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F作用下亚致死损伤酿酒酵母修复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晨 赵伟 +1 位作者 杨瑞金 顾艳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9-53,共5页
为进一步探究高压脉冲电场(PEF)对酿酒酵母的灭菌机理,初步研究了PEF处理下亚致死损伤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修复条件。采用酵母浸出粉、蛋白胨和葡萄糖缓冲溶液作为模拟酿酒酵母的培养修复环境,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与... 为进一步探究高压脉冲电场(PEF)对酿酒酵母的灭菌机理,初步研究了PEF处理下亚致死损伤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修复条件。采用酵母浸出粉、蛋白胨和葡萄糖缓冲溶液作为模拟酿酒酵母的培养修复环境,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与非选择性培养基对PEF(20k V/cm,400μs,15℃)处理前后亚致死酵母细胞进行菌落计数,结果显示PEF作用下亚致死酿酒酵母于三种模拟体系下可在30~70min内完成修复,在酵母浸出粉复杂模拟体系中修复速度最快。通过在p H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模拟体系和实际食品体系(鲜草莓汁)添加K+、Ca2+和Mg2+离子,结果表明在模拟和实际体系中添加金属阳离子对均会产生不同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酿酒酵母 亚致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宣晓婷 丁甜 刘东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是不容忽视的,在适宜的环境下,损伤菌会恢复至正常状态继续生长,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亚致死损伤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是不容忽视的,在适宜的环境下,损伤菌会恢复至正常状态继续生长,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亚致死损伤菌的存在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探究亚致死损伤菌的检测、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综合相关研究对近年来食品中亚致死损伤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修复方法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致死损伤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检测 修复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加工技术诱导微生物亚致死损伤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博华 相启森 白艳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9-465,共7页
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在食品杀菌保鲜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非热加工技术能够诱导微生物发生亚致死损伤。亚致死损伤是指微生物介于存活和死亡之间的一种损伤状态,可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本文综述了脉冲电场、... 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在食品杀菌保鲜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非热加工技术能够诱导微生物发生亚致死损伤。亚致死损伤是指微生物介于存活和死亡之间的一种损伤状态,可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本文综述了脉冲电场、高压二氧化碳、冷等离子体、高静水压等非热加工技术诱导微生物亚致死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亚致死损伤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研究亚致死损伤微生物及其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加工技术 亚致死损伤 控制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的亚致死热损伤和复苏条件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婵娟 宁喜斌 +1 位作者 丛健 盛骥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7-23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的亚致死热损伤程度,最适宜的复苏条件以及复苏后细菌的生长特性。方法:运用传统的固体平板法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VpBJ1.1997细胞的亚致死损伤率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液体法绘制细菌复苏生...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的亚致死热损伤程度,最适宜的复苏条件以及复苏后细菌的生长特性。方法:运用传统的固体平板法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VpBJ1.1997细胞的亚致死损伤率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液体法绘制细菌复苏生长曲线,并结合不同复苏时间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副溶血性弧菌的形态特征和复苏后亚致死损伤率的测定,最终确定准确的亚致死损伤和复苏条件。结果:副溶血性弧菌在45℃条件下处理时间10min,亚致死损伤率达到最高;35℃复苏3h后,损伤程度最低。结论:不同温度下的亚致死损伤率说明,副溶血性弧菌在30℃条件下培养可以降低亚致死损伤导致的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亚致死损伤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热损伤和复苏状态的副溶血性弧菌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婵娟 宁喜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0-165,共6页
目的:研究副溶血性弧菌亚致死损伤和复苏后的生长特性和蛋白质、核酸损伤情况,并观察损伤后细菌的形态特征,检测损伤和复苏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和致病基因。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VpBJ1.1616和VpBJ1.1997的亚致死热损伤和复苏后菌株的生长... 目的:研究副溶血性弧菌亚致死损伤和复苏后的生长特性和蛋白质、核酸损伤情况,并观察损伤后细菌的形态特征,检测损伤和复苏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和致病基因。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VpBJ1.1616和VpBJ1.1997的亚致死热损伤和复苏后菌株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菌液离心后上清液测定OD260nm和OD280nm用以检测核酸和蛋白质流失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各状态下细菌的形态特征,并对正常状态、亚致死损伤状态和复苏后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和致病基因的检测。结果:损伤后的菌株迟滞期长、核酸蛋白质流失与正常细菌有显著差异(p<0.05),而复苏与正常菌株生长情况相近,且VpBJ1.1616的核酸蛋白质物质流失与正常细菌没有明显差异(p>0.05)。损伤的副溶血性弧菌表面有明显地破损,某些生理生化特性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但是致病基因与正常菌株基本相同。结论:通过对损伤和复苏后各种特性的检测,为研究副溶血性弧菌亚致死损伤状态和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亚致死损伤 复苏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株CNE1、HONE1、C666-1和CNE2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速度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雯珺 郑小康 +3 位作者 刘佳宾 袁亚维 陈龙华 孙恒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7-778,共2页
目的测定CNE1、HONE1、C666-1和CNE2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速度参数-半修复时间(repair half-time,T1/2)。方法设0s、15s、30s、1h、2h、4h及6h共7个间隔时间,将8Gy照射剂量分为平分为两个4Gy间断照射4株细胞。采用集落形成法得到4株细胞... 目的测定CNE1、HONE1、C666-1和CNE2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速度参数-半修复时间(repair half-time,T1/2)。方法设0s、15s、30s、1h、2h、4h及6h共7个间隔时间,将8Gy照射剂量分为平分为两个4Gy间断照射4株细胞。采用集落形成法得到4株细胞在不同间隔时间两个4Gy照射后的存活分数。拟合细胞存活分数随间隔时间延长的变化曲线,并测算出T1/2。结果CNE1、HONE1、C666-1和CNE2的T1/2分别为18、22、29和27s。结论鼻咽癌细胞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速度较快。提示调强放疗中被延长的分次照射时间(15~45s)可能导致鼻咽癌细胞的辐射死灭效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致死损伤 半修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卓然 张秀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2,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细胞损伤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肝细胞变性,也称为亚致死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损伤 脂肪肝 酒精性 损伤机制 致死损伤 临床病理 肝纤维化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果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增菌培养基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宇飞 周海波 +5 位作者 万佳佳 陆兆新 孔梁宇 胡安妥 吕凤霞 别小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95,共13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增菌培养基(SSA)。[方法]试验模拟即食果蔬加工环境的低热杀菌环境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致死情况,并以此为条件选出最优的基础培养基。挑选3种促进剂、6种抑制剂进行单因素筛选,从中选...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增菌培养基(SSA)。[方法]试验模拟即食果蔬加工环境的低热杀菌环境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致死情况,并以此为条件选出最优的基础培养基。挑选3种促进剂、6种抑制剂进行单因素筛选,从中选出4种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得到最优配方组合。随后对优化得到的配方进行重复性、特异性、亚致死恢复验证试验与人工污染即食果蔬培养试验。[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方案为以Luria-Bertani(LB)培养基为基础,向其中加入葡萄糖、丙酮酸钠、萘啶酮酸和苯乙醇分别至1.73 g·L^(-1)、12.52 g·L^(-1)、3.82 mg·L^(-1)和1.60 mL·L^(-1)。热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SA中培养120 min后的修复率达到100%,显著优于LB培养基(89.2%)与75 g·L^(-1)氯化钠肉汤的修复率(51.2%),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SA中培养的终浓度高于LB培养基,生长速度大于75 g·L^(-1)氯化钠肉汤,而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SA中的生长被抑制。[结论]SSA培养基能够有效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同时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SSA培养基与分子检测法结合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并在10 h内得到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增菌培养基 即食果蔬 亚致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处理时氧化应激对空肠弯曲杆菌的灭活作用
9
作者 吕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75-75,共1页
空肠弯曲杆菌是导致全球细菌性肠炎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微需氧病原菌,易受氧化应激的影响。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冻融处理产生的氧化应激对空肠弯曲杆菌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这种处理可以导致细菌细胞死亡以及亚致死... 空肠弯曲杆菌是导致全球细菌性肠炎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微需氧病原菌,易受氧化应激的影响。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冻融处理产生的氧化应激对空肠弯曲杆菌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这种处理可以导致细菌细胞死亡以及亚致死性损伤。后者可能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增强。他们将细菌在4℃有氧环境下保存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杆菌 氧化应激 灭活作用 冻融 细菌性肠炎 致死损伤 科研人员 法国巴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