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种间杂交稻内源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119
1
作者 王若仲 萧浪涛 +2 位作者 蔺万煌 曹庸 卜晓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提取率高的从植物中提取内源激素的样品处理方法 ,并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种间杂交稻的 4种内源激素 :赤霉素 (GA3 )、3 吲哚乙酸 (IAA)、玉米素 (Z)和脱落酸 (ABA)的条件。采用WatersC18反相柱 (4 6mmi.d .... 建立了一种快速、提取率高的从植物中提取内源激素的样品处理方法 ,并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种间杂交稻的 4种内源激素 :赤霉素 (GA3 )、3 吲哚乙酸 (IAA)、玉米素 (Z)和脱落酸 (ABA)的条件。采用WatersC18反相柱 (4 6mmi.d .× 2 5 0mm ,5 μm) ,SPD 6AV紫外检测器。以甲醇 水 乙酸 (体积比为 45∶5 4 2∶0 8)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进样量 2 0 μL ;检测波长 2 5 4nm ;选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其回收率高 ,检出限分别为GA3 0 5mg/L ,IAA 0 1mg/L ,Z 0 3mg/L ,ABA 0 0 3mg/L。该法快速、灵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内源激素 亚种间杂交稻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78
2
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3 位作者 朱庆森 张祖建 郎有忠 王学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82-787,共6页
以多个或具代表性的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结果表明:就总体平均而言,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低于常规籼、粳稻品种,且组合间的变异大;亚种间杂交稻的... 以多个或具代表性的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结果表明:就总体平均而言,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低于常规籼、粳稻品种,且组合间的变异大;亚种间杂交稻的产量源库特征为库容量大,结实期的物质生产优势明显,物质运转率低,光合同化物向经济器官的运转率低是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IAA和ATP含量、ATP酶和淀粉合成酶活性),亚杂组合低于汕优63,物质运转率低的组合(PC311/早献党18)小于物质运转率高的组合(测03/扬稻4号),灌浆初期籽粒库的生理活性低是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和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因素;在抽穗始期喷施低浓度Spm和IAA,可增加籽粒库的活性及其对同化物的调运能力,提高籽粒的充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库活性 籽粒充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郑克武 邹江石 +3 位作者 吕川根 王才林 宗寿余 赵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度对两优培九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 ,且在每公顷 2 2 5× 10 4 ~ 31 5× 10 4 穴的密度范围内 ,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氮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 ,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 ,纯N水平为337 5kg/hm2 时 ,增穗作用不仅不显著 ,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土壤中 ,施纯N 2 2 5 0kg/hm2 ,栽插密度每公顷在 2 7 0× 10 4 穴以内 ,高等肥力田每公顷掌握在 2 2 5× 10 4 穴左右 ,有利于协调该组合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 ,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产量 产量结构 两优培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荣改 孟祥祯 +3 位作者 王玉珍 冯瑞光 孟令启 宁文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水稻 干物质积累 干物转换 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萧浪涛 王若仲 +1 位作者 丁君辉 严钦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3,共5页
为探明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为材料 ,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以及发育过程中 IAA,GA3,Z和 ABA4种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低的亚种间杂交稻“两段灌浆”... 为探明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为材料 ,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以及发育过程中 IAA,GA3,Z和 ABA4种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低的亚种间杂交稻“两段灌浆”表现明显 ,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 ,孕穗期至开花期 IAA和 Z含量与起始灌浆势 (R0 )、平均灌浆速率 (Fmean)和籽粒充实率 (GF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开花期至花后 15 d这一期间 IAA ,Z和 ABA含量与 R0 ,Fmean和 GFP呈显著正相关 .在孕穗期至花后 10 d期间 ,IAA与 Z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灌浆期 IAA与GA3呈正相关 .由此可见 ,“两段灌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籽粒内源 IAA和 Z的含量及其相互作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亚种间杂交稻 籽粒灌浆 籽粒充实率 平均干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顾世梁 惠大丰 朱庆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9-137,共9页
利用PC311等粳型广亲和品种与扬稻4号等常规籼稻品种配组得到5个组合各18个世代的材料。测定其谷粒充实度并进行母体植株基因型和胚乳基因型联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组合之间的充实度差异明显。组合测03&... 利用PC311等粳型广亲和品种与扬稻4号等常规籼稻品种配组得到5个组合各18个世代的材料。测定其谷粒充实度并进行母体植株基因型和胚乳基因型联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组合之间的充实度差异明显。组合测03×扬稻4号和轮回422×3037亲本的充实度较高(平均为96.17),杂交、回交后代的充实度也较高(平均数为95.93),F1等世代充实不良的问题并不严重。组合02428×明恢63两亲本的充实度很低,但杂交、回交等世代的充实度很高,这表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导入外源互补基因可提高充实度。两个充实度不高的亲本也可能获得充实度很高的杂种材料,这也说明除了“以饱攻饱”外,也存在其它提高亚种间杂种充实度的育种途径。低亲(PC311)和高亲(扬稻4号)组合,F1代的充实度较低,其它世代的高低程度与遗传的加性模型较为吻合。低亲(PC311)×低亲(IR36)后代充实度大多数世代均较低。2)对各组合的谷粒充实度进行单个和联合的遗传分析表明,扬稻4号和测03的增效作用、IR36和PC311的减效作用比较明显,这种效应在较大程度上能为母体植株和胚乳基因型联合的加性—显性—细胞质效应模型所说明,遗传表达有较高的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充实度 遗传 基因效应 亚种间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一些生理机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建昌 朱庆森 +2 位作者 王志琴 郎有忠 张祖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32-37,共6页
以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一些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表明: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ATP酶活性、精胺、亚精胺和玉米素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度差... 以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一些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表明: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ATP酶活性、精胺、亚精胺和玉米素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促进籽粒的生理活性(抽穗期喷施精胺或6-BA,籽粒充实度提高;降低籽粒的生理活性(破口期施用MGBG或Na2S),结果则相反。说明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库的生理活性低是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籽粒充实度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春瑞 董秋红 +1 位作者 涂田华 李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00-404,共5页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高效叶)的面积占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结实率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庄宝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品种 产量形成 生理特性 干物质积累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籽粒充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郎有忠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0-235,共6页
以籽粒充实程度一好一差两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为材料 ,观察分析了两组合根系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程度的关系。结果如下 :亚种间杂交稻齐穗期上、下层根优势较强 ;形态方面 ,表现为根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不定根上一... 以籽粒充实程度一好一差两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为材料 ,观察分析了两组合根系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程度的关系。结果如下 :亚种间杂交稻齐穗期上、下层根优势较强 ;形态方面 ,表现为根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不定根上一次及二次分枝根的数量等指标显著高于亲本和对照 ;生理方面 ,发根力强 ,伤流强度大 ,氨基酸合成量多 ,齐穗期根系氧化力高 ;在各形态生理二级参数中 ,齐穗期的根系活性总量 /库容、结实中期根系活性总量 /库容以及上层根干重 /地上部干重等与籽粒充实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根系 生理特征 籽粒充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根系生理活性 被引量:48
11
作者 沈波 王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以亚种间杂交组合 优 2 0 70及恢复系 2 0 70、 优 4 19及恢复系中 4 19为材料 ,分析测定了在不同生育期水稻的根系生长、伤流液量及根源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组合具有根系生长优势和较强的伤流强度 ,根系伤... 以亚种间杂交组合 优 2 0 70及恢复系 2 0 70、 优 4 19及恢复系中 4 19为材料 ,分析测定了在不同生育期水稻的根系生长、伤流液量及根源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组合具有根系生长优势和较强的伤流强度 ,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及细胞分裂素总量高于恢复系 ,杂交组合根系活力强 ,与玉米素及细胞分裂素总量下降缓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根系生理活性 伤流液 细胞分裂素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春瑞 饶大恒 +1 位作者 李澍 涂田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描述了4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一般较汕优63的灌浆期短,灌浆速率低,但组合间差异很大,威优413的各项灌浆参... 本文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描述了4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一般较汕优63的灌浆期短,灌浆速率低,但组合间差异很大,威优413的各项灌浆参数均接近于汕优63,充实度也接近于汕优63;协优413的灌浆速率低,特别是中后期,且后期短;汕优413的起始生长势较汕优63高,中期灌浆速率高,但灌浆期短,特别是中期短;赣化7号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期长,但灌浆速率低。协优413上部枝梗充实度较汕优63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起始生长势低,灌浆速率低,而中下部枝梗的主要原因是灌浆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灌浆 充实度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形态解剖性状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德荣 喻宁根 +1 位作者 吴国杰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9-1096,共8页
以赣亚1号、两优培九、9311、培矮64S和Hb-01为供试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的形态解剖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材料间,绝大部分形态解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叶片主脉... 以赣亚1号、两优培九、9311、培矮64S和Hb-01为供试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的形态解剖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材料间,绝大部分形态解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叶片主脉大维管束面积、主脉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主脉大维管束导管面积、穗茎节间大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总面积、小维管束总面积、大维管束韧皮部总面积、大维管束导管总面积、茎壁面积、上部一次枝梗大维管束导管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导管总面积、横切面积、下部二次枝梗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和导管面积,两优培九比赣亚1号大,9311比Hb-01大。叶鞘大维管束面积、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和大维管束导管面积,两优培九比赣亚1号大,9311比Hb-01小。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与叶片主脉大维管束、穗茎节间大维管束、上部一次枝梗大维管束导管和下部二次枝梗大维管束发育呈正相关性,与叶鞘大维管束结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 亚种间杂交稻 形态解剖性状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灌浆期的源库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春瑞 董秋洪 涂田华 《江西农业学报》 1996年第1期7-11,共5页
试验表明:(1)供试的亚种间组合的籽粒充实度均较汕优63低;(2)抽穗后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变化呈“N”型曲线,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第二次上升时间早,且幅度大;(3)亚种间组合的源库矛盾较汕优63大,且越到后期这种差异... 试验表明:(1)供试的亚种间组合的籽粒充实度均较汕优63低;(2)抽穗后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变化呈“N”型曲线,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第二次上升时间早,且幅度大;(3)亚种间组合的源库矛盾较汕优63大,且越到后期这种差异越大;(4)充实度差的组合充实度不高可能与其后期物质运转能力低,造成灌浆物质不足,后期灌浆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源库 水稻 杂交稻 灌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1 位作者 陈立云 康春林 《作物研究》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从籽粒充实指标、遗传、生态、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源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研究进展 ,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和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流”不畅是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 从籽粒充实指标、遗传、生态、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源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研究进展 ,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和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流”不畅是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饱攻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稻 籽粒充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艳凤 蔡一霞 朱庆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共4页
本文在回顾早期有关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源库流三方面概述了近几年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充实不良问题的探讨,并认为是源相对不足,库活性低和流不够顺畅共同构成了限制亚种间杂交稻产量发挥的因素。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籽粒 灌浆特性 源库理论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陈立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间杂种 F1 籽粒充实度的表现中 ,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 ,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78.2 0 % ,特殊配合力方差占 2 1 .80 % .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 ,父本即粳型广亲和品种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4.86 )大于母本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2 .34 )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的遗传主要是受基因作用的影响 ,其广义遗传率为 82 .1 0 % ,狭义遗传力为 7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充实度 配合力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空、秕粒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春瑞 涂田华 董秋洪 《江西农业学报》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不仅秕粒率高,而且空粒率也高;不同部位籽粒的空、秕粒率均是二次枝梗大于一次梗,下部大于上部,但这种部位间的差异,空粒率一般很小,而秕粒率则很大;亚种间杂交稻的二次枝梗秕粒率高于汕... 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不仅秕粒率高,而且空粒率也高;不同部位籽粒的空、秕粒率均是二次枝梗大于一次梗,下部大于上部,但这种部位间的差异,空粒率一般很小,而秕粒率则很大;亚种间杂交稻的二次枝梗秕粒率高于汕优63,而一次枝梗秕粒甚至较汕优63低(除协优413外)。剪叶和疏花对空粒率的影响很小,对秕粒率的影响很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空粒 秕粒 杂交水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性与产量生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春瑞 董秋洪 +1 位作者 涂田华 李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77-82,共6页
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 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是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低,秧数少。2.亚种间杂交稻高产组合选配的主要指标有:分蘖力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强、库容量和叶面积均大,但库容量/叶面积比较低。3.亚种间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对策是增加穗数,减少粒数,在保持较高的库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产量 产量生理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春优618亲本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春生 毛一剑 +4 位作者 张小惠 张克勤 孔宪琴 林建荣 吴明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254-2254,2306,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春优618的制种产量。[方法]依据春优6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和对比,总结出了高产稳产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结果]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春优618制种地域选择面小,播种时间要求严格,... [目的]为了提高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春优618的制种产量。[方法]依据春优6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和对比,总结出了高产稳产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结果]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春优618制种地域选择面小,播种时间要求严格,栽插密度要求特殊,同时注意防范异常气温导致花期不育的风险。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制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生产,才能提高杂交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春优618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制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春优618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