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交往网络的变与不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春龙 王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2,共8页
源自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测量及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场景分析时,往往与共识性本土资源发生冲突,产生严重的解释问题,因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中国政治学本土话语体系建设中概念应用和建构问题的反思。社会科学中的概念是感知、构想、体验的... 源自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测量及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场景分析时,往往与共识性本土资源发生冲突,产生严重的解释问题,因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中国政治学本土话语体系建设中概念应用和建构问题的反思。社会科学中的概念是感知、构想、体验的三者有机统一,以社会资本研究为例,一些学者基于中国场景提出了更适合中国社会资本研究的亲人群、熟人群、生人群的概念化和测量方式,并证实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交往网络带来不同的政治影响。本研究使用一个全国性样本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支持了三种社会交往网络对政府信任与社会宽容具有不同作用,表明社会资本的三分法概念化和测量方式更符合中国本土概念和话语建构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交往网络 社会资本 本土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梗”文化的透视与引领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圣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梗”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热衷追捧的社交方式和文化范式,呈现出新颖表达与语言匮乏共在、情绪疏解与行为失范并行、凝聚共识与价值迷失抵牾的现实表征,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不仅是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不断疯狂迷因复制的语言游戏,还是一种... “梗”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热衷追捧的社交方式和文化范式,呈现出新颖表达与语言匮乏共在、情绪疏解与行为失范并行、凝聚共识与价值迷失抵牾的现实表征,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不仅是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不断疯狂迷因复制的语言游戏,还是一种网络符号消费行为,更是他们自我保护式的隐性抵抗行为的特殊反映。对此,应从正视“梗”语隐性价值表达、帮助大学生塑造理性思维、优化主流价值话语体系等方面祛魅和释惑,助力大学生纾困、解忧、去苦,从而全面系统地防范和消解大学生网络交往“梗”文化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青年亚文化 网络交往 “梗”文化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解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6,共3页
正确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对于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存在着交往能力缺失导致本领恐慌、交往环境虚拟催生行为失范、主体意识模糊导致成长失衡的现实困境。把准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 正确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对于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存在着交往能力缺失导致本领恐慌、交往环境虚拟催生行为失范、主体意识模糊导致成长失衡的现实困境。把准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着力点,需要在大学生网络交往的主观能动性、主体行动力和成长动力源上下功夫。助推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路径优化,要从辩证法的角度,处理好“一元”与“多元”、自律与他律、自我成长与正向引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 交往实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 被引量:58
4
作者 赵竞 孙晓军 +2 位作者 周宗奎 魏华 牛更枫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3-1501,共9页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我表露、知识共享、行为决策以及团队合作等网络行为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应基于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开展深入研究,明晰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际信任 网络交往 人际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42
5
作者 平凡 韩磊 周宗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9-714,共6页
目的:编制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IIQUS),用来测量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选取296名大学生进行预测调查,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抽取711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考察同质性信度... 目的:编制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IIQUS),用来测量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选取296名大学生进行预测调查,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抽取711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考察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以网络成瘾类型问卷中的网络关系成瘾维度为效标。结果: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共有26题,包括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关系以及网络交往依赖4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47.8%。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df=6.61,CFI=0.95,IFI=0.95,RM SEA=0.08),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得分与网络交往依赖得分正相关(r=0.56,P<0.01)。总量表和4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78~0.90,重测信度为0.70~0.88。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用来测量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交往行为失范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韵清 苏美玲 黄秋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交往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行为方式应运而生,而这一行为的失范现象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网络交往中的失范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从哈贝马斯交...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交往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行为方式应运而生,而这一行为的失范现象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网络交往中的失范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方面能够分析出网络交往行为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可以从交往行为的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以及主观世界三个方面重点论述网络交往行为规范建设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网络交往 行为失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交往的德性诉求 被引量:8
7
作者 杨鲜兰 刘怀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48,共5页
网络交往已经成为当今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交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缺失问题,成为网络社会管理的难题,有序的网络交往需要人们良好的德性支持。当然,德性的内在规定性决定其重在培育。当前,应通过行之有效的... 网络交往已经成为当今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交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缺失问题,成为网络社会管理的难题,有序的网络交往需要人们良好的德性支持。当然,德性的内在规定性决定其重在培育。当前,应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育良好的网络交往德性,使网络交往真正助推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德性 诉求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双重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宁 宋朝普 杨金画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论述了网络交往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剖析了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双重影响,提出在自律和它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良性互动与扬弃非理性来弱化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消极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交往 非理性因素 扬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翟思成 薛彦华 黄承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97,共6页
为了促进不同类型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交往,顺利实现社会化,本文在对河北省各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助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四个方... 为了促进不同类型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交往,顺利实现社会化,本文在对河北省各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助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四个方面的显著差异性。通过对不同类型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大学生减少网络交往所带来的社会化问题,有效推动其社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大学生社会化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圈层化”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贺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97,共4页
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往呈现出"圈层化"的趋势,由此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出现身心分离状态而无法有效过滤网络异见,形成的沉默螺旋导致主流声音无法精准传达,进一步引发的网络技术屏障使得难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此... 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往呈现出"圈层化"的趋势,由此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出现身心分离状态而无法有效过滤网络异见,形成的沉默螺旋导致主流声音无法精准传达,进一步引发的网络技术屏障使得难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此,高校要整合网络平台服务内容资源,再造圈层内的信息生态;转变网络平台话语传播模式,引导圈层内的交往方式;提升高校网络平台管理水平,及时掌握圈层内的舆情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 圈层化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网络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正确引导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义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网络迅猛发展,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及延续,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不良情绪排解有着积极影响,但也同时存在网上不良信息误导大学生思想等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引导,使大学生正确... 网络迅猛发展,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及延续,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不良情绪排解有着积极影响,但也同时存在网上不良信息误导大学生思想等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引导,使大学生正确确立网络交往目的、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虚拟交往的关系、确立健康的网络交往心理,加强网络交往监护,以创新思维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为我所用",成为当代大学生正确社会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大学生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秋珠 郭文斌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406-410,共5页
编制了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并对随机选取的3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五个一级因素和若干二级因素,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9-0.914间,分半信度在0.707-0.885间,重测信度在0.608-0.725间,各因素间呈中等... 编制了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并对随机选取的3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五个一级因素和若干二级因素,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9-0.914间,分半信度在0.707-0.885间,重测信度在0.608-0.725间,各因素间呈中等偏低的相关,TCMC和FCMC在各因素及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问卷总分和三个一级因素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的各项参数均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问卷 因素分析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社会交往的变化以及问题初探 被引量:16
13
作者 米平治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0-63,共4页
网络时代具有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特点。网络时代对社会交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内容和交往的观念上。网络交往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社会交往 网络交往 虚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学专题--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 被引量:23
14
作者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8,共10页
采用浙江、湖南、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资料,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进行日常社会交往的一个新场域,网络交往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维系已有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青少... 采用浙江、湖南、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资料,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进行日常社会交往的一个新场域,网络交往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维系已有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主导青少年网民网络互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追求互动本身的快乐,网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交往规则;对许多青少年网民而言,网络不仅是一个互动媒介,而且是一个自我呈现的媒介,网络交往使青少年更加开放、多元、弹性地呈现自我;青少年网民在网络空间的社会交往,以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表达为主要内容,是一个陌生人之间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分享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网民 网络交往 网络语言 交往结构 交往方式 自我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彬 蒋雪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71-73,共3页
网络交往是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新的重要渠道。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的交往原则问题,必须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健康的网络交往原则及交往方法,使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双刃剑",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 原则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观、道德观与技术理性:理解网络交往主体异化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蜺 郝亚芬 金栋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8,57,共5页
本文从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技术理性三个方面对网络交往主体异化进行分析。认为主体的失当价值观、失当道德观是引起网络交往主体异化的两重原因;认为技术目标的单一性、目标设定的过度理性化等是引起网络交往主体异化的技术理性根源。
关键词 网络交往主体异化 价值观 道德观 技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交往:网络时代异地恋青年的网络交往过程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娜 陈寒寒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5,103,共7页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社会交往成为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异地恋情侣网络交往过程的质性研究呈现其交往的感性化特质,即网络交往语言亲密化,网络交往拉近心理距离,延续传统社会交往规范...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社会交往成为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异地恋情侣网络交往过程的质性研究呈现其交往的感性化特质,即网络交往语言亲密化,网络交往拉近心理距离,延续传统社会交往规范。网络是中国异地恋青年维系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新空间,青年通过网络空间产生比网下空间更为亲密的“文恋”的感性交往形态。网络也是青年延续传统社会交往规范进行感性交往的新空间,青年通过“交心”“心近”等交往模式维系和发展异地恋爱关系。分辨并适应网络空间中的感性交往和理性交往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青年研究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交往 网络交往 异地恋 亲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必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4,共3页
网络交往的环境特点适应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身心需要。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受到了政治、道德、心理、角色等方面的社会化锻炼,同时也出现了诸多负面现象。学校必须兴利除弊,积极应对,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 社会化 教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交往与政治信任——基于JSNET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小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文章使用2009年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当前中国大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个体网络交往和公共参与交往对居民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春节拜年网和社交餐饮网指标对政治信任水平... 文章使用2009年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当前中国大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个体网络交往和公共参与交往对居民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春节拜年网和社交餐饮网指标对政治信任水平无影响关系甚至存在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和社团参与程度,与政治信任水平存在正向关系。因此,发展社团组织、鼓励群众关注公共事务,是提升城市居民的政治信任的有效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个体网络交往 公共参与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人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贾淑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5,共7页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信息问卷、现实人际信任问卷、网络信任问卷、人际关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4、62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不同网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信息问卷、现实人际信任问卷、网络信任问卷、人际关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4、62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不同网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在性别、科别、年级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状况总体良好,现实人际信任度不高。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现实人际信任方面网龄和年级差异显著。(3)不同网龄大学生在艾森克人格四个分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 人际关系 人际信任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