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100株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梅亚宁 文怡 +3 位作者 陈友华 刘根焰 张巧娣 赵旺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方法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对临床分离的100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比较。结果美罗培南对100株革兰阴性杆菌的MIC50和MIC90值仅为亚胺培南-西司...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方法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对临床分离的100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比较。结果美罗培南对100株革兰阴性杆菌的MIC50和MIC90值仅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1/5-1/2。特别是对铜绿假单胞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1mg/L,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MIC50为4mg/L。两者的敏感率分别是90%和50%。结论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癫痫2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景隆 张学青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3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内生肌酐清除率 血气分析 病例报告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晓岚 卞星晨 +2 位作者 黄志伟 毋海兰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48,共8页
数十年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一直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占全球抗菌药物使用量的60%[1],是抗感染治疗主要药物之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应用于临床,选择性压力很快促使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 数十年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一直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占全球抗菌药物使用量的60%[1],是抗感染治疗主要药物之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应用于临床,选择性压力很快促使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产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构成了严重威胁。ESBL大多数来自A类TEM、SHV、CTX-M家族(Ambler分类法),可以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β内酰酶抑制剂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美罗-法硼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经验性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莹 李娟 +2 位作者 黄蓓晖 罗绍凯 谷景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验性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缺合并感染146例,其中68例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1次;78例接受亚胺培南...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验性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缺合并感染146例,其中68例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1次;78例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每6小时1次,两组均联合依替米星。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有效率为75.0%,细菌清除率为73.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的有效率为80.8%,细菌清除率为72.2%,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且轻微,但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相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见(5.9%和17.9%,P<0.05),二重感染发生率低(13.2%和26.9%,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似,二重感染较少发生,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