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8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酸基纳米金修饰电极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林林 吴松遥 +5 位作者 郝熙 李伟 张铭 张海鹏 李昕彤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2,共9页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利用电沉积法制备GA@AuNPs@Au电极,并由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canning voltammetry,LSV)表征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体系条件为:GA浓度1 mmol/L、孵育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pH6.0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0.15 mol/L。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浓度在0.001~7 m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检出限分别为0.20μmol/L和0.24μmol/L(S/N=3)。该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纳米金 修饰电极 亚硝酸盐 亚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中亚硝酸盐生物减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婧 张敏 +8 位作者 胡凯弟 杨金美 万芸孝 李建龙 李琴 赵宁 敖晓琳 刘爱平 刘书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9-376,共8页
泡菜是以多种新鲜蔬菜为原料,将其浸入质量分数为4%~10%的食盐水中,利用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类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在泡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通过杂菌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泡菜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泡菜是以多种新鲜蔬菜为原料,将其浸入质量分数为4%~10%的食盐水中,利用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类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在泡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通过杂菌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泡菜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系统地了解泡菜中亚硝酸盐降解机制,尤其是微生物对亚硝酸盐的减除,对于泡菜产品安全性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泡菜中亚硝酸盐形成、转化机理,该文系统介绍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消长规律、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进一步介绍了泡菜中亚硝酸盐减除方法,重点论述了生物降解方法,总结了乳酸菌通过酶、酸促进亚硝酸盐降解的途径及机制,汇总了酶降解中的参与酶及其编码基因、泡菜中亚硝酸盐降解菌及其降解效果,为低或无亚硝酸盐含量泡菜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亚硝酸盐 影响因素 机理 生物减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大蒜汁对酸菜发酵亚硝酸盐控制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家明 于爽 +5 位作者 迟雪梅 孙全敏 陈文丽 赵露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探究添加大蒜汁对东北酸菜的影响,该实验对添加大蒜汁和自然发酵的酸菜的理化指标(pH、亚硝酸盐、OD_(600))和高通量菌群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大蒜汁能使“亚硝峰”降低,但对pH、OD_(600)的影响较小;在发酵初期,添加大蒜... 为探究添加大蒜汁对东北酸菜的影响,该实验对添加大蒜汁和自然发酵的酸菜的理化指标(pH、亚硝酸盐、OD_(600))和高通量菌群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大蒜汁能使“亚硝峰”降低,但对pH、OD_(600)的影响较小;在发酵初期,添加大蒜汁使致病菌Pseudomonas、Acinetobacter、Enterobacter、unclassified_Enterobacteriaceae的丰度增加,Lactococcus的丰度降低,Leuconostoc的丰度增加,乳酸菌的总丰度降低;FAPROTAX生态功能预测表明,添加大蒜汁使发酵初期的硝酸盐降解作用增加,与疾病相关的功能增加,发酵功能降低;发酵后期,致病菌的丰度均下降,且大蒜汁的添加使unclassified_Enterobacteriaceae的丰度低于自然发酵;发酵后期,乳酸菌均成为优势物种,且总乳酸菌丰度相差较小,但各乳酸菌属的丰度存在差异。添加大蒜汁发酵导致发酵初期硝酸盐还原菌的丰度增加,为酸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发酵菜安全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大蒜汁 亚硝酸盐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嘉惠 曹爱巧 +6 位作者 胡祥娜 陈希平 张佳程 邓红进 谭北平 张玲 迟淑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79-3993,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TP)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选择840尾平均体重为(0.25±0.00)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TP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TP)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选择840尾平均体重为(0.25±0.00)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TP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TP100组)、300(TP300组)、500(TP500组)、700(TP700组)、1500(TP1500组)和3000 mg/kg(TP3000组)TP的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TP对凡纳滨对虾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TP0组相比,TP500组、TP700组和TP1500组肝体比显著提高(P<0.05),TP500组肥满度显著提高(P<0.05)。2)各组间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TP0组相比,TP500组、TP700组、TP1500组和TP3000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TP0组相比,TP3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甘油三酯含量、TP700组肝胰腺总胆固醇含量以及TP500组肝胰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TP700组肝胰腺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TP0组相比,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TP5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滴密度显著降低(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试验组肝胰腺阳性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5)与TP0组相比,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热休克蛋白70(HSP70)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TP700组肝胰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P500组和TP700组肝胰腺酚氧化酶(PO)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TP700组肝胰腺免疫缺陷蛋白(IMD)、对虾抗菌肽(Pen)、甲壳素(crustin)、抗脂多糖因子(ALF)和溶菌酶(LZM)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6)亚硝酸盐胁迫后,与TP0组相比,TP7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肝胰腺P53、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半胱天冬蛋白酶-8(Caspase-8)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0~700 mg/kg TP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质沉积,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并增强其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茶多酚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亚硝酸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氧时间调控内源性亚硝酸盐强化N-EPD-CANON工艺脱氮研究
5
作者 李冬 陈晓义 +2 位作者 傅思博 张景昭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70-2480,共11页
采用SBR反应器,以模拟市政污水为进水基质,启动硝化-内源部分反硝化-全程自养脱氮(N-EPD-CANON)工艺.实验通过调控EPD单元缺氧时间考察了单元内亚硝酸盐积累量变化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功能菌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采用SBR反应器,以模拟市政污水为进水基质,启动硝化-内源部分反硝化-全程自养脱氮(N-EPD-CANON)工艺.实验通过调控EPD单元缺氧时间考察了单元内亚硝酸盐积累量变化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功能菌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时间为40min时,EPD单元可以有效地捕获进水有机物,同时维持有利于CANON稳定运行的适量浓度的内源性亚硝酸盐.长期稳定运行下CANON反应器的总氮去除率达到86.43%,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达到0.82gN/(gVSS·d).此外,EPS质量分数逐渐增长到69.17mg/gVSS,再通过3D-EEM结合PARAFAC技术对污泥的EPS荧光组分进行分析表明,内源性亚硝酸盐的强化作用能够在不改变EPS组成成分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芳香族蛋白质的含量,有助于污泥颗粒化及其稳定性的提高.微生物群落分析揭示,在EPD系统中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为优势菌属占24.61%,CANON系统中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为2.67%,这保证了An AOB菌的NO_(2)^(-)-N供应.此外,AnAOB的主要组成部分Candidatus Brocadia菌属的相对丰度也达到了1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 内源部分反硝化 反硝化聚糖菌 市政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研发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子益 郑冬云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2,87,共4页
借助于简单可控的电化学技术,依次将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ERGO)和铂纳米颗粒(PtNPs)修饰到石墨糊电极(GPE)表面,制得PtNPs/ERGO/GPE。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PtNPs/ERGO/GPE对亚硝酸盐(NO_(2)^(-))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显著催化作用,在最佳检... 借助于简单可控的电化学技术,依次将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ERGO)和铂纳米颗粒(PtNPs)修饰到石墨糊电极(GPE)表面,制得PtNPs/ERGO/GPE。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PtNPs/ERGO/GPE对亚硝酸盐(NO_(2)^(-))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显著催化作用,在最佳检测条件下,NO_(2)^(-)在PtNPs/ERGO/GPE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7.0×10^(-6)~4.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2.0×10^(-6) mol/L(S/N=3)。此外,PtNPs/ERGO/GPE用于NO_(2)^(-)检测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现性,且可用于食品样品中NO_(2)^(-)含量的准确、快速检测。PtNPs/ERGO/GPE制备简单、性能好且成本低,可用作一次性食品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糊电极 石墨烯 铂纳米颗粒 亚硝酸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贮藏可食中药嫩芽和常见叶菜的感官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动态演变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淑妤 程贵兰 +2 位作者 刘迪 韩奕琪 高涵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试验选取北方常见唐松草等4种可食中药嫩芽和小白菜等8种绿叶蔬菜为研究对象,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检测受试样品的感官指标和亚硝酸盐含量,对受试样品的货架期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可食中药嫩芽与8种蔬菜30d内样品本味、新鲜度会随时... 试验选取北方常见唐松草等4种可食中药嫩芽和小白菜等8种绿叶蔬菜为研究对象,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检测受试样品的感官指标和亚硝酸盐含量,对受试样品的货架期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可食中药嫩芽与8种蔬菜30d内样品本味、新鲜度会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腐臭味和失水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缓慢降低,不同受试样品间差异较大;蔬菜亚硝酸盐峰值出现时间比可食中药嫩芽早,而4种可食中药嫩芽更耐储,具体为刺五加与东北铁线莲表现最好,辽东木次之,唐松草最差。与普通绿叶蔬菜相比,可食中药嫩芽可以较长时间保持产品的感官品质与安全性。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受试样品中娃娃菜和唐松草亚硝酸盐及感官品质变化一致,建议在3d内食用完毕;其余7种蔬菜亚硝酸盐及感官品质变化一致,建议在2d内食用完毕;辽东木、刺五加和东北铁线莲亚硝酸盐及感官品质变化一致,可延迟至5d内食用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中药嫩芽 绿叶蔬菜 贮藏 感官评价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露星 蒋先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是全球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近十年来基于现代分子生态技术的发展,NOB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NOB的碳氮代谢途径及多样性远远超过...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是全球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近十年来基于现代分子生态技术的发展,NOB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NOB的碳氮代谢途径及多样性远远超过以往的认知,如NOB不仅可以氧化亚硝酸盐,也可以氧化尿素、氨以及氰酸盐获取能量;丰富了NOB与环境因素的响应及生态位分化特征的研究,其中Nitrospira更偏好于低氧的贫营养环境,中温的富营养环境更有利于Nitrobacter的生存;对NOB Nitrospira与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 Nitrospira)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初步探索,二者虽然同属于Nitrospira谱系并且都具备亚硝酸盐氧化能力,但comammox Nitrospira对亚硝酸盐的亲和力较低而对氨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主要分布在低氨的寡营养生境,而NOB Nitrospira对亚硝酸盐有较高亲和力,主要分布在低亚硝酸盐环境。本文基于上述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土壤环境或许可以成为NOB研究的新切入点;迫切需要探究缩短NOB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并结合分子生态技术揭示NOB代谢多样性的实际依据以及NOB在碳氮循环中的真正贡献;探究NOB在代谢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新机制,为揭示和预测NOB在环境中的响应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亚硝酸盐氧化 代谢多样性 全程氨氧化细菌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芯片的水产养殖亚硝酸盐检测仪
9
作者 黄利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及时监测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设计和制作了一款基于物联网芯片(ESP32-C3)的简易便携式亚硝酸盐检测仪,具有成本低廉、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特点。检测仪使用ESP32-C3微处理器为核心,单个芯片即可完成信号采集、模-数转换、数据... 为及时监测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设计和制作了一款基于物联网芯片(ESP32-C3)的简易便携式亚硝酸盐检测仪,具有成本低廉、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特点。检测仪使用ESP32-C3微处理器为核心,单个芯片即可完成信号采集、模-数转换、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和发送等过程,并且可以通过蓝牙方式和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无线连接,进行远距离的数据通讯和过程控制。使用自制的检测仪对亚硝酸盐水样进行了测试,多次测量的结果均与商用分光光度计接近,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ESP32-C3 物联网芯片 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温度对油菜品质及亚硝酸盐代谢作用机理的影响
10
作者 连欢 秦顺新 +3 位作者 贾连文 杨相政 王达 吴茂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00-305,共6页
本实验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实验材料,研究贮藏温度(0、10、25℃)对采后油菜营养和衰老生理指标(色差、质量损失率、可溶性糖、VC、叶绿素)及安全性指标(硝酸盐、亚硝酸盐、铵态氮、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0℃贮藏可以维... 本实验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实验材料,研究贮藏温度(0、10、25℃)对采后油菜营养和衰老生理指标(色差、质量损失率、可溶性糖、VC、叶绿素)及安全性指标(硝酸盐、亚硝酸盐、铵态氮、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0℃贮藏可以维持油菜较好的感官品质,减缓水分散失,抑制叶绿素的分解,延缓VC含量的下降。与10℃和25℃贮藏油菜相比,0℃贮藏油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且低于国家限定的亚硝酸盐含量(4 mg/kg)。低温可以维持油菜生理品质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使氮代谢处于相对平缓阶段,从而保证硝酸还原酶、硝酸盐、亚硝酸盐、铵态氮含量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温度 油菜 亚硝酸盐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阶差分光谱的海水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测量方法
11
作者 梁星辉 冯巍巍 +2 位作者 蔡宗岐 王焕卿 杨剑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是海洋水质监测的重点参数,也是研究海洋氮循环的重要参考。紫外吸收光谱法操作简单,响应快速,适用于多种水质参数监测,但测量中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存在混叠干扰以及海水离子干扰。提出了一种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 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是海洋水质监测的重点参数,也是研究海洋氮循环的重要参考。紫外吸收光谱法操作简单,响应快速,适用于多种水质参数监测,但测量中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存在混叠干扰以及海水离子干扰。提出了一种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快速测量方法,对光谱进行一阶差分等预处理,使用相关系数搜索进行波段优化,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浓度反演,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与国外同类设备进行了比对测试,两者线性相关系数为0.982。参加了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2023年夏季航次,进行了应用测试,与实验室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两者线性相关系数为0.902,说明本方法能够实现海水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快速测量,为后续原位监测仪器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亚硝酸盐 紫外吸收光谱 一阶差分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东北酸菜发酵的影响及亚硝酸盐降解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陈文丽 迟雪梅 +4 位作者 孙全敏 赵露 吴家明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6,共10页
为进一步确保酸菜产品的安全性,并为大蒜风味酸菜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以酸菜发酵过程中的pH值、总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为监测指标,分别进行发酵温度、大蒜汁浓度、盐浓度和菌株接菌量4个发酵条件的实验,并对未添加大蒜汁和添加不... 为进一步确保酸菜产品的安全性,并为大蒜风味酸菜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以酸菜发酵过程中的pH值、总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为监测指标,分别进行发酵温度、大蒜汁浓度、盐浓度和菌株接菌量4个发酵条件的实验,并对未添加大蒜汁和添加不同浓度大蒜汁的酸菜发酵液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与“亚硝峰”和亚硝酸盐残留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硝峰”与亚硝酸盐残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25,35℃时pH值与亚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25℃时,大蒜汁浓度与“亚硝峰”和酸菜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呈负相关,“亚硝峰”与亚硝酸盐残留量、pH值与亚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添加大蒜汁后酸菜菌群丰度发生变化,且Lactococcus、Rahnella 1、Pseudomonas、unclassified_Enterobacteriaceae、unclassified_Serpentinicella、Leuconostoc、Weissella、Acinetobacter、Serratia、Enterobacter与pH值、亚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Lactiplantibacillus、Lactobacillus、Pediococcus与亚硝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在35℃发酵7 d后,盐浓度为1.5%、接菌量为3.0%时,亚硝酸盐含量降至最低。盐浓度(0.5%~3.0%)、接菌量(1.0%~5.0%)对酸菜发酵的影响不大,但pH值与亚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进一步探究了酸菜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保证酸菜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开发大蒜风味酸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大蒜 发酵条件 亚硝酸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可调的PdRh双金属纳米酶用于亚硝酸盐精准高效比色传感
13
作者 唐玉玺 杨启 +7 位作者 直鑫鹏 陈梦媛 刘思源 李嘉昌 刘梓洋 贾会敏 仝玉萍 何伟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1,共9页
采用无模板一锅水热法,通过调控钯(Pd)与铑(Rh)摩尔比,制备了系列PdRh双金属纳米酶(Pd_(3)Rh,PdRh和PdRh_(3)),并研究了其类过氧化物酶(POD-like)及类氧化酶(OXD-like)活性.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酶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纳米酶(Pd和Rh)更高... 采用无模板一锅水热法,通过调控钯(Pd)与铑(Rh)摩尔比,制备了系列PdRh双金属纳米酶(Pd_(3)Rh,PdRh和PdRh_(3)),并研究了其类过氧化物酶(POD-like)及类氧化酶(OXD-like)活性.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酶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纳米酶(Pd和Rh)更高,且表现出明显的组分依赖性.其中,PdRh_(3)和PdRh分别表现出最强的POD-like和OXD-like活性.酶促动力学分析表明,PdRh_(3)纳米酶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_(2)O_(2)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_(m))分别为15.65和381.99μmol/L,对应的最大反应速率(v_(max))分别为8.40×10^(-8)和11.01×10^(-8) mol/(L·s).此外,PdRh_(3)纳米酶的POD-like活性表现出pH依赖性,在pH=5时活性最佳.在此条件下,开发了基于PdRh_(3)纳米酶的比色传感体系,根据445和652 nm处吸光度比值(A_(445nm)/A_(652nm))与亚硝酸根离子(NO_(2)^(-))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了对溶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快速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pH=5的缓冲溶液和纯水中,该体系检出限分别为0.467和30.523μmol/L,且在多种盐离子干扰下特异性良好,在生物传感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组分调控 类酶活性 亚硝酸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清除亚硝酸盐及抑菌活性对比研究
14
作者 陈新宇 张雪 谢贞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89,95,共7页
该研究以花椒叶为原料,使用不同溶剂(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对花椒叶进行超声提取,对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并考察了对抗氧化活性、清除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总... 该研究以花椒叶为原料,使用不同溶剂(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对花椒叶进行超声提取,对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并考察了对抗氧化活性、清除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为(94.77±0.56)mg/g;丙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2.47±0.24)mg/g。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IC_(50)=(0.108±0.002)mg/mL)的清除能力最强,丙酮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IC_(50)=(0.094±0.001)mg/mL)的清除能力最强,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羟自由基(IC_(50)=(0.105±0.005)mg/mL)的清除能力最强;清除亚硝酸盐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物对亚硝酸盐清除率最强,为57.86%。在抑菌方面,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两种实验菌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效果,其中无水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且花椒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研究发现,花椒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清除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也进一步为花椒叶的开发、提取、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叶 总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亚硝酸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泡菜发酵早期亚硝酸盐生成转化途径的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智义 邓维琴 +3 位作者 李雄波 张其圣 李婷 陈相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为研究四川泡菜发酵早期亚硝酸盐生成转化机制,测定了白萝卜泡菜发酵前5 d总酸、亚硝酸盐含量,并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发现,泡菜浸渍液总酸由发酵初始(0.03±0.00)g/100 g迅速上升到5 d的(0.74±0.04)g/100 g,亚硝酸盐含量... 为研究四川泡菜发酵早期亚硝酸盐生成转化机制,测定了白萝卜泡菜发酵前5 d总酸、亚硝酸盐含量,并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发现,泡菜浸渍液总酸由发酵初始(0.03±0.00)g/100 g迅速上升到5 d的(0.74±0.04)g/100 g,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1 d达到峰值(20.681 mg/L),随后逐渐降至低水平。发酵起始时,体系内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杂菌为主,1 d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成为优势微生物,随后乳植物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增加并占主导。固氮酶(1.18.6.1)、同化硝基氮还原酶(1.7.1.1/1.7.7.2)、异化硝基氮还原酶(1.7.5.1)、亚硝基氮还原酶(1.7.1.15)等亚硝酸盐代谢酶基因在泡菜发酵早期丰度较高。乳植物杆菌属与总酸呈显著正相关,与亚硝酸盐含量呈现负相关,亚硝酸盐代谢相关酶基因与大部分杂菌呈正相关。泡菜中杂菌可能通过1.7.1.1、1.7.7.2、1.7.5.1生成亚硝酸盐,并通过1.7.1.15将其还原为胺,产酸可能是乳酸菌清除亚硝酸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亚硝酸盐 微生物多样性 代谢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清除水体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复合调节剂
16
作者 陈家璇 张艳楠 +2 位作者 陈浩然 史桂芝 谷劲松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92,共5页
针对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上升引发水生动物患病致死的问题,基于亚硝酸盐还原酶可将亚硝酸盐专一、高效降解为氮气或铵盐的降硝原理,以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微生态制剂为复合调解剂中心,开发一种包含复合发酵液和酶基稳定混... 针对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上升引发水生动物患病致死的问题,基于亚硝酸盐还原酶可将亚硝酸盐专一、高效降解为氮气或铵盐的降硝原理,以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微生态制剂为复合调解剂中心,开发一种包含复合发酵液和酶基稳定混合物的微生态复合调节剂,并通过检测亚硝酸盐浓度、测定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以及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菌落数量评估该微生态复合调节剂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率及作用途径。结果表明,该微生态复合调节剂将复合发酵液和酶基稳定混合物按体积比3∶1投入亚硝酸盐水体时,可在36 h内显著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使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提高61.67%,植物乳杆菌等有益菌在水中的存活率提高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复合调节剂 复合发酵 亚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前后不同品种原料豆和纳豆中主要生物胺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17
作者 许梦粤 颜恩召 +4 位作者 李嘉豪 游伶慧 赵鑫 陈希坪 王红波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71,共8页
生物胺和亚硝酸盐是豆子及其制品中主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该研究以大豆、菜豆、豇豆、豌豆、扁豆、鹰嘴豆、红豆、赤小豆、黑豆和绿豆为原料制备了10种不同品种纳豆产品,比较分析了发酵前后10种原料豆和纳豆中色胺、苯乙胺、腐胺、... 生物胺和亚硝酸盐是豆子及其制品中主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该研究以大豆、菜豆、豇豆、豌豆、扁豆、鹰嘴豆、红豆、赤小豆、黑豆和绿豆为原料制备了10种不同品种纳豆产品,比较分析了发酵前后10种原料豆和纳豆中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章鱼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9种生物胺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种原料豆中总生物胺含量为117.80~300.91 mg/kg,10种纳豆中总生物胺含量为116.36~303.66 mg/kg。10种原料豆及其纳豆中组胺和酪胺均未检出,且均以尸胺为主,占总生物胺含量的91.66%~100%。10种纳豆中亚硝酸盐含量为1.71~5.22 mg/kg,扁豆纳豆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71±0.11)mg/kg,且均低于国家标准最大残留量(20 mg/kg)。该研究为纳豆新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食品安全 生物胺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和亚硝酸盐胁迫对大口黑鲈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杨艳杰 陈静 +5 位作者 黄雷 彭先启 焦锦彪 牛晨 易少奎 姚嘉赟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5,共11页
为探究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急性胁迫实验,得到大口黑鲈幼鱼氨氮胁迫96h半致死浓度为45.057 mg/L,安全浓度为4.506 mg/L;亚硝酸盐胁迫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365.514 mg/L,安全浓度为1... 为探究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急性胁迫实验,得到大口黑鲈幼鱼氨氮胁迫96h半致死浓度为45.057 mg/L,安全浓度为4.506 mg/L;亚硝酸盐胁迫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365.514 mg/L,安全浓度为136.551 mg/L。然后,将安全浓度设置为最大阈值,研究氨氮和亚硝酸盐短期暴露对大口黑鲈增重率、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设置亚硝酸盐单独胁迫浓度为高浓度(292.35 mg/L)、中浓度(221.20 mg/L)和低浓度(147.28 mg/L);氨氮单独胁迫浓度为高浓度(10.8 mg/L)、中浓度(8.5 mg/L)和低浓度(5.3 mg/L);双胁迫浓度为高浓度(10.0 mg/L氨氮+283.16 mg/L亚硝酸盐)、中浓度(7.5 mg/L氨氮+204.88 mg/L亚硝酸盐)和低浓度(5.4 mg/L氨氮+135.49 mg/L亚硝酸盐)。结果表明,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大口黑鲈的增重率明显降低。此外,研究发现亚硝酸盐单独胁迫下MDA(丙二醛)含量、GSH(谷胱甘肽)和T-AOC(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显著下降;gst(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和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在鳃中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在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鳃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在中浓度组中脾脏中显著升高, cat(过氧化氢酶基因)在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脾脏及高浓度组鳃中表达量显著升高。氨氮单独胁迫的高浓度组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低浓度组MDA含量降低,而中浓度组T-AOC和GSH活性降低;gst、gpx、sod和cat的相对表达量在鳃中显著升高。氨氮和亚硝酸盐双胁迫的高浓度组MDA含量和T-SOD活性升高,中浓度组MDA含量、T-SOD、GSH和T-AOC活性显著下降,而低浓度组MDA含量降低;此外低浓度组gst、gpx、sod和cat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则是在鳃中表达量显著升高。因此,氨氮和亚硝酸盐急性胁迫会引起大口黑鲈的氧化应激,而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基因的变化可能与活性氧的清除过程有关,能够避免环境的变化对鱼体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亚硝酸盐 抗氧化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李嘉益 程曦 +2 位作者 李雪男 王林薇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9-1878,共10页
【目的】探究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2个温度处理:常温组(25℃)和高温组(34℃),并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6个亚硝酸盐浓度处... 【目的】探究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2个温度处理:常温组(25℃)和高温组(34℃),并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6个亚硝酸盐浓度处理:0.05(对照)、0.2、0.8、3.2、6.4、12.8 mg/L。水温通过加热棒调节并维持稳定,亚硝酸盐用于调控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于0、6、72和168 h进行采样,于冰上解剖后取鳃组织,血淋巴利用1.0 mL无菌注射器经围心腔抽取,与等体积抗凝液混合。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340 nm处的吸光度,并计算血淋巴中血蓝蛋白浓度。利用渗透压测定仪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采用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测定试剂盒测定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血蓝蛋白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在25℃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72和168 h,3.2、6.4和12.8 mg/L亚硝酸盐组血蓝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0.05、0.2和0.8 mg/L亚硝酸盐组(P<0.05,下同),在25和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168 h,12.8 mg/L亚硝酸盐组血蓝蛋白浓度最低。渗透压测定结果显示,在25和34℃水温下,6.4和12.8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酶活力检测结果显示,在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 h,6.4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Ca^(2+)/Mg^(2+)-ATP酶活力最低,在25和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72和168 h,12.8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Na^(+)/K^(+)-ATP酶活力最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25℃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 h,CLC基因相对表达量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逐渐升高,12.8 mg/L亚硝酸盐组CCP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影响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浓度和血淋巴渗透压,导致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渗透压调节相关酶活力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发生变化。亚硝酸盐胁迫能造成对凡纳滨对虾鳃组织生理紊乱,且高温会加重亚硝酸盐毒性,影响凡纳滨对虾鳃组织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温 亚硝酸盐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酚与L-半胱氨酸对酸黄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夏昕 张铭轩 +4 位作者 王怀涛 王俊良 齐晓花 陈学好 千春录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酸黄瓜腌制过程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代谢机制,同时分析L-半胱氨酸、邻苯二酚单独和联合添加对酸黄瓜腌制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瓜组织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开始时为163.04 mg/kg,在第5天降低到32...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酸黄瓜腌制过程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代谢机制,同时分析L-半胱氨酸、邻苯二酚单独和联合添加对酸黄瓜腌制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瓜组织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开始时为163.04 mg/kg,在第5天降低到32.96 mg/kg;而黄瓜组织中亚硝酸盐含量由起始的0.69 mg/kg,在第3天达到峰值2.7 mg/kg,在发酵7天结束时降低到1 mg/kg。在发酵液中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峰出现,亚硝酸盐还原酶和有机酸迅速对亚硝酸盐进行分解,其中有机酸降解起主导作用。添加L-半胱氨酸或邻苯二酚可抑制发酵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从而降低酸黄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且L-半胱氨酸和邻苯二酚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黄瓜 亚硝酸盐 硝酸还原酶 L-半胱氨酸 邻苯二酚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