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坦布苏病毒非结构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其在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蓉蓉 潘爱銮 +6 位作者 吴娟 方兵兵 汪最 卢琴 张腾飞 温国元 罗青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70-5478,共9页
【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β-干扰素(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 【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β-干扰素(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研究DTMUV的非结构蛋白对鸭源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试验成功构建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带HA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真核表达非结构蛋白均正常表达,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蛋白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38、25、14.4、68、13.9、28和100 ku。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7个非结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形态不一,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NS2B和NS4B蛋白后,鸭源IFN-β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非结构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其中NS2B和NS4B蛋白具有颉颃IFN-β活性的功能。试验结果为DTMUV的免疫逃逸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深入探究DTMUV在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结构蛋白 细胞定位 IFN-β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丝腺因子SGF-1的基因克隆及序列结构和表达特征与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叶菁 刘莉娜 +4 位作者 高春雁 李珍珍 常怀普 赵萍 何华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27,共9页
Fox类转录因子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SGF-1是家蚕丝腺细胞转录因子,属于Fox类转录因子家族。家蚕SGF-1(BGIBMGA005101-TA)基因位于第25号染色体nscaf2823:112743~113792(+strand),含有1个外显子... Fox类转录因子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SGF-1是家蚕丝腺细胞转录因子,属于Fox类转录因子家族。家蚕SGF-1(BGIBMGA005101-TA)基因位于第25号染色体nscaf2823:112743~113792(+strand),含有1个外显子,CDS全长1 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家蚕品种大造5龄第3天幼虫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显示,SGF-1基因在大多数组织中有表达,在丝腺中高量表达,其中在前部和中部丝腺的表达量略高于后部丝腺,在雄蚕中的表达量略高于雌蚕。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SGF-1蛋白富含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且多数为亲水性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表明,SGF-1包含典型的Forkhead结构域,其两端分别为Forkhead_N末端结构域和HNF3_C末端结构域,其中大多数氨基酸残基形成了无规则卷曲结构,α-螺旋与β-折叠结构分别约占18.0%和0.6%。从家蚕后部丝腺克隆了SGF-1基因,并构建麦芽糖结合蛋白标签融合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重组SGF-1蛋白。通过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别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上证实,SGF-1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丝腺中高量表达。亚细胞定位实验显示SGF-1定位于细胞核中。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SGF-1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腺细胞转录因子SGF-1 基因克隆 序列结构 表达谱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章松柏 王开放 +1 位作者 刘小娟 吴祖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02-2107,共6页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所表达的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Pns52、Pns91定位相似,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形成较大的颗粒状聚集体;Pns6、Pns71、Pns72和Pns92定位相似,分散于整个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或膜上,均形成丝网状结构;WoLF PSORT对比分析显示它们可能都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此外,Pns6在细胞质中还可以形成颗粒状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结构蛋白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Bt蛋白的亚细胞结构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志强 赵明 +2 位作者 舒文华 张保明 郝红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24-1926,共3页
为了探明Bt棉晶体蛋白在细胞中定位的特异性,揭示Bt棉抗虫稳定性,以转Bt基因棉GK-12为试材,采用免疫细胞定位的方法,在亚细胞结构水平上研究Bt蛋白的定位取向。结果表明,Bt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壁间隙中,并且在细胞质中的分布密... 为了探明Bt棉晶体蛋白在细胞中定位的特异性,揭示Bt棉抗虫稳定性,以转Bt基因棉GK-12为试材,采用免疫细胞定位的方法,在亚细胞结构水平上研究Bt蛋白的定位取向。结果表明,Bt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壁间隙中,并且在细胞质中的分布密度高于细胞壁间隙;在细胞质中,晶体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内质网、叶绿体和前质体上,并且在叶绿体和前质体上面高密度集中分布。说明转Bt基因棉GK-12叶肉细胞中,外源晶体毒蛋白的定位取向于惰性细胞器—叶绿体及其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晶体蛋白 细胞结构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Ⅴ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研究
5
作者 沈爱国 何江虹 +3 位作者 丁斐 朱敏 王汉洲 顾建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82,共6页
为了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 和 (β-1,4-Gal T- and )蛋白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 ,本实验构建了β-1,4-Gal T- 和 融合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质粒 ,分别将构建的质粒转染到 PC12细胞和肝癌 772 1细胞中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β-1... 为了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 和 (β-1,4-Gal T- and )蛋白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 ,本实验构建了β-1,4-Gal T- 和 融合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质粒 ,分别将构建的质粒转染到 PC12细胞和肝癌 772 1细胞中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β-1,4-Gal T- 和 在其中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发现 ,β-1,4-Gal T- 和 主要表达在这两种细胞的细胞核旁的 Golgi复合体 ,说明它们主要分布在 Golgi复合体上。提示它们可能是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 表达 细胞结构 定位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2蛋白亚细胞结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6
作者 霍云龙 王春玉 赵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4-1058,I0011,共6页
目的: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FLAG-Mu2蛋白,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定位并纯化鉴定FLAG-Mu2质粒蛋白复合物,为Mu2蛋白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FLAG-Mu2转染果蝇S2细胞后表达FLAG-Mu2融合蛋白,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FLAG-Mu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目的: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FLAG-Mu2蛋白,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定位并纯化鉴定FLAG-Mu2质粒蛋白复合物,为Mu2蛋白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FLAG-Mu2转染果蝇S2细胞后表达FLAG-Mu2融合蛋白,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FLAG-Mu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通过核浆分离蛋白提取实验观察细胞核提取物中FLAG-Mu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沉淀技术沉淀FLAG-Mu2复合物,并对其进行纯化及质谱测序以确定蛋白复合物的组分。结果: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FLAG-Mu2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核浆分离蛋白提取检测,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0 000,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提取物中。纯化FLAG-Mu2蛋白复合物并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FLAG-Mu2复合物中可能含有pif1A、CG31782、mip120、CG31690和G protein-sa60A。结论:FLAG-Mu2蛋白在果蝇S2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FLAG-Mu2蛋白复合物中有5种可能的蛋白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2蛋白 融合蛋白 细胞结构定位 相互作用蛋白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7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7
作者 李华玮 郭科威 +5 位作者 王旭英 张小雨 路紫微 李新锋 马辉 侯文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0-1168,共9页
【目的】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非结构蛋白7(nonstructural protein 7,NSP7)进行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推测其在PRRS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方法】按照GenBank... 【目的】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非结构蛋白7(nonstructural protein 7,NSP7)进行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推测其在PRRS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方法】按照GenBank数据库中NSP 7基因序列合成目的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NSP7,瞬时转染Marc-145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NSP7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NSP7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及功能。【结果】成功构建P3×FLAG-CMV-NSP7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为2.7 ku的目的条带,证实重组载体在Marc-145细胞中高效表达。IFA结果证实在PRRSV感染初期NSP7蛋白大部分分布于细胞质中,随着感染时间延长NSP7蛋白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SP7蛋白由259个氨基酸编码,分子式为C _(1284) H _(2020) N _(348) O _(379) S_( 8),分子质量为28652.75 u,理论等电点为5.88,为不稳定、亲水蛋白。结构预测发现,NSP7蛋白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和β-转角,占比分别为35.91%和5.41%。核定位序列分析发现,NSP7蛋白具有一段跨膜序列RLNKKKRRRMEAVGIF。【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高效表达的PRRSV NSP7真核表达载体,在PRRSV感染初期NSP7蛋白分布于细胞质,感染后期分布于细胞核,NSP7蛋白存在核定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结构蛋白7(NSP7)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MGF 360-9L基因序列分析、蛋白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8
8
作者 申超超 李国丽 +7 位作者 张大俊 徐国伟 侯景 李丹 党文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1-1381,共11页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MGF 360-9L能显著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故通过比较、分析ASFV中MGF 360基因序列,进一步研究MGF 360-9L基因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一级结构并预测该基因的表...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MGF 360-9L能显著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故通过比较、分析ASFV中MGF 360基因序列,进一步研究MGF 360-9L基因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一级结构并预测该基因的表达蛋白二、三级结构;根据GenBank公布的Georgia 2007/1(FR682468.1)序列,合成MGF 360-9L基因并构建其重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验证该基因表达后,将重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经染色后观察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以Ⅱ型Georgia 2007/1基因组中MGF 360-9L基因为参照,其在Ⅱ型ASFV毒株中高度保守,在54株不同基因型毒株间的相似性与ASFV系统进化关系一致,保守序列为3′末端378 bp片段,高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核定位序列预测其定位于细胞核内;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表达目的蛋白且定位于细胞核内。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GF 360-9L基因抑制免疫应答和明确MGF 360基因家族在ASFV的致病机制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MGF 360-9L基因 序列分析 结构预测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解旋酶D1133L基因序列分析、蛋白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0
9
作者 侯景 申超超 +10 位作者 张大俊 杨博 史喜绢 张婷 崔卉梅 袁兴国 赵登率 陈学辉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53-1962,共10页
旨在通过预测分析和亚细胞定位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D1133L基因结构、亚细胞定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作者使用Mega6.0软件绘制了7株不同基因型的D1133L解旋酶和ASFV编码的其他5个解旋酶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使用EXPASY、PRABI和SWISS-MODEL... 旨在通过预测分析和亚细胞定位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D1133L基因结构、亚细胞定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作者使用Mega6.0软件绘制了7株不同基因型的D1133L解旋酶和ASFV编码的其他5个解旋酶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使用EXPASY、PRABI和SWISS-MODEL软件预测了该基因所编码蛋白序列的二、三级结构;根据GenBank公布的ASFV序列(LR743116.1),合成D1133L基因并构建其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MV-D1133L,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验证该基因表达后,将重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研究了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通过ASFV解旋酶的基因系统进化树,发现5种解旋酶基因均相对保守。D1133L基因全长3402 bp,表达的蛋白为124.63 ku,G+C含量为6.1%,A+T含量为10.6%;二级结构分析表明α螺旋占48.90%,扩展链占13.50%,无规卷曲为33.27%;三级结构分析表明六自由度结构(six degree of freedom,QMQE)为0.20,覆盖率84%,且预测以α螺旋为主的高级结构;通过LOCSVMPSI分析预测,显示D1133L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与细胞质内的概率是相同的。WB结果显示pCMV-D1133L质粒正常表达,IFA试验证明ASFV编码的解旋酶D1133L同时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本研究通过对D1133L基因序列、结构功能预测,并通过IFA验证了D1133L亚细胞分布,为进一步揭示D1133L基因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解旋酶 D1133L基因 序列分析 结构预测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基因Bmvis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瑶瑶 曹广力 +1 位作者 薛仁宇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613,共8页
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homeobox,HOX)基因是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调控的一类基因。Vis(vismay)属于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转化生长影响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interacting factor,TGIF)家族成员,在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表明T... 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homeobox,HOX)基因是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调控的一类基因。Vis(vismay)属于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转化生长影响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interacting factor,TGIF)家族成员,在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表明TGIF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转录抑制子,但在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的研究中发现其是一种转录激活子。基于为探究家蚕(Bombyx mori)中vis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信息的目的,在电子克隆的基础上通过RT-PCR从家蚕5龄幼虫精巢cDNA中克隆了长度为847 bp的vis基因(Bmvis)片段(GenBank登录号:JF412700)。蛋白结构分析表明Bmvis在HOX结构域的螺旋区和TALE区段内高度保守,同时在HOX结构域外的C末端大约20个氨基酸也是高度保守的。进化分析显示昆虫的Vis与Achi(achintya)聚为一类,但Vis与Achi根据物种分类关系聚在一起。对Bmvis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组织中表达的RT-PCR检测显示其仅在精巢中表达。将Bmvis进行原核表达后获得抗Bmvis多克隆抗体,亚细胞定位显示Bmvis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vis基因 蛋白结构 多克隆抗体 组织表达谱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3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子仪 金子安 +5 位作者 卢辰赫 乔治 王圣文 颜焰 周继勇 郑肖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4-754,共11页
冠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3(non-structural protein 3,Nsp3)是复制/转录复合体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潜在抗病毒靶标之一。本研究在对Nsp3进行跨膜区、信号肽和抗原表位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Ⅱ型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 冠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3(non-structural protein 3,Nsp3)是复制/转录复合体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潜在抗病毒靶标之一。本研究在对Nsp3进行跨膜区、信号肽和抗原表位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Ⅱ型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代表毒株(WSU 79-1683)Nsp3蛋白中抗原性较好的区段(第50—550位氨基酸),随后将其亚克隆到pCOLD-TF原核表达载体上。在低温条件下,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成功表达分子量约为130 kDa的His-Nsp3重组融合蛋白。在非变性条件下,采用镍柱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的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Nsp3多克隆抗血清(多抗血清),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结果显示,Nsp3多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FCoV感染细胞中的Nsp3蛋白。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FCoV感染细胞中Nsp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FCoV感染细胞中Nsp3发生聚集现象,并与内质网存在共定位现象。Nsp3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制备以及亚细胞定位研究为进一步开展Nsp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冠状病毒 结构蛋白3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中两个同源异型结构域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
12
作者 李政龙 申奥 栾维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62-65,共4页
为了对水稻同源异型结构域转录因子HD-ZipⅢ家族中的HDZ1和HDZ2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RT-PCR技术从水稻cDNA中扩增HDZ1和HDZ2的编码区(去除终止密码子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框融合,构建2个转录因子的瞬时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 为了对水稻同源异型结构域转录因子HD-ZipⅢ家族中的HDZ1和HDZ2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RT-PCR技术从水稻cDNA中扩增HDZ1和HDZ2的编码区(去除终止密码子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框融合,构建2个转录因子的瞬时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转化至烟草中进行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所得为目的基因片段HDZ1和HDZ2;二者与载体质粒pCAMBIA35S-GFP连接获得的融合表达载体成功移至烟草中并表达;确定HDZ1主要定位于烟草叶片的气孔中,而HDZ2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上.二者在亚细胞中的定位不同,可能在水稻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同源异型结构域HD-ZipⅢ 转录因子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微拓扑结构的细胞定位培养芯片
13
作者 撒成花 薛艳 +3 位作者 魏晨 梁浩彬 谢丽 叶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提出了一种功能微拓扑结构细胞培养芯片,芯片结构由具有细胞粘附特异性的微平台和微柱阵列交替排布而成,并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聚合物制备,因此该芯片具有对细胞规约能力强和定位稳定性好的优点。芯片性能验证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功能微拓扑结构细胞培养芯片,芯片结构由具有细胞粘附特异性的微平台和微柱阵列交替排布而成,并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聚合物制备,因此该芯片具有对细胞规约能力强和定位稳定性好的优点。芯片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功能微拓扑结构芯片细胞定位率达到90%,芯片结构及尺寸稳定性好,为需要长期细胞培养的干细胞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定位培养芯片 功能微拓扑结构 图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ORF125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预测及其在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中的定位
14
作者 孔汉金 张克山 +3 位作者 刘永杰 尚佑军 刘湘涛 吴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75-1380,共6页
旨在预测羊口疮病毒(ORFV)ORF125蛋白结构及其在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中的定位。设计引物PCR扩增ORF125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表达质粒pEGFP—ORF125。利用DNAStar和MEGA4.0元... 旨在预测羊口疮病毒(ORFV)ORF125蛋白结构及其在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中的定位。设计引物PCR扩增ORF125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表达质粒pEGFP—ORF125。利用DNAStar和MEGA4.0元件分析不同毒株间ORF125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接着通过在线Expasy工具预测其二级结构并与Bcl-2家族成员进行比较。利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GSFs),经DAPI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ORF125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本次克隆的ORFV ORF125基因与国外公布的其他羊口疮毒株核苷酸水平相似性为97.1%~98.1%,与同属另外2株羊伪牛痘病毒相比,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4.1%(GQ329669)和85.6%(GQ329670);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分析发现ORF125与Bcl-2家族成员α-螺旋位置相近,预测空间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ORF125在GSFs细胞质中呈弥散性分布。结果提示,羊口疮病毒ORF125基因非常保守,预测与Bcl-2蛋白有着相似的功能,重组质粒pEGFP-ORF125构建成功,ORF125基因在GSFs中得到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ORF125序列分析 细胞定位 基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3个R2R3-MYB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和自激活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恺 麻鹏达 +3 位作者 贾彦彦 裴天林 白朕卿 梁宗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94,共9页
R2R3-MYB转录因子能够有效调控丹参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将丹参的SmMYB33、SmMYB54和SmMYB93与拟南芥的R2R3-MYB进行比对,找到拟南芥中与丹参3个转录因子亲缘关系最近的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根据这些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对丹参3个转录因子... R2R3-MYB转录因子能够有效调控丹参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将丹参的SmMYB33、SmMYB54和SmMYB93与拟南芥的R2R3-MYB进行比对,找到拟南芥中与丹参3个转录因子亲缘关系最近的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根据这些功能已知的转录因子,对丹参3个转录因子的功能进行预测。构建含有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载体pA7-GFP-SmMYB33、pA7-GFP-SmMYB54和pA7-GFP-SmMYB93,使用基因枪方法将载体分别转化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3个转录因子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绿色荧光也有少部分出现在细胞质中。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DEST-GBKT7-SmMYB33、pDEST-GBKT7-SmMYB54和pDESTGBKT7-SmMYB93用于酵母自激活活性分析,结果表明SmMYB33有自激活活性,SmMYB54和SmMYB93没有自激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R2R3-MYB转录因子 二级结构分析 细胞定位 自激活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酸度相关基因MdPH1的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彤辉 高萌 +3 位作者 袁阳阳 李明军 马锋旺 马百全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7-774,共8页
以苹果属(Malus)植物沧江海棠(M.ombrophila Hand.-Mazz)的果实为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苹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转录组测序的方法筛选控制果实酸度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MdPH1候选基因的编码区包含2829 bp,编码942个氨基酸;基因组序... 以苹果属(Malus)植物沧江海棠(M.ombrophila Hand.-Mazz)的果实为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苹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转录组测序的方法筛选控制果实酸度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MdPH1候选基因的编码区包含2829 bp,编码942个氨基酸;基因组序列全长为4269 bp,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对10份苹果种质资源中PH1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中存在2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13个位于内含子区,9个位于外显子区;位于最后一个外显子上SNP(G/A)的变异导致了编码氨基酸从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MdPH1蛋白包含8个跨膜结构域,其中蛋白N端包含3个跨膜结构域,C端包含5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苹果中的PH家族成员与梨(Pyrus communis L.)中的PH家族成员聚集成一簇。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发现,MdPH1基因在苹果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花和根,茎中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MdPH1蛋白定位于液泡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江海棠 果实酸度 MdPH1基因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BRD2亚细胞定位及其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一帆 周磊 +5 位作者 袁超 高洪波 王燕碧 赵采芹 唐宏 段志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7-1863,共7页
【目的】明确含溴结构域蛋白2(BRD2)的亚细胞定位及其表达特征,为后续研究BRD2基因调控鸡组织发育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构建鸡BRD2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BRD2,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后检测重组蛋白EGFP-BRD2... 【目的】明确含溴结构域蛋白2(BRD2)的亚细胞定位及其表达特征,为后续研究BRD2基因调控鸡组织发育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构建鸡BRD2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BRD2,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后检测重组蛋白EGFP-BRD2的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鸡胚14胚龄(E14 d)、鸡出壳后1日龄(1 d)、7日龄(7 d)和14日龄(14 d)4个时间点各组织中B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BRD2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的融合蛋白EGFP-BRD2约115.00 kD,且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鸡BRD2基因在E14 d和1 d肌胃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7和14 d肺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BRD2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规律为:在眼球内E14 d到14 d的表达先下降后趋于稳定;在脑组织和心脏内的表达在E14 d至14 d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肝脏内E14 d表达稳定,1 d后开始逐渐增加,至14 d时达最高值;在肺脏中E14 d的表达下降,1 d后急剧上升,至14 d时达最高值;在肌胃和胸肌中,均在7 d时最高,1 d时最低,E14 d和14 d时有较高表达,整体上呈倒N表达模式;在腿肌中,从E14 d到1 d表达减少,而后略有增加,7 d后开始下降,至14 d时降到最低值。【结论】鸡BRD2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能在HEK-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且融合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BRD2基因在鸡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溴结构域蛋白2(BRD2) 细胞定位 表达规律 组织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的克隆测序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磊 袁超 +5 位作者 韩一帆 高洪波 王燕碧 赵采芹 唐宏 段志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06-1815,共10页
【目的】克隆鸡含溴结构域蛋白2(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亚细胞定位,为深入研究鸡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在细胞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通过RT-PCR扩增鸡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的编码区(CDS)序列,采用BioEdi... 【目的】克隆鸡含溴结构域蛋白2(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亚细胞定位,为深入研究鸡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在细胞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通过RT-PCR扩增鸡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的编码区(CDS)序列,采用BioEdit、ProtParam、SOPMA、SWISS-MODEL、CDART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鸡BRD2基因及其剪接体经Xho I和Bam H I双酶切后,分别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鸡BRD2基因CDS序列全长2340 bp,编码77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85.66 k D,理论等电点(pI)为8.74,其编码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60.59%)和α-螺旋(28.50%)组成,含有3个明显的功能结构域(2个BD结构域和1个ET结构域)。与鸡BRD2基因相比,其剪接体BRD2-X1、BRD2-X2和BRD2-X3的CDS序列长分别为2301、2283和1983 bp,编码766、760和660个氨基酸残基。以鸡BRD2氨基酸序列为参照,BRD2-X1表现为第526~537位氨基酸缺失,BRD2-X2表现为第1~19位氨基酸缺失,BRD2-X3表现为第1~119位氨基酸缺失;与鸡BRD2蛋白相比,鸡BRD2基因剪接体BRD2-X1和BRD2-X2并未影响鸡BRD2蛋白的功能结构域,而剪接体BRD2-X3导致鸡BRD2蛋白第一个BD结构域部分缺失。鸡BRD2基因融合蛋白EGFP-BRD2及其剪接体融合蛋白EGFP-BRD2-X1、EGFP-BRD2-X2和EGFP-BRD2-X3均定位在细胞核,EGFP-BRD2和EGFPBRD2-X1在细胞核中呈均匀分布,而EGFP-BRD2-X2和EGFP-BRD2-X3在细胞核中呈不均匀的点状分布。【结论】鸡BRD2蛋白及其剪接体均定位在细胞核,但BD结构域缺失可引起BRD2剪接体BRD2-X3细胞核定位模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2基因 剪接体 BD结构 ET结构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6K2蛋白叶绿体定位的机制解析
19
作者 赵金鹏 向小华 +4 位作者 张喜峰 杜林林 孙炳剑 汪敏 孙航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5-992,共8页
【目的】明确影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6K2蛋白叶绿体定位的结构域。【方法】6K2蛋白分为N端结构域、中间跨膜结构域与C端结构域,分别将6K2蛋白N段结构域、跨膜结构域、C段结构域缺失突变,构建6K2^(PVYΔN)、6K2^(PVYΔC)、6K2^(PVYΔNΔC)... 【目的】明确影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6K2蛋白叶绿体定位的结构域。【方法】6K2蛋白分为N端结构域、中间跨膜结构域与C端结构域,分别将6K2蛋白N段结构域、跨膜结构域、C段结构域缺失突变,构建6K2^(PVYΔN)、6K2^(PVYΔC)、6K2^(PVYΔNΔC)、6K2^(TuMVΔN)、6K2^(TuMVΔC)、6K2^(TuMVΔNΔC)突变体。将6K2PVY与6K2^(TuMV)跨膜区的GxxxG基序分别突变,构建6K2PVY GV、6K2^(TuMV)GV突变体,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6K2-RFP突变体亚细胞定位。将PVY与TuMV编码的6K2蛋白不同结构域重组,构建6K2^(PPT)、6K2^(PTT)、6K2^(TPT)、6K2^(TTP)、6K2^(TPP)、6K2^(PTP)重组蛋白,观察不同6K2-RFP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6K2^(TuMV),突变体6K2^(TuMVΔN)、6K2^(TuMVΔC)、6K2^(TuMVΔN)ΔC、6K2^(PVYΔC)、6K2^(PVYΔNΔC),重组蛋白6K2^(PPT)、6K2^(PTT)、6K2TPT定位于叶绿体。6K2PVY,突变体6K2^(PVYΔN),重组蛋白6K2^(TTP)、6K2^(TPP)、6K2^(PTP)不定位于叶绿体。【结论】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6K2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决定其叶绿体定位,而6K2^(PVY)的C端结构域干扰其叶绿体定位,6K2^(PVY)与6K2^(TuMV)的C端结构域的差异导致了其不同亚细胞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属 6K2蛋白 叶绿体 跨膜结构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蔗糖合酶的结构、功能及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丽娜 孔建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4-913,共10页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EC 2.4.1.13,Su 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糖基转移酶,能催化蔗糖的分解及合成反应,是叶片光合作用产物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EC 2.4.1.13,Su 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糖基转移酶,能催化蔗糖的分解及合成反应,是叶片光合作用产物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蔗糖合酶不仅在植物淀粉合成、提高植株抗逆性和影响植株生长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能为机体提供核苷单糖供体,而这个特性也使得蔗糖合酶基因可以作为一个催化成分被用于核苷单糖的生物合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蔗糖合酶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功能、蔗糖合酶的结构及亚细胞定位,以及其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蔗糖合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合酶 核苷单糖 结构细胞定位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