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与心:我们如何通眼达心——交互敏感心灵假说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32-47,170,171,共18页
沿袭现象学传统的直接社会感知理论严肃挑战了读心研究的不可观察性原则,但一直缺少与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理论解释进行对话,并辩护“直接性何以可能”的实例。考察“眼睛”这一器官在直接通达他心(或社会认知)上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澄清... 沿袭现象学传统的直接社会感知理论严肃挑战了读心研究的不可观察性原则,但一直缺少与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理论解释进行对话,并辩护“直接性何以可能”的实例。考察“眼睛”这一器官在直接通达他心(或社会认知)上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澄清这个问题。以“读眼识心”测试为例,现象学洞见批判了该测试预设的读心两阶段论带入了感知外推理。将身体、眼睛与知觉交流的洞见与凝视信息假说、合作眼睛假说等比较心理学证据整合起来,有望形成一种交互敏感心灵观,赋予眼之“心”功能。眼睛具有超越物理的现象学功能,这使得凝视或目光交换成为一种不可还原的现象学现实,从而实现知觉交流。最终,在本体论层面,混合心灵所具有的身体表达性奠基了我们在行动中看见彼此心灵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观察性 直接社会感知 眼睛 凝视 交互敏感心灵 现象学比较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