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烧伤早期小鼠肝脏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晓姝 方海立 +1 位作者 李军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47-1649,共3页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tide repeats1)在小鼠各器官组织的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烧伤后早期小鼠肝脏IFI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C57/129小鼠50只,分为对照...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tide repeats1)在小鼠各器官组织的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烧伤后早期小鼠肝脏IFI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C57/129小鼠50只,分为对照组和SB治疗组,TBSA15%~20%Ⅲ度小鼠烧伤模型,分别于烧伤前、烧伤后1、6、12h和24h取肝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IFIT1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提取正常小鼠心、肝、脾、肺、肾、小肠、淋巴细胞和骨骼肌组织RNA,以RT-PCR检测IFIT1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IFIT1在正常小鼠各组织均有表达,但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对照组烧伤后肝组织IFIT1表达显著增高(P<0.01),烧伤后SB治疗组IFIT1表达量较对照组相应时相点降低非常显著(P<0.01)。结论IFIT1在小鼠体内广泛表达。SB对严重创伤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内IFIT1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IT1 交感神经阻滞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小鼠烧伤早期肝组织核因子-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军 粟永萍 +2 位作者 王军平 艾国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多卡冈进行SB治疗)、RSB组(烧伤后使用罗哌卡因进行SB治疗),每组5只。烧伤为TBSA15%~20%m度。烧伤后6h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NF-κBP65、类同醇受体辅活化子-3(SRC-3)的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果烧伤对照组肝组织NF-κBP65、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增加;与烧伤对照组相比,LSB组NF-κBP65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SRC-3蛋白表达及NF-κBP65、SRC-3核转位显著下调;RSB组NF-κBP65、SRC-3蛋白表达及核转位均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且比LSB组下调更明显。结论烧伤早期(6h)NF-κB及其辅活化子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上调,SB在严重创伤中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功能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程度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烧伤 核因子-ΚB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贺纯静 叶生丽 +3 位作者 邹晋峰 康新国 农佳元 代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腹腔注射注射等量缓冲液),糖尿病组(n=15,采用STZ糖尿病模型按65 mg/kg剂量腹腔1次注射1%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糖尿病+颈交感神经...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腹腔注射注射等量缓冲液),糖尿病组(n=15,采用STZ糖尿病模型按65 mg/kg剂量腹腔1次注射1%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糖尿病+颈交感神经阻滞组(n=15,按65 mg/kg剂量腹腔1次注射1%STZ,糖尿病成模后8周给予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造模后12周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于12周处死大鼠,采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大鼠海马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免疫组化检测海马IL-6、TNF-α的表达。结果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存活12只,阻滞组存活13只。糖尿病组、阻滞组与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糖尿病组线粒体呼吸功能为R3(28.51±3.01)、R4(13.93±1.16)、RCR(2.09±0.27),阻滞组的为R3(45.26±4.21)、R4(11.99±1.11)、RCR(3.52±0.32),对照组为R3(66.31±5.65)、R4(12.97±3.38)、RCR(4.78±0.68),糖尿病组和阻滞组线粒体呼吸功能均较对照组组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R3和RCR值显著降低(P<0.05);但阻滞组的R3和RCR高于糖尿病组(P<0.05)。在海马CA1区,糖尿病组IL-6、TNF-α表达为(53.32±6.29)、(63.21±13.24),阻滞组为(28.14±3.82)、(32.76±5.98),均高于对照组(13.87±2.54)、(11.09±8.87)(P<0.05)。阻滞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IL-6、TNF-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糖尿病 线粒体 水迷宫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应用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君 刘明华 +2 位作者 粟永萍 向强 王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0-832,共3页
目的观察对创伤患者实施颈交感神经阻滞前后呼吸循环的变化、并发症。方法将西南医院创伤病房于2009年1-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30例(男女不限,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8)与对照组(n=12)。治疗组在严密监护下用0.75%盐酸... 目的观察对创伤患者实施颈交感神经阻滞前后呼吸循环的变化、并发症。方法将西南医院创伤病房于2009年1-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30例(男女不限,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8)与对照组(n=12)。治疗组在严密监护下用0.75%盐酸利多卡因行右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利多卡因,其他常规治疗不变。记录阻滞前、阻滞后10、50 min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脉搏氧饱合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血气分析中的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pH值3个参数,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HR在阻滞前为(115.9±10.5)/min,阻滞后10、50 min时为(101.6±3.6)、(104.0±4.6)/min,阻滞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气分析各指标、呼吸频率和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右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对创伤患者早期循环影响显著,可使过快的心率减慢,而对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盐酸利多卡因 交感神经阻滞 并发症 呼吸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针定位法在腰交感神经阻滞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劲 卢卫 +3 位作者 熊东林 郑虎山 肖礼祖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双针定位法 交感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重度烧伤大鼠肝脏的保护机制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新 李敏 +4 位作者 涂柳 艾国平 王军平 王峰超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12-1815,共4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cervical sympathetic block,CSB)对严重烧伤大鼠肝脏功能与结构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保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动物按随机数目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严重烧伤组和CSB治疗组,制作重度烧伤模型(TBSA20%Ⅲ度),CSB治...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cervical sympathetic block,CSB)对严重烧伤大鼠肝脏功能与结构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保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动物按随机数目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严重烧伤组和CSB治疗组,制作重度烧伤模型(TBSA20%Ⅲ度),CSB治疗组伤后以0.1%罗哌卡因行颈交感神经双侧阻滞。通过检测肝功能、肝组织抗氧化能力、Bcl-2表达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判断CSB对肝脏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监测血压变化及检测肝脏、下丘脑血流灌注量来推断其可能机制。结果 CSB组大鼠伤后血浆白蛋白下降及谷丙转氨酶上升不明显,1、3、5、7d时相点血浆白蛋白含量分别为(48.98±6.89)、(38.61±4.35)、(24.05±3.62)和(22.57±4.10)mmol/L,血浆ALT浓度分别为(48.15±7.37)、(58.21±5.43)、(62.07±8.16)、(56.87±5.88)IU/L,较烧伤组为好(P<0.01);CSB组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3.16±0.17)、(2.88±0.15)、(2.71±0.16)、(2.61±0.58)U/mg,较烧伤组明显增强(P<0.01);CSB组大鼠伤后血压较为稳定,伤后1、3、5、7d时相点分别为(90.58±5.69)、(82.69±3.81)、(70.61±9.51)、(82.05±2.36)mmHg,与烧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CSB组动物伤后脏器血流灌注较好,伤后即刻、1、3、5d时相点肝血流量分别为(0.302±0.041)、(0.284±0.024)、(0.16±0.023)、(0.256±0.03)ml/(min.g),下丘脑血流量分别为(1.013±0.113)、(0.721±0.110)、(0.944±0.438)、(0.765±0.316)ml/(min.g),均较烧伤组有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CSB组大鼠伤后肝组织病理改变较轻,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浊肿,嗜酸性变,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对重度烧伤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HPA轴和交感-肾上腺轴来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烧伤 肝脏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原则 被引量:12
7
作者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9,共2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植物神经系统 诊断 治疗 镇痛药物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在癌性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冬祥 樊碧发 +3 位作者 周书元 范占明 刘钟生 贾乃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9-32,共4页
晚期癌患者4例(男3,女1)因腰2、腰3椎体及骼骨转移伴严重腰腿痛,在CT引导下行腰交感神经酒精阻滞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评分(VAS)从治疗前的9~10(平均9.75)降至治疗后的1~3(平均2),而且完全撤掉了治疗前... 晚期癌患者4例(男3,女1)因腰2、腰3椎体及骼骨转移伴严重腰腿痛,在CT引导下行腰交感神经酒精阻滞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评分(VAS)从治疗前的9~10(平均9.75)降至治疗后的1~3(平均2),而且完全撤掉了治疗前所必需的较大剂量的麻醉性止痛药。2例同时伴有下肢Ⅲ~Ⅳ废水肿的患者,经治疗后降至0~1度。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及之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腰腿痛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臂丛神经痛一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曲仁海 王华民 姚宏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上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 治疗 臂丛神经 冠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乙啶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胍乙啶 交感神经阻滞 治疗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复合地氟醚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英茹 冯翠 +3 位作者 马鸿雁 严伟丽 李恩有 曲仁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 循环功能 地氟醚 胸段 复合 血气分配系数 吸入麻醉药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位高侧入路法颈交感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席建平 刘庆玲 +1 位作者 肖军 刘秀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47-947,共1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侧入路 临床观察 坐位 星状神经阻滞 交感神经 临床应用 同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阻滞穿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仇志杰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及血管痉挛性疾病。临床上常于L2椎体、L2/3椎间盘水平进行穿刺。经典盲穿法穿刺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逐渐被取代。X线斜位同轴引导穿刺成功率高;CT引导穿刺时血管...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及血管痉挛性疾病。临床上常于L2椎体、L2/3椎间盘水平进行穿刺。经典盲穿法穿刺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逐渐被取代。X线斜位同轴引导穿刺成功率高;CT引导穿刺时血管神经显影清晰,安全性更高;MRI引导穿刺因成像时间长发展受限;超声引导安全、成熟值得推荐,尤其适用于偏瘦人群;机器人引导辅助穿刺高效、精准,或将成为新兴引导方式。临床上常选用椎体旁入路,但易损伤腰动脉及腰大肌内结构;经腰椎间盘入路可避免上述损伤,但存在椎间盘损伤和神经根损伤等潜在风险。本文综述了腰交感干的解剖定位、阻滞节段选择及穿刺入路,主要综述影像学引导下的腰交感神经阻滞穿刺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交感 超声引导 穿刺入路 定位及穿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腰交感神经阻滞技术和结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M.Strotzer M.Lenz 董卫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外周血液循环障碍效果明显。这种方法在有适应证时应与血管外科或血管造影部门配合进行。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CT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蔚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免疫功能正常的带状疱疹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疱疹后神经痛 (PHN)。交感阻滞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及PHN的传统手段有三个治疗目的 :急性期缓解疼痛 ,PHN期缓解疼痛 ,及防止急性带状疱疹转变成PHN。由于以往发表文献中方法学的缺陷及目前对... 免疫功能正常的带状疱疹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疱疹后神经痛 (PHN)。交感阻滞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及PHN的传统手段有三个治疗目的 :急性期缓解疼痛 ,PHN期缓解疼痛 ,及防止急性带状疱疹转变成PHN。由于以往发表文献中方法学的缺陷及目前对交感神经在介导疼痛中的作用还不甚了解 ,交感阻滞在带状疱疹及PHN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回顾了目前关于PHN的病生理基础 ,交感神经在带状疱疹及PHN中的作用 ,以及已发表的研究交感阻滞用于带状疱疹和PHN治疗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疱疹后神经 交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雷诺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乐 刘学英 +1 位作者 张艳华 黄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3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雷诺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1例雷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治愈,1例治疗无效。结论术前细致的...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雷诺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1例雷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治愈,1例治疗无效。结论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感染使得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穿刺 交感神经阻滞 雷诺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监测指标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宏恩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3-777,共5页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lumbar sympathetic ganglion block,LSGB)是指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作用于腰交感神经节或神经链调控神经传导功能的技术。LSGB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但是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阻滞成功...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lumbar sympathetic ganglion block,LSGB)是指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作用于腰交感神经节或神经链调控神经传导功能的技术。LSGB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但是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阻滞成功尚需深入研究。本文对腰交感神经阻滞成功的监测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关注直接血流相关性与非血流相关性监测指标,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监测指标 激光多普勒 皮肤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Buerger′s病的顽固性疼痛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晨婕 史宏伟 +2 位作者 李陆军 陆伟萍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Burger′s病的顽固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40例Buerger′s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治疗组(A组):采用便携式彩色二维超声仪引导下行患侧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置管两周;对照组(B组)给...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Burger′s病的顽固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40例Buerger′s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治疗组(A组):采用便携式彩色二维超声仪引导下行患侧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置管两周;对照组(B组)给予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物治疗,观察期为两周。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疼痛VAS评分、患肢皮温和有无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恶心呕吐、感觉异常、运动减退、视物模糊、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2周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显著下降,皮肤温度明显升高(P<0.01),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直视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可在下肢Buerger′s病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发挥短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 Buerger’s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韩登阳(综述) 郭向阳(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9-502,共4页
星状神经节(又称颈胸神经节)是位于颈部的交感神经节细胞集合体。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作为一种交感神经阻滞技术,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主要用于头颈、胸及上肢区域的疼痛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自主神... 星状神经节(又称颈胸神经节)是位于颈部的交感神经节细胞集合体。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作为一种交感神经阻滞技术,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主要用于头颈、胸及上肢区域的疼痛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自主神经系统认识的深入,SGB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疼痛管理扩展到包括心血管、神经和免疫调节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其在围手术期医学领域的应用获得广泛关注。本文对SGB在术中、术后管理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应用进展 围手术期 交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方法和并发症预防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其豪 陈敏光 陈孔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8-211,共4页
为比较颈中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效果和并发症,将23个病例随机分为颈中节组,共阻滞100例次,和星状节组,共阻滞80例次。阻滞药液均为1%利多卡因10ml(含维生素B120.5mg、当归液1~2ml或/和地塞米松2... 为比较颈中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效果和并发症,将23个病例随机分为颈中节组,共阻滞100例次,和星状节组,共阻滞80例次。阻滞药液均为1%利多卡因10ml(含维生素B120.5mg、当归液1~2ml或/和地塞米松2.5~5mg)。颈中节组采取气管旁颈6横突法,星状节组采取气管旁颈7横突法。两组均以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为阻滞成功的标准。结果;颈中节组成功率为98%,星状节组为91.2%,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前者声嘶、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我们认为颈中神经节阻滞同样能获得良好效果,迅速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其方法比星状神经节阻滞更简便、安全、可靠,故对头面部疾患,可选用颈中神经节阻滞。但操作亦应谨慎,以防止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颈中神经 霍钠氐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