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评奴隶社会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詹义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14,共12页
奴隶制社会发展的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是古代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两个学派。这两个学派先后于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产生在苏联,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较大。对于它们的评价,迄今仍有争论。本文试图对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的形成、它们之间的异同...
奴隶制社会发展的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是古代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两个学派。这两个学派先后于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产生在苏联,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较大。对于它们的评价,迄今仍有争论。本文试图对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的形成、它们之间的异同等几个问题,并结合对它们和亚细亚社会特殊形态论的区别和联系问题,作些探讨,就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论
类型论
奴隶制
社会
古代东方
形态论
亚细亚
生产方式
五十年代
土地私有制
古代世界
亚细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鸿修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1期85-88,共4页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之前,曾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一节里论述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之前,曾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一节里论述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形式”。由于手稿写成后长期没有公开发表而《序言》木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涵又未作具体的说明,研究者对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
亚细亚
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
形态更替
亚细亚社会
社会
经济形态
阶级
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四、五十年代社会形态理论考察
3
作者
刘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9期1-7,共7页
一、引言 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日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围绕着“五形态”或“三形态”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日趋深入、细致的结果。总括我国学...
一、引言 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日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围绕着“五形态”或“三形态”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日趋深入、细致的结果。总括我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是认为“五形态”说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其适用于一切民族和地区。这也是传统的观点,在哲学教科书以及许多论著中都不难见到。随着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
形态理论
亚细亚社会
社会
发展图式
资本主义
“三形态”
五形态
五十年代
共产主义
东方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马克思论中国社会
4
作者
章启辉
《湖湘论坛》
1999年第4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亚细亚
式的
社会
亚细亚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全面把握
准确理解
社会
形态
中国古代
社会
中国
社会
中国革命
东方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和“五段论”的历史初探
5
作者
张树栋
《江苏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24-32,共9页
今天我想谈三个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的历史;其次,关于这个概念本身的历史;最后简单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五段论的历史。一、讨论的历史。1859年,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的唯物史观时,初次使用了“亚细亚生产方式...
今天我想谈三个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的历史;其次,关于这个概念本身的历史;最后简单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五段论的历史。一、讨论的历史。1859年,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的唯物史观时,初次使用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术语:“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辩证唯物史观
原始
社会
马克思主义
奴隶制
社会
亚细亚
生产方式
问题讨论
亚细亚社会
三个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细亚生产方式和香港的历史发展与“一国两制”
6
作者
郑德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3-40,共8页
世界历史发展的图象,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早已将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国家,同欧洲的发展线路科学地区分开来。在作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发展典型的中国,新生产力发展的微弱因素,始终未能形成一股足以突破其传统生产方式...
世界历史发展的图象,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早已将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国家,同欧洲的发展线路科学地区分开来。在作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发展典型的中国,新生产力发展的微弱因素,始终未能形成一股足以突破其传统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力量,从而走上现代工业化道路。近一、二百年来,中国的物质文明发展,就像16世纪以前西方文化落后于东方一样,变得停滞,差距越来越大。尽管新崛起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企图征服中国,但事实上,其客观后果反而刺激了中国人接受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地处领土边缘的香港等一小部分沿海地区,却先后被占据,这里传统的生产方式迅速被破坏,转向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从而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历史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一个东方大国内产生了“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这必将给世界历史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
生产方式
社会
历史发展
一国两制
马克思主义
西方资本主义
英国殖民主义
西方殖民主义
现代化模式
资本主义
社会
亚细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
7
作者
贾星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8-52,共5页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们长期争论而且至今仍在争论的一个概念。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这场争论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原著中有关内容的不同理解,又有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多种原因。但是从马克思有关这个概念的论述本身去...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们长期争论而且至今仍在争论的一个概念。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这场争论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原著中有关内容的不同理解,又有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多种原因。但是从马克思有关这个概念的论述本身去弄清这个概念的内涵,应当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前提。关于这个概念的争论,一个基本的对立是,这个概念指的是一般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
生产方式
马克思
社会
发展理论
亚细亚社会
概念
原始
社会
原始共产主义
社会
社会
形态
东方
社会
形成过程
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的实践
8
作者
邵鹏
《理论月刊》
2002年第7期38-40,共3页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该理论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该理论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
社会
理论
亚细亚
式
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以及我对它的理解
被引量:
3
9
作者
罗碧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21-31,共11页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对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五十多年了。在讨论过程中,虽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宝贵而有益的见解,但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把各种主要观点作一浅陋的评述,并提出自己的微末之见,以就教于读者。...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对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五十多年了。在讨论过程中,虽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宝贵而有益的见解,但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把各种主要观点作一浅陋的评述,并提出自己的微末之见,以就教于读者。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讨论是由第三国际讨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引起,逐渐传及苏联、中国和日本的学术界;时间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至五十年代末告一段落。参加讨论的大多数学者,努力探索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涵义和古代东方的社会结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的争鸣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假设纷至沓来。首先,马扎亚尔、瓦尔加提出“独特社会”说,他们把亚细亚社会看作是超出一般规律之外的,具有土地国有、农村公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
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
古代东方
原始
社会
奴隶制
社会
五十年代
奴隶
社会
亚细亚社会
社会
结构
封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亚細亚生产方式及其有关概念的探討
10
作者
刘夏明
許浩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0-24,34,共6页
在马恩著作中,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和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对这些概念的区分,却历来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中外学者们所忽视,从而造成了逾时六十年的争论,至今仍无一致看法。因此,...
在马恩著作中,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和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对这些概念的区分,却历来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中外学者们所忽视,从而造成了逾时六十年的争论,至今仍无一致看法。因此,本文拟就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三个概念的提出、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真正的含义,发表一些粗浅看法。我们所看到的论及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专著和文章中,作者们一般都能从马恩的论述中引用数段语录作为证据,并且仿佛都有道理,但细一推敲,又各有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持:“原始社会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
生产方式
所有制形式
亚细亚社会
公社所有制
土地公有制
马克思
普遍概念
奴隶制
原始
社会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 改革 未来
11
作者
季国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9,共3页
关键词
政治子系统
传统文化
实质性改变
传统
社会
需求约束
货币投票
亚细亚社会
“异化”
文化改革
天然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与历史创造的因素相对应的客观真理——哲学基本问题再研讨
12
作者
李毅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2-68,共7页
目前,为我国哲学界所熟知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是恩格斯在一百年前郑重地提出来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以下简称《终结》)一书的第二部分,恩格斯写道: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目前,为我国哲学界所熟知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是恩格斯在一百年前郑重地提出来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以下简称《终结》)一书的第二部分,恩格斯写道: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亚细亚社会
客观真理
近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历史创造
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
中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观点摘要(二)
13
作者
刘笑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6年第5期95-96,共2页
“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观点摘要(二)刘笑梅《社会科学报》开展“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各家主要观点在上期已介绍给读者一部分,现将第二部分摘要如下: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叶世昌指出中国经济有三个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西方经济...
“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观点摘要(二)刘笑梅《社会科学报》开展“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各家主要观点在上期已介绍给读者一部分,现将第二部分摘要如下: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叶世昌指出中国经济有三个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传统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中国学派
经济思想
亚细亚社会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传统
正确处理
乡镇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评奴隶社会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詹义康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14,共12页
文摘
奴隶制社会发展的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是古代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两个学派。这两个学派先后于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产生在苏联,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较大。对于它们的评价,迄今仍有争论。本文试图对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的形成、它们之间的异同等几个问题,并结合对它们和亚细亚社会特殊形态论的区别和联系问题,作些探讨,就教于同志们。
关键词
阶段论
类型论
奴隶制
社会
古代东方
形态论
亚细亚
生产方式
五十年代
土地私有制
古代世界
亚细亚社会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鸿修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1期85-88,共4页
文摘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之前,曾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一节里论述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形式”。由于手稿写成后长期没有公开发表而《序言》木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涵又未作具体的说明,研究者对马克思。
关键词
所有制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
亚细亚
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
形态更替
亚细亚社会
社会
经济形态
阶级
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
研究者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四、五十年代社会形态理论考察
3
作者
刘明
机构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9期1-7,共7页
文摘
一、引言 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日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围绕着“五形态”或“三形态”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日趋深入、细致的结果。总括我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是认为“五形态”说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其适用于一切民族和地区。这也是传统的观点,在哲学教科书以及许多论著中都不难见到。随着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
形态理论
亚细亚社会
社会
发展图式
资本主义
“三形态”
五形态
五十年代
共产主义
东方
社会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马克思论中国社会
4
作者
章启辉
出处
《湖湘论坛》
1999年第4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亚细亚
式的
社会
亚细亚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全面把握
准确理解
社会
形态
中国古代
社会
中国
社会
中国革命
东方
社会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和“五段论”的历史初探
5
作者
张树栋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24-32,共9页
文摘
今天我想谈三个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的历史;其次,关于这个概念本身的历史;最后简单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五段论的历史。一、讨论的历史。1859年,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的唯物史观时,初次使用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术语:“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辩证唯物史观
原始
社会
马克思主义
奴隶制
社会
亚细亚
生产方式
问题讨论
亚细亚社会
三个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细亚生产方式和香港的历史发展与“一国两制”
6
作者
郑德良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3-40,共8页
文摘
世界历史发展的图象,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早已将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国家,同欧洲的发展线路科学地区分开来。在作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发展典型的中国,新生产力发展的微弱因素,始终未能形成一股足以突破其传统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力量,从而走上现代工业化道路。近一、二百年来,中国的物质文明发展,就像16世纪以前西方文化落后于东方一样,变得停滞,差距越来越大。尽管新崛起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企图征服中国,但事实上,其客观后果反而刺激了中国人接受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地处领土边缘的香港等一小部分沿海地区,却先后被占据,这里传统的生产方式迅速被破坏,转向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从而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历史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一个东方大国内产生了“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这必将给世界历史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关键词
亚细亚
生产方式
社会
历史发展
一国两制
马克思主义
西方资本主义
英国殖民主义
西方殖民主义
现代化模式
资本主义
社会
亚细亚社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
7
作者
贾星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8-52,共5页
文摘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们长期争论而且至今仍在争论的一个概念。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这场争论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中既有对马克思原著中有关内容的不同理解,又有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多种原因。但是从马克思有关这个概念的论述本身去弄清这个概念的内涵,应当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前提。关于这个概念的争论,一个基本的对立是,这个概念指的是一般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关键词
亚细亚
生产方式
马克思
社会
发展理论
亚细亚社会
概念
原始
社会
原始共产主义
社会
社会
形态
东方
社会
形成过程
规定性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的实践
8
作者
邵鹏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处
《理论月刊》
2002年第7期38-40,共3页
文摘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该理论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该理论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
社会
理论
亚细亚
式
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理论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0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以及我对它的理解
被引量:
3
9
作者
罗碧云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21-31,共11页
文摘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对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五十多年了。在讨论过程中,虽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宝贵而有益的见解,但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把各种主要观点作一浅陋的评述,并提出自己的微末之见,以就教于读者。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讨论是由第三国际讨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引起,逐渐传及苏联、中国和日本的学术界;时间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至五十年代末告一段落。参加讨论的大多数学者,努力探索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涵义和古代东方的社会结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的争鸣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假设纷至沓来。首先,马扎亚尔、瓦尔加提出“独特社会”说,他们把亚细亚社会看作是超出一般规律之外的,具有土地国有、农村公社、
关键词
亚细亚
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
古代东方
原始
社会
奴隶制
社会
五十年代
奴隶
社会
亚细亚社会
社会
结构
封建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亚細亚生产方式及其有关概念的探討
10
作者
刘夏明
許浩明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0-24,34,共6页
文摘
在马恩著作中,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和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对这些概念的区分,却历来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中外学者们所忽视,从而造成了逾时六十年的争论,至今仍无一致看法。因此,本文拟就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三个概念的提出、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真正的含义,发表一些粗浅看法。我们所看到的论及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专著和文章中,作者们一般都能从马恩的论述中引用数段语录作为证据,并且仿佛都有道理,但细一推敲,又各有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持:“原始社会说”的。
关键词
亚细亚
生产方式
所有制形式
亚细亚社会
公社所有制
土地公有制
马克思
普遍概念
奴隶制
原始
社会
共同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 改革 未来
11
作者
季国清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9,共3页
关键词
政治子系统
传统文化
实质性改变
传统
社会
需求约束
货币投票
亚细亚社会
“异化”
文化改革
天然优势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与历史创造的因素相对应的客观真理——哲学基本问题再研讨
12
作者
李毅嘉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2-68,共7页
文摘
目前,为我国哲学界所熟知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是恩格斯在一百年前郑重地提出来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以下简称《终结》)一书的第二部分,恩格斯写道: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亚细亚社会
客观真理
近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历史创造
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
中世纪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观点摘要(二)
13
作者
刘笑梅
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6年第5期95-96,共2页
文摘
“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观点摘要(二)刘笑梅《社会科学报》开展“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各家主要观点在上期已介绍给读者一部分,现将第二部分摘要如下: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叶世昌指出中国经济有三个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传统经济...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中国学派
经济思想
亚细亚社会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传统
正确处理
乡镇工业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评奴隶社会两阶段论和两类型论
詹义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徐鸿修
《齐鲁学刊》
CSSCI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克思四、五十年代社会形态理论考察
刘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马克思论中国社会
章启辉
《湖湘论坛》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和“五段论”的历史初探
张树栋
《江苏社会科学》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亚细亚生产方式和香港的历史发展与“一国两制”
郑德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简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
贾星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的实践
邵鹏
《理论月刊》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以及我对它的理解
罗碧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关于亚細亚生产方式及其有关概念的探討
刘夏明
許浩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传统 改革 未来
季国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与历史创造的因素相对应的客观真理——哲学基本问题再研讨
李毅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经济学寻根”讨论观点摘要(二)
刘笑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