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四粒荚数QTL分析及位点交互群体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灿东 蒋洪蔚 +6 位作者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张振宇 赵海红 王囡囡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定位年际间稳定、群体间通用的大豆四粒荚QTL,以2013-2016年表型数据为基础,利用RIL群体结合SLAF-seq高密度遗传图谱对大豆四粒荚数进行QTL分析,利用含目标区间的导入系个体对QTL进行表型验证。结果表明:RILs群体大豆四粒荚QTL分析共... 为定位年际间稳定、群体间通用的大豆四粒荚QTL,以2013-2016年表型数据为基础,利用RIL群体结合SLAF-seq高密度遗传图谱对大豆四粒荚数进行QTL分析,利用含目标区间的导入系个体对QTL进行表型验证。结果表明:RILs群体大豆四粒荚QTL分析共获得8个QTL,其中在Gm06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位置相近的QTLs,加性效应为正值,区间大小0.62Mb,在Gm16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位置相同的QTL,加性效应为负值,区间大小1.04Mb,这些QTL是不同年际间稳定存在的位点。共有5个导入系个体含有Gm06染色体目标区间,这些个体在不同年际间的四粒荚表型值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共有7个导入系个体含有Gm16染色体目标区间,这些个体在不同年际间的四粒荚数表型值均显著低于轮回亲本,表明目标区间的导入对导入系四粒荚数表型具有相应的增效或减效作用,从而在全基因组导入系群体中验证了QTL的准确性与通用性。研究结果为大豆四粒荚数候选基因挖掘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四粒荚数 QTL定位 交互群体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骼轨迹聚合模型的课堂交互群体发现
2
作者 高岩 闫秋艳 +1 位作者 夏士雄 张紫涵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4-339,共6页
传统的课堂行为识别方法侧重于交互行为本身的辨识,而非群体发现。课堂环境下实现交互群体的准确定位与发现,是进行个体行为识别的基础,但存在由遮挡造成的行为数据缺失问题。使用骨骼数据表示人体行为及运动轨迹,具有不受光线和背景干... 传统的课堂行为识别方法侧重于交互行为本身的辨识,而非群体发现。课堂环境下实现交互群体的准确定位与发现,是进行个体行为识别的基础,但存在由遮挡造成的行为数据缺失问题。使用骨骼数据表示人体行为及运动轨迹,具有不受光线和背景干扰、数据表达简单等优点。针对骨骼数据的多人交互群体发现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骨骼轨迹聚合模型的交互群体发现算法(Interactive Group Discovery Algorithm Based on Skeleton Trajectory Aggregation,IGSTA)。首先,将骨骼数据标准化到以人为中心的坐标系,减小尺寸变化和初始位置不同对识别精度的影响;其次,提出了一种多核表示的骨骼轨迹聚合模型,准确描述了学生交互行为群体的变化;最后,对聚合后的骨骼轨迹进行聚类,实现交互群体发现。采用Kinect获取模拟的课堂学生交互行为视频,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即在骨骼节点缺失的情况下,仍可准确发现课堂环境下的学生交互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群体 骨骼数据 轨迹聚类 课堂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交互学习的知识创新服务组织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胡昌平 胡吉明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群体互动已成为知识发展、转化和创新服务的必要条件;对Web2.0互动网络环境下的群体知识创新服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Web2.0交互环境下知识创新的群体特性和用户的创新服务需求,然后阐述面向知识创新的群体交互学习和群体知... 群体互动已成为知识发展、转化和创新服务的必要条件;对Web2.0互动网络环境下的群体知识创新服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Web2.0交互环境下知识创新的群体特性和用户的创新服务需求,然后阐述面向知识创新的群体交互学习和群体知识创新过程,最后从知识库管理、知识创新服务实现和知识创新服务平台等三个方面进行面向用户群体的知识创新服务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交互 知识学习 知识创新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间交互对舆论演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司夏萌 刘云 张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0,共4页
针对现实舆论环境中属于不同群体的公众之间仍可以相互交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群体间交互的舆论演化规则,建立了包含群体间观点交互的舆论演化模型.文中分别分析了忽略和引入群体间交互前提下舆论的演化情况,指出群体间交互规则会对整个... 针对现实舆论环境中属于不同群体的公众之间仍可以相互交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群体间交互的舆论演化规则,建立了包含群体间观点交互的舆论演化模型.文中分别分析了忽略和引入群体间交互前提下舆论的演化情况,指出群体间交互规则会对整个舆论演化产生巨大影响,在对引入群体间交互规则前后的舆论演化模型仿真后,发现群体间交互加快了舆论的整体演化速度,并促使两群体最终达到意见统一.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群体间交互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传播 群体交互 投票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群体交互的影响模型及其学习算法(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永鸿 黄铁军 高文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48-858,共11页
在线群体交互有助于数字图书馆发挥其服务人类需求的潜力 ,但如何量化在线群体交互对个人信息访问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文用隐Markov模型 (HMM )来建模交互用户的状态序列及其相应的信息搜索行为 ,并基于影响模型理论提出了... 在线群体交互有助于数字图书馆发挥其服务人类需求的潜力 ,但如何量化在线群体交互对个人信息访问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文用隐Markov模型 (HMM )来建模交互用户的状态序列及其相应的信息搜索行为 ,并基于影响模型理论提出了一个在线群体交互影响模型来分析用户在从数字图书馆选择资料和搜索所需信息时的相互影响 .为满足本应用问题中增量模型学习的需要 ,文章还从耦合隐Markov模型 (CHMM)学习算法引申出基于梯度的方法来进行在线群体交互影响模型参数的训练 .实验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在线群体交互 影响模型 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犹豫模糊相似度的交互式群体决策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华维灿 孙刚 王贵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8-407,共10页
概率犹豫模糊集(probabilistic hesitant fuzzy set,PHFS)是犹豫模糊集的推广,在犹豫模糊集基础上通过为每个隶属度添加与之相对应的概率,以全面表达专家赋予的初始决策信息,是处理多属性指标决策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首先,介绍了概率... 概率犹豫模糊集(probabilistic hesitant fuzzy set,PHFS)是犹豫模糊集的推广,在犹豫模糊集基础上通过为每个隶属度添加与之相对应的概率,以全面表达专家赋予的初始决策信息,是处理多属性指标决策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首先,介绍了概率犹豫模糊数(PHFN)的基本定义和相关运算,指出了传统PHFN的得分函数和汉明距离的不足,并给出了改进方法。其次,通过适当补充隶属度集合中的元素数量提出了PHFN的汉明距离和相似度概念,依据专家赋予的评价矩阵引入了概率犹豫模糊矩阵(PHFM)相似度。最后,在概率犹豫模糊环境下基于PHFM相似度提出了一种交互式群体评价算法,并用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犹豫模糊数(PHFN) PHFN汉明距离 PHFN相似度 交互群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观众群体交互的超感影院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盖伟 崔婷婷 +4 位作者 杨承磊 王楚天 于洪达 关东东 孟祥旭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93-2401,共9页
针对飞翔影院、4D动感影院等超感影院很少支持观众互动参与的问题,提出支持观众群体自然交互的超感影院系统.在播放影片前,用户预先定义影片与动作映射关系,对影片的交互节点进行配置,并生成配置文件;在播放影片时,当播放到交互节点时,... 针对飞翔影院、4D动感影院等超感影院很少支持观众互动参与的问题,提出支持观众群体自然交互的超感影院系统.在播放影片前,用户预先定义影片与动作映射关系,对影片的交互节点进行配置,并生成配置文件;在播放影片时,当播放到交互节点时,系统启动动作与语音识别模块捕获相应动作与语音信息,同时读取配置文件信息,获取交互指令与待播放影片的关系;然后根据识别模块的结果,即观众群体的交互命令实现用户与剧情互动,进行剧情选择或控制.用户评估结果表明,与传统超感影院相比,该系统可以让用户感受到更强、更自然的沉浸式体验和娱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感影院 语音交互 手势交互 多通道自然交互 观众群体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议中群体交互语义的获取方法研究
8
作者 樊祥超 於志文 马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0-242,258,共4页
会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是解决问题、交换信息、共享和创造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智能会议系统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当前的智能会议系统主要集中于物理交互的识别与可视化研究上,对会议中群体语义交... 会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是解决问题、交换信息、共享和创造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智能会议系统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当前的智能会议系统主要集中于物理交互的识别与可视化研究上,对会议中群体语义交互的研究相对较少。群体语义交互是指参会人员针对当前主题所做出的具备语义的交互活动。采用朴素贝叶斯模型,通过对会话中的头部动作、关注度、语气、说话时间长度、交互时机、上次会话角色类型和会话关键词等7个特征属性进行处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会议中群体交互语义的获取方法。实验表明,利用该算法,群体交互语义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80.1%,该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议 朴素贝叶斯 群体交互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信息在行人群体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肖俊 李文通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传统群体仿真技术常把群体看成若干个体的组合,但事实上群体是由若干具有相似行为的个体组成的群组所构成的.针对大多数现有群体仿真技术由于没有考虑到上述因素,导致仿真结果和真实生活中的群体行为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并结合群体是由... 传统群体仿真技术常把群体看成若干个体的组合,但事实上群体是由若干具有相似行为的个体组成的群组所构成的.针对大多数现有群体仿真技术由于没有考虑到上述因素,导致仿真结果和真实生活中的群体行为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并结合群体是由不同小群组构成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视觉信息指导并考虑行人动态寻路和局部碰撞避免的方法.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仿真群体时能够获得较为自然的自组织现象,与现有的几种方法相比,这种现象在复杂环境或者高密度情况下会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群体仿真 碰撞处理 高密度群体 动态寻路 训练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Rank的CWME专家权威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艾 李耀东 李维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41-2444,共4页
针对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中的专家权威度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emRank的专家权威度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专家之间的交互结构,又考虑专家发言内容之间的语义关联。由于专家之间的交互具有动态复杂性,在计算语义关联时,引入了时间衰减函... 针对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中的专家权威度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emRank的专家权威度计算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专家之间的交互结构,又考虑专家发言内容之间的语义关联。由于专家之间的交互具有动态复杂性,在计算语义关联时,引入了时间衰减函数,反映时间这一要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专家权威度计算方法合理、有效;在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中,对促进专家良性互动和激发专家思维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cyberspace的综合集成研讨厅 群体交互 SemRank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研讨环境的摘要生成方法
11
作者 王艾 李耀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4,209,共5页
针对当前研讨厅中对专家大段发言缺乏归纳、概括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研讨环境的摘要生成方法,该方法采用概率混合模型抽取专家发言的话题集,对相邻话题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不仅可以发现话题(Topic)的转变趋势,还可根据话题的演化... 针对当前研讨厅中对专家大段发言缺乏归纳、概括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研讨环境的摘要生成方法,该方法采用概率混合模型抽取专家发言的话题集,对相邻话题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不仅可以发现话题(Topic)的转变趋势,还可根据话题的演化生成相应的摘要,提供给专家。这些自动生成的摘要既有助于增强专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专家思维,也可用于决策方案和会议总结的辅助生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面向研讨环境的摘要生成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集成研讨厅 概率混合模型 群体交互 摘要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协作支持的在线学习集体智慧生成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晨诗 王帆 郝祥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31,共10页
在线学习环境中,大规模群体通过深度交互,充分交织个体智慧,能生成具有重要价值的集体智慧。然而,在大规模协作实际运行中,群体协作和群体知识建构效果不佳,导致个体智慧孤立,集体智慧形成的基础薄弱。构建在线学习集体智慧生成路径(OCI... 在线学习环境中,大规模群体通过深度交互,充分交织个体智慧,能生成具有重要价值的集体智慧。然而,在大规模协作实际运行中,群体协作和群体知识建构效果不佳,导致个体智慧孤立,集体智慧形成的基础薄弱。构建在线学习集体智慧生成路径(OCIG):以个体智慧为起点,在媒介供给、组织策略和社交互动的支持下,能实现个体参与群体协作,最终生成集体智慧。并依此设计大规模协作方案,进行实践与分析,结果表明:适切的媒介功能,为集体智慧生成提供技术保障;多样的组织结构,转变集体智慧生成方向;提供逐级的互动支架,能够提升集体智慧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协作 集体智慧 在线学习 群体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