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认识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袁文 梁磊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长期以来,伴发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头晕、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明确诊断标准,易造成误诊误治。从提出“Barre-Lieou”综合征开始,国内外学者在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 长期以来,伴发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头晕、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明确诊断标准,易造成误诊误治。从提出“Barre-Lieou”综合征开始,国内外学者在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时至今日,对该疾患确切发病机制的明确解释仍然难以形成,从而也导致无法建立统一、有效的诊治方案。 1发病机制1.1现有假说及其局限性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或切入点对颈交感神经症状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假说。以往大量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均试图通过探索椎动脉相关因素寻找突破。椎动脉受压假说由于其病变解剖部位明确(钩椎关节),早期很容易让人信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假说对无明显椎动脉受压证据的病例难以做出满意解释。动物实验也表明,即使完全结扎双侧椎动脉,也不会必然引起脑缺血改变。此后,基于椎动脉剥离术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颈交感神经症状的佐证,有人提出了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假说,认为即便无明显椎动脉受压,仅由于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受刺激亦可引起椎动脉缺血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神经症状 颈椎病 椎动脉受压 治疗 临床医生 发病机制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配肺血管的脊髓交感神经中枢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明志 王迪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在大鼠毁髓模型上,对由脊髓C_7~T_(10)节段发出的交感节前纤维逐节进行电刺激时,发现肺循环阻力(PV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刺激脊髓C_7~T_4节段时PVR升高最为显著(对照值的28%),明显高于其余各节段电刺激后PVR增加的水平。刺激的... 在大鼠毁髓模型上,对由脊髓C_7~T_(10)节段发出的交感节前纤维逐节进行电刺激时,发现肺循环阻力(PV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刺激脊髓C_7~T_4节段时PVR升高最为显著(对照值的28%),明显高于其余各节段电刺激后PVR增加的水平。刺激的脊髓节段愈高,△PVR/△SVR比值也愈大。体循环阻力(SVR)的升高则以低位脊髓节段的电刺激时更明显。提示在大鼠脊髓C_7~T_4节段存在支配肺血管运动的交感神经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肺循环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离体实验研究
3
作者 南群 程妍妍 +2 位作者 高翔 庞玥 田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4-532,共9页
为了探究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在不同消融参数下温度场变化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血管并制备生物体模模拟肾动脉,应用质量分数为0.9%的盐溶液模拟血液流动,构建开环式血液循环系统,执行射频消融术.同时采集消融点上方垂直距离为0~8 m... 为了探究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在不同消融参数下温度场变化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血管并制备生物体模模拟肾动脉,应用质量分数为0.9%的盐溶液模拟血液流动,构建开环式血液循环系统,执行射频消融术.同时采集消融点上方垂直距离为0~8 mm处及血管液体中心处的温度,研究射频消融对血管壁外围组织和血液的影响.液体流速由0.2 m/s上升至0.4 m/s时,血管外围组织与消融点不同距离下的ΔT均呈下降趋势;射频加热时间由2 min增加至4 min时,血管壁外围组织和液体中心的ΔT值均增加,液体中心的最大ΔT值仅0.29℃;位于外围组织的测温点与消融点垂直距离为0、4和8 mm时平均温升值分别为3.90、5.13、0.59℃;温控温度从65℃变化至75℃时,血管外围组织最高ΔT值为6.67℃,液体中心最高ΔT值为2.76℃.射频消融时,液体的快速流动能够带走部分热量,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冷却作用,避免组织和血液热损伤;液体流速在0.2 m/s时,组织的温升值最高为2.67℃,液体流速接近层流速度阈值0.4 m/s时组织的温升最高为1.00℃;相比对照组流速为0时组织最高温升5.02℃而言,冷却作用均较为明显;消融时间从2 min增加到4 min对组织和血液的热量累积均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但是,对于组织,距离射频电极8 mm测温点处的叠加效应比较微弱,达不到治疗温度,对组织影响较小;血管壁外围组织因远离管内血液而热量散失较慢,位于外围组织的测温点与消融点垂直距离为4 mm时升温6.67℃,可实现位于血管外膜4 mm内交感神经纤维的损毁;时间在4 min内和温控温度小于75℃时,液体最大温升不超过2.76℃,可见对血液温升影响较小.本研究基本验证了血管内执行去肾交感神经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肾动脉 交感神经纤维 顽固性高血压 生物体模 离体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秀文 林依克 +3 位作者 梁文姿 黄雨馨 赵颖琳 林常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28-732,共5页
交感神经系统对器官发育、维持生理机能和代谢处于稳定状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交感神经轴突损伤后,神经元通过激活损伤相关信号——糖蛋白130(gp130)信号和与交感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包括神经... 交感神经系统对器官发育、维持生理机能和代谢处于稳定状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交感神经轴突损伤后,神经元通过激活损伤相关信号——糖蛋白130(gp130)信号和与交感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c-Jun、血管活性肠肽(VIP)、甘丙肽(GAL)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等,刺激交感神经轴突骨架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生长。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机制将有利于神经组织工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NGF) 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糖蛋白130(gp1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节后纤维再生与电针升高皮温效应的关系
5
作者 汤善钧 孔天翰 +3 位作者 韩雪飞 郭漳生 雷留根 张建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300-304,共5页
对30只大白鼠针刺前、后足底皮温的变化及其与胫神经中交感纤维再生的关系进行了观察。30只大白鼠分为6组进行实验:①测针刺左侧足三里前后皮温差。②钳夹损伤左侧胫神经(组1~5)及假性手术(组6)。③根据不同存活期(组1/10d,组2/15d,组3... 对30只大白鼠针刺前、后足底皮温的变化及其与胫神经中交感纤维再生的关系进行了观察。30只大白鼠分为6组进行实验:①测针刺左侧足三里前后皮温差。②钳夹损伤左侧胫神经(组1~5)及假性手术(组6)。③根据不同存活期(组1/10d,组2/15d,组3/20d,组4/25d,组5、6/30d)于处死前48h测皮温差;于切断左侧股神经后将HRP导入左足底皮下。④在腰交感神经节内寻找HRP标记细胞。结果:①术后10d,针刺皮温差较术前有显著提高,术后30d,组5组6之针刺皮温差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②术后15d,在腰交感神经节内出现少量的HRP标记细胞((?)=2.5)。术后20d((?)=3.0)和25d((?)=4.0),标记细胞逐渐增多,至术后30d,组5之标记细胞数与组6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①针刺足三里能显著提高同侧足底皮温;②胫神经损伤后,电针升高皮温之效应明显加强,并与同侧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再生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再生 交感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钟伟洋 权正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8-1020,共3页
颈椎病是我国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二,交感型颈椎病为其中一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一般认为,交感型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生... 颈椎病是我国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二,交感型颈椎病为其中一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一般认为,交感型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改变导致颈椎椎节不稳直接刺激和牵拉压迫颈交感神经纤维.或当颈椎间盘突出或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源性疾病影响颈段硬脊膜,或后纵韧带或小关节或颈神经根或椎动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交感神经纤维 钩椎关节增生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生理曲度 颈源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章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8-770,共3页
关于颈椎病的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多用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型的分类法,交感型的分类也有报道。Barre—lieou提出的“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Barre—lieou综合征”.认为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出现... 关于颈椎病的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多用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型的分类法,交感型的分类也有报道。Barre—lieou提出的“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Barre—lieou综合征”.认为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出现椎-基底动脉缺血改变的一系列症状。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数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交感型颈椎病定义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迄今为止对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多停留在症状方面,在诊断上缺乏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交感神经纤维 神经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 椎动脉痉挛 统一标准 神经根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法监测肌肉氧饱和度评估下肢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凌燕 吴茜 梅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7-919,共3页
神经阻滞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发挥镇痛效果,局麻药可阻滞伴行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支配区域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1-3]。高浓度局麻药可阻滞运动,使肌肉松弛氧耗减少,从而使组织氧饱和度升高。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神经阻滞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发挥镇痛效果,局麻药可阻滞伴行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支配区域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1-3]。高浓度局麻药可阻滞运动,使肌肉松弛氧耗减少,从而使组织氧饱和度升高。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能实时且准确地监测组织氧饱和度。Muellner等[4]发现NIRS可用于监测外周肌肉组织的氧供情况。本研究使用NIRS监测肌肉氧饱和度变化,评估下肢神经阻滞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氧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技术 神经阻滞 肌肉松弛 监测 下肢 神经传导通路 交感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脱位的尾骨1/2间隙行奇神经节穿刺阻滞治疗会阴痛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薛青峡 李武强 +3 位作者 宋宏博 何宇 温君 刘波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会阴痛是临床疼痛科医师的常见疾病,以女性病人为常见,男女比例约为1:3~1:2,其中40~60岁病人常见,病程以1~3年的慢性者为主[1]。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治疗、传统医学治疗等,但存在花费高、治愈... 会阴痛是临床疼痛科医师的常见疾病,以女性病人为常见,男女比例约为1:3~1:2,其中40~60岁病人常见,病程以1~3年的慢性者为主[1]。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治疗、传统医学治疗等,但存在花费高、治愈率低等问题[2]。奇神经节位于直肠后方骶尾关节前部,由双侧骶交感干的下端合并而构成,是椎旁交感神经链的终结[3],负责分布在骨盆或生殖器官的交感神经纤维[4],支配着会阴部、直肠末端、肛门、尿道尾端、阴囊和阴道尾侧1/3的痛觉[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 阴痛 穿刺 尾骨 脱位 传统医学治疗 交感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腹壁反射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的实验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金武 侯春林 +4 位作者 钟慈声 李继峰 朱静珍 陈爱民 张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6-667,I001,共3页
研究利用腹壁反射建立“腹壁反射 脊髓中枢 膀胱”人工膀胱反射弧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将SD大鼠右侧T13 前根近端与右侧S2 前根远端通过一段自体移植神经在硬膜囊内行显微缝合 ,保持T13 后根完整 ,同时切断实验侧L5~S4脊神经前根 ,经 3... 研究利用腹壁反射建立“腹壁反射 脊髓中枢 膀胱”人工膀胱反射弧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将SD大鼠右侧T13 前根近端与右侧S2 前根远端通过一段自体移植神经在硬膜囊内行显微缝合 ,保持T13 后根完整 ,同时切断实验侧L5~S4脊神经前根 ,经 3~ 4个月轴突再生后 ,建立“腹壁反射 脊髓中枢 膀胱”这一新的人工膀胱反射弧。神经缝合术后 8个月 ,对该反射弧进行神经形态学观察。光镜下观察 ,T13 前根再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T13 与S2 神经远端缝合部 ;电镜下观察 ,实验侧膀胱平滑肌内可见到副交感神经末梢 ,其基本结构与对照侧类似 ,而在阴性对照组未发现有正常结构的副交感神经末梢。本实验结果表明 ,腰骶髓截瘫平面以上的躯体运动神经轴突长入膀胱平滑肌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 ,并由此将异化的躯体反射冲动传递到其支配的膀胱平滑肌细胞 ,是人工反射弧产生膀胱控制性排尿的神经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弧 脊髓损伤 膀胱 交感神经纤维 节后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