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随机轨道模型研究湍流扩散对气液交叉流脱除PM2.5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余徽 陈思含 +2 位作者 魏文韫 刘凌岭 左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8-184,共7页
针对气液交叉流脱除气相中PM 2.5过程的颗粒湍流扩散和热泳作用机理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引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考察热泳作用下PM 2.5颗粒的运动情况,模拟结果与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的颗粒脱除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 针对气液交叉流脱除气相中PM 2.5过程的颗粒湍流扩散和热泳作用机理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引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考察热泳作用下PM 2.5颗粒的运动情况,模拟结果与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的颗粒脱除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重量法测得的颗粒脱除率与化学分析法基本相同,验证了2种颗粒浓度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当气相流速为1 m/s时,添加颗粒湍流扩散模型相比于未考虑时,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从-60%缩小至±30%,表明湍流扩散是本系统中颗粒脱除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交叉流 颗粒浓度检测 扩散 随机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泳力协同作用下气液交叉流脱除PM2.5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余徽 李涵默 +1 位作者 魏文韫 朱家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针对气相中PM 2.5的高效脱除,对横掠过自由流动的连续液柱表面的含PM 2.5气体洗涤净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采用平均粒径0.3μm的二氧化钛颗粒生成含尘气体,以Euler-Lagrange模型对PM 2.5粒子在气液交叉流中的流场特征进行数... 针对气相中PM 2.5的高效脱除,对横掠过自由流动的连续液柱表面的含PM 2.5气体洗涤净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采用平均粒径0.3μm的二氧化钛颗粒生成含尘气体,以Euler-Lagrange模型对PM 2.5粒子在气液交叉流中的流场特征进行数学描述。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气液温差所导致的热泳力,液相流速等因素对PM 2.5颗粒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环境温度维持室温20℃,气液相温差从0℃增加到30℃时,PM 2.5粒子的脱除率从6.8%增大至20%。同时,液相流速增大,将有助于PM 2.5粒子的脱除。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表现出一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气液交叉流 数值模拟 热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板式逆交叉流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伟 陈文华 +1 位作者 曹璇 刘俊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通过建立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质交换理论模型,对冷却器的几何参数、内部流动形式和隔板材料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一种近似逆流但具有更小进口阻力的内部流动形式以及一种吸水性好且价格低廉的新型复合隔板材料。实验研究了复合隔板冷... 通过建立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质交换理论模型,对冷却器的几何参数、内部流动形式和隔板材料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一种近似逆流但具有更小进口阻力的内部流动形式以及一种吸水性好且价格低廉的新型复合隔板材料。实验研究了复合隔板冷却器的冷却性能,并与其他形式冷却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隔板导热系数和厚度对冷却器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而隔板材料的吸水性能通过影响热质交换面积来影响冷却器性能;复合隔板材料冷却器的送风温度可降至湿球温度以下;引入单位体积送风量与其他形式冷却器对比,相同制冷量下,选用复合隔板材料可以有效减小设备尺寸,为将该技术引入居住建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 露点温度 交叉流 隔板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降膜式气液交叉流除尘系统运行能耗数值分析
4
作者 余徽 刘泽坤 +3 位作者 熊国栋 杨雅琪 郑一玮 魏文韫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8-194,共7页
气液交叉流(GLCA)除尘系统通过分布板形成阵列液柱群以捕获工业尾气中的颗粒物,尾气颗粒脱除率随液柱群阵列单元排数的增加而增大,但系统运行能耗较高且主要集中于循环水耗。为降低循环液量及运行能耗,提出仅在对颗粒捕获起主要作用的... 气液交叉流(GLCA)除尘系统通过分布板形成阵列液柱群以捕获工业尾气中的颗粒物,尾气颗粒脱除率随液柱群阵列单元排数的增加而增大,但系统运行能耗较高且主要集中于循环水耗。为降低循环液量及运行能耗,提出仅在对颗粒捕获起主要作用的迎风面布膜的非均匀降膜阵列以代替原液柱阵列。采用大涡模拟(LES)和离散相模型(DPM)分别对不同布膜角度的非均匀降膜式GLCA系统除尘过程的流场和颗粒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将360°布膜角度条件视为液柱式GLCA系统模型并将其与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所得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不同布膜角度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布膜角度的减小,虽然系统单元排脱除效率逐渐降低,但系统水耗量亦随之降低,故对于特定的除尘任务,存在一个最优的布膜角度使得系统水耗量最低;对于大颗粒而言脱除效率变化相对较小,表明惯性碰撞是其主要脱除机理。结合某氨酸法复合肥生产线尾气数据,以比电耗为评价标准,利用所得模型对降膜槽的迎风面布膜角度进行寻优。结果表明,当尾气颗粒物质量脱除效率达到80%时,非均匀降膜式GLCA系统达到最低运行能耗对应的最佳布膜角度为70°,此时系统所需单元排数为634,对应的比电耗可低至1.83×10^-4(kW·h)/m^3,与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能效等级的1级能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交叉流 降膜 数值模拟 比电耗 运行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耗考虑的交叉流显热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舸 张寅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9-101,23,共4页
提出了根据实验数据和ε-NTU关系式求解交叉流板式显热换热器各种通道形式对流传热关联式的方法。考虑到换热器会给空调系统带来阻力损失,建议用回收热量与风机有效功率的比值来评价换热器的节能性能,并对两种通道形式的交叉流板式显热... 提出了根据实验数据和ε-NTU关系式求解交叉流板式显热换热器各种通道形式对流传热关联式的方法。考虑到换热器会给空调系统带来阻力损失,建议用回收热量与风机有效功率的比值来评价换热器的节能性能,并对两种通道形式的交叉流板式显热换热器进行了性能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流 换热器 传热 性能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翅式交叉流重力热管背板换热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永才 麦新有 黄华 《暖通空调》 2022年第9期167-171,共5页
介绍了重力热管背板系统的工作原理,试验研究了不同管径管翅式交叉流重力热管背板的换热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本文对比测试工况下,改进的7小管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满足现有9.52管径换热器的换热要求,且可节约材料成本12.9%;在实际应用中... 介绍了重力热管背板系统的工作原理,试验研究了不同管径管翅式交叉流重力热管背板的换热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本文对比测试工况下,改进的7小管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满足现有9.52管径换热器的换热要求,且可节约材料成本12.9%;在实际应用中,背板供液过冷度和出气过热度建议均控制在0.5~1.5℃之间,供液和出气温差建议控制在1~2℃之间;重力热管背板系统换热量未达到换热极限时,通过降低冷凝单元供水温度和提高背板回风温度均可有效提升换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翅式 交叉流 换热器 重力热管背板 换热量 供水温度 回风温度 数据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来处理放射性废液的交叉流微滤技术
7
作者 戈力 《国外核新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27-28,共2页
【英国《国际核工程》1989年8月号第53页报道】最近5年,交叉流微滤和超滤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被广泛采用。这种技术是由英国原子能管理局为处理放射性废液而开发的。微滤指的是被移出的颗粒的尺寸小到0.05微米左右。超滤涉及的是小于0.
关键词 废液处理 放射性废液 交叉流微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交叉口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浪 王健 +1 位作者 杨璐 安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7-1658,共12页
为了提升平行流交叉口实际应用的灵活性,提出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将单向、非对称双向、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与布设方向组合共16种方案整合到优化模型中,通过修正交通冲突矩阵自动生成相位相序方案.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 为了提升平行流交叉口实际应用的灵活性,提出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将单向、非对称双向、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与布设方向组合共16种方案整合到优化模型中,通过修正交通冲突矩阵自动生成相位相序方案.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实现交叉口设置方案选择、车道分配和信号配时的组合优化.结果表明,在各种流量场景下,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方案相较于常规交叉口分别能够提升约20%、20%、50%的通行能力,单向、非对称双向设置方案通行能力与常规交叉口接近,说明平行流交叉口不宜采用单向、非对称双向设置.四向设置方案通行能力的提升幅度最大,最大值能达到70.51%.对称双向和三向设置方案的通行能力提升相差不大,但三向设置在不对称流量场景中的表现优于对称双向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控制方法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平行交叉 移位左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交叉导流式穴播装置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曾令超 马旭 +2 位作者 陈林涛 陈学深 陈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4,179,共6页
针对机械式杂交稻精密穴播装置中存在的芽种播种稳定性差和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交叉导流式种室与穴播窝眼滚筒相结合的精密穴播装置。运用EDEM离散元分析技术,对设计的穴播装置进行了工作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穴播装... 针对机械式杂交稻精密穴播装置中存在的芽种播种稳定性差和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交叉导流式种室与穴播窝眼滚筒相结合的精密穴播装置。运用EDEM离散元分析技术,对设计的穴播装置进行了工作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穴播装置充填合格率比采用传统种室的提高了5. 47%。通过对设计的穴播装置进行的性能试验表明:播种合格率仿真与试验相比,相对误差为3. 63%;设计的穴播装置与采用传统种室的穴播装置相比,合格率提高了3. 88%,达到了82. 12%。由此表明:采用交叉导流种室的穴播装置能有效地提高充填能力及播种性能,采用的离散元仿真方法对开展精密穴播装置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可为今后精密穴播装置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精密穴播 交叉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交叉口信号控制策略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安实 宋浪 +1 位作者 王健 杨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82,共8页
为解决平行流交叉口左转多次停车问题,实现同一相位放行左转、直行和右转车流的同时,所有流向车辆最多停车一次,对平行流交叉口进行设计,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对比已有方案,选择左转右置的平行流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优劣.根据车流运... 为解决平行流交叉口左转多次停车问题,实现同一相位放行左转、直行和右转车流的同时,所有流向车辆最多停车一次,对平行流交叉口进行设计,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对比已有方案,选择左转右置的平行流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优劣.根据车流运行特征,以车辆不存在二次停车,车车不冲突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经典十字交叉口控制相比,平行流交叉口使通行能力提升60%以上,车均延误下降约70%.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不牺牲车辆权益的情况下,能消除左转和直行冲突,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为平行流交叉口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控制策略 优化模型 平行交叉 移位左转 非常规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交叉口行人过街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安实 宋浪 +1 位作者 王健 杨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1,共8页
为解决平行流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冲突问题,考虑行人与机动车在冲突点为寻找间隙穿越的交替穿插的抢行博弈过程,重新设计行人过街信号相位方案,提出人车搭接相位行人过街模式;考虑行人专用相位过街模式,给出两种行人过街模式的信号控制策... 为解决平行流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冲突问题,考虑行人与机动车在冲突点为寻找间隙穿越的交替穿插的抢行博弈过程,重新设计行人过街信号相位方案,提出人车搭接相位行人过街模式;考虑行人专用相位过街模式,给出两种行人过街模式的信号控制策略;构建优化模型,并对模型等价变换,降低计算复杂度.结果显示:常规交叉口处于高饱和状态时,两种行人过街模式下平行流交叉口分别降低了73.8%、50.3%的车均延误,故人车搭接相位过街模式效益更优;人车搭接相位过街模式与不考虑行人过街模式相比,交叉口车均延误仅增加0.6~3.8 s·pcu-1.研究成果可为平行流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人过街 非线性规划 平行交叉 移位左转 非常规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强迫振动数值模拟
12
作者 邓见 任安禄 邹建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采用虚拟体法数值模拟了平面单圆柱绕流强迫振动,以及空间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下游圆柱强迫振动流场。验证了单圆柱强迫振动中的锁定状态以及相位突变现象,从而证实了该数值方法模拟振动流场的可靠性。研究了在雷诺数Re=150、间距为5倍... 采用虚拟体法数值模拟了平面单圆柱绕流强迫振动,以及空间垂直交叉双圆柱绕流下游圆柱强迫振动流场。验证了单圆柱强迫振动中的锁定状态以及相位突变现象,从而证实了该数值方法模拟振动流场的可靠性。研究了在雷诺数Re=150、间距为5倍圆柱直径、下游圆柱按正弦曲线振动时,对尾流场的影响。下游圆柱两端尾流场在振动的作用下,涡的横向间距增大,而中心尾流场由于受上游圆柱尾流的影响而保持原先的状态。下游圆柱在锁定区的振动使尾流场变得稳定,表现在流向二次涡结构的减少,以及尾流场的速度场频谱趋向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体法 垂直交叉双圆柱绕 强迫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乘枢纽中流线交叉对换乘效率的影响分析——以西安站北广场扩建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竺剡瑶 高语杉 许楗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6期105-108,176,共5页
交通换乘枢纽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客流换乘效率在评价换乘枢纽设计方案的优劣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站北广场扩建项目为例,以三种换乘空间组织模式的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变量法弱化换乘距离的影响,将三种方案中的... 交通换乘枢纽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客流换乘效率在评价换乘枢纽设计方案的优劣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站北广场扩建项目为例,以三种换乘空间组织模式的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变量法弱化换乘距离的影响,将三种方案中的流线交叉作为重要影响指标。通过客流模拟量化比较,得出各方案换乘效率的高低比较结果,从而得出立体多厅式换乘效率最高,以及流线交叉多的方案换乘效率不一定低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交叉 换乘空间组织模式 模拟 换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交通流交叉口共享空间交互行为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逸昕 倪颖 孙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5-266,共12页
为准确刻画交叉口共享空间内交通个体的运动和交互过程,并为智能汽车虚拟测试提供可靠背景交通流仿真环境,本文提出一种混合交通流交叉口共享空间交互行为模型。基于人类认知过程,模型被设计为“感知-决策-执行”的3层通用框架结构,模... 为准确刻画交叉口共享空间内交通个体的运动和交互过程,并为智能汽车虚拟测试提供可靠背景交通流仿真环境,本文提出一种混合交通流交叉口共享空间交互行为模型。基于人类认知过程,模型被设计为“感知-决策-执行”的3层通用框架结构,模拟混合交通流中不同类型交通个体从感知、决策直至执行的交互全过程。感知层提出一种二维平面交互对象选择方法,通过个体感知范围和轨迹冲突有序筛选交互对象,表征冲突交互的动态性特征;决策层基于当前时刻的交互对象和实时交通环境状况,使用交互行为决策方法为不同类型的交通个体分别选择适合的行为进行交互;执行层通过计算生成执行当前行为决策所需要的轨迹、加速度等关键参数,共同控制仿真个体按照行为决策结果在二维平面上运动和交互。基于智能汽车Opendrive高精度路网,构建虚拟测试仿真平台,并将所提出的模型注入平台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复现交叉口共享空间中交通个体间的交互。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智能汽车虚拟测试提供可靠背景交通流环境,并进一步提高虚拟测试工具的测试可信度、测试效率及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互行为模型 三层通用框架 混合交通交叉 微观仿真 虚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钩形转弯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浪 胡晓伟 +1 位作者 杨滨毓 安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为提升平行流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消除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将钩形转弯的概念引入到平行流交叉口设计中,给出非机动车过街控制策略,并结合机动车通行和行人过街,将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优化模型中。考虑信号相位相序、绿灯时长、... 为提升平行流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消除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将钩形转弯的概念引入到平行流交叉口设计中,给出非机动车过街控制策略,并结合机动车通行和行人过街,将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优化模型中。考虑信号相位相序、绿灯时长、周期时长、左转非机动车待行区容量、非机动车清空时长、车道平衡等约束条件,以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线性规划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两步过街和优化设计解决了左转非机动车安全过街问题,是平行流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设置的有效替代设计方案;在低高两种流量场景下,相对于常规设计,两步过街分别降低了35.02%、55.52%的机动车延误,优化设计分别降低了42.71%、65.60%的机动车延误;两步过街会造成左转非机动车延误大幅增加,不适用于左转非机动车流量较高的场景;常规设计机动车最大通过量受直行机动车流量和左转非机动车流量的影响最为严重,说明消除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对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作用显著,有助于推动绿色出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左转非机动车 线性规划 平行交叉 钩形转弯 行人过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交叉口设计方法研究及通行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化中 邹志宁 +2 位作者 俞山川 王小军 杨宝宝 《公路交通技术》 2021年第3期145-151,共7页
为解决常规交叉口左转和直行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设计的平行流交叉口,探讨了其信号配时方案及VISSIM仿真研究方法,给出了临界车流、主预信号协调、移位左转车道长度、预信号交叉口长度等信号配时依据,并比较了平行流交叉口和常规交... 为解决常规交叉口左转和直行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设计的平行流交叉口,探讨了其信号配时方案及VISSIM仿真研究方法,给出了临界车流、主预信号协调、移位左转车道长度、预信号交叉口长度等信号配时依据,并比较了平行流交叉口和常规交叉口的通行效益。仿真结果表明,平行流交叉口能够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益,在低、中、高3种流量场景下,相对于常规交叉口,车均延误分别降低了45.63%、57.42%、75.55%,车均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7.5%、11.49%、48.10%,且当常规交叉口处于过饱和状态时,采用平行流交叉口效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仿真分析 平行交叉 移位左转 信号配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两向平行流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控制研究
17
作者 许世勇 马倩 +1 位作者 李志锋 杨倩荣 《公路交通技术》 2023年第3期176-183,共8页
为解决传统常规道路交叉口中因设置有左转专用相位导致主路通行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称两向的平行流交叉口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对称两向平行流交叉口的车辆运行规则,制定信号控制相位方案,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信号... 为解决传统常规道路交叉口中因设置有左转专用相位导致主路通行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称两向的平行流交叉口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对称两向平行流交叉口的车辆运行规则,制定信号控制相位方案,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根据各转向车辆到达-驶离图式,推导了对称两向平行流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并通过VISSIM仿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两者车均延误相对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不超过5%时,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应用案例分析发现,对称两向平行流交叉口相对于常规交叉口能够降低30%以上的车均延误,同时在对称两向平行流交叉口设计中,将移位左转车道设置在主路的通行效率要优于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控制策略 非线性规划 对称两向平行交叉 移位左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液回流量对溶液除湿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
18
作者 程矿 王劲柏 +3 位作者 蒋诗宁 李红 黄迪 杜前洲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7年第5期467-472,共6页
针对热泵型溶液除湿机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再生回流量的系统性能优化方案,通过在Simulink中建立除湿机各组件的数值计算模型,从而建立除湿机整体的除湿性能数值计算模型,然后通过数值模型计算不同再生回流量下的除湿机整体除湿性能,得出... 针对热泵型溶液除湿机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再生回流量的系统性能优化方案,通过在Simulink中建立除湿机各组件的数值计算模型,从而建立除湿机整体的除湿性能数值计算模型,然后通过数值模型计算不同再生回流量下的除湿机整体除湿性能,得出了最佳再生回流量,在该再生回流量下,除湿机整体除湿性能最高,并根据计算结果总结出了提高热泵型溶液除湿机性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溶液交换量 交叉流 除湿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实现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伦辉 衷路生 徐建闽 《中南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2,共4页
根据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特点 ,给出了一种交叉口多相位自适应控制算法 ,综合考虑相邻车道上的车队长度 ,利用多层BP神经网络实现了道路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能有效地减少单交叉口平均车辆延... 根据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特点 ,给出了一种交叉口多相位自适应控制算法 ,综合考虑相邻车道上的车队长度 ,利用多层BP神经网络实现了道路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能有效地减少单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叉口交通 神经网络 多相位模糊控制 交通控制 车辆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糖厂甜菜流洗废水处理技术探讨
20
作者 王明刚 吕铁锋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11X期65-66,共2页
介绍了某糖厂甜菜流洗废水处理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交叉流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调试处理结果。分析表明,通过处理后甜菜流洗废水水质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类一级... 介绍了某糖厂甜菜流洗废水处理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交叉流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调试处理结果。分析表明,通过处理后甜菜流洗废水水质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类一级标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洗废水 式厌氧污泥床(UASB) 交叉流生物接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