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往行为理论下医患沟通行为的合理化研究——以纪录片《中国医生》为例
1
作者 张雅宁 车向前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1188,共8页
医患沟通不仅是医疗行为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范畴即交往行为合理化的视角出发,对纪录片《中国医生》中医患沟通行为的合理化要素进行研究后发现:合理的医患沟通是以医患双方的互主体性为基础... 医患沟通不仅是医疗行为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范畴即交往行为合理化的视角出发,对纪录片《中国医生》中医患沟通行为的合理化要素进行研究后发现:合理的医患沟通是以医患双方的互主体性为基础,医方主体和患方主体围绕病情、诊治等客体对象展开平等互动;医患言语要遵循沟通的有效性要求,即以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为条件;应以理想的沟通情境为途径,实现自由理性对话,最终以实现理解和共识为导向,构建起和谐的医患交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医患沟通 合理化 《中国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的教师话语建构 被引量:19
2
作者 牛海彬 曲铁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6,共4页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着重建交往理性理论、系统—生活世界二元社会理论、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理想的话语情境理论等十分复杂而详尽的内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着重建交往理性理论、系统—生活世界二元社会理论、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理想的话语情境理论等十分复杂而详尽的内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教师话语的理想诉求首先应该创设师生交往的"理想话语情境",其次要建立师生交往的主体间关系,最后要构建师生合理交往的空间与平等对话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话语 教师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交往行为失范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韵清 苏美玲 黄秋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交往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行为方式应运而生,而这一行为的失范现象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网络交往中的失范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从哈贝马斯交...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交往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行为方式应运而生,而这一行为的失范现象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网络交往中的失范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方面能够分析出网络交往行为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可以从交往行为的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以及主观世界三个方面重点论述网络交往行为规范建设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网络交往 行为失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抗争性话语的生产与变迁——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解框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鸿业 马燕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9,共4页
当前社交媒体功能不断完善,话语平台更加开放,多元文化的浸润不仅影响了公众网络社交方式的演变,并为诞生之际就一直介入社会运动的抗争性话语传播搭建了最完美的平台。基于社交媒体"构建和维系人际关系"的本质功能,以哈贝马... 当前社交媒体功能不断完善,话语平台更加开放,多元文化的浸润不仅影响了公众网络社交方式的演变,并为诞生之际就一直介入社会运动的抗争性话语传播搭建了最完美的平台。基于社交媒体"构建和维系人际关系"的本质功能,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解框架,将社交媒体抗争性话语视为"公共领域"下的传播微变量,对其进行梳理和解读,发现影响抗争性话语生产与变迁的诸多要素,以及社会个体融入其中的范式。个体的应对机制直接影响自身价值观和社交话语体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抗争性话语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凤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1,共4页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它以传统批判理论重建为出发点 ,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为中心 ,以社会合理化实现为目标 ,以现代文明的反思为主线 ,围绕“交往行为”、...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它以传统批判理论重建为出发点 ,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为中心 ,以社会合理化实现为目标 ,以现代文明的反思为主线 ,围绕“交往行为”、“生活世界”、“交往理性”展开了系统的阐述 ,开辟了批判理论的一个新视角 ,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弼成 李姝辄 《教育与现代化》 CSSCI 2010年第2期11-15,共5页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学说分析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作者归结为:交往信息不对称性形成差异性的师生观念;交往方式抽象性导致"失语"的师生交流;交往目的手段化造成功利化的师生关系。由此提出了规正价值观念,以提倡师生...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学说分析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作者归结为:交往信息不对称性形成差异性的师生观念;交往方式抽象性导致"失语"的师生交流;交往目的手段化造成功利化的师生关系。由此提出了规正价值观念,以提倡师生交往本性;重视沟通对话,以促进师生相互理解;拓展交往渠道,以增进师生平等交流等回归高校师生应有关系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交往行为理论 师生关系异化 师生关系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中互动式元话语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互动式元话语是语篇中表达作者对命题信息和读者的态度,能够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的元话语标记。交往行为理论这一语言哲学视角为互动式元话语的分析提供新的视角。探究互动式元话语在学术语篇中与交往行为理论中满足有效交往的四个... 互动式元话语是语篇中表达作者对命题信息和读者的态度,能够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的元话语标记。交往行为理论这一语言哲学视角为互动式元话语的分析提供新的视角。探究互动式元话语在学术语篇中与交往行为理论中满足有效交往的四个普遍有效性要求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互动式元话语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元话语 普遍有效性要求 交往行为理论 语言哲学 英语学术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实践主体的启示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秀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0,共4页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生的受教育者之间实施双向平等交往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二者之间的和谐交往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教育公平 实践主体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看对话式教育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马金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30,共3页
当代教育正从"独白式"向"对话式"转变,"对话"在教育中获得了本体性地位。只是如何去理解"对话",仍是需要澄明的问题。哈贝马斯立于普遍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语言学转向后的理论,对于我们... 当代教育正从"独白式"向"对话式"转变,"对话"在教育中获得了本体性地位。只是如何去理解"对话",仍是需要澄明的问题。哈贝马斯立于普遍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语言学转向后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对话式教育"本质或有借鉴之处。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看,"对话式"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行为,在主体间的对话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中,"对话"与"独白"保持着一份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对话式教育 独白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的回归与重构: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红 闵小瑶 岳天祥 《当代教育论坛》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特殊的交往行为构成的"公共领域"。因而大学的社会功能和运行绩效取决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是否具备交往主体的共性?是否具备有效交往的"主... 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特殊的交往行为构成的"公共领域"。因而大学的社会功能和运行绩效取决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是否具备交往主体的共性?是否具备有效交往的"主体间性"?文章通过对现代大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的考察,以及现代大学困惑的分析,认为应将"投资—生产—需求"的分化和分工型现代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向"投资方和需求方整合、需求方参与生产"的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重构主体间"需求整合的聚集式对话"促进现代大学交往主体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主体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导生关系机理、困境与改善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晨玥 邬亚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0,共5页
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关切。运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构建涵盖主体、语言、境域等要素的导生交往机理模型,审视当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众多关系现实,可以发现:在权力势差全程化、情... 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关切。运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构建涵盖主体、语言、境域等要素的导生交往机理模型,审视当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众多关系现实,可以发现:在权力势差全程化、情感交流单一化、代际特征扩大化和价值取向产品化等四类异化现象中,导生关系依次呈现出交往间性受限、交往动力不足、交往意愿降低和交往目的趋利等四重交往困境。构建平等双向、和谐共生的理想导生关系,需要从主体间性、情感共鸣、话语情境和制度环境出发加强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交往行为理论 导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破裂与世界重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评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建平 王亚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4,共3页
理性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精神的主题,也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最有力武器。但20世纪以来,理性片面发展,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胜利导致了"生活世界"的破碎,哈贝马斯把这一现象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融合哲... 理性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精神的主题,也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最有力武器。但20世纪以来,理性片面发展,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胜利导致了"生活世界"的破碎,哈贝马斯把这一现象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融合哲学与社会学思想提出的基于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了人类的理性意识,努力实现理性精神的全面均衡发展,重建破碎的生活世界,这在非理性思潮占主导地位的20世纪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师生交往现状调查研究--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辉 潘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6,共3页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高校师生交往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交往频率低、时间短、内容单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正确的师生交往观,丰富师生...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高校师生交往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交往频率低、时间短、内容单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正确的师生交往观,丰富师生交往内容;拓展师生交往范围,增加师生交往机会;合理使用通讯媒介,加强师生间的语言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师生交往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困境及出路——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雯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68,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如何彰显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如何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西方学者都在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批判、重建以及重构,以期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危机和问题。哈贝马斯提出应该从宏... 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如何彰显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如何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西方学者都在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批判、重建以及重构,以期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危机和问题。哈贝马斯提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维度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应该将行动与结构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应看重交流和对话,来彰显文化的批判性,进一步充实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历史唯物主义 困境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语境下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谨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5期123-124,共2页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工具理性的张扬与交往理性的衰微。针对医患关系所处的困境,以交往行为理论消解工具理性的负面影响,是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交往行为理论 和谐医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高校道德教育的新视野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丽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9,共4页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转型提供了新视野:遵循主体间性、交往理性、生活性的道德教育原则,实施从表层的对话交流与价值商谈到深层的情感共鸣与道德体验,层层递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个体感悟到群体共识的道德教育...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转型提供了新视野:遵循主体间性、交往理性、生活性的道德教育原则,实施从表层的对话交流与价值商谈到深层的情感共鸣与道德体验,层层递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个体感悟到群体共识的道德教育方式,对帮助高校道德教育走出低效化的困境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高校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历史之谜的解答——《<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交往行为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秀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69,共3页
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之谜作出了科学的解答,而哈贝马斯力图用交往行为理论改造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对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与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之谜作出了科学的解答,而哈贝马斯力图用交往行为理论改造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对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与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努力,比较两者不同的分析视角、不同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指出哈贝马斯对唯物史观的曲解,还原唯物史观的本真,以便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 交往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下ELF学术研讨会中重述标记语的主体间性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晖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0-88,共9页
重述标记语是用来引导重述言语行为的元层面话语资源,它不是用来传递新的信息,而是用于对当前讨论话题的内容和表征方式的解释、澄清和调整。本文基于交往行为理论所倡导的交互主体之间在相互理解和共知的基础上构建话语意义,实现主体... 重述标记语是用来引导重述言语行为的元层面话语资源,它不是用来传递新的信息,而是用于对当前讨论话题的内容和表征方式的解释、澄清和调整。本文基于交往行为理论所倡导的交互主体之间在相互理解和共知的基础上构建话语意义,实现主体间互动的观点,通过对ELF学术研讨会中重述标记语的分析,发现说话人在研讨会中为了真实有效地传递话语内容、语用意图和语力,使用自我发起重述标记语来增强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领会性,为听话人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达成共知和共识。听话人在研讨过程中也会通过使用他人发起的重述标记语,结合一些礼貌策略如模糊限制语、问句和条件句等来降低询问的面子威胁风险,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主体间性的构建。研究结果对于ELF语境下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重述标记语 主体间性 ELF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分析高校德育乏力原因及其对策
19
作者 龚晓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49-50,共2页
文章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针对当前高校德育乏力的现实困境,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语言、德育交往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以期为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高校德育 乏力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高校在线教学场域中师生关系的建构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争一 曲铁华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87,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砖墙大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被打破,"点击大学"成为高校师生关系建构的崭新场域,互联网成为师生交互的中介和桥梁。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高校在线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发生转换,师生间情感淡化,师...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砖墙大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被打破,"点击大学"成为高校师生关系建构的崭新场域,互联网成为师生交互的中介和桥梁。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高校在线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发生转换,师生间情感淡化,师生交流依靠符号互动来达成,学生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这些改变造成师生交往的话语环境发生变化,直接交往的机会被压缩,交往主体间性的中介转移,交往的生活世界虚拟化。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关照,秉持"学生为中心"是高校在线教学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遵循,提升信息素养是高校在线教学师生关系构建的根本手段,创建良好环境是高校在线教学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在线教学 教学场域 师生关系 交往行为理论 关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