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曲线求交的交叉迭代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平 王琨琦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1-253,共3页
针对机械制造中的二次曲面或二次曲线的求交问题 ,本文提出了交叉迭代法 ,并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交叉迭代法 ,证明了交叉迭代法的收敛性。
关键词 二次曲线 交叉迭代法 数字控制 自动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算法及其在输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90
2
作者 金义雄 程浩忠 +1 位作者 严健勇 张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0,70,共6页
根据粒子群算法收敛性受初始粒子分布影响较大的特点,结合非线性单纯体法(nonlinear simplex method NSM),提出了一种粒子群初始化方法。该方法克服了随机初始化粒子时不能保证粒子合理分布的缺点,对提高初始粒子质量、加速 PSO 算法的... 根据粒子群算法收敛性受初始粒子分布影响较大的特点,结合非线性单纯体法(nonlinear simplex method NSM),提出了一种粒子群初始化方法。该方法克服了随机初始化粒子时不能保证粒子合理分布的缺点,对提高初始粒子质量、加速 PSO 算法的收敛速度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同时分析了罚函数形式的适应度函数使迭代过程产生振荡的现象,根据对偶拉格朗日法,提出了一种交叉迭代法,克服了罚函数法的不足。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这 2 种方法应用于电网规划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 PSO 算法的进一步改进拓展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工程 输电网规划 粒子群算法 对偶拉格朗日法 交叉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偏好信息下国有企业并购多属性拍卖的模糊决策 被引量:7
3
作者 秦全德 王晓晖 李荣钧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9-175,共7页
拍卖是国有企业并购的一种有效市场配置方式。从社会整体效用的视角出发,国有企业并购多属性拍卖比以价格为目标的单属性拍卖的效用更高。在分析国有企业并购中凸显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国有企业并购多属性拍卖决策的属性集。采用了Vagu... 拍卖是国有企业并购的一种有效市场配置方式。从社会整体效用的视角出发,国有企业并购多属性拍卖比以价格为目标的单属性拍卖的效用更高。在分析国有企业并购中凸显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国有企业并购多属性拍卖决策的属性集。采用了Vague集的方法描述国有企业并购多属性拍卖中的模糊信息。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了不完全偏好信息下的国有企业并购多属性拍卖的模糊决策模型。该决策模型中利用Vague值的得分函数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并依据新定义的Vague集的一种距离测度方式计算各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提出了一种交叉迭代法用于求解包含未知权重信息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得到属性集的最优权重。最后的应用算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国有企业并购的多属性拍卖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偏好信息 国有企业 并购 VAGUE集 多属性拍卖 交叉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行收益的出发时刻及路径选择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玲娟 代炯 王殿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3-167,共5页
为研究高峰时段同时选择出发时刻和路径的出行行为,基于前景理论建立以可接受最早到达时刻,工作开始时刻及最佳到达时刻为3参考点的到达前景值模型,在到达前景值基础上同时考虑出行过程阻抗,定义为出行收益。并建立基于出行收益最大的... 为研究高峰时段同时选择出发时刻和路径的出行行为,基于前景理论建立以可接受最早到达时刻,工作开始时刻及最佳到达时刻为3参考点的到达前景值模型,在到达前景值基础上同时考虑出行过程阻抗,定义为出行收益。并建立基于出行收益最大的出发时刻和路径选择模型,提出用交叉迭代法求解流量在研究时域内各时刻及各路径的分布。算例结果表明:路径流量在出发时刻轴线上呈现双峰值特性,且由于考虑了过程中路径阻抗,流量随出发时刻的总体分布较基于到达前景的分布更平缓,变化幅度更小,但总体阻抗呈现增大趋势,体现了追求个体出行效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城市交通 出行行为 达到前景值 出行收益 交叉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动力学层状梁模型与算法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晓燕 王海 尹学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8,63,共7页
研究目的: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由于模型简单,被广泛应用于轨道动力学及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简化的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能否反映半无限空间上实际轨道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动态特性,运用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得到的车辆和轨道结构动... 研究目的: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由于模型简单,被广泛应用于轨道动力学及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简化的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能否反映半无限空间上实际轨道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动态特性,运用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得到的车辆和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精度如何,这些问题还未见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建立车辆-轨道结构层状梁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运用交叉迭代法分别独立求解车辆和轨道结构动力学方程的显示算法,对比分析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与轨道结构三维块体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与轨道结构半无限空间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分析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在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适应性。同时,还对比分析交叉迭代法与传统的耦合方程算法在求解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时的计算效率、计算精度和算法特点。研究结论:(1)采用层状梁轨道模型模拟轨道结构是可行的,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问题的分析要求;(2)交叉迭代法相对于传统的耦合方程算法计算效率更高,精度更好,用时更省,程序设计更容易,不仅适用轮轨线性接触分析,而且适用轮轨非线性接触分析;(3)通过引入松弛因子对轮轨接触力进行修正,可加快交叉迭代算法的收敛速度;(4)验证了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的可行性和交叉迭代算法求解的优越性,可为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高效建模和精确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 轨道结构三维模型 交叉迭代法 耦合方程算法 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轨耦合的弹性地基梁板模型及算法
6
作者 陈龙川 雷晓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20,43,共6页
板式无砟轨道具有变形小、稳定性好的优点,在我国铁路客运专线上应用广泛。国内外学者在建立车辆、轨道以及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模型及算法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已有的模型与实际情况尚有差异,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板式无砟轨道的结... 板式无砟轨道具有变形小、稳定性好的优点,在我国铁路客运专线上应用广泛。国内外学者在建立车辆、轨道以及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模型及算法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已有的模型与实际情况尚有差异,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采用板单元模拟轨下结构,建立了车辆-板式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及算法,推导了板式轨道模型单元的刚度、质量以及阻尼矩阵;考虑轮轨非线性接触行为,引入交叉迭代法求解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仿真分析了线路随机不平顺工况下,CRH3型动车通过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时,车辆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该模型与算法比已有模型更接近实际,计算结果更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轨道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 交叉迭代法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