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种间杂交稻内源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119
1
作者 王若仲 萧浪涛 +2 位作者 蔺万煌 曹庸 卜晓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提取率高的从植物中提取内源激素的样品处理方法 ,并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种间杂交稻的 4种内源激素 :赤霉素 (GA3 )、3 吲哚乙酸 (IAA)、玉米素 (Z)和脱落酸 (ABA)的条件。采用WatersC18反相柱 (4 6mmi.d .... 建立了一种快速、提取率高的从植物中提取内源激素的样品处理方法 ,并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种间杂交稻的 4种内源激素 :赤霉素 (GA3 )、3 吲哚乙酸 (IAA)、玉米素 (Z)和脱落酸 (ABA)的条件。采用WatersC18反相柱 (4 6mmi.d .× 2 5 0mm ,5 μm) ,SPD 6AV紫外检测器。以甲醇 水 乙酸 (体积比为 45∶5 4 2∶0 8)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进样量 2 0 μL ;检测波长 2 5 4nm ;选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其回收率高 ,检出限分别为GA3 0 5mg/L ,IAA 0 1mg/L ,Z 0 3mg/L ,ABA 0 0 3mg/L。该法快速、灵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内源激素 亚种间杂交稻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萧浪涛 王若仲 +1 位作者 丁君辉 严钦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3,共5页
为探明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为材料 ,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以及发育过程中 IAA,GA3,Z和 ABA4种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低的亚种间杂交稻“两段灌浆”... 为探明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为材料 ,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以及发育过程中 IAA,GA3,Z和 ABA4种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低的亚种间杂交稻“两段灌浆”表现明显 ,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 ,孕穗期至开花期 IAA和 Z含量与起始灌浆势 (R0 )、平均灌浆速率 (Fmean)和籽粒充实率 (GF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开花期至花后 15 d这一期间 IAA ,Z和 ABA含量与 R0 ,Fmean和 GFP呈显著正相关 .在孕穗期至花后 10 d期间 ,IAA与 Z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灌浆期 IAA与GA3呈正相关 .由此可见 ,“两段灌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籽粒内源 IAA和 Z的含量及其相互作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亚种间杂交稻 籽粒灌浆 籽粒充实率 平均干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1 位作者 陈立云 康春林 《作物研究》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从籽粒充实指标、遗传、生态、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源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研究进展 ,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和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流”不畅是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 从籽粒充实指标、遗传、生态、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源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研究进展 ,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和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流”不畅是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饱攻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稻 籽粒充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陈立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间杂种 F1 籽粒充实度的表现中 ,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 ,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78.2 0 % ,特殊配合力方差占 2 1 .80 % .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 ,父本即粳型广亲和品种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4.86 )大于母本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2 .34 )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的遗传主要是受基因作用的影响 ,其广义遗传率为 82 .1 0 % ,狭义遗传力为 7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充实度 配合力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春优618亲本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生 毛一剑 +4 位作者 张小惠 张克勤 孔宪琴 林建荣 吴明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254-2254,2306,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春优618的制种产量。[方法]依据春优6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和对比,总结出了高产稳产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结果]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春优618制种地域选择面小,播种时间要求严格,... [目的]为了提高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春优618的制种产量。[方法]依据春优618亲本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和对比,总结出了高产稳产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结果]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春优618制种地域选择面小,播种时间要求严格,栽插密度要求特殊,同时注意防范异常气温导致花期不育的风险。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制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生产,才能提高杂交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春优618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制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春优618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尹超 刘烨 +2 位作者 陈秒 邓应德 肖层林 《作物研究》 2013年第4期387-392,共6页
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光合特性、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因素与提高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就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常出现的倒伏问题,提出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及分配与植株抗倒伏能力关系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光合特性 光合产物积累 干物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生长素对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生理活性和结实率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海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80-80,139,共2页
[目的]研究外源生长素(IAA)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生理活性和结实率的影响。[方法]以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材料,观察IAA对灌浆初期籽粒中ATP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的提高效应以及对实粒数的增加效应。[结果]外源生长素IAA在低浓度... [目的]研究外源生长素(IAA)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生理活性和结实率的影响。[方法]以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材料,观察IAA对灌浆初期籽粒中ATP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的提高效应以及对实粒数的增加效应。[结果]外源生长素IAA在低浓度时能促进灌浆初期杂交稻籽粒中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促进茎秆叶片上的营养物质转运到籽粒中去。在高浓度下则能显著增加弱势粒中的实粒数。[结论]外源生长素能为解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问题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亚种间杂交稻 生理活性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分良 唐湘如 《作物研究》 2002年第S1期220-225,共6页
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水稻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在生产中亚种间杂交稻常表现结实不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的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稻 结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母本与组合光合产物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廖色梅 邓应德 +2 位作者 翟少华 张海清 石书兵 《作物研究》 2015年第4期336-342,共7页
亚种间杂交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其干物质转化率低成为亚种间杂交稻获得高产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探索干物质转化率低的原因,探求生物学产量潜力与籽粒产量潜力的协调机制,以1个父本(R292),3个母本(Y58S... 亚种间杂交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其干物质转化率低成为亚种间杂交稻获得高产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探索干物质转化率低的原因,探求生物学产量潜力与籽粒产量潜力的协调机制,以1个父本(R292),3个母本(Y58S、培矮64S、83S),3个亚种间杂交组合(Y58S/292、培矮64S/292、83S/292)和对照(岳优9113)为材料,研究了母本与组合光合产物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所有供试材料各个时期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呈动态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以黄熟期最低,淀粉含量以黄熟期较高;(2)母本性状与组合性状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3)4个部位中,均以茎秆穗颈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茎鞘和剑叶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可溶性糖 淀粉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粒重分布和结实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伟林 祁玉良 +3 位作者 余新春 胡建涛 严德远 吴淑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亚种间杂交稻粒重分布特点和结实特性,为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开展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粒重分布、结实特性及其差异分析。[结果]粒重分布和结实特性呈现一定的... [目的]探讨亚种间杂交稻粒重分布特点和结实特性,为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开展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粒重分布、结实特性及其差异分析。[结果]粒重分布和结实特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穗上部总粒数较少,中下部较多,穗上部结实率较高,下部较低;穗上部的粒重较轻,下部较高。一次枝梗上的粒重较重,二次枝梗上粒重较轻,一次枝粳上籽粒优于二次枝粳上的籽粒;二次枝梗粒重占单穗粒重的比例大于一次枝梗。[结论]提高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栽培管理水平是必要的。一方面要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加强水肥调控;另一方面要适期化控,改善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粒重分布 结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秋南 《农业科技通讯》 2000年第10期8-8,共1页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高玉梅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共1页
关键词 两系法 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春优58
13
《中国农村科技》 2007年第2期31-31,共1页
春优58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2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8配组而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高适中,生长旺盛,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穗型大,后期耐寒转色好,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超高产杂交稻 新组合 中国水稻研究所 广亲和恢复系 粳型不育系 抗倒性 产量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优培九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4
作者 吕川根 《中国农村科技》 2001年第2期14-14,共1页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表现高产(亩产可达650~700千克)、优质、耐肥抗倒、抗白叶枯病与稻瘟病和适应性广的优点。可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也可在华南地区作双季早、晚稻以及浙南、赣州以南...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表现高产(亩产可达650~700千克)、优质、耐肥抗倒、抗白叶枯病与稻瘟病和适应性广的优点。可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也可在华南地区作双季早、晚稻以及浙南、赣州以南地区作双季连作晚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高产栽培技术 稻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连作晚稻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亩产 地区 浙南 赣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最新水稻育种技术
15
《四川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23-23,共1页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水稻 育种技术 亚种间杂交稻 杂交水稻研究 突破性进展 育种研究 水稻种植 种植面积 杂交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优培九”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陈开缄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示范表现 两优培九 再生稻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江苏省农科院 高产高效栽培 氮肥施用技术 试验示范 高产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