2905,共7页
土壤酸化治理是消除土壤障碍、提高耕地地力和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6种商品土壤调理剂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土壤调理剂消除土壤酸度和铝毒障碍、提高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和有效磷含量、促进马铃薯作物产量... 土壤酸化治理是消除土壤障碍、提高耕地地力和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6种商品土壤调理剂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土壤调理剂消除土壤酸度和铝毒障碍、提高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和有效磷含量、促进马铃薯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6种土壤调理剂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交换性酸含量、有效缓解土壤酸化的危害;土壤调理剂通过降低交换性铝含量,促进Al^(3+)水解为羟基态铝,有效降低铝毒;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交换性K^(+)和Ca^(2+)含量,增加土壤磷的有效性;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总淀粉、粗蛋白和还原糖等含量,不同土壤调理剂提高马铃薯产量12.9%~30.4%。田间对比试验表明,土壤调理剂阻控土壤酸化、消除铝毒、提高交换性盐基离子和有效磷含量,以石灰、硅钙钾镁肥和钾长石、白云石、石灰石等为主要成分的土壤调理剂效果较好,其机理与这些调理剂具有强碱性特性和提供钙镁等矿质元素有关。而提高马铃薯总淀粉、粗蛋白和还原糖等含量,以石灰、石灰氮和富含腐殖酸的调理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土壤酸化 铝毒 交换性盐基离子 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赤泥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继东 杜平 +4 位作者 任杰 陈娟 刘小莲 徐刚 吴明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6-1843,共8页
为了解不同厚度赤泥在酸雨和雨水淋溶条件下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以山西某堆场赤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淋溶实验研究在模拟酸雨和雨水条件下,覆盖不同厚度赤泥对土壤pH、碱化度(ESP)以及电导率(EC)的影响。所用土壤为堆场附近背景土壤,... 为了解不同厚度赤泥在酸雨和雨水淋溶条件下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以山西某堆场赤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淋溶实验研究在模拟酸雨和雨水条件下,覆盖不同厚度赤泥对土壤pH、碱化度(ESP)以及电导率(EC)的影响。所用土壤为堆场附近背景土壤,其pH为8.68,有机质含量为25.66 g·kg-1,容重为1.20 g·cm-3,含水率为12.01%。结果表明:经淋溶后,土壤pH在表层0~10 cm深度显著升高,最大值达到10.18;在10~30 cm增加到8.67~9.12,与原始土壤相比升高较为明显;在30~60 cm深度没有明显变化。除覆盖5 cm厚赤泥经雨水淋溶组之外,其他实验组表层(0~10 cm)土壤ESP值均超过15.00%,土壤呈碱化状态;在10~40 cm深度土壤ESP增加到5.38%~14.70%范围,有碱化趋势,对40 cm以下深度土壤碱化影响较小。所有实验组中土壤EC值仅略有增加,对土壤盐化影响不明显。赤泥中钠、钾、镁、钙具有较强的迁移性,淋出液中最大浓度分别为125.86、2.23、57.13、209.07 mg·L-1,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潜在影响。在实验条件下,赤泥对土壤碱化影响较为明显,且碱化影响随覆盖赤泥厚度增加而增大,酸雨淋溶比雨水淋溶影响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土柱 酸雨淋溶 碱化 交换性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