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交往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章波娜
-
机构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
文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年的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和体制的转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80年代中期的启蒙阶段,到90年代出现功利化交往与适度介入交往,再演变到今天青年追求平等、理智、多元的人际交往。改革开放30年青年在交往观念上的巨大变迁,凸显了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中逐渐成熟的时代主题。
-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青年交往观念
变迁
-
分类号
D432.64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从“占有”到“存在”:论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交往观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郭旭东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35-46,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ZJ051)。
-
文摘
埃里希·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的重要一员,长期以来未得到传播思想史研究应有的重视。对弗洛姆的思想史定位及其交往观念本身展开研究,有填补传播思想史之“灰色地带”的意义。从弗洛姆的思想史坐标出发,对过往关于弗洛姆传播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应,指出过往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缺乏思想史研究的问题意识或欠缺对弗洛姆交往观念的审视,由此尝试立足于弗洛姆思想的理论源头,对其交往观念的一般特征展开分析。弗洛姆思想不同于多数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同时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思想资源,从而使其思想面貌呈现出兼具批判精神与理想化色彩的“两歧性”特点。基于此,从弗洛姆所使用的“重占有”与“重存在”这对矛盾范畴入手,对弗洛姆的交往观念进行考察。在弗洛姆那里,“重占有”与“重存在”分别象征着“一个以物为中心的社会”和“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而对前一种社会形态的批判和对后一种社会形态的构想,构成了弗洛姆交往观念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弗洛姆交往观念的表现形式体现在其对“市场性格”和“权威主义”的“占有”式交往的否定和批判,以及其对“积极自由”和“爱与理性”的“存在”式交往的肯定和构想中。换句话说,弗洛姆反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以市场秩序和权威伦理统摄人们的交往活动,而呼吁人们摆脱这些被强加的、外在的社会限制,与他人建立健全的、非异化的社会关系,在交往活动中时刻保持独立、自由和批判的理性。因此,弗洛姆交往观念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体现在其对现代人健全交往活动的启发,对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呼唤;另一方面也启迪着传播思想史研究者认识和体察“交往”的社会性含义,亦即“交往”在不同社会形态中表现形式的差异。
-
关键词
弗洛姆
传播思想史
人本主义
交往观念
-
Keywords
Erich Fromm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humanism
communication thought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晓红
-
机构
山西省吕梁行署机关幼儿园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6-,共1页
-
文摘
交往是人类从事社会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和自我需求。在幼儿时期的开端教育中,接受良好的交往启蒙和积累,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交往意识观念,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并将受益终身。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睿智、合群,为人教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乐观、活泼、有集体意识及活动能力,而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培养幼儿较强的交往能力在所有的启蒙教育中至关重要,那么,面对幼儿教育中少数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强烈,集体活动中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不合群孤僻等诸多不良现象和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和能力呢?一、抓住身边小事,树立交往意识斯宾塞讲:儿童是父母行为的映照之镜。他(她)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感受首先从父母处得到经验并开始模仿,所以,一定程度上。
-
关键词
幼儿园
父母亲
自我中心意识
交往观念
-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走过花季主题班会设计——如何对待青春期的“爱慕”
- 4
-
-
作者
王秋珍
-
机构
浙江东阳市吴宁一中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2,共3页
-
文摘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异性交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
-
关键词
班会设计
青春期
异性交往
活动目标
交往观念
学生
健康
-
分类号
G47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