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汤云
窦云有
+1 位作者
赖年升
姚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7,共11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机械...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NAVA组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史(高血压病、卒中、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困难撤机类型[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首次撤机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内再插管]、随机前机械通气时间等。收集随机后SBT及撤机相关指标,包括随机后SBT实施前呼吸力学及参数情况(气道峰压、呼出潮气量、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分钟通气量、平均气道压、膈肌电活动信号值、神经通气效能、神经机械效能)、通过SBT后撤机前的基础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撤机前48 h内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生化检查(白蛋白、肌酐、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撤机前30 min内动脉血气情况(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氧合指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随机后28 d内成功撤机所需时间(患者在随机后第28天前死亡或未能成功撤机,则定义所需撤机时间为28 d)、随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28 d内总撤机成功率、无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7、14、28 d内)、随机后28 d和90 d内生存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随机后28 d内累积撤机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切开率、随机后ICU内病死率、随机后28 d和90 d内病死率、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相关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胸腔积液)发生率及随机后90 d内累积生存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机后24 h内的人机协调性情况,包括无效触发、误触发、双触发、吸呼切换提前、吸呼切换延迟、触发延迟的次数和指数及总异步指数;每8小时记录1次,每次记录1 min,共记录3 min。结果共纳入56例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PSV组和NAVA组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史、体质量指数、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困难撤机类型、随机前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SBT实施前及SBT后撤机前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NAVA组随机后28 d内成功撤机所需时间[9.00(7.00,15.50)d比15.50(10.25,22.75)d]、随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8.50(7.00,12.75)d比13.50(10.00,20.00)d]均短于PSV组(均P<0.05)。NAVA组随机后28 d内累积撤机成功率高于PSV组(P=0.039),但随机后28 d内总撤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26/28)比85.7%(24/28),P=0.669]。NAVA组患者随机后14 d内[5.00(0.00,7.00)d比0.00(0.00,3.75)d]和28 d内[18.00(9.25,20.75)d比10.50(0.25,17.75)d]无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PSV组(均P<0.05),但是随机后7 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NAVA组ICU住院时间短于PSV组[9.00(6.25,16.75)d比14.00(10.25,22.50)d,P=0.015],但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和随机后28、90 d内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在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切开率、ICU内病死率、随机后28 d和90 d内病死率、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随机后90 d内累积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人机协调性方面,NAVA组患者发生误触发[次数:0.00(0.00,0.00)次/min比0.00(0.00,0.58)次/min;指数:0.00(0.00,0.00)比0.00(0.00,0.02)]、无效触发[次数:0.00(0.00,0.33)次/min比1.00(0.33,2.17)次/min;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吸呼切换提前[次数:0.00(0.00,0.33)次/min比0.33(0.33,1.00)次/min;指数:0.00(0.00,0.01)比0.02(0.02,0.05)]、吸呼切换延迟[次数:0.00(0.00,0.00)次/min比1.17(0.00,5.67)次/min;指数:0.00(0.00,0.00)比0.06(0.00,0.29)]、触发延迟[次数:0.00(0.00,0.58)次/min比0.67(0.33.1.67)次/min;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10)]的次数及指数均低于PSV组(均P<0.01)。NAVA组患者发生双触发的次数及指数均高于PSV组[次数:1.17(0.33,2.00)次/min比0.00(0.00,0.00)次/min;指数:0.06(0.02,0.11)比0.00(0.00,0.00);均P<0.01],但NAVA组总异步指数低于PSV组[0.08(0.04,0.14)比0.24(0.19,0.51),P<0.01]。结论NAVA模式可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的撤机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人机协调性,并在提高撤机成功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通气支持
呼吸
人工
通气
机撤除法
重症监护病房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汤云
窦云有
赖年升
姚林
机构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1357)
安徽省卫生健康软科学研究项目(2020WR04009)
弋矶山医院科技创新团队“攀峰”培育计划项目(PF2019014)。
文摘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NAVA组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史(高血压病、卒中、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困难撤机类型[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首次撤机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内再插管]、随机前机械通气时间等。收集随机后SBT及撤机相关指标,包括随机后SBT实施前呼吸力学及参数情况(气道峰压、呼出潮气量、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分钟通气量、平均气道压、膈肌电活动信号值、神经通气效能、神经机械效能)、通过SBT后撤机前的基础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撤机前48 h内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生化检查(白蛋白、肌酐、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撤机前30 min内动脉血气情况(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氧合指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随机后28 d内成功撤机所需时间(患者在随机后第28天前死亡或未能成功撤机,则定义所需撤机时间为28 d)、随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28 d内总撤机成功率、无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7、14、28 d内)、随机后28 d和90 d内生存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随机后28 d内累积撤机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切开率、随机后ICU内病死率、随机后28 d和90 d内病死率、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相关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胸腔积液)发生率及随机后90 d内累积生存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机后24 h内的人机协调性情况,包括无效触发、误触发、双触发、吸呼切换提前、吸呼切换延迟、触发延迟的次数和指数及总异步指数;每8小时记录1次,每次记录1 min,共记录3 min。结果共纳入56例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PSV组和NAVA组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史、体质量指数、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困难撤机类型、随机前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SBT实施前及SBT后撤机前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NAVA组随机后28 d内成功撤机所需时间[9.00(7.00,15.50)d比15.50(10.25,22.75)d]、随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8.50(7.00,12.75)d比13.50(10.00,20.00)d]均短于PSV组(均P<0.05)。NAVA组随机后28 d内累积撤机成功率高于PSV组(P=0.039),但随机后28 d内总撤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26/28)比85.7%(24/28),P=0.669]。NAVA组患者随机后14 d内[5.00(0.00,7.00)d比0.00(0.00,3.75)d]和28 d内[18.00(9.25,20.75)d比10.50(0.25,17.75)d]无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PSV组(均P<0.05),但是随机后7 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NAVA组ICU住院时间短于PSV组[9.00(6.25,16.75)d比14.00(10.25,22.50)d,P=0.015],但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和随机后28、90 d内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在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切开率、ICU内病死率、随机后28 d和90 d内病死率、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随机后90 d内累积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人机协调性方面,NAVA组患者发生误触发[次数:0.00(0.00,0.00)次/min比0.00(0.00,0.58)次/min;指数:0.00(0.00,0.00)比0.00(0.00,0.02)]、无效触发[次数:0.00(0.00,0.33)次/min比1.00(0.33,2.17)次/min;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吸呼切换提前[次数:0.00(0.00,0.33)次/min比0.33(0.33,1.00)次/min;指数:0.00(0.00,0.01)比0.02(0.02,0.05)]、吸呼切换延迟[次数:0.00(0.00,0.00)次/min比1.17(0.00,5.67)次/min;指数:0.00(0.00,0.00)比0.06(0.00,0.29)]、触发延迟[次数:0.00(0.00,0.58)次/min比0.67(0.33.1.67)次/min;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10)]的次数及指数均低于PSV组(均P<0.01)。NAVA组患者发生双触发的次数及指数均高于PSV组[次数:1.17(0.33,2.00)次/min比0.00(0.00,0.00)次/min;指数:0.06(0.02,0.11)比0.00(0.00,0.00);均P<0.01],但NAVA组总异步指数低于PSV组[0.08(0.04,0.14)比0.24(0.19,0.51),P<0.01]。结论NAVA模式可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的撤机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人机协调性,并在提高撤机成功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关键词
交互式通气支持
呼吸
人工
通气
机撤除法
重症监护病房
脑血管障碍
Keywords
Interactive ventilatory support
Respiration,artificial
Ventilator weaning
Intensive care units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中的应用
汤云
窦云有
赖年升
姚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