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硝酸细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娟 李君文 郑金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z2期8-10,共3页
从硝化细菌的生长特性 ,分类 ,检测 ,亚硝酸细菌氨单加氧酶等方面概要的叙述了国外在硝化细菌方面研究的进展 。
关键词 亚硝酸细菌 变形菌 多聚酶链式反应 氨单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质量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晶晶 朱昌雄 +3 位作者 孙东园 黄亚丽 郭萍 田云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9,90,共5页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凝胶共包埋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制备固定化颗粒,从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能2个方面综合评价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的质量。物理性状主要指颗粒是否成球、胶体粘连状况、颗粒弹性、稳定性和传质性能等;化学性能指异...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凝胶共包埋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制备固定化颗粒,从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能2个方面综合评价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的质量。物理性状主要指颗粒是否成球、胶体粘连状况、颗粒弹性、稳定性和传质性能等;化学性能指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颗粒的配方可改善固定化颗粒的物理性状;污水中添加碳源有利于提高固定化颗粒的除氮能力;在稳定处理期包埋2种活菌量的固定化颗粒去除氨氮效果差异不显著。此外,也发现固定化颗粒去除人工污水中氨氮的过程较为复杂,物理吸附、分子扩散和微生物硝化作用同时存在,其中微生物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 包埋法 含氮污水 物理性状 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亚硝酸细菌的筛选及转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枫 骆灵喜 +3 位作者 刘欢 李旭宁 赵振业 杨小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12,共7页
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分离出12株亚硝酸细菌,筛选出氨氮转化效率较高的6株菌Y11、Y14、Y22、Y32、Y41、Y52。结合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16SrDNA测序结果,可确定6株菌分别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代尔夫特菌属(Diaphorob... 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分离出12株亚硝酸细菌,筛选出氨氮转化效率较高的6株菌Y11、Y14、Y22、Y32、Y41、Y52。结合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16SrDNA测序结果,可确定6株菌分别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代尔夫特菌属(Diaphorobacter sp.)、剑菌属(Ensifer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土壤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对上述细菌的氨氮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Y11菌株氨氮转化速率为20.0mg/(L·d),Y32、Y41、Y52菌株氨氮转化速率为16.6mg/(L·d),Y14菌株氨氮转化速率为14.2mg/(L·d),Y22菌株氨氮转化速率为12.5mg/(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快速渗虑系统 亚硝酸细菌 亚硝化作用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亚硝酸细菌amoA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娟 李君文 +3 位作者 郑金来 王新为 宋农 古长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对从环境样品中分离的亚硝酸细菌(Ammonia oxidizingbacteria)amoA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为构建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采用亚硝酸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4个不同的畜牧养殖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样品(分别编号为1,2,3,4)在室温下富集培养2个月后,... 对从环境样品中分离的亚硝酸细菌(Ammonia oxidizingbacteria)amoA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为构建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采用亚硝酸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4个不同的畜牧养殖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样品(分别编号为1,2,3,4)在室温下富集培养2个月后,采取酚氯仿抽提的方法提取DNA。根据已报道的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sp.)amo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AMOB AMOE,并在AMOB,AMOE的5′-端分别加上了BamHⅠ和HindⅢ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以利于进一步酶切和克隆。用AMOB AMOE对4种样品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种样品中1号和3号样品扩增得到预期长度的DNA片段,2号和4号样品扩增没有得到预期片段。回收纯化PCR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构建amoA基因测序载体,并转化E.coliM15。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进行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DNA片段均与Nitrosomonassp.GH22的amoA基因有99 7%的同源性,可从环境中分离的亚硝酸细菌中克隆出amoA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细菌 AMOA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露星 蒋先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是全球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近十年来基于现代分子生态技术的发展,NOB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NOB的碳氮代谢途径及多样性远远超过...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是全球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近十年来基于现代分子生态技术的发展,NOB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NOB的碳氮代谢途径及多样性远远超过以往的认知,如NOB不仅可以氧化亚硝酸盐,也可以氧化尿素、氨以及氰酸盐获取能量;丰富了NOB与环境因素的响应及生态位分化特征的研究,其中Nitrospira更偏好于低氧的贫营养环境,中温的富营养环境更有利于Nitrobacter的生存;对NOB Nitrospira与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 Nitrospira)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初步探索,二者虽然同属于Nitrospira谱系并且都具备亚硝酸盐氧化能力,但comammox Nitrospira对亚硝酸盐的亲和力较低而对氨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主要分布在低氨的寡营养生境,而NOB Nitrospira对亚硝酸盐有较高亲和力,主要分布在低亚硝酸盐环境。本文基于上述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土壤环境或许可以成为NOB研究的新切入点;迫切需要探究缩短NOB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并结合分子生态技术揭示NOB代谢多样性的实际依据以及NOB在碳氮循环中的真正贡献;探究NOB在代谢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新机制,为揭示和预测NOB在环境中的响应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亚硝酸盐氧化 代谢多样性 全程氨氧化细菌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异养型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焱生 魏民 +2 位作者 张艾晓 武斌 钟卫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6-202,共7页
以亚硝酸盐和琥珀酸钠作为惟一氮、碳源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一株能够高效氧化亚硝酸盐的硝化菌株,并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pH、温度、转速、初始亚硝基氮的浓度以及盐浓度对其氧化亚硝酸盐的影... 以亚硝酸盐和琥珀酸钠作为惟一氮、碳源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一株能够高效氧化亚硝酸盐的硝化菌株,并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pH、温度、转速、初始亚硝基氮的浓度以及盐浓度对其氧化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好氧条件下,该菌株能在12 h内将356.004 mg/L亚硝酸盐降解99.53%。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同源性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并将其命名为LYS-86。该菌株氧化亚硝酸盐的最适pH8.0-10.0,温度30℃,转速180 r/min,盐浓度1 g/L。当培养基中初始亚硝酸盐浓度为0.5 g/L时,菌株LYS-86的硝化活性最高,随着培养基中初始亚硝基氮浓度的不断提高,菌株LYS-86的硝化活性会不断下降。本研究利用硝化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了一株异养型亚硝酸氧化菌菌株,该菌株具有高效的硝化活性,为今后该菌株的实际应用及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硝化活性 假单胞菌属 同源性分析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固定化方法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华平 林炜铁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对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包埋固定化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选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试验发现混合载体中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的含量、包埋菌液浓度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效果有重要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这4... 对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包埋固定化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选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试验发现混合载体中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的含量、包埋菌液浓度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效果有重要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这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包埋条件为:聚乙烯醇8%、海藻酸钠1%、包埋菌液浓度26g/L、固定化小球交联时间16h。对影响固定化菌降解亚硝酸盐氮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固定化菌的适宜降解条件为:温度30℃、pH7.0及DO≥2.0mg/L。将固定化菌用于养殖水亚硝酸盐氮降解,10d内将亚硝酸盐氮从1.210mg/L降至0.041mg/L,具有稳定、持续降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固定化 正交试验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过程中硝酸盐的定性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青 吴灶和 钱鸣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580,共5页
本文对海水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过程中硝酸盐的定性检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NaNO2起始浓度为100mg/L的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培养系统中,1mL培养液中残余的NaNO2,可先用 1.0mol/L盐酸溶液20μL和50g/L氨基磺... 本文对海水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过程中硝酸盐的定性检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NaNO2起始浓度为100mg/L的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培养系统中,1mL培养液中残余的NaNO2,可先用 1.0mol/L盐酸溶液20μL和50g/L氨基磺酸铵溶液10-20μL将其去除,然后再用二苯胺试剂对培养液中经亚硝酸 氯化细菌转化来的NaNO3进行定性检测,可检测出的NaNO3浓度下限在20mg/L左右。在NaNO2起始浓度不同的 富集培养系统中,去除NaNO2所需盐酸溶液、氨基磺酸铵溶液的量可根据其起始浓度按比例相应增减,但NaNO2的 起始浓度不宜超过200mg/L。该方法亦适用于淡水亚硝酸氧化细菌初始富集培养过程中硝酸盐的定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氧化细菌 硝酸 定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连作枯萎病黄瓜根际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群落特征
9
作者 郑晨萌 刘星 +5 位作者 张影 任秀娟 陈碧华 王菲 申长卫 吴大付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07-1818,共12页
集约化设施黄瓜连作导致枯萎病高发,但根际功能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设施连作黄瓜为供试对象,通过采集枯萎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病株和健株根际间两... 集约化设施黄瓜连作导致枯萎病高发,但根际功能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设施连作黄瓜为供试对象,通过采集枯萎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病株和健株根际间两种亚硝酸盐氧化微生物——硝化杆菌(Nitrobacter)和硝化螺菌(Nitrospira)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病株根际亚硝态氮含量和Nitrospira丰度与健株无差异,但亚硝酸盐氧化潜势和Nitrobacter丰度更高(P<0.05)。Nitrobacter和Nitrospira群落多样性在病株和健株根际间均无显著差异,但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具体来看,病株根际Nitrobacter Cluster 6、Nitrobacter Cluster 5和Namibia soil Cluster 1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株(P<0.05),但Nitrobacter Cluster 2b和Nitrospira lineageⅡ平均相对丰度低于健株。亚硝酸盐氧化潜势与Nitrobacter丰度和Nitrobacter Cluster 6平均相对丰度均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亚硝态氮含量是影响Nitrobacter和Nitrospira群落结构最重要的土壤理化因子。本研究表明,设施连作黄瓜枯萎病的发生导致了植株根际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功能微生物群落及其活性的恢复应是设施连作病害土壤改良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设施黄瓜 枯萎病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亚硝酸盐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冬仁 沈锦玉 +3 位作者 潘晓艺 叶雪平 徐洋 尹文林 《农学学报》 2011年第2期49-53,共5页
为寻找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稳定和安全的优良菌株,采用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富集、分离技术从湖州某水域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纯培养菌株N3。提取细菌的总DNA,利用细菌16S 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 为寻找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稳定和安全的优良菌株,采用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富集、分离技术从湖州某水域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纯培养菌株N3。提取细菌的总DNA,利用细菌16S 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anger末端终止法测序分析,用NCBI-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等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N3的DNA扩增产物片断大小为1441bp,测序结果经检索证实N3与标准菌株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AY665978.1)16S rDNA保守性片段有100%的同源性,可以判定所分离得到的N3菌株为纤维单胞菌属的纤维化纤维单胞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氧化细菌 16S RDNA 聚合酶链反应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细菌的纯菌株和野生菌群在生物膜构建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鲍鹰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5,共3页
关键词 亚硝酸细菌 硝酸细菌 驯化 生物膜 硝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amo细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多样性和潜在功能研究
12
作者 丁昊 李长鑫 +1 位作者 丁静 兰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是自然环境中减少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n-damo)细菌在湖泊、河流、稻田和生物反应器等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和群落格局。然而,以往的环境调研主要集中在单一...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是自然环境中减少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n-damo)细菌在湖泊、河流、稻田和生物反应器等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和群落格局。然而,以往的环境调研主要集中在单一生态环境或样本类型,使得n-damo细菌在全球生态格局中的总体作用和分布特征仍然存在一定的未知。此外,在描述不同生态环境中n-damo细菌多样性时,16S rRNA和pmoA基因之间的具体区别或偏好性尚不清楚。因此,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基于n-damo细菌的两个关键基因,即16S rRNA和pmo 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来评估不同生态系统中n-damo细菌的多样性特征。研究发现,16Sr RNA和pmoA基因所揭示的n-damo细菌遗传多样性和潜在功能存在差异。保守性更高的16S r RNA基因在湿地环境中多样性最高,而在人工富集环境中多样性最低。pmo A基因则在淡水环境中表现出最高的多样性,但也同样在人工富集环境中表现出最低的多样性。热图和韦恩图显示,淡水环境和湿地环境中n-damo细菌的相似性最高,但人工富集和咸水环境下的n-damo细菌与其他环境差异显著。此外,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6S rRNA与pmoA基因具有不同的同源模式,16S r RNA因其保守性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pmo A基因则表现出更多的簇族分化。这些结果为了解DAMO微生物对不同生态系统中甲烷减排和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提供了重要见解。此外,未来n-damo细菌的环境调研工作应同时分析16S rRNA和pmo A基因,从而对n-damo细菌的分布和功能进行更加科学地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 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n-damo细菌) 16S rRNA基因 pmo A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丽华 吕新 +2 位作者 刘兰英 黄薇 李玥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8-1083,共6页
用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分析闽江河口湿地芦苇、互花米草和红树林根际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不同采样深度亚硝酸细菌数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而反硝化细菌数量则表现... 用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分析闽江河口湿地芦苇、互花米草和红树林根际土壤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不同采样深度亚硝酸细菌数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而反硝化细菌数量则表现为20~40cm土层>0~20cm土层;芦苇、互花米草和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的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均表现出春秋两季大于夏季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闽江河口湿地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与总氮(TN)、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亚硝酸细菌与反硝化细菌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O_3^--N和NH_4^+-N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河口湿地 亚硝酸细菌 反硝化细菌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钠对硝化细菌制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梦雪 刘伶俐 +1 位作者 钱生财 宋志文 《河北渔业》 2012年第12期7-10,共4页
分别研究丙酮酸钠对淡水型和海水型硝化细菌制剂中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酸钠能明显提高AOB活性,缩短其对环境的适应时间。在丙酮酸钠浓度为7mmol/L时,12h海水型硝化细菌和淡水型硝化细菌对... 分别研究丙酮酸钠对淡水型和海水型硝化细菌制剂中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酸钠能明显提高AOB活性,缩短其对环境的适应时间。在丙酮酸钠浓度为7mmol/L时,12h海水型硝化细菌和淡水型硝化细菌对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4.7%和63.4%,是对照组的8.82倍和2.98倍。丙酮酸钠对NOB活性影响与AOB存在不同,其中,丙酮酸钠对海水型硝化细菌NOB有抑制作用,并随其浓度升高而增大,但对淡水型硝化细菌NOB活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钠 硝化细菌制剂 氨氧化细菌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硝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细菌及其在自然界的意义
15
作者 秦浩然 马魁英 《生物学教学》 1988年第4期25-28,共4页
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是1889年维诺格拉德斯基第一次分离出来的化能自养菌,这是一类能使土壤中的氨或铵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具有硝化作用的细菌。一、硝化细菌的种类硝化细菌包括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两个生理类群,归... 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是1889年维诺格拉德斯基第一次分离出来的化能自养菌,这是一类能使土壤中的氨或铵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具有硝化作用的细菌。一、硝化细菌的种类硝化细菌包括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两个生理类群,归属于独立的一科,即硝化杆菌科(Nitrobacteraceae)。 1.把氨氧化成亚硝酸的细菌是亚硝酸细菌,分为两类六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亚硝酸细菌 化能自养菌 硝化杆菌科 氨氧化 亚硝化 菌胶团 硝化杆菌属 中间产物 化能无机营养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彩霞 焦如珍 +3 位作者 董玉红 孙启武 周新华 李峰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衡量土壤氮素循环生化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短期氮沉降中不同氮素形态的沉降量对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初期的变化趋势对森林氮素调控...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衡量土壤氮素循环生化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短期氮沉降中不同氮素形态的沉降量对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初期的变化趋势对森林氮素调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杉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在杉木幼龄林内建立30个1 m ×1 m的样方,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 hm -2a -1)、N2(40 kg·hm -2a -1)、N3(60 kg·hm -2a -1)、N4(80 kg·hm -2a -1)]和2种氮形态(I铵态氮、II硝态氮)的模拟沉降试验。分别于2013年6,8,10月从0~10 cm和10~20 cm 土层取样测定微生物数量。固氮菌数量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硝酸和亚硝酸细菌数量采用 MPN-Griess 比色法,反硝化细菌(厌氧)采用酚二磺比色法。【结果】各处理的0~10 cm土层中固氮菌数量均高于10~20 cm 土层;随着氮沉降量增加,可培养固氮菌数量先升高后降低。低于60 kg·hm -2 a -1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0~10 cm 土层亚硝酸细菌数量,随铵态氮沉降量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在 N1或 N2处理达到最大值;施硝态氮时,菌落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最终趋于平稳。在6月,虽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氮沉降量相同,但0~10 cm 土层中的亚硝酸细菌数量差异极显著,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8月和10月的硝酸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随氮沉降量增加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且在相同氮素沉降量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反硝化细菌的时间变化与其他菌落不同,施铵态氮时二土层的变化趋势相反,施加硝态氮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较平缓,NO3--N的 N4处理有轻微抑制作用。【结论】0~10 cm土层的固氮菌数量大于10~20 cm土层,0~60 kg·hm -2 a -1铵态氮和0~80 kg·hm -2 a -1硝态氮均可促进固氮菌的生长。亚硝酸细菌在2种氮形态处理时的变化趋势相反,低铵态氮处理可促进亚硝酸细菌的生长,低硝态氮处理抑制其生长。氮形态对硝酸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低氮处理促进硝酸细菌数量的增长,而中氮处理开始出现抑制作用。氮沉降量对反硝化细菌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固氮菌 硝酸细菌 亚硝酸细菌 反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系统中硝化菌的菌群结构和动态变化 被引量:32
17
作者 曾薇 张丽敏 +3 位作者 王安其 张洁 彭永臻 段俊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57-3265,共9页
研究分析了4种不同工艺类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丰度及菌群结构.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4种工艺中AOB菌群的丰度范围为8.56×106~4.46×107cells/g MLSS;NOB菌群的丰度为3.37×108... 研究分析了4种不同工艺类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丰度及菌群结构.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4种工艺中AOB菌群的丰度范围为8.56×106~4.46×107cells/g MLSS;NOB菌群的丰度为3.37×108~1.53×109cells/g MLSS.每个工艺中Nitrospira都是优势NOB,占NOB菌群的88%以上.A2O工艺冬季AOB和Nitrospira丰度比夏季均有所降低,这是导致冬季生物脱氮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基于amo 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序列属于Nitrosomonas,其中Nitrosomonas oligotropha cluster占克隆文库的60.1%,是AOB种群中的优势菌属,Nitrosomonas-like cluster和Nitrosomonas europaea cluster次之,分别占克隆文库的29.6%和9.1%.N.europaea cluster只在A2O工艺中出现,且在A2O工艺夏季污泥样品克隆文库中达到44.7%.低DO运行使N.europaea cluster成为优势AOB是A2O工艺夏季出现较高亚硝酸盐积累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证实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优势AOB和NOB分别为Nitrosomonas和Nitrospira,硝化菌群占总菌群的1%~7%,其丰度、相对含量和菌群结构是影响硝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AOB)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 城市污水处理厂(WWTPs) 实时定量PCR(QPCR) AMO 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硝化池内的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海明 吕锡武 +1 位作者 史静 顾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8-223,F0003,共7页
为了探究双污泥系统下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硝化池内微生物特性,该文利用原位荧光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电子显微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M)方法和Image-Pro Plus(IPP)软件考察了... 为了探究双污泥系统下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硝化池内微生物特性,该文利用原位荧光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电子显微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EM)方法和Image-Pro Plus(IPP)软件考察了该工艺中硝化细菌的种群结构、形态和硝化污泥微观三维结构图。结果表明:该工艺中硝化池内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数量要多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占总细菌的比例分别为46.2%,28.5%,且AOB处于污泥颗粒外层而NOB处于污泥颗粒内层,可能由于NOB利用AOB的代谢产物所致;工艺中硝化细菌多以球形或短杆菌为主,NOB生长时多以几个细胞形成小团聚体,而AOB生长时则形成大的团聚体;通过硝化污泥微观三维结构发现,污泥外层呈密实状而内层较疏松且有空洞存在,可能由于污泥外层和内层微生物的丰度差异、营养物质和溶解氧的浓度差异所致。此外,与传统的单污泥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双污泥工艺明显地增强了硝化细菌的生长和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 细菌 污泥硝化 氨氧化细菌 亚硝酸氧化细菌 荧光原位杂交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化工艺稳定运行动力学判据方程的建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洋 左剑恶 +1 位作者 鲁颐琼 卜德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8,共6页
在Monod方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温度、pH值、DO、游离氨氮浓度和亚硝酸氮浓度等因素对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生长速率的影响,分别建立了AOB和NOB的生长动力学方程,并确定了亚硝化工艺稳定运行的动力学判据为μAOB>μ... 在Monod方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温度、pH值、DO、游离氨氮浓度和亚硝酸氮浓度等因素对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生长速率的影响,分别建立了AOB和NOB的生长动力学方程,并确定了亚硝化工艺稳定运行的动力学判据为μAOB>μNOB.计算和讨论了亚硝化工艺稳定运行时的温度、DO和pH值等工艺条件的范围,结果表明,当其他工艺条件适合时,即使在温度<20℃或者DO>3mg/L等"不利"条件下,亚硝化工艺也可以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 氨氧化细菌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枫湖沉积物中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陶 沈威 +2 位作者 胡继伟 黄先飞 金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83-5186,共4页
选择喀斯特地区饮用水源地红枫湖水库为研究对象,研究与氮循环有关的微生物。采用稀释平板法及最适或然数法测定了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8个站位中氨化细菌、氨氧... 选择喀斯特地区饮用水源地红枫湖水库为研究对象,研究与氮循环有关的微生物。采用稀释平板法及最适或然数法测定了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8个站位中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分别为104~106 CFU/g、105~107 MPN/g、105~108 MPN/g、105~109 MPN/g。其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多的是大坡上采样点,其余采样点差别不大;氨氧化细菌数量最多的是花渔洞大桥采样点;新庄的亚硝酸氧化细菌高于其他采样点;反硝化细菌数量较大的是大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氨化细菌 氨氧化细菌 亚硝酸氧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