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马均
周开达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总理基金"
四川省教委
四川省学术后备人选培养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本文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 63,从而促进了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籽粒数的大量增加 ,这是其大穗的生物学基础 ;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及韧皮部的籽粒充实物的日流量的负荷量均低于汕优 63,因而不仅其穗大 ,而且籽粒充实良好 ,单穗重提高 ,克服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穗大而流不畅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这一主要生理障碍 ;
-
关键词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
穗颈
维管束
韧皮部
负荷量
木质部
籽粒充实度
-
Keywords
intersubspecific heavy panicle hybrid rice
neck panicle
vascular bundle
phloem
burdened capacity
-
分类号
S51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攀西地区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马均
李代玺
廖尔华
陶荣国
袁继超
杨世民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西昌市西乡农技站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4,共6页
-
基金
四川省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
文摘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 ,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Ⅱ优 1 6 2在攀西地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试验因素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 (x3) >施钾量 (x5 ) >密度 (x2 ) >施磷量 (x4) >播种期(x1)。增施氮、钾肥、适当增加密度是实现超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在足穗的基础上攻大穗是超高产的关键。建立了攀西稻作区重穗型组合每公顷产量 1 1 2 5t以上的综合栽培技术 :3月下旬播种 ,栽插密度 32 2 5~ 33 75万穴 /ha,施N 2 0 6 5 5~2 2 0 2 0kg/ha,施P2 O5 76 95~ 88 80kg/ha ,施K2 O 1 83 1 5~ 1 89 30kg/ha。
-
关键词
攀西地区
亚种间重穗型
杂交稻
栽培技术
高产
-
Keywords
Panxi region,intersubspecific heavy panicle hybrid rice
super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practi`
-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四川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5
- 3
-
-
作者
周开达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5-10,共6页
-
文摘
本文论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紧迫性,总结国内外超高产育种经验,提出适合四川生态条件的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育种路线,并以四川近年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的育种成就,论证该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和适用价值。
-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亚种间重穗型
-
Keywords
Rice Super high yield breeding Intersubspecific heavy era type Hybrid rice.
-
分类号
S51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