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朝升 范建华 +2 位作者 张可方 方茜 荣宏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5,共3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对人工配制的城市污水,通过控制泥龄成功实现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时取得很好的生物除磷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适宜的泥龄下,在控制适宜的COD及DO的条件下,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3%、99.6%...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对人工配制的城市污水,通过控制泥龄成功实现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时取得很好的生物除磷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适宜的泥龄下,在控制适宜的COD及DO的条件下,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3%、99.6%、84.58%和99%。因此,利用排泥的方法控制反应器内适宜的泥龄,可以取得很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 亚硝酸盐的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自养反硝化工艺亚硝酸盐积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平彩霞 周鑫 聂裕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8,共8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由于具有不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少、运行费用低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最为高效、经济的污水生物脱氮新技术。然而,亚硝酸盐(NO_(2)^(-)-N)积累是Anammox发生的必要前提。研究表明:短程硝化存在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难... 厌氧氨氧化(Anammox)由于具有不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少、运行费用低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最为高效、经济的污水生物脱氮新技术。然而,亚硝酸盐(NO_(2)^(-)-N)积累是Anammox发生的必要前提。研究表明:短程硝化存在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难以稳定抑制的问题,而异养短程反硝化又存在需要外加碳源、碳排放量大等问题。近年来,硫驱动的短程自养反硝化(SPAD)作为一种NO3--N还原为NO_(2)^(-)-N的新方法,因其具有不需要投加有机碳源、经济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全面介绍了SPAD的工艺原理、NO_(2)^(-)-N积累影响因素、脱氮过程副产物、关键菌群和功能基因,并系统总结了SPAD处理效能,最后对各种类型SPAD工艺的经济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短程自养硝化 亚硝酸盐积累 电子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高温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的鉴定及脱氮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誉琦 马佩钰 +3 位作者 刘涵 王灵芝 高仁玲 李慧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201,共8页
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生理毒害作用,适于高浓度亚硝酸盐氮脱除的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性能研究对于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初筛、摇瓶复筛从水产养殖厂废水中筛选反硝化细菌,经生理生化和 16S rRNA 分子生物学鉴定,确... 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生理毒害作用,适于高浓度亚硝酸盐氮脱除的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性能研究对于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初筛、摇瓶复筛从水产养殖厂废水中筛选反硝化细菌,经生理生化和 16S rRNA 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的种属;对碳源种类、亚硝酸盐浓度、pH、装液量、接种量、种龄、温度等因素对菌株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进行研究,提高菌株脱除亚硝酸盐氮的效率。鉴定结果所筛选菌株 Y7 隶属于芽孢杆菌属,将其命名为 Bacillus subtilis Y7。单因素优化的结果为:以甘油为最适碳源、起始 pH 7.0、250 mL 三角瓶中装液量 100 mL、种龄 24 h 且菌液(OD600=1.5)的接种量为 10%、在 30℃条件下 170 r/min 发酵培养 24 h 后,菌株 Y7 对 1 100 mg/L 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 100%。菌株 Y7 不仅耐受高达 1 100 mg/L 的亚硝酸盐,而且 50℃的高温也不影响其降解亚硝酸盐的效率。菌株 Y7 适合处理含高浓度亚硝酸盐的高温工业废水及夏季的水产养殖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亚硝酸盐 硝化细菌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爱杰 吴丽红 +2 位作者 任南琪 赵丹 鄢敏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18,共4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探讨了厌氧/缺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亚硝酸盐浓度、进水COD浓度和进水pH值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过程是完...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探讨了厌氧/缺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亚硝酸盐浓度、进水COD浓度和进水pH值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过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控制NO2--N浓度为35±5mg/L、厌氧段进水pH值为8.0±0.1,缺氧段进水pH值为7.2±0.1、COD浓度为400mg/L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硝化除磷菌(D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为碳源时C/N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曹相生 付昆明 +2 位作者 钱栋 朱兆亮 孟雪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38-2943,共6页
如何获得稳定的NO2--N作为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电子受体是城镇污水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脱氮的瓶颈问题。为此考虑利用反硝化途径获取稳定的NO2--N。以甲醇为碳源,采用小试装置的SBR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N(COD与NO3--N质量浓度比)的策略,研... 如何获得稳定的NO2--N作为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电子受体是城镇污水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脱氮的瓶颈问题。为此考虑利用反硝化途径获取稳定的NO2--N。以甲醇为碳源,采用小试装置的SBR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水C/N(COD与NO3--N质量浓度比)的策略,研究了反硝化过程中的NO2--N积累的状况。试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为碳源且投加量不足时(C/N<3.2),反硝化过程中和反硝化结束后会产生稳定的NO2--N积累;在C/N不足的前提下,NO2--N积累量随甲醇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进水C/N为2.4~3.2时,可获得约25%的NO2--N积累率;进水C/N为0.8时,NO2--N积累率仅为5.6%;C/N<1时,NO2--N与NO3--N的还原速率随着CO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N≥1时,COD浓度不再影响NO2--N与NO3--N的还原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硝酸盐 碳源 硝化 C/N 甲醇 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同步硝化反硝化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电化学脱氮性能研究
6
作者 田瑞瑞 付欢 +3 位作者 郑云 黄新琦 周俊 雍晓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获得具有高效脱氮性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HN-AD)功能菌株,构建生物电化学-同步硝化反硝化(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 [目的]本文旨在获得具有高效脱氮性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HN-AD)功能菌株,构建生物电化学-同步硝化反硝化(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BES-SND)耦合系统,实现脱氮效率的提升。[方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HN-AD菌株,鉴定后通过摇瓶试验分析其脱氮性能。然后进一步研究碳源、C/N、溶解氧等外界因素对菌株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的影响。将菌株接种到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的生物阴极,分析低C/N条件下BES-SND体系的脱氮性能。[结果]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的HN-AD菌株,命名为Alcaligenes aquatilis N3。确定该菌株发生SND反应的最适碳源为乙酸钠、C/N值为20、溶解氧为3.70 mg·L^(-1)。在BES-SND脱氮体系中,C/N值分别为2、4、6、8时,菌株A.aquatilis N3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20.51%、26.67%、37.76%和48.50%。在C/N=2的试验条件下,BES-SND系统的总氮去除速率在第5天仍为1.79 mg·L^(-1)·d^(-1)。[结论]在低碳环境下,A.aquatilis N3菌株依然可以在BES-SND耦合脱氮体系中实现脱氮,降低了脱氮过程对碳源的依赖性,具有一定的实际环境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硝化 异养硝化-好氧硝化 生物电化学 低C/N值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物反应器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建龙 彭永臻 +2 位作者 王淑莹 高永青 刘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0-1314,共5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利用有效容积为12L的间歇式复合生物反应器(填料体积填充比为30%),通过控制ρ(DO)稳定实现了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步硝化反硝化条件下,随着ρ(DO)的升高,亚硝化率逐渐降低,总氮去除率也...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利用有效容积为12L的间歇式复合生物反应器(填料体积填充比为30%),通过控制ρ(DO)稳定实现了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步硝化反硝化条件下,随着ρ(DO)的升高,亚硝化率逐渐降低,总氮去除率也呈下降趋势.曝气结束,ρ(DO)>4 mg/L时,系统的亚硝化率和总氮去除率均小于50%;当ρ(DO)为2 mg/L,温度维持在(28±1)℃,硝化过程中亚硝化率始终维持在85%以上,ρ(NH_4^+ -N)去除率大于98%,总氮去除率在75%左右.因此,在试验条件下,只要控制曝气量,使得曝气结束时反应器内ρ(DO)为2 mg/L,就可实现稳定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硝化 亚硝酸盐积累 复合生物应器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亚硝酸盐的反硝化除磷菌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晖 周康群 +2 位作者 刘开启 周遗品 刘洁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16,41,共4页
反硝化聚磷菌(DPB)是一类能够在厌氧状态下释磷,缺氧存在硝酸盐(NO3-)或亚硝酸盐(NO2-)的情况下聚磷,并同时反硝化的聚磷菌。实验证明:传统A2/O工艺缺氧段污泥确实存在利用亚硝酸盐的反硝化聚磷菌,PO、PON和PONO各占聚磷菌的40.7%、38.5... 反硝化聚磷菌(DPB)是一类能够在厌氧状态下释磷,缺氧存在硝酸盐(NO3-)或亚硝酸盐(NO2-)的情况下聚磷,并同时反硝化的聚磷菌。实验证明:传统A2/O工艺缺氧段污泥确实存在利用亚硝酸盐的反硝化聚磷菌,PO、PON和PONO各占聚磷菌的40.7%、38.5%,20.8%。最佳的进水C/N/P为16∶4∶1且COD<200mg/L;pH值为7~7.5。聚磷菌在ORP<-80mV开始吐磷,在ORP值在-150mV左右能较好地吐磷,投加亚硝盐使ORP>-80mV,开始反硝化聚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硝化聚磷菌 缺氧 PO PON PO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豆制品废水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被引量:29
9
作者 高大文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9-704,共6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开发出处理高氮豆制品废水的新工艺.实验结果显示,当曝气阶段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保持在0.5 mg·L-1左右时,曝气过程中NO-2-N/NO-x-N的比率始终维持在93%以上,并且曝气结束时,有大约87.6...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开发出处理高氮豆制品废水的新工艺.实验结果显示,当曝气阶段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保持在0.5 mg·L-1左右时,曝气过程中NO-2-N/NO-x-N的比率始终维持在93%以上,并且曝气结束时,有大约87.6%的氨氮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途径去除的.因此,控制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在0.5 mg·L-1左右时,在一个反应器内同时实现了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经过理论计算和机理分析,在此溶解氧下,亚硝酸菌的比增殖速率近似为硝酸菌的2.22~2.43倍,并且低溶解氧容易在活性污泥颗粒内形成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缺氧区.因此,在常温下,只要采用溶解氧传感器控制SBR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在0.5 mg·L-1左右,就可以实现稳定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硝化 亚硝酸盐积累 豆制品废水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反硝化过程中pH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思倩 路立 +2 位作者 王芬 杜晓娜 季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57-1662,共6页
以乙酸钠为单一碳源,在C/N比为3、温度为12—14℃的低C/N比、低温条件下通过间歇试验研究p H对反硝化亚硝酸盐积累规律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C/N为3时,p H值在7—9的范围内都能形成亚硝酸盐积累.反应时间为60 min时,亚硝酸盐积累率最大可... 以乙酸钠为单一碳源,在C/N比为3、温度为12—14℃的低C/N比、低温条件下通过间歇试验研究p H对反硝化亚硝酸盐积累规律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C/N为3时,p H值在7—9的范围内都能形成亚硝酸盐积累.反应时间为60 min时,亚硝酸盐积累率最大可达50%左右.低温SBR反应器连续试验研究表明,p H值为7.4±0.1和p H值为8.4±0.1时,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为51%和48%,取p H值为7.4±0.1条件下SBR反应器活性污泥进行酶活力测定发现,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是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的1.2倍,硝酸盐还原酶活力与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对外界条件变化敏感程度不同,亚硝酸盐还原酶对外界条件变化更为敏感,其受到的抑制作用要大于硝酸盐还原酶,进而造成NO-2-N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亚硝酸盐积累 PH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蒋轶锋 朱润晔 +2 位作者 郑建军 王宝贞 陈建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采用序批式污泥培养方式,探讨了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增加进水中NO2-浓度并取代NO3-,可有效驯化反硝化聚磷菌(DPAO)对较高浓度NO2-(以N计,30mg/L)的有效利用.DPAO可根据电子受体的变化作出动态响应,进... 采用序批式污泥培养方式,探讨了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增加进水中NO2-浓度并取代NO3-,可有效驯化反硝化聚磷菌(DPAO)对较高浓度NO2-(以N计,30mg/L)的有效利用.DPAO可根据电子受体的变化作出动态响应,进而影响系统的除磷效能.在NO3-条件下,系统中存在2类DPAO:DPAO35(以NO2-或NO3-为电子受体)和DPAO5(以NO3-为电子受体);作为系统的优势功能菌,DPAO占总VSS的40%~61%.随着进水中NO3-的减少和NO2-的增加,DPAO5被缓慢淘洗出系统,DPAO比例减少为28%~41%,同时引起聚糖菌(GAO)比例从31%~52%升至54%~67%,而除磷效率从84%降至66%.化学计量学显示厌氧ΔGly/ΔHAc和好氧ΔGly/ΔPHA比值(C/C)分别由0.53和0.43升至0.78和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电子受体 聚磷菌 聚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氧曝气实现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薇 张悦 +2 位作者 李磊 王淑莹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63-1270,共8页
在(19±1)℃条件下,采用S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没有外加有机碳源,通过限氧曝气实现了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via nitrite,亚硝酸型SND).试验结果表明,较长污泥龄下... 在(19±1)℃条件下,采用S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没有外加有机碳源,通过限氧曝气实现了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via nitrite,亚硝酸型SND).试验结果表明,较长污泥龄下(50~66 d),通过控制曝气量使系统溶解氧处于较低水平,好氧末端ρDO<2.0 mg/L,平均ρDO≈0.65 mg/L,不仅可在常温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ρ(NO2--N)/ρ(NOx--N)稳定在95%以上,而且可同时在该好氧硝化系统中获得高效的反硝化效果,稳定运行后,经亚硝酸型SND途径的总氮去除率(ESND)平均为52%,最高可以达到63.1%.试验分析表明,低ρDO水平是实现亚硝酸型SND的关键因素,通过低ρDO影响硝化菌群的构成、反硝化菌的缺氧微环境以及有机物和ρ(NH4+-N)的降解特性,促进了亚硝酸型SND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同步硝化硝化 硝化 限氧 续批式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反硝化除磷代谢及N_2O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苗志加 薛桂松 +2 位作者 翁冬晨 曹贵华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01-2207,共7页
以乙酸钠/丙酸交替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系统为研究对象,母反应器内种泥在厌氧/好氧的运行条件下已培养340d,聚磷菌富集纯度达到92%±3%,考察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44.64、70.3、94.33... 以乙酸钠/丙酸交替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系统为研究对象,母反应器内种泥在厌氧/好氧的运行条件下已培养340d,聚磷菌富集纯度达到92%±3%,考察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44.64、70.3、94.33、112.36mg NO2--N.L-1)为电子受体对聚磷菌缺氧吸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未经缺氧驯化的高纯度聚磷菌也可以进行反硝化除磷代谢。在缺氧反应过程中NO2--N还原速率、PO34--P吸收速率、PHA降解速率随着亚硝酸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初始亚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12.36mg NO2--N.L-1条件下,代谢并未停止,此时亚硝酸盐还原速率与磷酸盐吸收速率仍可以分别达到2.61mgNO2--N.(g MLSS)-1.h-1和3.0mg PO34--P.(g MLSS)-1.h-1。聚磷菌在以细胞内PHA作为碳源以NO2--N作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代谢过程中,由于初始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使NO2--N还原速率大于N2O还原速率,从而产生大量的N2O积累。初始投加NO2--N浓度为44.64、70.3、94.33、112.36mg NO2--N.L-1时,产生的N2O占TN的比例分别为63.5%、49.0%、30.2%、24.0%。在底物充足的条件下,代谢中积累的N2O可以通过延长缺氧搅拌时间,使其转化为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亚硝酸盐 硝化吸磷 N2O EB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亚硝酸盐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罗秀针 徐长安 +1 位作者 唐旭 何建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513-516,共4页
从海水养殖池的底泥中筛选到6株反硝化细菌,其中对亚硝酸盐降解力最强的1株菌JN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研究了JN1的亚硝酸盐降解特性,结果表明:JN1具有高效降解转化亚硝酸钠的能力,其适宜降解条件为:亚硝酸钠浓度1 000~4 000 mg.L-1,菌... 从海水养殖池的底泥中筛选到6株反硝化细菌,其中对亚硝酸盐降解力最强的1株菌JN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研究了JN1的亚硝酸盐降解特性,结果表明:JN1具有高效降解转化亚硝酸钠的能力,其适宜降解条件为:亚硝酸钠浓度1 000~4 000 mg.L-1,菌种接种量5%(v/v),培养基装量100 mL(250 mL容量),中量充气发酵,发酵时间18~30 h,发酵pH值6.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亚硝酸盐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侃 莫创荣 +2 位作者 李小明 孙文博 安鸿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8-53,共6页
研究了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SBR反应器,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方式下,利用模拟生活废水,分别选取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培养和驯化,对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反硝化除磷系... 研究了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SBR反应器,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方式下,利用模拟生活废水,分别选取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培养和驯化,对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反硝化率以及反硝化吸磷率等因素进行了交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经过长期驯化的条件下,在合适的NO2--N浓度范围内,DPB能以NO2--N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抑制浓度为15 mg/L;在低于15 mg/L的浓度范围内,NO2--N的消耗量以及反硝化速率随着起始NO2--N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15 mg/L之后又随着其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15 mg/L NO2--N浓度下的释磷速率以及吸磷量增加得尤为明显,15 mg/L浓度下出现了类似反硝化速率的拐点曲线,在15 mg/L浓度时释磷量和吸磷量均为最高.由此可得本实验中NO2--N的抑制浓度为15 mg/L,缺氧吸磷量与厌氧释磷量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0.580 6+1.697 4x,两者具有线性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硝化除磷 抑制浓度 硝化 释磷量 吸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BR工艺中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过程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荣宏伟 凌忠勇 +2 位作者 彭永臻 张可方 谢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27,共5页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生物膜培养驯化初期实现了亚硝酸盐硝化,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系统内的溶解氧浓度,实现了SBBR工艺中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NO2--N/NOx--N)达到90%左右,TN低于8mg·L...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生物膜培养驯化初期实现了亚硝酸盐硝化,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系统内的溶解氧浓度,实现了SBBR工艺中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NO2--N/NOx--N)达到90%左右,TN低于8mg·L-1,去除率为71.4%~85.6%。为了实现SBBR工艺中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过程控制,考察了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中DO、pH和ORP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DO、pH和ORP的变化规律与反应器内COD的降解和"三氮"的转化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硝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以依据DO、pH和ORP在变化曲线上的特征点作为SBBR法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过程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BR 亚硝酸同步硝化硝化 过程控制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反硝化脱氮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际达 曲中堂 +2 位作者 邓玥 刘峥 汪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84,共4页
利用单纯形优化法获得了从亚硝酸盐反硝化脱氮的工艺条件为 :pH8.3,温度 2 8℃ ,C/N比1.6 ,泥 /水比为 0 .32 ,在此条件下能够稳定、高效地处理高浓度的含氮废水 (NO2 - -N〈35 0mg·L- 1) ,其脱氮速率高达 16 2mg·L- 1·h... 利用单纯形优化法获得了从亚硝酸盐反硝化脱氮的工艺条件为 :pH8.3,温度 2 8℃ ,C/N比1.6 ,泥 /水比为 0 .32 ,在此条件下能够稳定、高效地处理高浓度的含氮废水 (NO2 - -N〈35 0mg·L- 1) ,其脱氮速率高达 16 2mg·L- 1·h- 1,脱氮率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废水脱氮 亚硝酸盐 废水处理 单纯形优化法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傅金祥 赵璐 +2 位作者 池福强 王智 王海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1-534,共4页
目的研究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中的运行参数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在厌氧/缺氧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静态对比试验,改变温度、电子受体质量浓度、泥龄等因素,考察此工艺的... 目的研究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中的运行参数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在厌氧/缺氧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静态对比试验,改变温度、电子受体质量浓度、泥龄等因素,考察此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在反硝化除磷工艺中,乙酸钠是较理想的碳源;当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在30 mg/L时,TP的去除效果最佳,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当泥龄为32 d,温度控制在25℃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为理想.结论反硝化除磷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电子受体浓度、污泥龄等,控制工艺最佳运行条件对获得较好的反硝化除磷效果非常重要,并为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电子受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永臻 张婧倩 +1 位作者 唐旭光 滝川哲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49-1755,共7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SBR系统中采用厌氧/缺氧运行方式,考察不同亚硝酸盐(NO2--N)质量浓度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性能.实验根据进水ρ(COD)及亚硝酸钠投加量的不同,分为3个阶段.研究发现,维持缺氧段初始ρ(NO2--N)...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SBR系统中采用厌氧/缺氧运行方式,考察不同亚硝酸盐(NO2--N)质量浓度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性能.实验根据进水ρ(COD)及亚硝酸钠投加量的不同,分为3个阶段.研究发现,维持缺氧段初始ρ(NO2--N)为20mg/L左右(第Ⅲ阶段),经过长期驯化,运行稳定后,缺氧段吸磷率达74.42%,最大吸磷速率可达11.70 mg/(gMLSS.h);磷去除率达57.8%.此后,又进行了初始ρ(NO 2--N)为50 mg/L的亚硝酸盐冲击负荷试验,缺氧段最大吸磷速率为5.63 mg/(gMLSS.h),与第Ⅲ阶段相比,最大吸磷速率下降53%.随后在未经驯化的情况下,通过短期实验分别考察该系统以NO3--N和O2作为电子受体时的除磷性能,其缺氧段最大吸磷速率分别为11.09和29.268 mg/(gMLSS.h),分别是第Ⅲ阶段最大吸磷速率的94.7%和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聚磷菌 亚硝酸盐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细菌固定化降解亚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月坤 林晓东 +1 位作者 李长波 姚秀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84-1787,共4页
研究了以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混合物(PVA+SA)为包埋材料固定化反硝化细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PVA+SA固定化反硝化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PVA+SA为包埋材料制备的反硝化细菌... 研究了以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混合物(PVA+SA)为包埋材料固定化反硝化细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PVA+SA固定化反硝化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PVA+SA为包埋材料制备的反硝化细菌小球与SA和PVA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较优化的条件为:PVA和SA比例10∶1,温度28℃,以葡萄糖为碳源,碳氮比2.5∶1。在较优化条件下,亚硝酸盐氮的最大去除率在72 h内能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海藻酸钠 聚乙烯醇 固定化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