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延时交叉相关法确定轮胎硫化温度预测模型参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楠 张术宽 +1 位作者 张海 岑汉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轮胎橡胶的最终硫化状态主要由其硫化中经历的温度时间历程所决定 ,但在实际生产中其内部点温度是无法实测的 .本文对实验和有限元计算数据进行了大量分析 ,探寻了内部点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 ;用延时交叉相关的方法确定了硫化过程... 轮胎橡胶的最终硫化状态主要由其硫化中经历的温度时间历程所决定 ,但在实际生产中其内部点温度是无法实测的 .本文对实验和有限元计算数据进行了大量分析 ,探寻了内部点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 ;用延时交叉相关的方法确定了硫化过程中内部点温度预测回归公式的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时交叉相关法 轮胎硫化 温度预测 模型参量 硫化传热系统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相关法的风暴体追踪外推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龙 王萍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45-147,共3页
为了提高对风暴体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像外推的准确度,延长预报的有效时间,提出一种多时刻回溯拟合外推算法。把对风暴体的外推分为位置外推与形态外推;利用模式识别中图像匹配技术获得风暴体5个连续时刻的位置与形态信息,通过三维曲线拟... 为了提高对风暴体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像外推的准确度,延长预报的有效时间,提出一种多时刻回溯拟合外推算法。把对风暴体的外推分为位置外推与形态外推;利用模式识别中图像匹配技术获得风暴体5个连续时刻的位置与形态信息,通过三维曲线拟合外推该风暴体下一时刻的位置信息;再通过基于核区的子区域划分对风暴体进行形态外推。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更长的有效时间和更加广泛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追踪 外推 交叉相关法 三维曲线拟合 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相关ISAR快速包络对齐方法
3
作者 闫雅琼 贺志毅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17,共7页
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ISAR)的第1步是运动补偿,而包络对齐是运动补偿的第一步,决定了ISAR系统相位补偿,方位向定标等后续处理的精度,因此对于运动补偿非常关键。现有的包络对齐方法,大都基于相邻包络的相关法,容易产生漂移误差,突跳误差... 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ISAR)的第1步是运动补偿,而包络对齐是运动补偿的第一步,决定了ISAR系统相位补偿,方位向定标等后续处理的精度,因此对于运动补偿非常关键。现有的包络对齐方法,大都基于相邻包络的相关法,容易产生漂移误差,突跳误差和积累误差,影响包络对齐的精度。分析了这3种误差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采用交叉相关的包络对齐方法,该方法在不增加运算量的情况下,消除了这3种误差,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相关法 包络对齐 漂移误差 突跳误差 积累误差 运动补偿 ISA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风险高频变化交叉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温博慧 边学涛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6,共10页
在多重分形分析框架下以MV表征市场风险,将MV与MF-X-DFA算法相结合并加以拓展,实证检验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市场间风险交叉相关性特征和结构性成因,并对当月和次月连续期货合约对现货风险控制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在多重分形分析框架下以MV表征市场风险,将MV与MF-X-DFA算法相结合并加以拓展,实证检验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市场间风险交叉相关性特征和结构性成因,并对当月和次月连续期货合约对现货风险控制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市场间风险的交叉相关性具有正向持续的多重分形特征;在高风险波动期,股指期货对现货风险的整体控制能力不足;次月连续合约无论在风险交叉相关关系的正向持续性还是期货对现货的风险控制能力方面均较当月连续合约更具优势;现货市场风险的长记忆性和期货市场风险的厚尾分布特征是期现市场风险交叉相关多重分形特征的数据结构性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300股票指数 风险交叉相关 多重分形波动度 多重分形降趋波动交叉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流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5
作者 韩雷 王洪庆 林隐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1-755,共5页
针对强对流降水的情况,提出了使用光流法计算得到的光流场来代替交叉相关法得到的运动矢量场。与简单的交叉相关法相比,光流法从偏微分方程的角度来求解光流场,在计算过程中使用了严格的约束条件,运用递归法进行求解。试验及评价的结果... 针对强对流降水的情况,提出了使用光流法计算得到的光流场来代替交叉相关法得到的运动矢量场。与简单的交叉相关法相比,光流法从偏微分方程的角度来求解光流场,在计算过程中使用了严格的约束条件,运用递归法进行求解。试验及评价的结果表明,对变化较快的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光流法明显优于交叉相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交叉相关法 光流 临近预报 强天气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流法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80
6
作者 曹春燕 陈元昭 +3 位作者 刘东华 李程 李辉 贺佳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对流临近预报外推算法——光流法。主要是通过计算雷达回波的光流场得到回波的运动矢量场,并基于运动矢量场对雷达回波进行外推从而达到预报的目的。光流法立足于变化,在计算光流场时既考虑连续时次回波的变化,又考虑...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对流临近预报外推算法——光流法。主要是通过计算雷达回波的光流场得到回波的运动矢量场,并基于运动矢量场对雷达回波进行外推从而达到预报的目的。光流法立足于变化,在计算光流场时既考虑连续时次回波的变化,又考虑相邻位置回波的变化。因此,基于该算法的外推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利用中值滤波等方法对雷达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有效地抑制了噪声等的影响。个例对比分析表明:经过中值滤波等质量控制后回波更平滑,边沿更清晰,回波质量明显改善,能够获得比较真实的雷达回波,也得到了方向更加一致、更加平滑的回波运动矢量场。光流法给出的30、60 min内雷达回波的位置、形状的外推预报和对应时次实况较接近,预报结果具有较好的业务指示意义。对光流法和交叉相关法预报结果进行的定量对比评价表明,对移动型局地生成及强度和形状随时间变化很快的回波,光流法预报效果优于交叉相关法。光流法可以弥补传统的交叉相关法的缺陷,能提升对流临近预报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 光流 交叉相关法 中值滤波 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及其在对流临近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剑坤 陈明轩 +4 位作者 秦睿 高峰 张宇 闫雪瑾 宋林烨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9-1014,共16页
目前业务上0-1 h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仍旧以客观外推为主,采用不同外推算法,得到雷达回波以及降水的外推临近预报。以业务应用为目标,开展了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利用京津冀地区的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逐... 目前业务上0-1 h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仍旧以客观外推为主,采用不同外推算法,得到雷达回波以及降水的外推临近预报。以业务应用为目标,开展了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利用京津冀地区的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逐6 min雷达组网拼图资料,选取2016-2018年夏季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18个典型对流个例,开展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和交叉相关法的0-1 h临近预报对比试验及检验评估。与传统的交叉相关法相比,变分回波跟踪算法采用变分技术求解雷达回波运动矢量场,在计算中使用两个严格的约束条件,运用迭代法进行求解,其得到的运动矢量场更为准确。结果表明,变分回波跟踪算法优于传统的交叉相关法,得到的30、60 min内雷达回波的形状、位置及强度的外推预报和实况更接近,定量检验评分更高:(1)京津冀地区4次典型对流天气过程临近预报对比试验表明,和交叉相关法相比,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可以更好地预报出未来1 h内雷达回波的位置、形态和强度。(2)通过对18个典型对流个例定量检验,发现当雷达回波强度阈值为35和45 dBz时,无论是30或是60 min外推预报,变分回波跟踪算法的命中率(POD)和临界成功指数(CSI)都明显高于交叉相关法,且虚警率(FAR)更低;分天气类型定量检验发现,绝大多数天气类型,变分回波跟踪算法外推预报效果优于交叉相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预报 中值滤波 雷达回波 变分回波跟踪算 交叉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数据的风暴体识别、追踪及预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8
作者 韩雷 王洪庆 +1 位作者 谭晓光 林隐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0,共8页
基于雷达数据的风暴体识别、追踪及预警方法是最早出现的临近预报技术,也是天气雷达系统和强天气预警业务的基本组成部分。风暴体识别、追踪及预警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持续性预报法、交叉相关法和单体质心法,它们都属于外推预报法。其中... 基于雷达数据的风暴体识别、追踪及预警方法是最早出现的临近预报技术,也是天气雷达系统和强天气预警业务的基本组成部分。风暴体识别、追踪及预警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持续性预报法、交叉相关法和单体质心法,它们都属于外推预报法。其中,持续性预报法目前已经被后两者取代。首先较详细地介绍了交叉相关法和单体质心法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算法,然后集中介绍了近几年来在外推预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方法。最后,结合悉尼奥运会期间的FDP项目,讨论了临近预报技术的检验和准确性评价,重点介绍了列联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体 临近预报 交叉相关法 单体质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风场资料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红艳 魏鸣 管理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3-491,共9页
为了研究对流单体移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本文综合应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和径向速度资料进行雷达回波的外推预报。采用速度方位显示方法(Velocity Azimuth Display,VAD)和交叉相关法(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 为了研究对流单体移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本文综合应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和径向速度资料进行雷达回波的外推预报。采用速度方位显示方法(Velocity Azimuth Display,VAD)和交叉相关法(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TREC),分别得到设定的8个高度的水平风场,并作为回波的引导风,对相应高度的等高平面位置显示(Constant Altitude Plan Position Indicating,CAPPI)反射率因子进行外推。通过两次降水过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外推结果,表明用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未来60 min内的回波位置与回波实况较吻合;二者在某些高度上预报的评分接近。从两个个例的外推试验发现,预报效果最好的高度层与实际天气过程有关,关键是与降水回波中水平风的垂直分布有关,而不仅仅限于2.5-3.0 km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速度 VAD 交叉相关法 CAPPI 回波外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Y-2E红外和水汽波段对强对流云团的识别和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笑 魏鸣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使用FY-2E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1(10.3~11.3μm)和水汽波段(6.3~7.6μm)时序图像,对强对流云进行识别和短时预测。亮温阈值法是将强对流云和其他高云区分开的常用方法,但是合适的亮温阈值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过高的阈值会将许多卷... 使用FY-2E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1(10.3~11.3μm)和水汽波段(6.3~7.6μm)时序图像,对强对流云进行识别和短时预测。亮温阈值法是将强对流云和其他高云区分开的常用方法,但是合适的亮温阈值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过高的阈值会将许多卷云包括进来,太低的阈值会排除掉云顶发展还不是很高的强对流云。水汽波段所在的位置是水汽的一个强吸收带,而高度在400 h Pa上下的大气层是水汽波段的一个强吸收层,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水汽波段辐射吸收的分布模式使得卫星接收到的水汽波段辐射主要来自于400 h Pa以上的大气中高层,而卫星接收到的红外波段辐射主要来自于大气中低层,两个波段间辐射来源的差异使得不同光学厚度的高云的辐射观测值在红外—水汽光谱空间中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别,并且这种差异具有时空的稳定性。本文将一定范围内的云团的象元测值在红外—水汽光谱空间中的分布的拟合直线斜率作为强对流云识别的依据,结果表明相对于亮温阈值法,本文的识别方法不仅能够较好地区别卷云和强对流云,同时也能更有效地识别未达到旺盛阶段的对流云。在对强对流云进行识别后,根据相邻时间段的卫星图像,利用交叉相关法反演得到强对流云团顶部的位移矢量场,并根据后向轨迹法对强对流云团位置形状进行短时预测,预报结果在短时间内(0~1 h)较好,并且对面积较大的云团的预报效果要优于较小的对流云团。此外文中还利用逐半小时的云顶黑体温度(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资料分析了云顶亮温的分布变化,得到了整个强对流过程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E 强对流云 水汽波段 云顶黑体温度 交叉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天气背景下京津冀降水临近外推预报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玉虹 Bica Benedikt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0-281,共12页
基于2019—2020年京津冀地区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降水过程,采用交叉相关法和光流法对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预报综合集成系统(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Integration,RMAPS_IN)的降水分析产品进行0~2 ... 基于2019—2020年京津冀地区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降水过程,采用交叉相关法和光流法对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预报综合集成系统(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Integration,RMAPS_IN)的降水分析产品进行0~2 h临近外推预报的批量试验。结果表明:由交叉相关法和光流法计算的两种外推矢量在大小和方向上存在一定差异,直接差异与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位置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方向差异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更明显,台风类降水呈弧形带状分布,低槽冷锋类、低涡类、气旋类、暖切变线类等几类降水均呈西北大东南小的特点;预报效果方面,总体上交叉相关法优于光流法,尤其是预报时效超过30 min以后,各种降水类型的批量检验结果显示交叉相关法的预报评分优于光流法,且预报时效越长、优势越明显,但预报时效为10 min时,光流法在低涡类、台风类、暖切变线类的空报率上优于交叉相关法。此外,基于外推的临近预报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台风类降水的预报效果最好,其次为暖切变线类、低涡类、低槽冷锋类、气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预报 交叉相关法 光流 RMAPS_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变化对水布垭高面板堆石坝变形影响分析
12
作者 潘家军 韩冰 +3 位作者 王艳丽 左永振 王俊鹏 朱月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5年第9期114-121,共8页
水库水位在运行期每年周期性涨落,已有研究表明,大坝堆石体后期变形主要是水循环荷载长期作用的结果。为详细了解水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对坝体长期变形的影响,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近17 a的变形监测资料... 水库水位在运行期每年周期性涨落,已有研究表明,大坝堆石体后期变形主要是水循环荷载长期作用的结果。为详细了解水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对坝体长期变形的影响,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近17 a的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定性分析主要研究库水位变化对大坝内部和下游坝面的变形影响,定量分析主要利用交叉相关分析法研究水位变化与最大坝高断面沉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坝体后期沉降变形主要集中在坝体上游中部和下游上部,坝体下游上部的沉降增量和水平位移增量收敛较慢;②坝体的后期变形主要由库水位波动引起,并且坝体内部不同高程的大部分测点的沉降演化曲线都随水位波动产生同频的波动并滞后于水位波动;③计算坝体沉降增量与库水位之间的相关系数,验证了坝体沉降与库水位具有很高的相关性;④坝体下游坝面的沉降增量和水平位移增量主要集中在最大坝高断面坝顶部位,并且随着高程的升高,受库水位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的后期变形和安全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升降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 长期变形 交叉相关分析 监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