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静时和握力运动中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绍哲 朱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8-478,共11页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静时以及握力运动中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中老年男性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H组)以及20名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正常血压(正常血压组,N组)均进行...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静时以及握力运动中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中老年男性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H组)以及20名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正常血压(正常血压组,N组)均进行3次/周、共4周HIIT,以90%最大摄氧量(VO2max)强度对应的功率蹬车1 min后休息1 min,重复4次为1组,共4组,组间间歇4 min。分别于HI-IT前后利用冷加压实验(CPT)反射性上调交感神经活性,测定安静时(R)以及握力运动中(HG)前臂血液动力学(心率、血压、前臂血流量和前臂血管电导)的变化。用R+CPT时的前臂血管电导(FVC)与R时的变化率(%△FVC)表示安静时的交感缩血管反应,用HG+CPT时的FVC与HG时的变化率表示握力运动中的交感缩血管反应,用抗交感幅度(MS,安静时%△FVC-握力运动中%△FVC)表示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即功能性抗交感能力)。结果:(1)HIIT前,组内比较,N组和H组握力运动中%△FVC与安静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H组安静时、握力运动中%△FVC和MS与N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HIIT后,与安静时比较,N组和H组握力运动中%△FVC显著降低(P>0.05);组间与N组比较,H组安静时、握力运动中%△FVC以及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IIT前比较,N组和H组安静时%△FVC无显著性差异(P>0.05),握力运动中%△FVC显著下降(P<0.05),MS升高(P<0.05)。结论:(1)短期HIIT能够降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血压正常者握力运动中的交感缩血管反应并改善功能性抗交感能力,而安静时的交感缩血管反应则不受运动训练的影响。(2)血压升高可能并不是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能力受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高血压 前臂血管电导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SD大鼠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NO和α_1-AR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治国 王谦 孙一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2-568,共7页
观察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并探讨一氧化氮(NO)和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n=15)和运动组(E,n=15),S组保持安静状态,... 观察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并探讨一氧化氮(NO)和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n=15)和运动组(E,n=15),S组保持安静状态,E组进行8周HIIT。实验后麻醉动物,电刺激腰部交感神经干诱导缩血管反应,电刺激胫神经诱发小腿三头肌收缩。分别于未灌注药物、灌注α_1-AR阻断剂(哌唑嗪)、灌注哌唑嗪联合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时记录骨骼肌安静时及收缩时的股血管电导(FVC)的变化。交感缩血管反应用FVC对交感电刺激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用安静时FVC对交感电刺激的变化率与肌肉收缩时的差值表示(△%FVC=%FVC安静-%FVC肌肉收缩)。结果:1)未灌注药物时,安静状态下,E组低频(2 Hz)交感刺激诱导的%FVC高于S组(P<0.05),而高频(5 Hz)刺激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收缩状态下E组和S组间%FVC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注哌唑嗪时,安静及肌肉收缩状态下,S组和E组%FVC均显著性下降(P<0.05),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注哌唑嗪联合L-NAME时,S组安静及肌肉收缩时%FVC显著性升高(P<0.05);E组安静状态下2 Hz交感刺激时的%FVC增加(P<0.05),肌肉收缩时无显著性变化(P>0.05)。2)未灌注药物时,E组△%FVC高于S组(P<0.05)。灌注哌唑嗪时,E组2 Hz交感刺激时的△%FVC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注哌唑嗪+L-NAME时,S组和E组△%FVC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HIIT通过增强骨骼肌收缩时NO对α_1-AR依赖性交感缩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而改善功能性抗交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骨骼肌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一氧化氮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增强骨骼肌α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交感缩血管反应
3
作者 韩书娜 杨焱 +1 位作者 程蕾 于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70,共7页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骨骼肌安静以及收缩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M)、高强度有氧运动组(H),M组和H组进行8周跑台运动。实...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骨骼肌安静以及收缩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M)、高强度有氧运动组(H),M组和H组进行8周跑台运动。实验结束后,麻醉大鼠,行腰部交感神经干和坐骨神经电刺激分别诱导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小腿三头肌收缩并测定股动脉电导(FVC)。分别于灌注生理盐水、α2-AR阻断剂(育亨宾)、育亨宾+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时记录骨骼肌安静时以及收缩时FVC对交感电刺激的变化率(%FVC,即交感缩血管反应)。功能性抗交感用安静时%FVC与肌肉收缩时的差值表示(△%FVC=%FVC安静-%FVC肌肉收缩)。结果:1)交感缩血管反应(%FVC)。灌注生理盐水时:肌肉安静和收缩时,M组和H组%FVC高于C组(P<0.05);灌注育亨宾时:肌肉安静以及收缩时,M组和H组%FVC均显著性下降(P<0.05),C组%FVC无显著性变化(P>0.05);灌注育亨宾+L-NAME时:肌肉安静和收缩时,各组%FVC均显著性升高(P<0.05),M组和H组%FVC高于C组(P<0.05)。2)功能性抗交感(△%FVC)。灌注生理盐水时:M组和H组△%FVC均高于C组(P<0.05);灌注育亨宾时:H组△%FVC显著性下降(P<0.05);灌注育亨宾+L-NAME时:M组和H组△%FVC下降(P<0.05),C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能够增强骨骼肌安静和收缩时α2-AR介导的交感缩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骨骼肌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一氧化氮 α2-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途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程蕾 于乐 +1 位作者 孙一 裴晶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是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途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方法:36名未经治疗的男性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159/90~99 mmHg)随机分为运动组(E,n=20)和...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是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途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方法:36名未经治疗的男性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159/90~99 mmHg)随机分为运动组(E,n=20)和服药组(D,n=16),E组进行有氧运动,D组服用降压药美托洛尔(β_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干预时间为12周。分别于实验前后:1)测定血压水平的变化;2)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交感神经,测定安静时以及握力运动时的前臂血液动力学,交感缩血管反应采用CPT诱导前臂血管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即骨骼肌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肌肉收缩时CPT诱导FVC的变化率与安静时的差值(△%FVC)表示;3)静脉滴注Ang Ⅱ以诱导氧化应激和缩血管反应,测定前臂血管阻力(FVR)和血清8-异前列腺素F_2α(8-iso-PGF_2α)含量。结果:1)血压水平:实验后,E组和D组安静以及握力运动时的血压水平(SBP、DBP和MAP)均显著性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2)交感缩血管反应(%FVC)和功能性抗交感(△%FVC):实验后,E组安静时%FVC升高(P<0.05)、握力运动时%FVC降低(P<0.05),△%FVC增加(P<0.05),D组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3)Ang Ⅱ滴注实验:实验前E组和D组FVR和血清8-iso-PGF_2α含量在滴注Ang Ⅱ时均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后E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D组则仍高于滴注前水平(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通过抑制Ang Ⅱ途径改善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然而这一效应与血压下降并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原发性高血压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血管紧张素Ⅱ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