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雷龙 丁玲芳 +6 位作者 赵文华 傅建明 伍学民 李琦 倪云建 杜炎芳 肖旺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观察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有交感症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期间颈项疼痛明显的患者,按视... 目的观察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有交感症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期间颈项疼痛明显的患者,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进行不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进行自我康复,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仅适当教授患者颈椎病的知识及合理的颈椎保健锻炼方法。治疗后1~3、4~6个月时通过电话、门诊或家庭会见随访,询问并记录患者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使用情况、Mc Gill疼痛问卷简化量表(Mc Gill简化量表)评分及复发次数,对颈椎病再次复发时VAS评分、PPI评分及症状分布、药物治疗情况进行统计,记录患者对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PP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及复发次数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4~6个月VAS评分、PPI评分、复发次数均较治疗后1~3个月降低(P〈0.05)。两组患者症状分布及药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自重颈椎牵引装置的综合满意度评分为(81.2±4.6)分。结论日常使用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交感症状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康复 物理治疗技术 交感症状 颈椎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曲度异常与颈交感症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钱军 田野 胡建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异常与颈交感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18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分为无交感症状组(n=284)和有交感症状组(n=34),采用Borden法测量两组患者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的颈椎曲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有交感症状组患者颈椎...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异常与颈交感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18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分为无交感症状组(n=284)和有交感症状组(n=34),采用Borden法测量两组患者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的颈椎曲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有交感症状组患者颈椎曲度异常发生率为67.6%(23/34),明显高于无交感症状组的50.7%(144/284)(P<0.05)。结论颈椎曲度异常可能是影响颈交感症状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交感症状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洪 越雷 +12 位作者 陈顺伦 胡博 李淳德 邑晓东 李宏 卢海霖 王宇 于峥嵘 孙浩林 王诗军 赵耀 漆龙涛 王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究和评价前路椎间盘切除聚醚醚酮(poly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辅助的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 目的:探究和评价前路椎间盘切除聚醚醚酮(poly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辅助的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并接受前路椎间盘切除加PEEK椎间融合器辅助的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融合率评估采用X线片及动力位X线片,必要时采用CT重建判定其融合率,采用20分评分法分别在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头晕等交感神经症状进行评分,计算末次随访时的改善率及临床效果满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不少于1年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5.6个月。36例完全融合,2例术后半年延迟愈合,1例假关节形成,但无临床症状,融合率为97%,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术后交感神经症状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交感神经症状评分为8.4±1.0,术后2个月评分为2.2±0.3,末次随访评分为2.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57,P<0.001)。改善率为优22例,良15例,可1例,差1例,临床效果满意率为95%。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周后恢复;2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不适,1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由于引流不畅出现皮下血肿,经血肿清除后恢复。结论:前路ACDF是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椎间融合 治疗 交感神经症状 颈椎病 头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梁磊 王新伟 +4 位作者 袁文 王占超 陈德玉 李君 姜东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156例,其中脊髓型59例,脊髓-神经根混合型97例。病变涉及单...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156例,其中脊髓型59例,脊髓-神经根混合型97例。病变涉及单节段108例,2个节段39例,3个节段6例,4个节段3例。对全部病变节段行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术中均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情况,采用交感神经症状20分法和JOA 17分法评定交感神经症状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在颈椎正侧位及伸屈动力位X线片上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32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咽喉部疼痛不适感,经对症处理于术后3~5d症状均消失;无脑脊液漏、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随访8~42个月,平均25个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术前6.4±1.7分,术后1周1.6±1.7分,末次随访时2.4±1.4分,主观满意率79%;JOA评分术前9.8±2.4分,术后1周11.9±2.5分,末次随访12.9±2.2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均已融合,颈椎稳定性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2例于术后3年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行二次后路减压手术。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结合术中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交感神经症状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 后纵韧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5
作者 钱军 田野 +2 位作者 胡建华 余可谊 李其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以交感症状为主的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我科手术治疗18例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有颈椎不稳和不同程度的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表现,JOA评分12.4±1.9... 目的:探讨以交感症状为主的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我科手术治疗18例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有颈椎不稳和不同程度的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表现,JOA评分12.4±1.9分,北医三院40分法评分28.7±5.3分。采用前路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同时应用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随访患者JOA评分及北医三院评分改善情况,统计交感神经症状缓解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采用前路椎间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咽喉部疼痛不适,出院时均已消失。随访18~5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和北医三院评分分别为15.2±1.4分和34.3±4.8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6±1.0分和35.1±4.4分。两种评分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交感症状缓解优7例,良10例,差1例。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植骨融合满意,没有颈椎不稳定。结论:颈前路手术充分减压、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和稳定性治疗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交感神经症状 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长收缩训练治疗下颈椎失稳交感神经症状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郄淑燕 张夏琳 +3 位作者 潘钰 马全胜 张丽华 丁永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对下颈椎失稳交感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下颈椎失稳并发交感神经症状的患者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均接受为期3周的手法治疗,试验组同时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视觉...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对下颈椎失稳交感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下颈椎失稳并发交感神经症状的患者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均接受为期3周的手法治疗,试验组同时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症状,采用短程频谱分析法检测心率变异性,包括总功率(TP)、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低频高频比(LF/HF)。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LF、LF/HF均下降(P<0.05);试验组VAS评分、LF、LF/H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可改善下颈椎失稳患者交感神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失稳 交感神经症状 心率变异性 等长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炎 吴大胜 +2 位作者 刘娜 宋永光 宫小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712-713,715,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疼痛科诊疗中,主诉颈椎病合并交感神经症状(指病人主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胃肠道不适、面部潮红等)病人有逐年增多趋势,严重影响了病人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疼痛科诊疗中,主诉颈椎病合并交感神经症状(指病人主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胃肠道不适、面部潮红等)病人有逐年增多趋势,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国内学者把这类疾病统一命名为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对症保守治疗以及开放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症状 X线引导 臭氧髓核溶解术 颈部制动 病人主诉 心动过缓 后纵韧带 口服药物 面部潮红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关节紊乱手法复位出现交感神经症状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维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41-741,共1页
因眩晕症状来康复门诊就诊的患者众多,其中不乏因寰枢关节紊乱或半脱位引起眩晕者.手法复位治疗颈性眩晕的功效显著.由于具有简便、安全、见效快、疗效高等优点,患者乐于接受.
关键词 寰枢关节紊乱 手法复位 交感神经症状 并发症 颈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贵强 唐大刚 +3 位作者 王淼 张艳亮 王孝林 罗小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570-3573,共4页
目的:探讨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院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2∶1;术前均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进... 目的:探讨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院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2∶1;术前均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进行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以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正常(<50分);交感神经症状20分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优23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有效率为85.36%。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后纵韧带切除以及重建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交感神经症状 颈椎失稳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