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极化鉴别率和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德虎 刘卫东 《无线通信技术》 2002年第3期53-55,60,共4页
同频正交极化频率复用技术是提高微波接力系统传输容量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传输系统的交叉极化去耦度 (XPD )及自适应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XPIC)是系统抗交叉极化干扰的主要措施 ,本文列举了工程实测数据从实现方法及对干扰中断率... 同频正交极化频率复用技术是提高微波接力系统传输容量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传输系统的交叉极化去耦度 (XPD )及自适应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XPIC)是系统抗交叉极化干扰的主要措施 ,本文列举了工程实测数据从实现方法及对干扰中断率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极化鉴别率 交叉极化 干扰抵消技术 同频正交极化 频率复用技术 微波接力系统 传输容量 微波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同波道交叉极化技术应用及分析
2
作者 胡俊杰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3年第9期113-115,共3页
本文主要针对不同系统的同波道交叉极化技术应用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同波道交叉极化技术大致原理以及传输质量保障手段,并从实际应用层面进行整体框架描述和系统分析、比对,实现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层面以及应用场景介绍。
关键词 微波传输 同波道交叉极化技术 交叉极化干扰抵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阵列天线与干扰抵消技术相结合的宽带CDMA接收机
3
作者 颜永庆 赵春明 尤肖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阵列天线与干扰抵消技术相结合的DS CDMA接收机,通过改进的并行干扰抵消技术,对阵列天线合成后"峰指"信号中的多址干扰信号作进一步的消除或抑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这种接收机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下,较...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阵列天线与干扰抵消技术相结合的DS CDMA接收机,通过改进的并行干扰抵消技术,对阵列天线合成后"峰指"信号中的多址干扰信号作进一步的消除或抑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这种接收机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下,较单独使用阵列天线接收或并行干扰抵消技术,具有更好的接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抵消技术 CDMA接收机 RAYLEIGH衰落信道 自适应阵列天线 宽带 干扰信号 天线接收 接收性能 并行 多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A移动通信中多址用户干扰抵消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谈振辉 《中兴新通讯》 1997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文简要讨论了码分多址移动通信中多址用户干扰的产生和抵消机理,并分别介绍了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多址用户干扰抵消技术。
关键词 码分多址 移动通信 多址干扰 抵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频段直接实现的干扰抵消技术
5
作者 左朋 陈建荣 《空间电子技术》 2002年第4期32-36,52,共6页
首先提出了针对直扩体制,在微波频段直接实现的干扰抵消技术,然后详细论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抗干扰性能仿真和实测的数据。
关键词 微波频段 干扰抵消技术 干扰 扩频通信 卫星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频通信中的自适应干扰抵消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冲妮 陈豪 胡光锐 《空间电子技术》 1998年第3期47-51,共5页
在扩频通信的诸多抗干扰方法中,自适应干扰抵消技术是一种积极的抗干扰策略。本文从时域和变换域两个方面介绍了干扰抵消技术的基本思想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着重讨论了目前比较先进的变换域去噪技术。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了窄带噪... 在扩频通信的诸多抗干扰方法中,自适应干扰抵消技术是一种积极的抗干扰策略。本文从时域和变换域两个方面介绍了干扰抵消技术的基本思想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着重讨论了目前比较先进的变换域去噪技术。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了窄带噪声的抑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频通信 自适应干扰 抵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SS中抑制窄带干扰的实时频域滤波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红彬 苟晓刚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针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大功率的窄带干扰,研究改进了基于频域的干扰抵消算法,对影响算法的几个因素:时窗函数、重叠算法及干扰信号带宽做了理论分析和仿真。仿真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关键词 DSSS 窄带干扰 频域滤波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 频域抵消 干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HSDPA的码片均衡干扰加权抵消联合接收机
8
作者 吴启晖 赵春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1-856,共6页
随着因特网与多媒体业务的需求,WCDMA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技术将其下行链路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ps。为了提高HSDPA传输的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码片均衡干扰加权抵消联合接收机(LMMSE-IWC)。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结... 随着因特网与多媒体业务的需求,WCDMA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技术将其下行链路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ps。为了提高HSDPA传输的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码片均衡干扰加权抵消联合接收机(LMMSE-IWC)。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LMMSE-IWC性能优于传统的Rake接收机和LMMSE码片均衡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码片均衡 LMMSE 码片均衡干扰加权抵消联合接收机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A系统中位定时误差对干扰抵消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潘申富 白栋 +1 位作者 依那 梁庆林 《信息技术》 2003年第5期63-65,共3页
首先介绍了PCMA技术的基本概念 ,并建立了PCMA系统基带传输模型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CMA系统中位同步误差对干扰抵消性能的影响 ,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根据系统对干扰抑制比的要求 。
关键词 PCMA系统 基带传输模型 位同步 干扰抵消 仿真 卫星通信 多址接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雷达导引头的极化域电磁干扰机理与仿真 被引量:5
10
作者 戴幻尧 周波 +2 位作者 莫翠琼 王建路 王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4-209,共6页
防空、反舰、空对空、空对地导弹普遍采用单脉冲雷达主动寻的制导方式,这种雷达精确制导武器严重威胁了机载平台、大型舰船以及地面等重要军事目标的安全。为了对抗这种威胁,将电子攻击和硬杀伤武器进行组合无疑是上策,但在升空平台和... 防空、反舰、空对空、空对地导弹普遍采用单脉冲雷达主动寻的制导方式,这种雷达精确制导武器严重威胁了机载平台、大型舰船以及地面等重要军事目标的安全。为了对抗这种威胁,将电子攻击和硬杀伤武器进行组合无疑是上策,但在升空平台和舰艇上对单脉冲跟踪制导雷达进行电子电磁干扰存在很多技术困难。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极化域电磁干扰的可行性,分析了其极化域电磁干扰机理、干扰条件和干扰方法,得到了目标回波和极化干扰共同作用下的定向误差曲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天线系统的几何形状以及反射面和辐射器不够完善、辐射器偏离反射器的焦点和绕射现象等,引起了交叉极化,天线罩对入射波的不均匀插入相位延迟和传输系数,增大了交叉极化水平,使得雷达精确制导武器易受极化域电磁干扰的影响,且干扰角误差可达到波束宽度的量级。交叉极化干扰技术亟须从理论研究进入实际装备阶段,应引起工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干扰 单脉冲雷达 交叉极化干扰 反导弹技术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干扰抵消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绍辉 张鸣 韦惠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7,共4页
首先提出了一种将完全并行干扰抵消(PIC)与阵列天线相结合的空时多用户检测技术。给出的仿真结果证明:引入PIC算法后的空时多用户检测系统性能得到改善,计算复杂度得以降低;但是由于PIC随着级数的增加出现不稳定状态,因此针对它的收敛... 首先提出了一种将完全并行干扰抵消(PIC)与阵列天线相结合的空时多用户检测技术。给出的仿真结果证明:引入PIC算法后的空时多用户检测系统性能得到改善,计算复杂度得以降低;但是由于PIC随着级数的增加出现不稳定状态,因此针对它的收敛文中又提出一种大系统中(用户数和扩频增益趋于无穷,而其比值保持恒定)的部分并行干扰抵消算法,以此作为完全PIC算法的一种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部分PIC算法误码率最终收敛于MMSE算法,并且收敛因子的计算有所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并行干扰抵消 多用户检测技术 空时多用户检测 应用 MMSE算法 仿真结果 计算复杂度 不稳定状态 PIC 阵列天线 系统性能 扩频增益 收敛因子 用户数 大系统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矢量自适应干扰抵消的逆波束形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伟 惠俊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8-1192,共5页
为得到目标清晰的时间方位历程图,提出了一种将基元域声矢量自适应抵消技术与逆波束形成(IBF)相结合的方法。IBF可以得到窄的主瓣,同时可以提高对邻近目标的方位分辨力,采用声压与振速分量组合(p+vc)作为基元域自适应抵消的参考信号,可... 为得到目标清晰的时间方位历程图,提出了一种将基元域声矢量自适应抵消技术与逆波束形成(IBF)相结合的方法。IBF可以得到窄的主瓣,同时可以提高对邻近目标的方位分辨力,采用声压与振速分量组合(p+vc)作为基元域自适应抵消的参考信号,可避免端射方向不再是探测盲区。对算法进行了海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有效地将本艇的固定方位(本艇自噪声)干扰抵消,又可以降低目标的时间方位历程图干扰背景,使时间方位历程更加清晰,同时也可以提高p+vc的抗左右舷模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声矢量阵 相干干扰 自适应抵消 逆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SCDMA系统中的干扰抵消算法性能分析
13
作者 孔祥德 文红玲 谢永斌 《数据通信》 2005年第2期19-22,共4页
分析了干扰抵消技术应用于TD SCDMA系统的性能。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 描述了SIC、PIC、PIC partial和ZF_PIC四种干扰抵消算法模型, 并且在渐进有效性、抗远近效应和实现负责度等方面进行了性能分析比较, 通过仿真分析表明PIC partial算... 分析了干扰抵消技术应用于TD SCDMA系统的性能。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 描述了SIC、PIC、PIC partial和ZF_PIC四种干扰抵消算法模型, 并且在渐进有效性、抗远近效应和实现负责度等方面进行了性能分析比较, 通过仿真分析表明PIC partial算法比其他三种算法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SCDMA系统 干扰抵消 性能分析 技术应用 信号模型 算法模型 分析比较 远近效应 算法性能 PIC SIC 分析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C技术的共址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14
作者 戴鹏 《信息通信》 2016年第6期184-185,共2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通信电子设备早已广泛植入各个领域。通信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多,设备之间的共址干扰问题也更为突出。舰船、车辆等应用平台上一般都安装有大量无线收发通信设备,因为空间有限,设备间通常会...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通信电子设备早已广泛植入各个领域。通信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多,设备之间的共址干扰问题也更为突出。舰船、车辆等应用平台上一般都安装有大量无线收发通信设备,因为空间有限,设备间通常会存在极强的电磁干扰,致使接收机性能下降。为了解决和处理这一难题,国内外均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文章通过研究相关国内外技术动态和自主仿真分析,提出AIC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C技术 共址干扰 干扰抵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SK/QAM系统中基于相位预编码和盲源分离的共道干扰消除
15
作者 杨小牛 姚俊良 +2 位作者 李建东 李钊 张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4-160,共7页
为了消除M-PSK/QAM系统中的共道干扰,提出一种基于相位预编码和盲源分离的干扰消除新方法:发射端采用随机序列对期望信号进行相位编码,接收端利用期望信号独有的编码序列和盲源分离技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出期望信号。该方法不需要知道信... 为了消除M-PSK/QAM系统中的共道干扰,提出一种基于相位预编码和盲源分离的干扰消除新方法:发射端采用随机序列对期望信号进行相位编码,接收端利用期望信号独有的编码序列和盲源分离技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出期望信号。该方法不需要知道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从而避免了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节省了训练序列带来的带宽开销。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干扰的影响,在SNR高于6dB情况下,比已知完美CSI的MMSE算法有更低的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道干扰 预编码 盲源分离 多天线技术 干扰抵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天锡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第07X期83-84,共2页
随着边远地区高山台站中央及省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任务的增加,信号源成为安全播出的重要环节。模拟微波信号源套数不够,卫星信号易受雷电、暴雨和日凌影响,质量不高。我省近年改造了模拟微波为SDH数字微波,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为... 随着边远地区高山台站中央及省台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任务的增加,信号源成为安全播出的重要环节。模拟微波信号源套数不够,卫星信号易受雷电、暴雨和日凌影响,质量不高。我省近年改造了模拟微波为SDH数字微波,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为紫金县电视调频转播台的安全播出提供了稳定可靠优质信号源。我省数字微波改造工程已竣工六年,该工程从总体设计、系统考虑、设备选型和工程施工等方面,实际运行证明都是成功的,笔者主要阐述数字微波改造工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技术和应用,与同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H数字微波的改造工程 编码调制与纠错 频率复用 空间分集 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 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通信新进展-SDH数字微波通信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开军 《电子质量》 2003年第3期142-143,152,共3页
SDH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传输网络系统,与传统的PDH微波通信相比具有其显著优点, 它采用多种关键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和抗衰落性能,能满足新的通信业务需求,系统管理 能力强,是传输网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数字微波通信 SDH 传输网络 PDH 抗衰落 系统组成 自适应交叉极化干扰抵消 功率放大器 前向纠错 时域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ICC’85看国际电信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玉琦 吴志元 +1 位作者 郭祥沄 杨千里 《电信科学》 1986年第1期1-6,16,共7页
1985年国际通信会议(ICC’85)是去年6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共有20多个国家的约1800名代表参加。我国派出了以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李玉琦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邮电科学研究院吴志元在会上宣读了论文“电视干扰理论与系统兼容性”,... 1985年国际通信会议(ICC’85)是去年6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共有20多个国家的约1800名代表参加。我国派出了以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李玉琦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邮电科学研究院吴志元在会上宣读了论文“电视干扰理论与系统兼容性”,北方交通大学李承恕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计算机通信网分组组网问题”。这里,我们发表由参加这次会议的四位同志执笔的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技术 ICC 中国通信学会 国际通信 北方交通大学 干扰理论 数字微波 计算机通信网 卫星移动通信 交叉极化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从ICC’85看国际电信技术的新进展》
19
作者 魏国桢 《电信科学》 1986年第12期64-,共1页
一年来,我们经常收到读者对本刊文章的评议意见,这对提高刊物质量,沟通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里,我们选了几封评刊信发表,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读者来评议我们的刊物,对本刊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 电信技术 ICC 刊物质量 评议意见 电信科学 通信新技术 通信事业 抗衰落 交叉极化干扰 数字微波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微波技术的音频传输系统改造
20
作者 王志杰 曹桔香 《数字传媒研究》 2022年第3期38-45,共8页
北京广播电视台有十套开路广播节目,多个发射站点,音频汇集在建外中心站点,所有发射台与主控机房之间的节目信号传递通过光传输网络和微波网络组成主备路由,从而确保节目传输的安全可靠。2017年对核心播控系统已完成远端子矩阵等节传设... 北京广播电视台有十套开路广播节目,多个发射站点,音频汇集在建外中心站点,所有发射台与主控机房之间的节目信号传递通过光传输网络和微波网络组成主备路由,从而确保节目传输的安全可靠。2017年对核心播控系统已完成远端子矩阵等节传设备改造,即光通路音频传输改造完成,北京台微波传输系统已运行十几年,已到生命周期,急需对现有微波传输系统进行改造。通过此次微波改造,改善了微波音频节目传输的稳定性及质量,搭建了微波网管系统,提高了传输容量的同时,增强系统维护性。本文从项目背景、项目实施、微波传输系统技术特点及系统运维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IC交叉极化干扰抵消 网管系统 5G微波 RTN980 IDU室内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