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朝升 范建华 +2 位作者 张可方 方茜 荣宏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5,共3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对人工配制的城市污水,通过控制泥龄成功实现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时取得很好的生物除磷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适宜的泥龄下,在控制适宜的COD及DO的条件下,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3%、99.6%...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对人工配制的城市污水,通过控制泥龄成功实现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时取得很好的生物除磷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适宜的泥龄下,在控制适宜的COD及DO的条件下,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3%、99.6%、84.58%和99%。因此,利用排泥的方法控制反应器内适宜的泥龄,可以取得很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 亚硝酸盐的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与强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解舒婷 代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76-5983,共8页
为了探究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系统的快速启动,本研究首先通过饥饿-饱食、逐步缩短沉淀时间的培养方式进行污泥造粒;其次通过定期投加30mg/L的NO_(2)--N,提供高浓度亚硝酸盐环境以强化氮磷去除;最后进一步提高系统氮负荷,考察其... 为了探究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系统的快速启动,本研究首先通过饥饿-饱食、逐步缩短沉淀时间的培养方式进行污泥造粒;其次通过定期投加30mg/L的NO_(2)--N,提供高浓度亚硝酸盐环境以强化氮磷去除;最后进一步提高系统氮负荷,考察其运行氮磷去除效率。系统在28天的培养下实现污泥快速颗粒化,MLSS稳定在5.6~6.2g/L,SVI30/SVI5达到0.96,颗粒沉降性能良好。通过亚硝酸盐强化,系统厌氧释磷量从3.51mg/L提升至29.4mg/L,同时NOB活性被抑制,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在C/N/P质量比为420/80/10的条件下,实现了99.85%的总氮去除与99.43%的磷去除。微生物群落分析表示在该启动策略下Acinetobacter菌属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硝化 强化除磷 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珊 李小明 +2 位作者 曾光明 杨麒 刘精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分别介绍了各因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两种实现途径—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指出了目前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同步硝化硝化 影响因素 硝酸盐同步硝化硝化 亚硝酸盐同步硝化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屑/竹纤维质量比对竹基耦合体系氮磷同步去除效能的影响
4
作者 郑力 江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6-841,849,共7页
利用铁屑与竹纤维构建竹基耦合体系强化低碳氮比(C/N)废水中氮磷同步去除。采用连续流装置,搭建5组具有不同铁屑/竹纤维质量比(Fe/B)的耦合体系,探究Fe/B对氮磷去除效能的影响。耦合体系在进水平均总氮(TN)为31.32 mg/L,平均C/N为1.16,... 利用铁屑与竹纤维构建竹基耦合体系强化低碳氮比(C/N)废水中氮磷同步去除。采用连续流装置,搭建5组具有不同铁屑/竹纤维质量比(Fe/B)的耦合体系,探究Fe/B对氮磷去除效能的影响。耦合体系在进水平均总氮(TN)为31.32 mg/L,平均C/N为1.16,平均总磷(TP)为2.02 mg/L下连续运行113 d,水力停留时间(HRT)从16 h降至8 h,结果显示Fe/B≤0.500时,耦合体系氮磷去除效果与Fe/B呈正相关;当Fe/B为0.500时,氮磷去除最高,出水TN、TP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Fe/B>0.500时,氮磷去除略有降低;耦合体系出水总铁整体较低,当Fe/B为0.250时,出水总铁波动最大;Fe/B≤0.500时,铁屑可显著促进脱氮除磷功能菌的生长,包括反硝化除磷菌,当Fe/B>0.500时,脱氮除磷功能菌群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亦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磷 铁屑 竹基耦合体系 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对氧化沟处理农村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郭耀杰 鲁建江 +3 位作者 童延斌 常启刚 李杰 叶邦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采用改进型氧化沟装置处理模拟农村生活污水,考察HRT对该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14 h逐步缩短至8 h,COD和NH_4^+-N的去除率逐渐提高达到最大并维持稳定,TP的去除率显著提高但达到最大后有所下降。在进水COD为300 mg... 采用改进型氧化沟装置处理模拟农村生活污水,考察HRT对该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14 h逐步缩短至8 h,COD和NH_4^+-N的去除率逐渐提高达到最大并维持稳定,TP的去除率显著提高但达到最大后有所下降。在进水COD为300 mg/L,NH_4^+-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3 mg/L时,采用HRT为10 h为优化运行条件时,系统对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96%和66%。出水COD和NH_4^+-N含量达到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表明装置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水力停留时间 改进氧化沟 脱氮除磷 同步硝化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好氧/缺氧SBBR工艺脱氮效果及N2O的释放特征
6
作者 葛光环 寇坤 +1 位作者 赵剑强 储玖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44-2149,共6页
为了研究厌氧/好氧/缺氧(A/O/A) SBBR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效果和N2O的释放特征,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和曝气时间使系统在好氧阶段实现了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延长缺氧反应时间促进内源反硝化反应,在后置缺氧段无外加碳源条件下达... 为了研究厌氧/好氧/缺氧(A/O/A) SBBR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效果和N2O的释放特征,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和曝气时间使系统在好氧阶段实现了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延长缺氧反应时间促进内源反硝化反应,在后置缺氧段无外加碳源条件下达到高效脱氮的效果。研究了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内源反硝化反应过程中均有温室气体N2O的释放现象发生,研究了A/O/A SBBR在处理含氮废水时各反应阶段中N2O的释放特征及释放原因。结果表明,在工艺稳定运行期间,A/O/A SBBR总氮去除率高达(95. 97±2. 85)%。好氧阶段短程硝化和后置缺氧段中,内源反硝化作用可降低系统的氧气需求量、节省碳源及减少污泥产量。在好氧运行阶段去除总氮占总去除氮量的(57. 62±4. 43)%,污水中氮主要通过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39. 00±4. 07)%总氮在缺氧运行阶段去除,此阶段氮主要通过内源反硝化作用去除。其中,(15. 47±2. 65)%的总氮以N2O的形式释放,A/O/A SBBR脱氮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累积和内源反硝化可刺激较多的N2O产生,而较多的N2O可作为能源进行回收利用。研究表明,A/O/A SBBR工艺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具有克服传统工艺中反硝化碳源不足这一难题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厌氧/好氧/缺氧SBBR 亚硝酸盐同步硝化硝化 内源硝化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