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地铁区间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谷拴成 王兵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86,94,共5页
以西安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形量测法原理,对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应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沉降趋势为最后趋... 以西安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形量测法原理,对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应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沉降趋势为最后趋于一稳定值的台阶状上升曲线,各分部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增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而提出了西安地铁区间隧道CRD工法施工相邻导坑掌子面的合理间距,各导坑正常段和极软弱地段循环开挖距离以及导坑内台阶的合理长度,对控制最终沉降和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交叉 监控量测 拱顶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层地铁隧道CRD(交叉中隔墙)工法施工引起的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任建喜 曹西太郎 陈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44,共4页
以西安地铁4号线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土体三维计算模型,对暗挖区间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黄土地层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引起的围岩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为:CRD工法施工... 以西安地铁4号线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土体三维计算模型,对暗挖区间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黄土地层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引起的围岩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为:CRD工法施工引起的横向地表沉降呈"V"形,最终形成的沉降槽宽度约为2倍的隧道洞径;掌子面开挖至监测断面时,纵向地表沉降的速率迅速增大,掌子面远离监测断面时,沉降速率逐渐减缓,当掌子面离开监测断面约2倍隧道洞径后,沉降值趋于稳定;拱顶沉降与纵向地表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围岩收敛先快速增长后逐渐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地铁隧道 交叉 围岩变形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通道交叉中隔墙法超前支护小导管的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金奎 任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81,共6页
目的:隧道开挖前的超前支护是采用交叉中隔墙法施工的关键一环,研究交叉中隔墙法超前支护的小导管在不同支护参数下施工对围岩产生的变形和应力影响,能根据现场实际更好地调整超前支护的效果。方法:以连接大连恒隆广场与大连地铁2号线... 目的:隧道开挖前的超前支护是采用交叉中隔墙法施工的关键一环,研究交叉中隔墙法超前支护的小导管在不同支护参数下施工对围岩产生的变形和应力影响,能根据现场实际更好地调整超前支护的效果。方法:以连接大连恒隆广场与大连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站的地下通道为工程背景,将施工现场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和MIDAS GT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试验;将地下通道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面沉降作为分析指标,以小导管的外插角、导管长度、环向间距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多种小导管参数组合对围岩的支护效果,从中选取优化后的小导管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及结论:现场监测的数据与数值模拟的结果拟合表明,超前支护效果主要与小导管的管长和外插角相关,通过调整小导管的长度和外墙角可以有效增强支护效果;环向间距对超前支护的效果不明显,应根据小导管的注浆半径来确认环形间距。通过对小导管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围岩的支护效力,保障地下人行通道的运营安全和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通道 交叉 超前支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D工法临时中隔墙作用之监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泽金 孙建华 《隧道建设》 1997年第4期42-44,共3页
中隔墙是浅埋暗挖之CRD工法实现化大为小步步封闭成环的重要临时支护构件,对其在不同施工阶段作用进行监测分析,是确保工法成功的关键,文中就国家计委地下停车场工程具体实施CRD工法时对中隔墙承载力的监测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隧道 工程施工 crd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隧道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诱发的邻近桥桩变形及其控制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建喜 于松波 孟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99,共5页
采用FLAC3D软件预测了地铁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诱发的邻近桥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桥桩最大水平变形和倾斜率均超出变形允许值,必须对既有桥桩采取加固措施才能确保其在地铁施工期间的安全使用。提出了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控制桥桩变形的措... 采用FLAC3D软件预测了地铁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诱发的邻近桥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桥桩最大水平变形和倾斜率均超出变形允许值,必须对既有桥桩采取加固措施才能确保其在地铁施工期间的安全使用。提出了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控制桥桩变形的措施,并制定了现场监测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加固措施能够确保桥桩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证明了提出的变形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加台阶(crd)施工 仿真模拟 桥桩 变形规律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围岩中中隔墙法的施工全过程数值仿真 被引量:2
6
作者 易亚滨 陈少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笔者通过软弱围岩中某一隧道在设计中的施工全过程力学数值模拟,说明目前在软弱围岩中采用中隔墙施工方法要注意的问题、各种支护作用、剪力状态及施作时机.
关键词 软弱围岩 数值仿真 接触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大断面地铁车站中隔墙岩柱开挖稳定性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8
7
作者 崔振东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0-1145,共6页
为了便于盾构过站施工连续,保证施工安全,以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上桥车站工程为依托,对双侧导洞先行贯通、中隔墙后续开挖的双侧壁导坑工法进行分析,并研究临时中隔墙岩柱开挖的稳定性和加固措施,形成临时中隔墙岩柱开挖的施工关键技术。... 为了便于盾构过站施工连续,保证施工安全,以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上桥车站工程为依托,对双侧导洞先行贯通、中隔墙后续开挖的双侧壁导坑工法进行分析,并研究临时中隔墙岩柱开挖的稳定性和加固措施,形成临时中隔墙岩柱开挖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双侧导洞贯通后、中隔墙岩柱开挖前,隧道已经发生较大的拱顶沉降和收敛变形。为保证中隔墙岩柱开挖的稳定性和控制隧道变形,先对隧道及中隔墙进行加固,然后采用分台阶开挖施工。中隔墙拱部采用锁脚锚杆和增加中隔墙临时支撑体系刚度有助于改善初期支护的受力模式和控制隧道的收敛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壁导坑 大断面 稳定性 数值模拟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台阶法与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及其转换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国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某区间隧道,标准段采用台阶法施工,人防段采用中隔墙加台阶(CRD)法施工。介绍了台阶法与CRD法施工的流程、工序、控制要点,以及由台阶法向CRD法转换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台阶施工 加台阶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式中墙连拱隧道工法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海军 王明年 张万斌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为了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针对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多种施工方案条件下,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结构均能保证施工安全;对称中隔壁法和平行中隔壁法在结构安全和变形控制上较为有利。... 为了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针对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多种施工方案条件下,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结构均能保证施工安全;对称中隔壁法和平行中隔壁法在结构安全和变形控制上较为有利。平行中隔壁法中的主辅洞间隔、同步并行施工方案是最经济、最快捷、最环保的方案,其综合进度指标比普通中导洞法提高107%,比三导洞法提高79%,可大幅提高连拱隧道的施工效率。上台阶开挖和拆撑为控制变形的关键工序,辅洞拱部与中墙搭接处、辅洞仰拱与中墙搭接处为结构安全控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隐式 比选 平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在浅埋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宝平 高诗明 +1 位作者 王睿 秦威 《隧道建设》 2013年第9期726-730,共5页
以浅埋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对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墙法和中隔墙法等隧道施工工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交叉中隔墙法能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结合FLAC3D软件,模拟交叉中隔墙法、正台阶环形开挖... 以浅埋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对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墙法和中隔墙法等隧道施工工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交叉中隔墙法能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结合FLAC3D软件,模拟交叉中隔墙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施工后地表沉降,通过对比工程实际分析验证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结果表明,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是选择开挖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为浅埋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正台阶环形开挖 双侧壁导坑 交叉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黄土隧道CRD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许文锋 张峰 陈建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5期572-576,共5页
针对大跨度隧道通常采用的交叉中壁(CRD)法的工法特点,以V级围岩条件下的某大跨度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CRD工法中各个分部的开挖形状、开挖顺序以及支护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CRD法的开挖顺... 针对大跨度隧道通常采用的交叉中壁(CRD)法的工法特点,以V级围岩条件下的某大跨度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CRD工法中各个分部的开挖形状、开挖顺序以及支护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CRD法的开挖顺序调整为CRD1-CRD3-CRD2-CRD4时,隧道各步位移及初期支护内力均较原CRD法要小;当采用直线型临时支护代替曲线型临时支护时,隧道初期支护内力会有一定幅度增大,但变化幅度小于10%。优化后的CRD法可以减少工序,加快大跨度黄土隧道的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黄土隧道 交叉壁(crd)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深港高铁深港隧道下穿地铁1号线PBCRD工法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建桦 肖明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108,共7页
依据某大断面隧道工程在富水软弱地层中下穿地铁及地下商业街,通过Midas-GTS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先墙后拱交叉中隔壁法(即PBCRD工法)进行近接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工法能够有效控制位移,保证运营地铁及地下商业街安全,且大... 依据某大断面隧道工程在富水软弱地层中下穿地铁及地下商业街,通过Midas-GTS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先墙后拱交叉中隔壁法(即PBCRD工法)进行近接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工法能够有效控制位移,保证运营地铁及地下商业街安全,且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临时支撑与二次衬砌内力在安全范围内。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施工对策:应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改良地层;及时封闭掌子面,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针对桩基侵入新建隧道的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采用PBCRD法施工的结构整体性较强,受力转换过程较少,施工空间较大,导洞空间大,二次衬砌工序减少。同时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快速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近接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后拱交叉 三维数值计算 近接工程 设计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岩复合地层中CRD隧道施工的变形监测与风险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宁方端 姚爱军 +1 位作者 王天佐 彭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3-388,共6页
以典型城市土岩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CRD(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洞内、外变形监测数据,总结变形规律,对该隧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洞内、外变形量的60%以上是由上2层导洞开挖引起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 以典型城市土岩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CRD(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洞内、外变形监测数据,总结变形规律,对该隧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洞内、外变形量的60%以上是由上2层导洞开挖引起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特征较为明显,地表最大沉降点位于隧道中心线上方偏左;隧道掌子面开挖的横向影响明显,范围约为60m。洞内变形监测的分析指标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下沉曲线分段组成,总体呈台阶状下降。综合变形监测分析和施工经验认为:施工中应着重控制上2层导洞初期支护结构的及时闭合;相邻导洞掌子面间距控制在15~20m;台阶长度控制在5m以内,及时封闭仰拱,闭合成环,可有效地控制洞内、外变形和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变形监测 交叉(crd) 地铁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贴下穿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CRD+多重预顶撑”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陶连金 安军海 +2 位作者 边金 李积栋 黄凯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基于北京地铁10号线公主坟站密贴下穿1号线公主坟站的工程背景,参照其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的真实施工步序,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新建站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塑性区的变化及既有站的变形... 基于北京地铁10号线公主坟站密贴下穿1号线公主坟站的工程背景,参照其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的真实施工步序,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新建站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塑性区的变化及既有站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进行密贴下穿施工可有效控制既有结构的变形,满足其沉降控制要求,对比模拟与实测的变形分布曲线,二者吻合较好.施工完成后,既有结构纵断面呈双凹槽式变形,横向为'V'字形沉降,与Peck曲线相似,且底板沉降值较顶板的略大.千斤顶卸除时可能造成结构局部较大变形或开裂,应分级释放其轴力.开挖过程中,土体主要发生剪切破坏,塑性区在四个角点区域向外延伸成蝴蝶形.提出'同步顶升,伺服控制'的施工理念,以实现对既有结构沉降变形的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壁(crd) 预顶撑系统 正交下穿 沉降分析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万铁路赵家岭隧道四线双连拱段新奥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8-141,共4页
以宜万铁路赵家岭隧道四线双连拱段新奥法施工为背景,对采用中导先行,中隔墙混凝土跟进浇筑作业,两侧正洞先右后左台阶法掘进的科学有效方法简要进行论述,并在施工前对施工阶段中的中隔墙及衬砌结构受力进行科学综合分析,为连拱隧道施... 以宜万铁路赵家岭隧道四线双连拱段新奥法施工为背景,对采用中导先行,中隔墙混凝土跟进浇筑作业,两侧正洞先右后左台阶法掘进的科学有效方法简要进行论述,并在施工前对施工阶段中的中隔墙及衬砌结构受力进行科学综合分析,为连拱隧道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受力参数。实践证明,新奥法是一套适合铁路双连拱隧道施工安全、快速、经济、高质量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万铁路 铁路隧道 双连拱 新奥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粉土地层中超浅埋暗挖地铁出入口地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志有 王艳 曹文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82,共5页
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出入口地道施工为实例,对黏质粉土地层中超浅埋暗挖地道采用交叉中隔墙法(简称CRD法)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介绍,针对施工误差导致管棚下沉而部分失效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排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方案代替原设计的管棚加小导... 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出入口地道施工为实例,对黏质粉土地层中超浅埋暗挖地道采用交叉中隔墙法(简称CRD法)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介绍,针对施工误差导致管棚下沉而部分失效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双排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方案代替原设计的管棚加小导管的方法,并将开挖施工方案由单向开挖调整为从两侧向中间双向开挖。施工方案变更后,经过严密的施工监测和过程控制,地道最终顺利安全贯通,典型点位的沉降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了该设计变更后超前支护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超浅埋暗挖 交叉 超前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转换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迟作强 刘瑞辉 +1 位作者 陈瑶 王利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7059-7066,共8页
超大跨度隧道开挖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全断面开挖跨度大,不同围岩级别施工工法不同,因此施工转换要求高。以老虎山隧道为依托,对进口段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和相邻段Ⅳ围岩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CRD)法两种工法施工转换进行分析... 超大跨度隧道开挖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全断面开挖跨度大,不同围岩级别施工工法不同,因此施工转换要求高。以老虎山隧道为依托,对进口段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和相邻段Ⅳ围岩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CRD)法两种工法施工转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开挖起拱线高程一致,由双侧壁导坑法分部横向采用渐变方法过渡到CRD法,避免工法转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了后期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撑的拆除对围岩的扰动,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前后和转换过程中钢架受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工法转换过程中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时施工工法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超大跨度 双侧壁导坑 交叉(crd)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浅埋暗挖群洞施工中受力转换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戴显强 张洪忠 《铁道标准设计》 2003年第7期68-70,共3页
浅埋暗挖群洞施工法中的受力转换工序是浅埋暗挖群洞施工法关系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结合工程实例 ,对施工中的受力转换进行分析 ,采取措施增加结构的整体性 ,既保证了施工安全 ,又科学地加快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 地铁 浅埋暗挖群洞 施工方 地下铁路 导洞 受力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引起的桥桩基础变形规律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19
作者 任建喜 杨锋 +1 位作者 贺小俪 朱元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114,共5页
以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侧穿长乐桥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模拟计算,对比分析CRD(交叉中隔墙加台阶)法和台阶法施工对长乐桥桩基变形的影响。CRD法施工对长乐桥桩基变形的影响小于台阶法,故该区间侧穿长乐桥应该采用CRD... 以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侧穿长乐桥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模拟计算,对比分析CRD(交叉中隔墙加台阶)法和台阶法施工对长乐桥桩基变形的影响。CRD法施工对长乐桥桩基变形的影响小于台阶法,故该区间侧穿长乐桥应该采用CRD法施工。长乐桥桩基采取袖阀管注浆加固后,通过现场变形监测反馈,长乐桥桩基变形在可控范围内,可确保地铁施工期间长乐桥的安全使用。验证了袖阀管注浆参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暗挖施工 加台阶 FLAC3D模拟 桩基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施工顺序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伟 张红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某高速公路中的一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分析。分别就三导洞施工方法中的"先外后内"和"先内后外"两种施工顺序下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围... 以某高速公路中的一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分析。分别就三导洞施工方法中的"先外后内"和"先内后外"两种施工顺序下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围岩的变形与应力、初期支护应力的分布规律,中隔墙的应力变化,以及围岩塑性区的分布,进一步研究浅埋偏压情况下连拱隧道的稳定性,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连拱隧道 数值模拟 三导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