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方亚铁氰化锌钾颗粒的制备和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海弟 岳仁亮 +1 位作者 吴镇江 陈运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16-2120,共5页
研究了以硝酸锌和亚铁氰化钾为原料制备立方状亚铁氰化锌钾抗菌材料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产物的形貌、产率、化学组成、晶型和抗菌性能,确定了最佳的反应物配比。采用SEM、XRD、ICP等方法表征了样品的颗粒形貌、晶型和元素组成等信息;... 研究了以硝酸锌和亚铁氰化钾为原料制备立方状亚铁氰化锌钾抗菌材料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产物的形貌、产率、化学组成、晶型和抗菌性能,确定了最佳的反应物配比。采用SEM、XRD、ICP等方法表征了样品的颗粒形貌、晶型和元素组成等信息;并检测了添加了立方状亚铁氰化锌钾颗粒的涂层的抗菌性能。研究发现当锌离子和亚铁氰化钾的物质的量比在1.5/1时,所得样品白度好、形貌稳定且对金色葡萄球和大肠杆菌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能 共沉淀 亚铁氰化锌 无机抗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氰化锌对Co(Ⅱ)的吸附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清 戴耀东 +1 位作者 李俊 卿云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7-183,共7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亚铁氰化锌配合物(KZnFC),采用静态法研究了温度、pH值、吸附时间、Co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o(Ⅱ)在KZnFC上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KZnFC重复利用的可能性,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KZnFC吸...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亚铁氰化锌配合物(KZnFC),采用静态法研究了温度、pH值、吸附时间、Co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o(Ⅱ)在KZnFC上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KZnFC重复利用的可能性,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KZnFC吸附Co(Ⅱ)前后的透射电镜(TEM)、全谱等离子体直接光谱仪(ICP)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pH值和Co2+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有显著影响;在25℃、pH=5.5、吸附平衡时间为300min时KZnFC的平衡吸附量Qe=38.53mg/g;KZnFC经过HCl和KCl溶液解吸后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KZnFC对Co(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假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KZnFC吸附Co(Ⅱ)前后的ICP和XRD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以样品中K+与溶液中的Co2+发生离子交换为主,吸附后样品晶格常数发生改变,影响了晶体的择优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锌 Co(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氰化锌对放射性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3
作者 龙清 康斌 +1 位作者 戴耀东 李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95-98,11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普鲁士蓝类似物——亚铁氰化锌(KZnFC),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确定样品化学组成式为K1.11Zn1.53Fe(CN)6。采用静态吸附研究了亚铁氰化锌在不同吸附时间、用量、pH值...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普鲁士蓝类似物——亚铁氰化锌(KZnFC),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确定样品化学组成式为K1.11Zn1.53Fe(CN)6。采用静态吸附研究了亚铁氰化锌在不同吸附时间、用量、pH值、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条件下对模拟放射性废水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穆斯堡尔谱分析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亚铁氰化锌对Cu外在用量为100mg、pH值为4~7、室温等条件下,2h内去除率可达89.23%,吸附量可达121.86mg/g。KZnFC对Cu2+吸附前后的穆斯堡尔谱表明,此吸附过程主要是KZnFC中的K+同溶液中Cu2+进行离子交换反应。亚铁氰化锌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锌 铜离子 放射性废水 吸附性能 穆斯堡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氰化钾锌类交换剂去除Cs~+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士柱 姜长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7-251,共5页
合成了亚铁氰化钾锌类无机离子交换剂并测量了其在模拟高放废液中对Cs~+的静态吸附容量。结果表明,每克干离子交换剂对Cs~+的静态吸附容量为0.9─1.0mmol/g;用溶胶-凝胶法制成的亚铁氰化锌钛小球静态吸附容量为0... 合成了亚铁氰化钾锌类无机离子交换剂并测量了其在模拟高放废液中对Cs~+的静态吸附容量。结果表明,每克干离子交换剂对Cs~+的静态吸附容量为0.9─1.0mmol/g;用溶胶-凝胶法制成的亚铁氰化锌钛小球静态吸附容量为0.72mmol/g。亚铁氰化锌类交换剂可作为从酸性高放废液中去除^(137)Cs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锌 高放废液 无机离子交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氰化钾-乙酸锌在HPLC测定酱油中防腐剂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俊 周路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74,共3页
在用HPLC测定调味品中苯甲酸、山梨酸时,样品经稀释后加入各10%的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溶液作沉淀剂,杂质随沉淀剂沉淀与被测组分分离,此法不仅操作简单,测量准确,而且能使色谱使用寿命大为延长。
关键词 亚铁氰化钾-乙酸 样品处理 测定 苯甲酸 山梨酸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2[Fe(CN)_6]·xH_2O的制备及其离子交换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刘正浩 刘英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6年第1期87-89,共3页
亚铁氰化物,特别是亚铁氰化锌对Cs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难以解析。利用这一特点,人们曾探索过将吸收了137Cs的亚铁氰化物沉浆泥转为玻璃,而得到了抗137Cs浸出性能良好的固化体。文献报道的Zn2[Fe(CN)6]的机械性能不好,或是无定形粉末,... 亚铁氰化物,特别是亚铁氰化锌对Cs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难以解析。利用这一特点,人们曾探索过将吸收了137Cs的亚铁氰化物沉浆泥转为玻璃,而得到了抗137Cs浸出性能良好的固化体。文献报道的Zn2[Fe(CN)6]的机械性能不好,或是无定形粉末,或在水中自行分散为细小的颗粒。为改善其机械性质以适合柱操作,或将亚铁氰化锌沉积在硅胶等惰性材料上,或用不溶性有机聚合物将其粘合起来。在较为广泛地探讨了制备条件后,我们得到了适合柱操作的Zn2[Fe(CN)6]·x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锌 离子交换性能 CN Zn2[Fe xH2O 有机聚合物 固化体 惰性材料 无定形 颗粒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丙酸及其盐类 被引量:9
7
作者 卢兰香 孙珊珊 +5 位作者 薛霞 别梅 尹丽丽 王骏 祝建华 刘艳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4-240,共7页
本文通过不同沉淀剂、提取条件、提取方式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同时考察了不同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对分离的影响,建立食品中丙酸及其盐类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试样经水提取,采用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沉淀剂沉淀蛋白和杂质,以10 mmol/... 本文通过不同沉淀剂、提取条件、提取方式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同时考察了不同色谱柱和流动相条件对分离的影响,建立食品中丙酸及其盐类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试样经水提取,采用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沉淀剂沉淀蛋白和杂质,以10 mmol/L磷酸氢二氨(pH3.0)的溶液为流动相,Atlantis T3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本方法丙酸在5.0~500.0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回收率在85.1%~109.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78%。方法检出限(S/N≥3)为0.02 g/kg,定量限(S/N≥10)为0.05 g/kg。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样品中丙酸的测定,为企业和检验机构对食品中丙酸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丙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亚铁氰化钾-乙酸沉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