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艺术特征及创作启示 |
刘鑫焱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朱践耳《第二交响曲》二维奏鸣程序的建构 |
魏雨薇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交响套曲《延安》研究 |
王安潮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4
|
论肖斯塔科维奇对奏鸣-交响套曲的革新 |
刘洁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5
|
独具匠心的构思——析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
张积良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
6
|
第二交响曲的创作思维及有关问题 |
钟信明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8
|
|
|
7
|
“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 |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8
|
曲式功能置换与“动力再现”——听管弦乐《我的祖国》 |
卜大炜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9
|
舒伯特艺术歌曲初探 |
程淑安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2 |
1
|
|
|
10
|
《黄钟》2002年1~4期总目录 |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