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跨度黄土隧道CRD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许文锋
张峰
陈建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5期572-576,共5页
针对大跨度隧道通常采用的交叉中壁(CRD)法的工法特点,以V级围岩条件下的某大跨度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CRD工法中各个分部的开挖形状、开挖顺序以及支护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CRD法的开挖顺...
针对大跨度隧道通常采用的交叉中壁(CRD)法的工法特点,以V级围岩条件下的某大跨度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CRD工法中各个分部的开挖形状、开挖顺序以及支护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CRD法的开挖顺序调整为CRD1-CRD3-CRD2-CRD4时,隧道各步位移及初期支护内力均较原CRD法要小;当采用直线型临时支护代替曲线型临时支护时,隧道初期支护内力会有一定幅度增大,但变化幅度小于10%。优化后的CRD法可以减少工序,加快大跨度黄土隧道的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黄土隧道
交叉
中
壁
(
crd
)
法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在浅埋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宝平
高诗明
+1 位作者
王睿
秦威
《隧道建设》
2013年第9期726-730,共5页
以浅埋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对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墙法和中隔墙法等隧道施工工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交叉中隔墙法能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结合FLAC3D软件,模拟交叉中隔墙法、正台阶环形开挖...
以浅埋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对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墙法和中隔墙法等隧道施工工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交叉中隔墙法能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结合FLAC3D软件,模拟交叉中隔墙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施工后地表沉降,通过对比工程实际分析验证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结果表明,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是选择开挖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为浅埋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法
正台阶环形开挖
法
双侧
壁
导坑
法
交叉
中
隔墙
法
中
隔墙
法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岩复合地层中CRD隧道施工的变形监测与风险控制
被引量:
4
3
作者
宁方端
姚爱军
+1 位作者
王天佐
彭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3-388,共6页
以典型城市土岩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CRD(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洞内、外变形监测数据,总结变形规律,对该隧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洞内、外变形量的60%以上是由上2层导洞开挖引起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
以典型城市土岩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CRD(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洞内、外变形监测数据,总结变形规律,对该隧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洞内、外变形量的60%以上是由上2层导洞开挖引起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特征较为明显,地表最大沉降点位于隧道中心线上方偏左;隧道掌子面开挖的横向影响明显,范围约为60m。洞内变形监测的分析指标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下沉曲线分段组成,总体呈台阶状下降。综合变形监测分析和施工经验认为:施工中应着重控制上2层导洞初期支护结构的及时闭合;相邻导洞掌子面间距控制在15~20m;台阶长度控制在5m以内,及时封闭仰拱,闭合成环,可有效地控制洞内、外变形和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变形监测
交叉
中
隔
壁
法
(
crd
)
地铁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线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不同施工工法理论研究
被引量:
23
4
作者
黄海斌
周平
+2 位作者
陈鹏
杨剑飞
马德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铁路隧道沉降变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身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水平收敛上CRD法效果最好,其次是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工法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不同,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公路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最小,且不建议在交叉隧道处采用CD法进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交叉
模型
CD
法
crd
法
双侧
壁
导坑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密贴下穿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CRD+多重预顶撑”研究
被引量:
12
5
作者
陶连金
安军海
+2 位作者
边金
李积栋
黄凯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基于北京地铁10号线公主坟站密贴下穿1号线公主坟站的工程背景,参照其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的真实施工步序,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新建站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塑性区的变化及既有站的变形...
基于北京地铁10号线公主坟站密贴下穿1号线公主坟站的工程背景,参照其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的真实施工步序,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新建站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塑性区的变化及既有站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进行密贴下穿施工可有效控制既有结构的变形,满足其沉降控制要求,对比模拟与实测的变形分布曲线,二者吻合较好.施工完成后,既有结构纵断面呈双凹槽式变形,横向为'V'字形沉降,与Peck曲线相似,且底板沉降值较顶板的略大.千斤顶卸除时可能造成结构局部较大变形或开裂,应分级释放其轴力.开挖过程中,土体主要发生剪切破坏,塑性区在四个角点区域向外延伸成蝴蝶形.提出'同步顶升,伺服控制'的施工理念,以实现对既有结构沉降变形的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中
隔
壁
(
crd
)
法
预顶撑系统
正交下穿
沉降分析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转换方案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迟作强
刘瑞辉
+1 位作者
陈瑶
王利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7059-7066,共8页
超大跨度隧道开挖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全断面开挖跨度大,不同围岩级别施工工法不同,因此施工转换要求高。以老虎山隧道为依托,对进口段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和相邻段Ⅳ围岩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CRD)法两种工法施工转换进行分析...
超大跨度隧道开挖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全断面开挖跨度大,不同围岩级别施工工法不同,因此施工转换要求高。以老虎山隧道为依托,对进口段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和相邻段Ⅳ围岩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CRD)法两种工法施工转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开挖起拱线高程一致,由双侧壁导坑法分部横向采用渐变方法过渡到CRD法,避免工法转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了后期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撑的拆除对围岩的扰动,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前后和转换过程中钢架受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工法转换过程中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时施工工法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超大跨度
双侧
壁
导坑
法
交叉
中
隔墙(
crd
)
法
工
法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跨度黄土隧道CRD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许文锋
张峰
陈建平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出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5期572-576,共5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项目(908-02-03-03)资助
文摘
针对大跨度隧道通常采用的交叉中壁(CRD)法的工法特点,以V级围岩条件下的某大跨度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CRD工法中各个分部的开挖形状、开挖顺序以及支护形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CRD法的开挖顺序调整为CRD1-CRD3-CRD2-CRD4时,隧道各步位移及初期支护内力均较原CRD法要小;当采用直线型临时支护代替曲线型临时支护时,隧道初期支护内力会有一定幅度增大,但变化幅度小于10%。优化后的CRD法可以减少工序,加快大跨度黄土隧道的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跨度
黄土隧道
交叉
中
壁
(
crd
)
法
优化研究
Keywords
large-span
loess tunnel
Cross Diaphragm(
crd
) method
optimization study
分类号
TU91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在浅埋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宝平
高诗明
王睿
秦威
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隧道建设》
2013年第9期726-730,共5页
文摘
以浅埋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对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墙法和中隔墙法等隧道施工工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交叉中隔墙法能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结合FLAC3D软件,模拟交叉中隔墙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施工后地表沉降,通过对比工程实际分析验证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结果表明,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是选择开挖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为浅埋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法
正台阶环形开挖
法
双侧
壁
导坑
法
交叉
中
隔墙
法
中
隔墙
法
数值分析
Keywords
shallow tunne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ring cut method
double side drift method
crd
method
CD method
numerical analysis
分类号
U455.4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岩复合地层中CRD隧道施工的变形监测与风险控制
被引量:
4
3
作者
宁方端
姚爱军
王天佐
彭虎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3-388,共6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KM200910005012)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2013ZD01)资助
文摘
以典型城市土岩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CRD(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为依托,通过分析洞内、外变形监测数据,总结变形规律,对该隧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洞内、外变形量的60%以上是由上2层导洞开挖引起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槽特征较为明显,地表最大沉降点位于隧道中心线上方偏左;隧道掌子面开挖的横向影响明显,范围约为60m。洞内变形监测的分析指标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下沉曲线分段组成,总体呈台阶状下降。综合变形监测分析和施工经验认为:施工中应着重控制上2层导洞初期支护结构的及时闭合;相邻导洞掌子面间距控制在15~20m;台阶长度控制在5m以内,及时封闭仰拱,闭合成环,可有效地控制洞内、外变形和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
关键词
土岩复合地层
变形监测
交叉
中
隔
壁
法
(
crd
)
地铁风险控制
Keywords
compound rock and soil strata
deformation monitoring
Cross Diaphragm (
crd
)
subway risk control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线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不同施工工法理论研究
被引量:
23
4
作者
黄海斌
周平
陈鹏
杨剑飞
马德林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SWJTU11ZT33)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955)
文摘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铁路隧道沉降变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身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水平收敛上CRD法效果最好,其次是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工法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不同,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公路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最小,且不建议在交叉隧道处采用CD法进行施工。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交叉
模型
CD
法
crd
法
双侧
壁
导坑
法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Cross model
CD method
crd
method
Double side drift method
分类号
U4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密贴下穿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CRD+多重预顶撑”研究
被引量:
12
5
作者
陶连金
安军海
边金
李积栋
黄凯平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38009)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资助项目(KZ200910005009)~~
文摘
基于北京地铁10号线公主坟站密贴下穿1号线公主坟站的工程背景,参照其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的真实施工步序,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新建站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塑性区的变化及既有站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CRD+多重预顶撑'工艺进行密贴下穿施工可有效控制既有结构的变形,满足其沉降控制要求,对比模拟与实测的变形分布曲线,二者吻合较好.施工完成后,既有结构纵断面呈双凹槽式变形,横向为'V'字形沉降,与Peck曲线相似,且底板沉降值较顶板的略大.千斤顶卸除时可能造成结构局部较大变形或开裂,应分级释放其轴力.开挖过程中,土体主要发生剪切破坏,塑性区在四个角点区域向外延伸成蝴蝶形.提出'同步顶升,伺服控制'的施工理念,以实现对既有结构沉降变形的主动控制.
关键词
交叉
中
隔
壁
(
crd
)
法
预顶撑系统
正交下穿
沉降分析
变形控制
Keywords
center cross diagram(
crd
)method bracing systems undercrossing construction sedi-mentation analysis deformation control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U94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转换方案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迟作强
刘瑞辉
陈瑶
王利宝
机构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7059-706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081888)。
文摘
超大跨度隧道开挖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全断面开挖跨度大,不同围岩级别施工工法不同,因此施工转换要求高。以老虎山隧道为依托,对进口段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和相邻段Ⅳ围岩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CRD)法两种工法施工转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开挖起拱线高程一致,由双侧壁导坑法分部横向采用渐变方法过渡到CRD法,避免工法转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了后期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撑的拆除对围岩的扰动,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前后和转换过程中钢架受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工法转换过程中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时施工工法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超大跨度
双侧
壁
导坑
法
交叉
中
隔墙(
crd
)
法
工
法
转换
Key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super large span
double sidewall guide pit method
cross diaphragm(
crd
)method
method conversion
分类号
U4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跨度黄土隧道CRD法优化研究
许文锋
张峰
陈建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在浅埋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李宝平
高诗明
王睿
秦威
《隧道建设》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土岩复合地层中CRD隧道施工的变形监测与风险控制
宁方端
姚爱军
王天佐
彭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线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不同施工工法理论研究
黄海斌
周平
陈鹏
杨剑飞
马德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密贴下穿地下工程施工新工艺“CRD+多重预顶撑”研究
陶连金
安军海
边金
李积栋
黄凯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超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转换方案研究
迟作强
刘瑞辉
陈瑶
王利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