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去交感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管张力的影响
1
作者 张碧辉 邹英华 +3 位作者 范则扬 宋莉 杨敏 牛国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去交感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只。对实验组兔行腹主动脉下段腔内射频消融后予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对照组直接给予同等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负荷。以激光多... 目的探讨腔内去交感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只。对实验组兔行腹主动脉下段腔内射频消融后予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对照组直接给予同等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负荷。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实验兔右后肢皮下血流灌注及温度。对比2组实验兔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前(静息状态)与负荷后右后肢皮下血流灌注及皮温变化的差异。结果分别对2组中各8只实验兔完成实验。实验组右后肢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后较负荷前皮下血流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37.19±22.56)%vs(-57.02±10.12)%,P=0.04]。实验组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后较负荷前右后肢皮温变化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5±0.50)℃vs(-0.21±1.83)℃,P=0.43]。排除对照组温度变化明显异常的2只实验兔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负荷前后皮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4±0.50)℃vs(-1.14±0.72)℃,P<0.01]。结论腔内去交感化治疗能够降低兔外周血管张力,改善其下肢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去交感化治疗 外周血管交感神经张力 导管消融 周围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华 甄德民 +1 位作者 董玉玲 赵玉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OMI AMI 心率变异 交感神经张力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J-T间期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继志 张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27-728,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 ERS) 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3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 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J-T间期及其离散度。结果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DNN、HRVTI...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 ERS) 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3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 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J-T间期及其离散度。结果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DNN、HRV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RMSSD、PNN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 SDANN、SDNNindex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2)两组比较J-Tcmax、J-Td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J-Tcd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 但J-Tmax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局部心室肌提早复极, 心室肌各部分复极时间不一致在ER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J-T间期 患者 syndrome 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交感神经张力 显著性 心率变异性 发生机制 时域指标 方法分析 SDNN J-TD 复极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心室肌 离散度 正常人 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鹏教授团队合作成果揭示脑内小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元兴奋性的机制
4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61,共1页
2022年7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史鹏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沈啸和谷岩研究团队在《免疫》(Immunity)发表了“Microglia-derived PDGFB promotes neuronal potassium currents tosuppress basa... 2022年7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史鹏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沈啸和谷岩研究团队在《免疫》(Immunity)发表了“Microglia-derived PDGFB promotes neuronal potassium currents tosuppress basal sympathetic tonicity and limit hypertension”的研究论文(DOI:10.1016/j.immuni.2022.06.018),报道静息态下的小胶质细胞通过旁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上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促进该神经元中一种钾通道蛋白的表达,防止神经元超兴奋,从而维持正常的交感神经张力和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 交感神经张力 神经元兴奋性 基础医学院 小胶质细胞 下丘脑室旁核 静息态 团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镇静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帅训军 张彦平 +2 位作者 孙立新 侯念果 艾登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93-594,共2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患者 心率变异性 咪唑安定 镇静 交感神经张力 迷走神经张力 迷走神经活性 心率(HR) 麻醉药物 手术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预测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贵亭 易端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7-359,363,共4页
低血压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甚至会由于灌注不足导致脏器功能受损进而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但是临床上对于麻醉后的低血压并无较好的预测方法,只能经验性地进行对症治疗。
关键词 率变异性 蛛网膜下腔麻醉 器官衰竭 脏器功能受损 临床症状 预测方法 灌注不足 液体治疗 交感神经张力 下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