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分株种群结构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宋利霞 陶建平 +3 位作者 王微 席一 王永健 冉春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0-736,共7页
详细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表现结构(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和年龄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株水平上,华西箭竹表现结... 详细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表现结构(株高、基径和生物量)和年龄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株水平上,华西箭竹表现结构在4种林冠环境下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分株个体的高度、基径和生物量有递增的趋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2)分株各构件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林冠环境变化而改变:除林缘旷地外,叶的生物量百分比与林冠郁闭度呈正相关。林缘旷地中,地下茎和根系的生物量百分比均高于其余3种环境;(3)不同林冠环境下分株单位叶面积叶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而增大。单叶生物量和单叶面积均以中林窗最大,林缘旷地次之,二者与大林窗或林下均有显著差异(p<0.05)。华西箭竹的单株叶片数量以大林窗最大,与其余3种环境有极显著差异(p<0.01);(4)分株种群的死亡率以林下最低(p<0.01),但各种群平均年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华西箭竹分株种群对林冠环境变化的反应主要体现在形态和生物量分配上,而非种群的年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箭竹 分株种群 种群结构 亚高山暗针叶林 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降水分配过程的氢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庆 安树青 +2 位作者 刘世荣 蒋有绪 崔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2,共6页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差异不显著(p=0.863)。壤中流δD与降水δD有明显差异(p=0.049),表明壤中流补给来源是降水,但不一定是当日当次降水直接补给。降水量的升高或降低引起壤中流δD升高或降低。当降水量0~10mm时,影响在降雨后第4天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mm时,影响在降雨第2~3天后发生;当降水量在20~30mm时,影响在降雨1~2天后发生。显示出亚高山暗针叶林对壤中流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的差值(用ΔδD表示)在3个不同群落中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呈现偏正态分布,当降水量在4.91~25.25mm时,ΔδD>0;当降水量<4.91mm及>25.25mm时,ΔδD<0;当降水量为12.65mm时,δD最大,这主要是林冠层蒸散过程和大气降水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稳定同位素 亚高山暗针叶林 降水分配 卧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初探 被引量:25
3
作者 高甲荣 尹婧 +2 位作者 牛健植 张东升 程根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5-79,共5页
通过对贡嘎山林区不同类型峨眉冷杉 (Abiesfabri)林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初步研究了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 .结果表明 ,枯枝落叶层是保证森林充分发挥水源涵养作用的一个重要层次 ,具有明显的蓄水保... 通过对贡嘎山林区不同类型峨眉冷杉 (Abiesfabri)林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初步研究了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 .结果表明 ,枯枝落叶层是保证森林充分发挥水源涵养作用的一个重要层次 ,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 ,不同类型峨眉冷杉林死地被物层有效拦蓄量的排序为过熟林 >成熟林 >中龄林 >针阔叶混交林 >灌木林 ,其中成过熟林的有效拦蓄量为 4 8~ 7 4mm ,而其它群落一般则小于 2mm .不同森林植被条件下土壤涵蓄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涵蓄量的顺序为成熟林 >中龄林 >灌木 ;同一森林植被条件下 ,坡积物土壤的有效涵蓄量为冰碛物土壤的 3~ 4倍 ,需要在今后森林经营和开发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 林地 水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的克隆可塑性 被引量:34
4
作者 陶建平 宋利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019-4026,共8页
以亚高山暗针叶林3种林冠环境中以及暗针叶林林缘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为对象,对其无性系数量特征、无性系根茎特征、分株生物量以及分株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林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种群的基株密度和每基株... 以亚高山暗针叶林3种林冠环境中以及暗针叶林林缘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为对象,对其无性系数量特征、无性系根茎特征、分株生物量以及分株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林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种群的基株密度和每基株分株数的显著差异,但林冠环境差异不影响分株密度。林冠郁闭度愈大,每基株分株数愈少,分株分布愈均匀。(2)不同林冠环境间,分株生物量、分株构件生物量和分株构件的生物量分配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开敞的林冠环境有利于华西箭竹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3)随着林冠郁闭度的增加,华西箭竹通过增大分枝角度、叶生物量分配百分率、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有效适应弱光环境。(4)隔离者长度、隔离者直径和分枝强度在林缘和林窗环境中要显著大于林内环境;同级隔离者分枝角度随林冠郁闭度的增加而最大,其值在林下显著大于林窗和林缘,而异级隔离者分枝角度的变化则正好相反。研究表明,华西箭竹种群在不同的林冠环境中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变化,这些可塑性变化是种群对林冠郁闭度差异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有利于增强种群对环境中有限光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箭竹 克隆植物 可塑性 亚高山暗针叶林 卧龙自然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针叶林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宋利霞 陶建平 +2 位作者 黄正林 冉春燕 李旭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99,共5页
以亚高山暗针叶林四种林冠环境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为对象,运用传统的格局研究方法和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法,对分株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的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分株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均为集... 以亚高山暗针叶林四种林冠环境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为对象,运用传统的格局研究方法和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法,对分株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的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分株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均为集群分布;②从林下至中林窗至大林窗,随着林冠郁闭度的减小,种群的聚集强度逐渐增大,计盒维数不断减小.表明华西箭竹克隆分株种群通过改变聚集强度和空间占据能力,对林冠环境的差异作出有效的响应,这些格局特征的变化有利于增强种群对异质生境中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箭竹分株种群 分形特征 空间分布格局 亚高山暗针叶林 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圆柏病害防控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董永骏 金敏艳 +1 位作者 林媛 袁虹 《甘肃林业》 2020年第3期37-38,共2页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是祁连山林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中唯一分布在阳坡或半阳坡上的建群树种。祁连圆柏林垂直分布高度在海拔2500~3400米之间,位于青海云杉林上限地带,是祁连山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对保护阳坡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是祁连山林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中唯一分布在阳坡或半阳坡上的建群树种。祁连圆柏林垂直分布高度在海拔2500~3400米之间,位于青海云杉林上限地带,是祁连山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对保护阳坡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2015—2019年,笔者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监测调查,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祁连圆柏的病害种类,系统总结防治经验,提出了祁连圆柏林主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祁连圆柏 亚高山暗针叶林 水源涵养林 建群树种 病害种类 病害防控 青海云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气象学
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7-7,共1页
关键词 环境气象学 生态环境 亚高山暗针叶林 全球气候变化 山地灾害 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研究所 土壤研究 广东省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