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鸦胆子油亚纳米乳注射液处方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潘文 胡海波 +2 位作者 崔明超 潘金火 欧阳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确定鸦胆子油亚纳米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精制鸦胆子油为油相,蛋黄卵磷脂和泊洛沙姆188为复合乳化剂,优选了鸦胆子油、乳化剂和稳定剂的用量,并用正交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最优处方为10%油相,1.2%乳化剂,0.1%稳定剂... 目的确定鸦胆子油亚纳米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精制鸦胆子油为油相,蛋黄卵磷脂和泊洛沙姆188为复合乳化剂,优选了鸦胆子油、乳化剂和稳定剂的用量,并用正交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最优处方为10%油相,1.2%乳化剂,0.1%稳定剂;最优工艺为水相和油相在70℃混合,10000r/min高速剪切20min,在900bar压力下高压均质6次。结论制得的鸦胆子油亚纳米乳注射液物理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 亚纳米 处方研究 制备工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亚纳米技术生产特种水泥 被引量:5
2
作者 丛树民 丛静 +3 位作者 杜百秋 麻更良 朱健博 赵淑英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1-2,共2页
将亚纳米技术应用于水泥熟料煅烧、粉磨等工序中,以提高熟料标号、粉体细度、比表面积等,生产出道路耐磨、快硬、早强水泥及硫铝(铁)酸盐等特种水泥.
关键词 亚纳米技术 循环经济 粉磨工艺 超细粉煤灰 闭路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亚纳米级分辨力同轴式激光轮廓测量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嘟 周肇飞 黄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分析了一种同轴式激光轮廓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发出了一套基于WINDOWS的测量控制软件,使它具有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及结果输出等功能,可以用三维图形直观显示被测量物体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多种表面粗糙度参数计算。此测量系... 分析了一种同轴式激光轮廓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发出了一套基于WINDOWS的测量控制软件,使它具有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及结果输出等功能,可以用三维图形直观显示被测量物体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多种表面粗糙度参数计算。此测量系统的分辨力优于0.1nm,重复性2σ优于1.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纳米级分辨力 同轴式激光轮廓测量系统 轮廓仪 测量控制 数据处理 工作原理 超精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
4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4期65-65,共1页
不久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重大科研成果,该校科学家不久前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空间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nm。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6月6日在线发表这项成果。
关键词 拉曼成像 分子光学 亚纳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然》杂志 成像分辨率 科研成果 识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微雕的亚纳米精细烫印技术
5
作者 廖立瑜 《印刷工业》 2023年第3期38-40,共3页
本研究采用激光微雕制版取代光刻机光刻制版,并借助于相机视觉的定位校正技术,实现了打标过程中工件的自动定位,降低了激光制版过程中工件定位的繁琐程度。该工艺为烟包、酒包等对工艺要求较高的产品提供了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镭射全息... 本研究采用激光微雕制版取代光刻机光刻制版,并借助于相机视觉的定位校正技术,实现了打标过程中工件的自动定位,降低了激光制版过程中工件定位的繁琐程度。该工艺为烟包、酒包等对工艺要求较高的产品提供了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镭射全息光刻信息材料以其优越的光学特性、视觉效果、应用适性等在烟包、酒包、化妆品、日化等印刷包装领域广泛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各大科研院所及企业大力投入开发的重要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制版 烟包 印刷包装 工件定位 全息光刻 亚纳米 自动定位 微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状态下光学及电子镜面的亚纳米级精密磨削
6
作者 L.Chouanine H.Eda +1 位作者 M.li 雍玲 《国防科技参考》 1997年第3期94-98,共5页
本文讲述了由PC机控制的多用途超精机床(MPUMT)的设计及光学镜平滑表面的加工。已研制出的机床可用于磨削、切削、研磨或抛光塑性状态下的硬脆材料。作为建立新的加工系统的关键部分,采用了大型磁致伸缩调节器(GMA),在没有放大器元件的... 本文讲述了由PC机控制的多用途超精机床(MPUMT)的设计及光学镜平滑表面的加工。已研制出的机床可用于磨削、切削、研磨或抛光塑性状态下的硬脆材料。作为建立新的加工系统的关键部分,采用了大型磁致伸缩调节器(GMA),在没有放大器元件的情况下,它具有大功率的输出和大于压电陶瓷调节器几倍的纳米级的位移。切削DOC的深度和控制塑性状态过程的微塑性区域能够被调节器设置为具有高于1nm的精度,并能用金刚石磨削砂轮研磨。在当前研究中所用到的镜为多晶体、非晶体,也有加固玻璃。磨削实验的结果表明,已研制出来的超精机床能够实现对塑性状态下的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加工。材料特性参数和微裂纹之间的关系已被检测到,适用于大多数被研究玻璃的脆性到塑性磨削方式的转换已经确定。运用AFM、SEM和ZYGO对磨削表面进行了分析,例如BK7和TRC5(新材料;加固玻璃)的磨削表面分别具Ra=0.15nm和Ra=0.32nm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纳米 精密磨削 塑性状态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美亚纳米超细材料公司变废为宝有方 吃进粉煤灰 吐出新材料
7
作者 金兆元 《上海节能》 2002年第5期28-28,共1页
上海正美亚纳米超细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和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外领先的超精细材料研究机构合作,致力于研发从粉煤灰中提取生产高科技空心玻璃微珠新型材料。该项技术国内领先、国... 上海正美亚纳米超细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和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外领先的超精细材料研究机构合作,致力于研发从粉煤灰中提取生产高科技空心玻璃微珠新型材料。该项技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以干法分选方式按不同级别分选,其分选出的珠体分为325日-1250目,2000-5000目、5000目以上直达10000、20000目。尤其是第三级别的微珠,在微珠研究领域认为是高不可攀的目标,细度达到了1·09微米的产品,被视为微珠中的软黄金。正美空心微珠的成份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组成,中空内含氮和二氧化碳等隋性气体,与陶瓷的组分相类似。空心微珠是一种轻质非金属多功能材料,它的直径在0.01-400微米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美亚纳米超细材料公司 粉煤灰 空心玻璃微珠 非金属多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纳米熵恒技术与理论在中性墨水研究中的应用
8
《中国制笔》 2004年第2期19-20,共2页
天津英可奥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是由天津市制笔文教总公司下属企业天津圆珠笔厂与山西理工大学化工工程与技术学院在长期技术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出资于2003年组建的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专业生产中性墨水及相关化工产品的高科技企业.
关键词 墨水 中性 亚纳米 应用 2003年 高科技企业 技术合作 化工工程 理工大学 有限公司 化工技术 化工产品 科技园区 天津市 圆珠笔 销售 注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亚波长纳米微结构的增透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叶鑫 蒋晓东 +6 位作者 肖磊 罗炫 方瑜 张庆军 易早 吴卫东 唐永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87-1990,共4页
对亚波长纳米微结构-非紧密堆积多晶胶体晶体光学薄膜的增透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玻璃表面组装了亚波长纳米微结构,并利用等效介质理论分析其光学性质,理论和实验符合。研究表明实验制备的纳米微结构具有优异的增透性质,... 对亚波长纳米微结构-非紧密堆积多晶胶体晶体光学薄膜的增透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玻璃表面组装了亚波长纳米微结构,并利用等效介质理论分析其光学性质,理论和实验符合。研究表明实验制备的纳米微结构具有优异的增透性质,通过控制组装条件可以控制膜层厚度实现高增透效率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有效调谐,且微结构在玻璃基底上的等效折射率接近1.22,透射率最大能提高约7%,达到99.8%的增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透膜 波长纳米微结构 等效介质理论 胶体晶体 浸渍-提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级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体 粒级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矿物改性酚醛树脂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绍民 孙振亚 +1 位作者 龚文琪 史保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47,51,共4页
以一定比例热稳定性好的纳米、亚微米矿物为载体 ,经机械力化学改性处理 ,制备成热塑性复合改性酚醛树脂 ,用作汽车摩擦材料的粘结剂。结果表明 ,由于改性树脂细度的提高 ,不仅改善了树脂在混合料中的分散性和混合均匀性 ,而且可提高树... 以一定比例热稳定性好的纳米、亚微米矿物为载体 ,经机械力化学改性处理 ,制备成热塑性复合改性酚醛树脂 ,用作汽车摩擦材料的粘结剂。结果表明 ,由于改性树脂细度的提高 ,不仅改善了树脂在混合料中的分散性和混合均匀性 ,而且可提高树脂热分解温度 ,改善摩擦材料高温抗衰退性、降低磨损率 ,同时可减少树脂用量 ,降低摩擦材料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矿物 改性树脂 摩擦材料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亚微米纤维态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洪涛 刘太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9-232,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纳米T iO2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亚微米纤维态催化剂。采用SEM、TEM、XRD、FT-IR对所制得的新型纳米/亚微米纤维态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直径随着纳米T 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T iO...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纳米T iO2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亚微米纤维态催化剂。采用SEM、TEM、XRD、FT-IR对所制得的新型纳米/亚微米纤维态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直径随着纳米T 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T iO2颗粒在PVP纤维基体中分散均匀,并且纳米T iO2颗粒和PVP分子形成了氢键。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纤维中纳米T iO2含量为20%时,紫外光照射80 m in对甲醛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了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聚乙烯吡咯烷酮 纳米/微米纤维 静电纺丝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纳米晶粒WC-Co硬质合金烧结与组织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振华 陆晓锋 +1 位作者 陈亚军 王维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B08期27-40,共14页
将用高能球磨法制取的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粉,采用脉冲电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烧结。结果表明,在1200℃真空烧结3min可以获得致密的块状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硬质合金,而WC晶粒无明显长大,其硬度高达HRA94。温度过低则组织疏松,过高则WC... 将用高能球磨法制取的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粉,采用脉冲电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烧结。结果表明,在1200℃真空烧结3min可以获得致密的块状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硬质合金,而WC晶粒无明显长大,其硬度高达HRA94。温度过低则组织疏松,过高则WC晶粒发生再结晶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微米-纳米WC-Co晶粒 脉冲电流烧结 显微组织结构 高能球磨法 晶粒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制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芳 谢军军 +2 位作者 熊杰 王永攀 刘冠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再生丝素蛋白纳米/亚微米纤维。研究了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纺丝距离、纺丝流率对纤维直径及形态的影响;探讨了经甲醇处理后纤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纺丝液浓度为12%~20%时通过静电纺丝均能获得丝素纳...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再生丝素蛋白纳米/亚微米纤维。研究了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纺丝距离、纺丝流率对纤维直径及形态的影响;探讨了经甲醇处理后纤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纺丝液浓度为12%~20%时通过静电纺丝均能获得丝素纳米/亚微米纤维;纤维直径随纺丝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随纺丝距离和纺丝流率的变化纤维直径都有不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 静电纺丝 纳米/微米纤维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技术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芦长椿 《纺织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48-52,共5页
纳米纤维具有独特性能,可广泛用于环境修复、过滤与分离、能源生产与贮能、电气和光学传感器、组织工程以及药液控释等领域。静电纺丝法是目前纳米纤维生产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其生产效率较低,大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针对此,文章介... 纳米纤维具有独特性能,可广泛用于环境修复、过滤与分离、能源生产与贮能、电气和光学传感器、组织工程以及药液控释等领域。静电纺丝法是目前纳米纤维生产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其生产效率较低,大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针对此,文章介绍了几种生产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新技术,如离心纺丝工艺、熔法纳米纤维工艺及其杂化工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杂化工艺 离心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纳米氟碳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浴晖 齐宏进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3年第4期63-66,共4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以聚四氟乙烯为靶材,在聚酰亚胺(PI)薄膜上沉积纳米氟碳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纳米氟碳膜的表面形貌。通过优化放电条件,在PI薄膜上得到了一层致密均匀的由纳...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以聚四氟乙烯为靶材,在聚酰亚胺(PI)薄膜上沉积纳米氟碳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纳米氟碳膜的表面形貌。通过优化放电条件,在PI薄膜上得到了一层致密均匀的由纳米粒子组成的氟碳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膜的结构及其对放电条件的依赖性。结果表明:这种纳米氟碳膜由—CF3,—CF2—,—CF—和—C—4个组分构成。水接触角的测量数据表明:在PI基底上沉积纳米氟碳膜可以提高其憎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基纳米氟碳膜 结构 射频磁控溅射 表面形貌 接触角 憎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耐高温复合滤材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百荷 韩鹏举 +4 位作者 于博 郑欢璃 邵伟力 李想 刘凡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9-37,共9页
为了改善传统滤材耐高温性能与过滤效率,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对PI纳米纤维膜进行了力学、热学与高温过滤表征测试与分析;将PI纳米纤维膜与传统P84针刺毡复合制备PI/P84复合滤料,分析PI纳米纤维膜、P84针刺毡以及PI/... 为了改善传统滤材耐高温性能与过滤效率,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对PI纳米纤维膜进行了力学、热学与高温过滤表征测试与分析;将PI纳米纤维膜与传统P84针刺毡复合制备PI/P84复合滤料,分析PI纳米纤维膜、P84针刺毡以及PI/P84复合滤料在空气过滤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PI纳米纤维膜的模量较热亚酰胺化前提高了4.7倍,初始热分解温度高达547.6℃,可基本实现对10μm与2.5μm颗粒的全过滤,0.3μm颗粒的95%过滤效率,PI/P84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在98.5%以上;经100次循环过滤测试后,过滤阻力仅增加8%。表明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在高温空气过滤领域具有极高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 高温空气过滤 复合滤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博 高志敖 +2 位作者 张以河 刘战伟 谢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计算在不同温度下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膜的变形量,并以此计算出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膜的热膨胀系数。实验中同时测量了掺杂有不同浓度粘土、云母和二氧化硅类无机物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 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计算在不同温度下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膜的变形量,并以此计算出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膜的热膨胀系数。实验中同时测量了掺杂有不同浓度粘土、云母和二氧化硅类无机物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相关 热膨胀系数 聚酰胺无机纳米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二氧化硅浆料的化学机械抛光研究
19
作者 燕禾 吴春蕾 +1 位作者 段先健 王跃林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674-679,共6页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是当今时代能实现集成电路(IC)制造中晶圆表面全局平坦化的重要技术。集成电路芯片上各个功能元器件制作完成之后,需用金属导线按照特定的功能将其连接。金属铜具有低电阻率、高导热系数和优异的抗电迁移能力,是实现互...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是当今时代能实现集成电路(IC)制造中晶圆表面全局平坦化的重要技术。集成电路芯片上各个功能元器件制作完成之后,需用金属导线按照特定的功能将其连接。金属铜具有低电阻率、高导热系数和优异的抗电迁移能力,是实现互连最为重要的金属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双大马士革工艺实现芯片各元器件之间的铜导线互连,该工艺对每一层布线后铜的表面平整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需采用合适的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对铜导线进行处理。研发了一款以纳米SiO_(2)为磨料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可用于金属铜及其合金的化学机械抛光作业,浆料pH值在9—10之间且质量分数可调,研究了抛光液磨料含量和抛光工艺参数对其抛光铜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抛光液中的纳米SiO_(2)磨粒原生粒径为(50±20)nm,比表面积为(50±10)m^(2)·g^(-1),粒径分布均匀,且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分布状态,经过约280 d的跟踪监测,浆料中SiO_(2)粒子中位粒径仅增大4.5%,浆料稳定性良好;抛光可实现单质铜表面亚纳米级精度,在抛光液磨料质量分数为25%、抛光加载压力为10 N、抛光头和抛光盘转速为150 r·min^(-1)且逆向旋转的工艺条件下,单质铜表面粗糙度最低,可达1.33 nm;单质铜的材料去除率最高可达160 nm·min^(-1),能够满足IC制造过程中晶圆表面快速平坦化加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集成电路 单质铜 纳米二氧化硅 CMP浆料 弱碱性配方 亚纳米级精度 长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胆红素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方 徐先林 +2 位作者 王航 石磊 庄旭品 《山东纺织科技》 2016年第6期6-11,共6页
文章利用同轴溶液喷射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聚偏氟乙烯(PVDF)皮芯型纳米纤维,其中,PEI为皮层充当吸附剂,PVDF为芯层以解决PEI难于成纤的难题;所制纤维呈三维卷曲形态并杂乱堆积形成高孔隙率的PEI/PVDF纳米纤维膜(PEI/PVDF)。... 文章利用同轴溶液喷射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聚偏氟乙烯(PVDF)皮芯型纳米纤维,其中,PEI为皮层充当吸附剂,PVDF为芯层以解决PEI难于成纤的难题;所制纤维呈三维卷曲形态并杂乱堆积形成高孔隙率的PEI/PVDF纳米纤维膜(PEI/PVDF)。为提高PEI/PVDF的胆红素吸附性能,将赖氨酸固载其表面制得赖氨酸修饰的PEI/PVDF(PEI/PVDF-lysine)。结果显示,PEI/PVDF和PEI/PVDF-lysine的胆红素吸附量分别可达376.57mg/g和386.9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纳米纤维 同轴溶液喷射纺丝 胆红素 亲和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