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支撑转向架性能参数的检测及控制
1
作者 于科华 《机车车辆工艺》 2006年第2期17-19,共3页
介绍了交叉支撑转向架的抗菱刚度、剪切刚度、回转阻力矩、正位状态等主要性能参数及其检测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 交叉支撑转向架 抗菱刚度 剪切刚度 回转阻力矩 正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几何参数对货车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亨利 李芾 +1 位作者 傅茂海 黄运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5,共6页
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副构架径向转向架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比较曲线半径、超高等曲线几何参数对2种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线半径和欠超高对径向转向架和交叉支撑转... 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副构架径向转向架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比较曲线半径、超高等曲线几何参数对2种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线半径和欠超高对径向转向架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影响比较接近;曲线半径在400-1200m范围内,自导向径向转向架能有效提高通过性能,明显降低轮对冲角,减缓轮轨磨耗;欠超高对2种转向架轮对冲角的影响近似成线性关系,且其影响程度仅和转向架本身属性相关,与曲线半径无关。指出采用磨耗功率评价欠超高对曲线轮轨磨耗的影响更为合理,因为不仅能反映出磨耗与欠超高的关系,还能反映出曲线外轨超高设置不同时轮轨磨耗的变化特点,这与工程实际中减小外轨超高、设置欠超高有利于降低轮轨磨耗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参数 磨耗 曲线通过 径向转向架 交叉支撑转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货车径向转向架能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亨利 杨巨平 李芾 《中国铁路》 2014年第2期58-61,共4页
降低能耗是货车径向转向架技术优势之一。以我国27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比货车径向转向架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的能耗。仿真结果表明:径向转向架通过半径300~1000rn的曲线,可... 降低能耗是货车径向转向架技术优势之一。以我国27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比货车径向转向架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的能耗。仿真结果表明:径向转向架通过半径300~1000rn的曲线,可降低转向架能耗65.14%~26.95%;以速度50~100km/h在直线上运行时,可降低转向架能耗19.65%~4.74%;轮轨和斜楔的摩擦能耗是转向架能耗的主要方面,心盘和旁承摩擦面的能量消耗较小;对于朔黄铁路的线路和运用情况而言,径向转向架可节约约51.55%的牵引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径向转向架 交叉支撑转向架 斜楔 朔黄铁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货车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的设计
4
作者 于淼 张军 李霞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A01期42-46,共5页
针对国内货运快速重载化发展所产生的车辆系统动力学问题,基于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的设计原理,参照Scheffel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在转K6型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基础上,对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迫导向径向转向架进行结构设计,并将... 针对国内货运快速重载化发展所产生的车辆系统动力学问题,基于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的设计原理,参照Scheffel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在转K6型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基础上,对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迫导向径向转向架进行结构设计,并将这三种低动力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相比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和转K6型交叉支撑转向架在轮对冲角、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整车磨耗功率方面具有性能优越性,并且具有良好的蛇行稳定性,说明对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车 低动力 曲线通过性能 交叉支撑转向架 径向转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货车交叉支撑装置的故障原因及检查方法
5
作者 张冬梅 《铁道机车车辆》 2008年第5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交叉支撑装置 货车提速 故障原因 交叉支撑转向架 检查 铁路货车 现场资料 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载货车转向架曲线性能对比仿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春雷 黄运华 李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9-625,共7页
为比较我国研制的 27 t 轴重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和副构架径向转向架的低动力作用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两种转向架的具体结构,分别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对两种转向架的曲线通过... 为比较我国研制的 27 t 轴重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和副构架径向转向架的低动力作用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两种转向架的具体结构,分别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对两种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以轮对摇头角、轮轨横向力和轮轨磨耗功等参数与传统转向架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曲线半径小于 800 m 线路上,相对传统转向架,两种转向架能有效降低轮轨动力作用,且副构架径向转向架降低轮轨磨耗更具优势;但随曲线半径增大和受线路不平顺影响,径向转向架的径向作用会逐渐弱化;当曲线半径超过 1 000 m 后,两者的轮轨磨耗基本相当,即利用径向转向架来降低轮轨磨耗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 副构架径向转向架 曲线通过 低动力作用 轮轨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润滑降低重载货车轮轨磨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亨利 潘树平 +2 位作者 王爱民 周张义 王璞 《铁道机车车辆》 2012年第2期39-41,共3页
轮轨润滑是重载铁路减轻轮轨磨耗及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配装不同类型转向架的C80B型重载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多点接触轮轨模型和轮轨接触摩擦功进行磨耗评价。计算得出了不同曲线工况下,轮轨润滑对交叉... 轮轨润滑是重载铁路减轻轮轨磨耗及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配装不同类型转向架的C80B型重载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多点接触轮轨模型和轮轨接触摩擦功进行磨耗评价。计算得出了不同曲线工况下,轮轨润滑对交叉支撑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轮轨磨耗的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磨耗 轮轨润滑 磨耗功 交叉支撑转向架 径向转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双层集装箱车体振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朴明伟 张祥杰 +1 位作者 王婷 兆文忠 《铁道机车车辆》 2008年第6期4-7,51,共5页
为了分析单层双层集装箱车体振动特征及成因,利用柔性体接口处理技术对策(ITTS),建立了单层双层集装箱专用车辆刚柔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整车模态分析对比和基于轨道谱的车体振动特征分析对比。这两种车体的结构型式是截然不同的,单层车体... 为了分析单层双层集装箱车体振动特征及成因,利用柔性体接口处理技术对策(ITTS),建立了单层双层集装箱专用车辆刚柔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整车模态分析对比和基于轨道谱的车体振动特征分析对比。这两种车体的结构型式是截然不同的,单层车体是利用一根纵梁构成的"鱼刺"形结构,而双层车体则是利用两个边梁构成的"落下孔"型结构。在三大件转向架的摇枕悬挂中,斜楔摩擦"卡滞"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使单层车体形成了具有二阶垂向弯曲模态振动特征的弹性振动。由于通用转向架的摇枕悬挂与双层集装箱装载方式所形成的惯性特征不匹配,双层车体运动模态振动频率过低,如点头、摇头和侧滚等,造成车体结构产生伴随模态振动。因为双层车体具有"落下孔车"结构特征,其横向稳定性比较差,因而双层车体弹性振动特征与装箱方式有关,只有在上下20 ft×2装箱时才出现一阶弯曲模态振动,其他装箱方式则主要表现为车体横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车体 垂向振动特征 交叉支撑转向架 刚柔耦合 变摩擦悬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