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交往文化及其教学论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旭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3-127,共5页
交往作为教学世界下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不争的事实。交往文化就是教师、学生在交往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共享的意义体系,在这个意义体系当中,价值观、信念、规范、思维方式等构成了其稳定的结构。交往文化具有“表征着教学的深层结构、丰... 交往作为教学世界下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不争的事实。交往文化就是教师、学生在交往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共享的意义体系,在这个意义体系当中,价值观、信念、规范、思维方式等构成了其稳定的结构。交往文化具有“表征着教学的深层结构、丰富了教学研究方法论、促进教学论自身的反思与重建”的教学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交往文化 教学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往:中国价值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三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9,共10页
跨文化交往是一个“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统一的过程,其实质是文明交流互鉴。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创新发展的。中国价值的创新发展同样以跨文化交往为必要前提。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价值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不断... 跨文化交往是一个“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统一的过程,其实质是文明交流互鉴。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创新发展的。中国价值的创新发展同样以跨文化交往为必要前提。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价值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不断演绎着“守”与“变”的辩证法,形成了中国价值现代化的基本逻辑:人的主体性建构和普遍交往的形成,为价值观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提;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价值守正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传统;跨文化交往推动了中国价值的形成,使之汇聚了人类文明史上几乎所有价值观念的优点,因而具有独特优势;在新时代,只有坚持跨文化交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以价值观自觉为前提,以日常生活为基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依归,才能不断推动中国价值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价值 文化交往 创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数智时代“文化之问”的科学解答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马克思立足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形态,在人本逻辑、生产逻辑、资本逻辑的转化过程中,以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运用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等概念范畴,整体性、系统性地建构了文化生成论、文化交往论、文化认同论。当下,百年... 马克思立足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形态,在人本逻辑、生产逻辑、资本逻辑的转化过程中,以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运用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等概念范畴,整体性、系统性地建构了文化生成论、文化交往论、文化认同论。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数智革命带来的“无人化”“数字化”的精神生产,“数字交往”“算法交往”的文化交往方式,以及数字劳动形式的文化认同实践方式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阐释力、生命力构成了新的现实挑战。以问题导向为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数智革命带来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挑战,深入把握其中的新规律,系统探讨和发展了文化为谁生成、如何生成的文化生成论,不仅包含以新闻传播、互联网建设、文明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交往论,也包含了以文化使命、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主体性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认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精神生产 文化交往 文化认同 问题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交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玉鹏 孟献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6-169,共4页
文化软实力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文化交往范畴。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交往时代,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个民族之间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领域不断深化,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加剧,各个民族面临着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和挑战,唤醒... 文化软实力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文化交往范畴。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交往时代,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个民族之间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领域不断深化,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加剧,各个民族面临着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和挑战,唤醒了各个民族的文化自我意识与文化"软实力"意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便由此出场。可见,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交往中生成的,因此,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能离开文化交往来实现。文化交往是软实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路径。为此,必须从文化交往出发,通过"一体两翼"文化发展格局,既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注重对外来先进文化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大力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往 文化软实力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煜昊 张文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38,共6页
马克思交往学说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交往思想。人类的交往以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为基本形态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和制约。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基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共享人类实践活动成... 马克思交往学说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交往思想。人类的交往以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为基本形态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和制约。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基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共享人类实践活动成果,根本动力是交往形式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践层面文化交往的发展,提速了文化的全球化,推动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在信息化时代,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这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大国外交中必须转变交往方式,彰显文化交往的精神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 文化交往 交往关系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意蕴——基于世界文化交往思想的视角 被引量:29
6
作者 赵波 张春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一带一路"战略是当代中国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外交往的重大战略。坚持文明互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体现世界文化交往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运动和民族交往两个视角来分析世界文... "一带一路"战略是当代中国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外交往的重大战略。坚持文明互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体现世界文化交往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运动和民族交往两个视角来分析世界文化交往,并提供了一个分析世界文化交往的基本框架,这为文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文化交往思想,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理路和现实问题,提出从深化经济交往巩固利益共同体,加强文化传播凝聚价值共识,促进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世界文化交往思想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传递与文化交往:课堂教学的路径审思 被引量:23
7
作者 程良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7,共6页
把课堂教学看作传递知识的场域和实践,这种教学理解观发端于近代工业化时期并延续至今,对知识、教育的普及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后来的历史演进中这一教学理解路径逐渐走向极端,产生了教学的异化。实际上教学不仅是知... 把课堂教学看作传递知识的场域和实践,这种教学理解观发端于近代工业化时期并延续至今,对知识、教育的普及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后来的历史演进中这一教学理解路径逐渐走向极端,产生了教学的异化。实际上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行为,更是文化交往行动。因此,把课堂教学视为经由知识传递而至文化交往的实践行动,阐释课堂教学作为文化交往实践的涵义,是一种更为贴近课堂教学本真的理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解 知识传递 文化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交往 被引量:7
8
作者 滕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6,共4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交往方式有职业文化交往、社区内的生活文化交往、媒体传播的信息交往、相同宗教信仰下的文化交往;在性质上可以分为平等和谐的文化交往和矛盾冲突的文化交往;民族文化交往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交往方式有职业文化交往、社区内的生活文化交往、媒体传播的信息交往、相同宗教信仰下的文化交往;在性质上可以分为平等和谐的文化交往和矛盾冲突的文化交往;民族文化交往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成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交往 民族关系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交往的实质和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桂翔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3期63-67,共5页
文化交往是自有民族交往以来就存在的经验事实。但人们对什么是文化交往、文化交往的实质和意义却知之不深。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在全球化背景下自觉地广泛参与同各民族的文化交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具... 文化交往是自有民族交往以来就存在的经验事实。但人们对什么是文化交往、文化交往的实质和意义却知之不深。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在全球化背景下自觉地广泛参与同各民族的文化交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往 民族 实质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交往或对话可能吗?——论东西方文化的和合创生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子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0-69,共10页
文化交往或对话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有效性。只有形构一种理想的“对话语言”,即贯通“理性认知”与“审美认知”的言说语言,东西方才能展开真正的文化交往或对话。西方的“指涉性”语言重视“存有”,汉语的“过程性”语... 文化交往或对话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有效性。只有形构一种理想的“对话语言”,即贯通“理性认知”与“审美认知”的言说语言,东西方才能展开真正的文化交往或对话。西方的“指涉性”语言重视“存有”,汉语的“过程性”语言重视“生成”,在中国哲学文献的翻译中,“语言串”与“多重定义法”的运用是对中国古代思想的过程性阐释,它们较好地克服了目标语言(外语)与被翻译语言(汉语)之间的错位。在诗与哲学之争的“尼采式”转折之后,西方现代哲学语言与具有诗性特征的汉语形成了某种精神的联系,预示着东西方的“综合”正处于稳步而顺利的实现过程当中,并以多样化的形态走向“文化交往”的“和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往 对话语言 理性认知 审美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中的主客交往与文化传播 被引量:54
11
作者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2期20-21,共2页
社会交往是旅游的重要过程,东道主和旅游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主客交往,其文化也出现了双向的传播和互动。旅游开发社区所面临的文化交往、文化传播日益广泛,并且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了生活本... 社会交往是旅游的重要过程,东道主和旅游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主客交往,其文化也出现了双向的传播和互动。旅游开发社区所面临的文化交往、文化传播日益广泛,并且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了生活本身。旅游中所揭示出的主客互动,似乎不是哪一个理论或模型所能解释完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主客交往 旅游者 日常生活 社会交往 文化交往 旅游开发 东道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夺文化交往中的话语权——论大学国际化的价值与规则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承选 张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21-25,共5页
大学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已渗透到了我国大学的办学实践中。大学国际化的内在价值诉求是文化的交往与融合,其外在价值是民族文化的试金石。美国《新闻周刊》为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国际化给出了一个标准,而"博洛尼亚进程"则提... 大学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已渗透到了我国大学的办学实践中。大学国际化的内在价值诉求是文化的交往与融合,其外在价值是民族文化的试金石。美国《新闻周刊》为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国际化给出了一个标准,而"博洛尼亚进程"则提供了一个大学国际化的样本,其本质是争夺话语权。中国的大学在国际化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其基本经验是:以学科优势和办学实力为根本,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其中,并独善其身,守望大学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国际化 文化交往 话语权 价值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往:多元化模式与普世性价值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156,共5页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漫长的历史,跨文化交往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形式。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往形成了多种模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模式也反映了各自的价值观。...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漫长的历史,跨文化交往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形式。受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往形成了多种模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模式也反映了各自的价值观。跨文化交往既要推进本文化的发展,维护本文化的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在交往过程中努力创造新的、为所有交往参与者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即普世性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该以维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为目的,以和平、平等、协商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往 多元化 普世性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汉民族社会文化交往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有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79,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传统社区出现了分化与重新整合,居住模式由聚居逐渐走向杂居,居民身份由城市边缘的农民逐渐成为市民。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汉族移民与回族的传统社区出现了交错整合的局面,使回汉民族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传统社区出现了分化与重新整合,居住模式由聚居逐渐走向杂居,居民身份由城市边缘的农民逐渐成为市民。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汉族移民与回族的传统社区出现了交错整合的局面,使回汉民族的社会文化交往出现了新的运作模式,民族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回汉民族 社会文化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混合化: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的新趋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佩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4,共5页
通过解读罗兰.罗伯森的全球文化理论,探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的中心问题,即文化普遍性(文化同质化)与文化特殊性(文化异质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通过对这种紧张关系的剖析清理出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走向文化混合化的新趋向。
关键词 文化交往 文化混合化 文化同质化 文化异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共同体”新型文化交往理念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亓娇 沈江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2,共11页
“人文共同体”蕴含理论、历史、现实和价值四重逻辑的深厚支撑。在理论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在历史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扎根于中华文化血脉之中,是对... “人文共同体”蕴含理论、历史、现实和价值四重逻辑的深厚支撑。在理论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在历史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扎根于中华文化血脉之中,是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深刻总结和系统提升。在现实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缘自超越世界文化隔阂、文化冲突、文化优越意旨,是对文化交往和文化安全问题的当代解答。在价值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开启未来人类文化发展新进路,有利于新型文明观的塑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人文共同体”蕴含平等自信、开放包容、和谐共生、面向人类的新型文化交往理念,体现了民族文化使命与人类文化关怀,展现出独具魅力的中国智慧和虚怀若谷的大国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共同体 文化交往 文化多样性 文化民族性 文化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洪武初中日僧人间的文化交往——以日僧绝海中津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建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8,共8页
在日本中世,以五山寺院为中心的禅僧垄断汉文学,并介入对华外交事务。自宋元以来以两国僧人交往活动(或日僧直接来华,或中国僧人赴日)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明洪武初仍在继续并得到新的发展。当时,作为京都五山文化代表的绝海中津亲自... 在日本中世,以五山寺院为中心的禅僧垄断汉文学,并介入对华外交事务。自宋元以来以两国僧人交往活动(或日僧直接来华,或中国僧人赴日)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明洪武初仍在继续并得到新的发展。当时,作为京都五山文化代表的绝海中津亲自渡明,居留时间长达八年,习禅之余,间染汉诗,水平几敌中土。绝海虽称典型,然也浓缩和反映出其时中日文化频繁交往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洪武初年 绝海中滓 五山文化 文化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唐人诗文之“胡商”看西域与唐的文化交往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燕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1,共5页
唐人诗文、笔记小说等作品中,有大量西域商贾事迹记载。诸多商贾之称谓很多,今概括称其为"胡商"。据"胡商"在唐的商贸活动,可以管窥其商贸交往之目的具有复杂性、交往内容具有丰富性、交往的方式以及地点具有灵活... 唐人诗文、笔记小说等作品中,有大量西域商贾事迹记载。诸多商贾之称谓很多,今概括称其为"胡商"。据"胡商"在唐的商贸活动,可以管窥其商贸交往之目的具有复杂性、交往内容具有丰富性、交往的方式以及地点具有灵活性。在商贸文化交流过程中,唐王朝起着主导作用。"胡商"与唐人平等互利,友好往来,促进了唐王朝经济文化建设以及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诗文 “胡商” 西域商贾 文化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往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雅波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0,共3页
"语言游戏论"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概念,标志着他从理论语言哲学向实践语言哲学的转向。"语言游戏论"之于跨文化交往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作为主体间交往的重要媒介,源于生活、行于规则、意于使用,... "语言游戏论"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概念,标志着他从理论语言哲学向实践语言哲学的转向。"语言游戏论"之于跨文化交往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作为主体间交往的重要媒介,源于生活、行于规则、意于使用,它为不同生活形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架起了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它是文化共感性的深层依据,它为跨文化语言习得提供了生活世界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游戏论 主体间性 文化共感性 文化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交往的主体实现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佩环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5-109,共5页
文化交往是一种人类超越自身的实践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通过促使文化交往主体成为反思性主体与交互性主体来提升人的主体性,从而推动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交往 主体性 反思性主体 交互性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