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及生物适合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召阳 王帅 +2 位作者 高宇琪 黄丽丽 冯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测定2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Is)类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及生物适合度,为SBIs类杀菌剂在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控上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3种甾醇生物合... 测定2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Is)类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及生物适合度,为SBIs类杀菌剂在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控上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3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和1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通过繁殖体数量测定法、生物量测定法、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其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2株病菌(VM09和VM01)对SBIs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抑霉唑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抑霉唑对VM09的EC 50值分别是VM01的10.49、9.03、79.09倍,表明腐烂病菌对检测药剂存在正交互抗药性;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无显著差异,不存在交互抗性。对2株病菌的生物适合度分析发现,其生长速率、繁殖体数量、菌丝干重以及对NaCl的渗透敏感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但致病力无显著差异。苹果树腐烂病菌菌株VM09对SBIs类杀菌剂存在正交互抗药性,且对SBIs类杀菌剂敏感性降低的菌株的生物适合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适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抗药性 交互抗药性 生物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大田土壤中抗药性烟曲霉发生率调查
2
作者 崔宁 王培 许宁侠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85-88,共4页
为了探究农用三唑类化合物的使用与烟曲霉抗药性之间的潜在联系,研究采集了西安市区周边大田土壤样品36份,其中15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34株烟曲霉菌株,烟曲霉菌株的分离率为41.7%。34株烟曲霉中有2株(R-5和R-17)表现出三唑类药物的抗药... 为了探究农用三唑类化合物的使用与烟曲霉抗药性之间的潜在联系,研究采集了西安市区周边大田土壤样品36份,其中15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34株烟曲霉菌株,烟曲霉菌株的分离率为41.7%。34株烟曲霉中有2株(R-5和R-17)表现出三唑类药物的抗药性,抗性菌株占烟曲霉菌株总数的5.9%。经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菌株R-5其cyp51A基因无点位点突变,R-17菌株cyp51A基因存在TR34/L98H/S297T/F495I型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交互抗药性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吡虫啉棉蚜种群对吡蚜酮等药剂的交互抗性及施药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焕青 王开运 +2 位作者 王红艳 史晓斌 牛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为了明确吡蚜酮对抗吡虫啉棉蚜Aphis gossypii种群的防治效果,提出抗吡虫啉棉蚜的治理策略,利用抗吡虫啉棉蚜种群(RF_(27))、敏感种群(SS)和夏津田间种群(XJ),分别采用浸渍法、微量点滴法、生化测定法和系统观察法研究了棉蚜无翅成蚜对... 为了明确吡蚜酮对抗吡虫啉棉蚜Aphis gossypii种群的防治效果,提出抗吡虫啉棉蚜的治理策略,利用抗吡虫啉棉蚜种群(RF_(27))、敏感种群(SS)和夏津田间种群(XJ),分别采用浸渍法、微量点滴法、生化测定法和系统观察法研究了棉蚜无翅成蚜对吡蚜酮等药剂的交互抗性及施药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蚜酮对RF_(27),XJ和SS的LD_(50)分别为1.213×10^(-5),8.506×10^(-5)和5.140×10^(-5)μg/头,RF_(27)对吡蚜酮表现出明显的负交互抗性现象。RF_(27)对啶虫脒、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分别产生2.35,2.98和1.71倍的抗性。RF_(27)的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较SS分别高2.73和1.57倍,说明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的提高是引起棉蚜对吡虫啉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吡蚜酮分别处理RF_(27),XJ和SS,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受到显著抑制。吡蚜酮以低剂量处理RF_(27)成蚜,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不利影响,表现为若蚜存活率降低(64.60%),净生殖率降低(10.39),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显著降低(分别为0.21和1.23),世代历期延长(10.87 d),相对适合度较小(仅为0.70)。这些结果表明吡蚜酮在棉蚜防治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吡虫啉 吡蚜酮 交互抗药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20
4
作者 田秀 周连柱 +4 位作者 黄晓庆 孔繁芳 王忠跃 甄志先 张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8-873,共6页
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葡萄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为明确葡萄灰霉病菌对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本研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四霉素和啶酰菌胺对采自云南省宾川县、湖北省武汉市和辽宁省北镇市6... 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葡萄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为明确葡萄灰霉病菌对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本研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四霉素和啶酰菌胺对采自云南省宾川县、湖北省武汉市和辽宁省北镇市60株葡萄灰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葡萄灰霉病菌对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245和1.115μg/mL;上述葡萄灰霉病菌均对四霉素敏感,而11.7%的菌株表现为啶酰菌胺抗性。并且四霉素与啶酰菌胺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r=-0.040,P>0.05)。因此,四霉素可作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候选药剂,研究结果对两种杀菌剂的科学使用以及葡萄灰霉病的可持续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菌 四霉素 啶酰菌胺 敏感性 交互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坡 吴杰 +5 位作者 路粉 赵建江 毕秋艳 韩秀英 李洋 王文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4-482,共9页
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 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疫霉对缬菌胺产生抗性突变体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试验;为明确缬菌胺与常用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测定了8个抗缬菌胺突变体及其6个亲本敏感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5株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EC50值范围为0.0594~0.159 mg/L,平均EC50值为(0.102±0.024)mg/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缬菌胺对105株致病疫霉的平均EC50值作为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变敏感菌株菌丝体获得了4个抗缬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3.1~14.9倍之间,突变频率为0.54%,通过紫外照射敏感菌株孢子囊悬浮液获得了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8.1倍和8.2倍的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33×10^(−7);通过在含缬菌胺的黑麦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敏感菌株11代,获得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3.1倍和9.4倍的抗性突变体。缬菌胺与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存在交互抗性,与氟吡菌胺、嘧菌酯、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初步推测致病疫霉对缬菌胺具有低到中等抗性风险,建议在生产上将缬菌胺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以延缓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抗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缬菌胺 敏感基线 抗性突变体 交互抗药性 抗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