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交往文化及其教学论意义 |
陈旭远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2
|
跨文化交往:中国价值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
张三元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3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数智时代“文化之问”的科学解答 |
刘伟兵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基于文化交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探析 |
王玉鹏
孟献丽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5
|
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刘煜昊
张文雅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6
|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意蕴——基于世界文化交往思想的视角 |
赵波
张春和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9
|
|
7
|
知识传递与文化交往:课堂教学的路径审思 |
程良宏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3
|
|
8
|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交往 |
滕驰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9
|
文化交往的实质和意义 |
桂翔
|
《江淮论坛》
CSSCI
|
2004 |
5
|
|
10
|
文化交往或对话可能吗?——论东西方文化的和合创生 |
吴子林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1
|
旅游中的主客交往与文化传播 |
孙九霞
|
《旅游学刊》
CSSCI
|
2012 |
54
|
|
12
|
争夺文化交往中的话语权——论大学国际化的价值与规则 |
罗承选
张阳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
2010 |
1
|
|
13
|
跨文化交往:多元化模式与普世性价值观 |
张俊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4
|
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汉民族社会文化交往 |
刘有安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5
|
文化混合化: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的新趋向 |
李佩环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6
|
“人文共同体”新型文化交往理念的四重逻辑 |
亓娇
沈江平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7
|
明洪武初中日僧人间的文化交往——以日僧绝海中津为例 |
牛建强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8
|
由唐人诗文之“胡商”看西域与唐的文化交往 |
卢燕新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往 |
李雅波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0
|
论文化交往的主体实现机制 |
李佩环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