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椒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清除亚硝酸盐及抑菌活性对比研究
1
作者 陈新宇 张雪 谢贞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89,95,共7页
该研究以花椒叶为原料,使用不同溶剂(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对花椒叶进行超声提取,对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并考察了对抗氧化活性、清除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总... 该研究以花椒叶为原料,使用不同溶剂(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对花椒叶进行超声提取,对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并考察了对抗氧化活性、清除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为(94.77±0.56)mg/g;丙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2.47±0.24)mg/g。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IC_(50)=(0.108±0.002)mg/mL)的清除能力最强,丙酮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IC_(50)=(0.094±0.001)mg/mL)的清除能力最强,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羟自由基(IC_(50)=(0.105±0.005)mg/mL)的清除能力最强;清除亚硝酸盐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物对亚硝酸盐清除率最强,为57.86%。在抑菌方面,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两种实验菌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效果,其中无水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且花椒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研究发现,花椒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清除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也进一步为花椒叶的开发、提取、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叶 总多酚 总黄酮 氧化活性 亚硝酸盐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亚硝酸盐氧化菌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谢丽 殷紫 +2 位作者 尹志轩 王悦超 周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47-2655,共9页
近年来,厌氧氨氧化工艺(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作为一种新型的脱氮技术,由于其耗能少、效率高而被应用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中。然而,实际运行的厌氧氨氧化工程中有时会出现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 近年来,厌氧氨氧化工艺(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作为一种新型的脱氮技术,由于其耗能少、效率高而被应用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中。然而,实际运行的厌氧氨氧化工程中有时会出现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大量繁殖的情况,导致硝酸盐积累,脱氮效率下降。在一段式Anammox反应器中,通过控制某些影响因素,如调节体系中的溶解氧,控制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的浓度,调控碳源浓度以及外加中间产物(N2H4、NO和NH2OH)等方式,能够在维持Anammox工艺脱氮效率的同时有效抑制NOB。除了系统地综述一段式Anammox工艺中NOB抑制手段以外,将进一步讨论实际Anammox工程应用中抑制NOB大量繁殖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段式厌氧氨氧化 亚硝酸盐氧化抑制 溶解氧 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 碳源 中间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亚硝酸对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的抑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昕怡 常焕焕 +3 位作者 于雪 李晓强 王光杰 孙洪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探究游离亚硝酸(FNA)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的影响,以富集的NOB菌属为研究对象,基于4种抑制动力学模型,考察了不同pH值(6.5、7.0、8.0)条件下FNA对NOB活性的抑制影响,并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亚硝酸盐氧化还... 为探究游离亚硝酸(FNA)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的影响,以富集的NOB菌属为研究对象,基于4种抑制动力学模型,考察了不同pH值(6.5、7.0、8.0)条件下FNA对NOB活性的抑制影响,并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基因(nxrA和nxrB)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B富集系统内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为最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为38.0%;Haldane模型、Aiba模型和Edwards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FNA对NOB活性的抑制影响,具有显著的“低促高抑”的特征;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Aiba模型最优,获得的最大动力学常数r_(max)为13.63 g N·(g VSS·d)^(-1)(pH值8.0),KS为0.13 mg·L^(-1)(pH值7.0),KI为0.63 mg·L^(-1)(pH值7.0);此外,pH值显著影响nxrA和nxrB基因的绝对丰度,随着pH值的增大,两者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xrA基因的拷贝数(1.6×10^(9)~2.6×10^(9)拷贝数/g湿污泥)比nxrB基因的拷贝数(3.1×10^(7)~4.6×10^(7)拷贝数/g湿污泥)高1~2个数量级,nxrA是NOB菌属的主导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亚硝酸 PH值 亚硝酸盐氧化 动力学 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解氧间歇曝气对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包鹏 王淑莹 +2 位作者 马斌 张琼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96-2702,共7页
为了解溶解氧对间歇曝气模式下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种群结构的影响,在以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以间歇曝气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中,检测两种主要NOB菌(Nitrospira、Nitrobacter)在低溶解氧运行时期(55d)和高溶解氧运行时期(113d)数量及结构... 为了解溶解氧对间歇曝气模式下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种群结构的影响,在以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以间歇曝气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中,检测两种主要NOB菌(Nitrospira、Nitrobacter)在低溶解氧运行时期(55d)和高溶解氧运行时期(113d)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运行时期Nitrospira的含量远高于Nitrobacter的含量,与Candidatus Nitrospira defluvii相似性较高的菌种为Nitrospira的优势菌种;而进入高溶解氧运行时期后,Nitrospira含量逐渐降低,相反Nitrobacter含量逐渐升高成为主要NOB菌群,并且其大多数菌种与Nitrobacter winogradskyi菌相似.另外,在低溶解氧运行转变为高溶解氧运行阶段出现了一定的亚硝酸积累,并在Nitrobacter成为优势NOB菌群过程中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亚硝酸盐氧化 NITROSPIRA NITROBAC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富集培养与其污泥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怡君 王淑莹 +2 位作者 汪传新 张宇坤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78-1983,共6页
为了解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特性,以某中试SBR的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以NO2--N为底物,采用逐步提高进水NO2--N浓度的方式,通过控制高游离亚硝酸(FNA)浓度联合高DO浓度对NOB进行富集培养.65d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结果显示NOB占细... 为了解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特性,以某中试SBR的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以NO2--N为底物,采用逐步提高进水NO2--N浓度的方式,通过控制高游离亚硝酸(FNA)浓度联合高DO浓度对NOB进行富集培养.65d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结果显示NOB占细菌总数的80%以上[Nitrobacter(NOB的一个种,菌体呈杆状或梨状):80%;Nitrospira(NOB的一个种,菌体呈螺旋状):5%],表明成功富集培养出NOB为优势菌种的活性污泥.并且自然形成颗粒污泥,MLSS约为700mg/L,MLVSS/MLSS为0.278,SVI约为6mL/g.富集后污泥SVI较低的原因可能是污泥无机化程度高,污泥以无机盐沉淀为晶核形成颗粒污泥.试验结果表明,该污泥能够处理NO2--N浓度为1000mg/L的污水,比硝化速率为131.03mg/(g MLVSS·h),比耗氧速率为169.5mg O2/(g MLVS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 富集 颗粒污泥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异养型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焱生 魏民 +2 位作者 张艾晓 武斌 钟卫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6-202,共7页
以亚硝酸盐和琥珀酸钠作为惟一氮、碳源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一株能够高效氧化亚硝酸盐的硝化菌株,并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pH、温度、转速、初始亚硝基氮的浓度以及盐浓度对其氧化亚硝酸盐的影... 以亚硝酸盐和琥珀酸钠作为惟一氮、碳源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一株能够高效氧化亚硝酸盐的硝化菌株,并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pH、温度、转速、初始亚硝基氮的浓度以及盐浓度对其氧化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好氧条件下,该菌株能在12 h内将356.004 mg/L亚硝酸盐降解99.53%。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同源性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并将其命名为LYS-86。该菌株氧化亚硝酸盐的最适pH8.0-10.0,温度30℃,转速180 r/min,盐浓度1 g/L。当培养基中初始亚硝酸盐浓度为0.5 g/L时,菌株LYS-86的硝化活性最高,随着培养基中初始亚硝基氮浓度的不断提高,菌株LYS-86的硝化活性会不断下降。本研究利用硝化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了一株异养型亚硝酸氧化菌菌株,该菌株具有高效的硝化活性,为今后该菌株的实际应用及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 硝化活性 假单胞 同源性分析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FNA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选择性抑菌效应 被引量:16
7
作者 委燕 王淑莹 +1 位作者 马斌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45-4149,共5页
为了研究缺氧条件下游离亚硝酸(FNA)对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选择性抑菌效应,通过批次试验考察活性污泥经缺氧FNA(0.27 mg HNO-2-N·L-1)处理6 h后,其氨氧化速率与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变化及AOB和NOB活性恢复情况。... 为了研究缺氧条件下游离亚硝酸(FNA)对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选择性抑菌效应,通过批次试验考察活性污泥经缺氧FNA(0.27 mg HNO-2-N·L-1)处理6 h后,其氨氧化速率与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变化及AOB和NOB活性恢复情况。结果表明:经缺氧FNA处理的活性污泥,NOB活性下降83.57%,而AOB的活性仅下降22.34%。此污泥在正常条件下运行34个周期后,NOB的活性仍未得到恢复,且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率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90%以上。典型周期内氮化合物浓度变化研究表明,即使在过曝气2 h的条件下,亚硝酸盐积累并未遭到破坏。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缺氧FNA选择性抑菌效应有望稳定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为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亚硝酸 选择性 氧化 亚硝酸盐氧化 短程硝化 曝气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布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洪义国 焦黎静 +2 位作者 吴佳鹏 龙爱民 王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微生物介导的硝化过程是全球氮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催化亚硝酸盐氧化过程的功能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已鉴定的NOB涵盖4个菌门,分属7个菌属。其中,亚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由于多样性高、分布广泛成... 微生物介导的硝化过程是全球氮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催化亚硝酸盐氧化过程的功能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已鉴定的NOB涵盖4个菌门,分属7个菌属。其中,亚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由于多样性高、分布广泛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NOB多样性组成、系统进化关系、生态分布特征以及亚硝酸盐氧化和自养固碳的过程机制,阐述了其在海洋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功能,并展望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 硝化螺旋 系统进化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载体固定亚硝酸盐氧化菌处理养殖废水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寿光 郭安南 +1 位作者 章文军 张德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9-92,共4页
利用新型复合载体固定亚硝酸盐氧化菌,确定了挂膜条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对NO-2-N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对虾养殖水处理。结果表明,新型载体可以较好地固定亚硝酸盐氧化菌,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6 h、3 h、1h的条件下,NO-2-N的最大去除... 利用新型复合载体固定亚硝酸盐氧化菌,确定了挂膜条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对NO-2-N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对虾养殖水处理。结果表明,新型载体可以较好地固定亚硝酸盐氧化菌,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6 h、3 h、1h的条件下,NO-2-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100%、98.77%、90.59%、59.02%。在HRT为1 h时,固定化的亚硝酸盐氧化菌可以高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NO-2-N,去除率达7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 复合载体 水力停留时间 养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亚硝酸盐氧化菌动力学及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昕 吴长峰 +3 位作者 于雪 吕慧 陈桐生 孙洪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37-1544,共8页
为探究pH值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动力学影响,本试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以富含NOB的活性污泥为对象,基于Monod模型考察不同pH值对NOB活性动力学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Monod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不同pH值条件下... 为探究pH值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动力学影响,本试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以富含NOB的活性污泥为对象,基于Monod模型考察不同pH值对NOB活性动力学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Monod方程可较好地反映不同pH值条件下基质底物浓度对NOB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SNi OR)的影响,且pH=7.0时动力学参数Ks为(6.167mg/L),r(max)为[1.134g/(g·d)],此时NOB活性最好.利用钟形经验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最大比降解速率(r(max))随pH值的增大呈钟形变化,本试验NOB的最佳pH值为(6.9±0.1),其中r(max)维持在r(opt)一半以上的pH值范围(ω)为(3.26±0.4).以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类基因(nxrA、nxrB)为引物,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pH值条件下nxrA基因和nxrB基因拷贝数的变化趋势均与动力学参数(Ks、r(max))的规律一致,且nxrA和nxrB基因在系统的降解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 PH值 动力学 钟形经验模型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薇 杨莹莹 +3 位作者 王向东 李磊 李博晓 彭永臻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以2种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EBPR系统中的聚磷菌对于亚硝酸盐的耐受能力不同。人工配水富集聚磷菌的活性污泥,当亚硝态氮浓度超过10mg/L时,聚磷菌吸收VFA受... 以2种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EBPR系统中的聚磷菌对于亚硝酸盐的耐受能力不同。人工配水富集聚磷菌的活性污泥,当亚硝态氮浓度超过10mg/L时,聚磷菌吸收VFA受到抑制,PHA的合成减少,磷酸盐的释放增加;处理生活污水的SBR短程脱氮除磷活性污泥,亚硝酸盐的浓度高达30mg/L时,未对聚磷菌的厌氧代谢造成抑制,但引起异养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VFA,导致PHA合成量和释磷量的减少。富集聚磷菌的活性污泥投加亚硝酸盐后P/VFA增大,说明有亚硝酸盐存在时更多的能量用于VFA的吸收。对2种活性污泥中聚磷菌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定量分析表明:富集聚磷菌系统中聚磷菌含量达到55%,而短程脱氮除磷系统中为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 亚硝酸盐 厌氧代谢 抑制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交替氧化酶对水稻稻瘟菌防治的影响初探
12
作者 徐飞 刘杨 +1 位作者 许健成 余璐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08-2916,共9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每年因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受到广泛关注。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生,从而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值得注意的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每年因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受到广泛关注。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生,从而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值得注意的是,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广泛存在于植物和真菌中,是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末端氧化酶,被证实参与了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以及真菌胁迫响应等。本文比较分析了水稻AOX和稻瘟菌AOX蛋白结构差异,并利用AOX抑制剂开展稻瘟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水稻AOX和稻瘟菌AOX蛋白的双铁催化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相对保守,但其在泛醌通道大小、氨基酸组成以及形成的疏水口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通过AOX抑制剂处理可明显减缓稻瘟菌菌丝的生长,并减轻水稻叶片稻瘟菌病害症状。本研究表明,AOX可作为有效靶标用于抑制稻瘟菌,在水稻稻瘟菌病害防治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交替氧化 稻瘟 病害防治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对亚硝态氮氧化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张宇坤 王淑莹 +1 位作者 董怡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2-1247,共6页
高浓度游离氨(FA)或游离亚硝酸(FNA)条件下硝化过程常出现亚硝态氮积累,FA、FNA对亚硝态氮氧化菌(NOB)的影响并不清楚.首先用高浓度亚硝态氮污水富集培养NOB,对富含NOB的污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表明,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 高浓度游离氨(FA)或游离亚硝酸(FNA)条件下硝化过程常出现亚硝态氮积累,FA、FNA对亚硝态氮氧化菌(NOB)的影响并不清楚.首先用高浓度亚硝态氮污水富集培养NOB,对富含NOB的污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表明,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比例为(71±5)%.用此污泥考察不同FA、FNA浓度对NO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OB的活性随着FA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当FA浓度在10mgNH3-N/L左右时,NOB的活性仅为FA为0时的50%.低浓度的FNA(FNA<0.03mg HNO2-N/L)对NOB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当FNA≥0.2mg/L时,NOB的活性被完全抑制.采用Aiba模型计算得到FNA对NOB的抑制常数KI,FNA,NOB为0.0968mg/L.FNA在0.0968mg/L左右时NOB活性仅为FNA为0.003mg/L时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亚硝态氮氧化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消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燕丹 刘零怡 +3 位作者 楼乔明 张鑫 吴祖芳 刘连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9-286,共8页
加工蔬菜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降低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也是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文中综述了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形成机制、亚硝峰产生规律和亚硝酸盐消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阐明了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产生机理... 加工蔬菜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降低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也是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文中综述了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形成机制、亚硝峰产生规律和亚硝酸盐消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阐明了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产生机理,分析了食品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柠檬酸、茶多酚、竹叶黄酮、藤茶、苹果提取物等)消除亚硝酸盐的机理和作用剂量关系,以及益生菌代谢清除亚硝酸盐和其他植物提取物消除亚硝酸盐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展望了亚硝酸盐的消除技术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蔬菜 亚硝酸盐 氧化 益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替代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红涛 孔保华 蒋亚男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2年第3期50-54,共5页
亚硝酸盐是目前肉制品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发色剂,它不仅能赋予肉制品诱人的粉红色,也能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但亚硝酸盐具有毒性,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鉴于此,人们一直努力寻求合适的物质来替代亚硝酸盐在腌肉中的作... 亚硝酸盐是目前肉制品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发色剂,它不仅能赋予肉制品诱人的粉红色,也能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但亚硝酸盐具有毒性,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鉴于此,人们一直努力寻求合适的物质来替代亚硝酸盐在腌肉中的作用,但是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一直没有找到一种单一的物质来替代亚硝酸盐在腌肉中的作用。本文从发色、抗氧化和抗菌性方面综述了一些国内外亚硝酸盐替代物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亚硝酸盐 发色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液中硝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庄文 段继周 +3 位作者 邵宏波 张颖 闫化云 邢四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7期4125-4130,共6页
对绥中36—1油井B区油井采出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纯化出了一株生长旺盛、硝酸盐还原能力强的硝酸盐还原菌(Nitrate-Reducing Bacteria,NRB)菌株B92—1,对其进行了常规鉴定及16S rRNA分析,并进行了该菌株对富集的硫酸盐还... 对绥中36—1油井B区油井采出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纯化出了一株生长旺盛、硝酸盐还原能力强的硝酸盐还原菌(Nitrate-Reducing Bacteria,NRB)菌株B92—1,对其进行了常规鉴定及16S rRNA分析,并进行了该菌株对富集的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的竞争性抑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仅仅投加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对其中硝酸盐还原菌的激活作用以及产抑制硫化物产生的能力有限,而同时加入分离自采出液的NRB则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产硫化物活性都产生了明显的抑制,并且亚硝酸盐的抑菌效果优于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还原 硫酸盐还原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油田 竞争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结合代谢组学探讨新型IDO1抑制剂与淫羊藿苷元组合物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梦 崔德宇 +4 位作者 刘译璠 徐燕 沈萌萌 卢小艳 姚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目的研究IDO-1抑制剂(3-047)与淫羊藿苷元(Y003)质量比为1∶1.6的组合物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db/db小鼠给药治疗24周后,在考察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联合非靶向代谢组学,从“... 目的研究IDO-1抑制剂(3-047)与淫羊藿苷元(Y003)质量比为1∶1.6的组合物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db/db小鼠给药治疗24周后,在考察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同时,进一步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联合非靶向代谢组学,从“微生物-肠-肾”轴的角度探究3-047与Y003组合物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FBG、Scr、BUN、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与系膜扩张,氧化应激损伤加重,肠道菌群丰度降低、结构与功能紊乱,而3-047与Y003组合物可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状况,明显增加 Alloprevotella、Alistipes和Dubosiella 等的相对丰度,降低 Ligilactobacillus、Dubosiella和Lactococcus 等的相对丰度。代谢组学共筛选出11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并富集到丙氨酸、酪氨酸与色氨酸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途径。 结论 3-047与Y003的组合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相关氨基酸代谢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肾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缓解氧化应激,进而实现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证明肠道菌群和相关代谢产物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肠道 代谢组学 IDO-1抑制 淫羊藿苷元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外碳源反硝化过程N_2O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委燕 王淑莹 +3 位作者 马斌 李夕耀 何岳兰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2-1727,共6页
本试验通过批次试验考察了亚硝酸盐对外碳源反硝化过程N2O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NO2^--N初始浓度为5.92-35.23mg/L时,随着NO2^--N浓度的增加,反硝化过程中N2O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当NO2^--N浓度为35.23mg/L时,NO2^--N还原量的46.26%被转化为... 本试验通过批次试验考察了亚硝酸盐对外碳源反硝化过程N2O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NO2^--N初始浓度为5.92-35.23mg/L时,随着NO2^--N浓度的增加,反硝化过程中N2O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当NO2^--N浓度为35.23mg/L时,NO2^--N还原量的46.26%被转化为N2O.通过对比试验得出,N2O还原酶与亚硝酸盐还原酶对电子的竞争和游离亚硝酸(FNA)对N2O还原酶的抑制会导致N2O比还原速率下降,造成反硝化过程N2O积累.基于上述试验结果提出,污水处理厂可通过调控运行条件控制NO2^--N浓度,降低反硝化过程的N2O的产生与释放;也可以通过短程硝化提高NO2^--N浓度,促进反硝化过程N2O的积累,再通过N2O氧化甲烷减少N2O排放,同时提高产能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生物脱氮 反硝化 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 抑制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与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卢雪明 陈海霞 +1 位作者 曲志爽 张立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32-135,共4页
为探索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a)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用乙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桦褐孔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其进行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并从抗氧化和降血糖两个方面测定... 为探索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a)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用乙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桦褐孔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其进行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并从抗氧化和降血糖两个方面测定了总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肝脂质过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四种体外模型对不同提取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所含的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较多(P<0.01)且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较好。因此,桦褐孔菌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大小与其所含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量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桦褐孔菌生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 多酚 氧化 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多酚抑制油脂氧化与抑菌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钱志伟 王育红 +1 位作者 袁贵英 介元芬 《保鲜与加工》 CAS 2009年第4期19-21,共3页
采用Rancimat法和滤纸片法分别研究了AP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和对大肠杆菌活性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AP、BHT、TBHQ和VC4种抗氧化剂的花生油样品,AP的诱导时间最长,表明AP的抑制油脂氧化能力最强;0.1%以上浓度的AP溶液具有明显的抑... 采用Rancimat法和滤纸片法分别研究了AP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和对大肠杆菌活性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AP、BHT、TBHQ和VC4种抗氧化剂的花生油样品,AP的诱导时间最长,表明AP的抑制油脂氧化能力最强;0.1%以上浓度的AP溶液具有明显的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而且在0.1%~0.5%浓度范围内,抑菌效果与苹果多酚溶液浓度呈正相关。说明AP是一种天然、高效的油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酚 抑制 油脂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