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硒酸钠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抗性的影响
1
作者 严翻翻 张永清 +3 位作者 张萌 合佳敏 陈薇薇 景茂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探究亚硒酸钠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在盐碱胁迫下最适的喷施浓度,选用藜麦“陇藜4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亚硒酸钠的不同浓度为变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个Na_(2)SeO_(3)浓度梯度及对照... 为探究亚硒酸钠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在盐碱胁迫下最适的喷施浓度,选用藜麦“陇藜4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亚硒酸钠的不同浓度为变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个Na_(2)SeO_(3)浓度梯度及对照组,研究不同盐碱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藜麦的株高、茎粗、鲜质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盐碱胁迫使藜麦的形态构建、生理特性均受到一定程度损害,甚至影响藜麦的生长发育。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缓减盐碱胁迫对藜麦的损伤程度,显著增加藜麦的株高、茎粗、鲜质量,提高藜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缓减盐碱胁迫对藜麦膜细胞的损伤,提高藜麦的根系活力,促进藜麦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对土壤养分及水分的吸收,最终提高藜麦对盐碱胁迫的抗性。综合隶属函数值结果表明,亚硒酸钠浓度在15 mg/kg时最有利于缓解藜麦受到的盐碱胁迫。综上可知,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盐碱胁迫下藜麦生长及生理特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浓度为15 mg/kg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盐碱胁迫 酸钠 生理特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酵母硒对彭泽鲫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血清抗氧化能力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邱静芸 肖俊 +3 位作者 丁立云 龙凡 姚远 巫伟华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硒源(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及其硒水平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法进行饲养实验:硒源(亚硒酸钠和酵母硒),硒添加量(0、0.5和5 mg/kg),制... 为探究不同硒源(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及其硒水平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性能、组织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法进行饲养实验:硒源(亚硒酸钠和酵母硒),硒添加量(0、0.5和5 mg/kg),制作5组饲料,对照组(Con)、亚硒酸钠组(LS和HS)和酵母硒组(LY和HY)。实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10.28±1.06)g彭泽鲫24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投喂实验饲料,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各组彭泽鲫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高酵母硒组肌肉硒含量最高,高亚硒酸钠组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硒源和硒水平对肌肉硒含量存在显著互作(P<0.05);高亚硒酸钠组肝脏硒含量最高,高酵母硒组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平组(P<0.05)。高酵母硒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亚硒酸钠组和酵母硒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硒源与硒水平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均存在显著互作(P<0.05)。高酵母硒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高亚硒酸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硒源和硒水平对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显著互作(P<0.05)。高水平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平组(P<0.05),酵母硒组和高亚硒酸钠组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硒源和硒水平对胰蛋白酶存在显著互作(P<0.05)。综上所述,高水平酵母硒可提高彭泽鲫组织硒沉积,两种水平酵母硒均可提升抗氧化能力和肠道酶活性;高水平亚硒酸钠可提高彭泽鲫组织硒沉积和肠道酶活性,低水平亚硒酸钠可提高彭泽鲫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酵母 酸钠 生长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鲫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肝脏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贤珍 李彤瑶 +1 位作者 杨晶朝 刘少贞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3-7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对鲫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试验室自繁健康2月龄幼鲫21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对照组(Se-0组)饲喂基础饲料,Se-0.25组、Se-0.50组、S...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对鲫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试验室自繁健康2月龄幼鲫21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对照组(Se-0组)饲喂基础饲料,Se-0.25组、Se-0.50组、Se-1.00组和Se-2.00组分别饲喂添加0.25、0.50、1.00和2.00 mg/kg亚硒酸钠的基础饲料。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Se-0组相比,Se-1.00组和Se-2.00组的鲫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肌肉硒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Se-0组相比,Se-0.25组和Se-0.50组鲫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Se-1.00组和Se-2.00组鲫鱼肝脏SOD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e-0.50组鲫鱼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Se-1.00组和Se-2.00组肝脏细胞排布稀松,细胞肿胀现象严重,细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的空泡。与Se-0组相比,Se-1.00组和Se-2.00组鲫鱼肝脏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Se-0.50组鲫鱼肝脏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会对鲫鱼生长性能、肌肉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免疫基因表达量和肝脏组织产生不同影响。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0.50 mg/kg时,对鲫鱼生长和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 鲫鱼 肝脏 氧化还原酶 免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怀姜硒含量、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王金艳 李喜林 +3 位作者 刘骏 周晓超 李林峰 杜立丰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9期93-98,共6页
本研究以焦作怀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怀姜硒含量、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怀姜富硒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怀姜根状茎的硒含量,增加怀姜叶... 本研究以焦作怀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怀姜硒含量、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怀姜富硒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怀姜根状茎的硒含量,增加怀姜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分枝数、单株茎叶鲜重、单株根状茎鲜重、单株茎叶干重和单株根状茎干重等农艺性状,不同程度提高单株茎叶含水量、蛋白质含量,但对怀姜单株根状茎含水量、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亚硒酸钠浓度除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怀姜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浓度为40 mg/L时各项性状指标均较好,可作为怀姜富硒种植的喷施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姜 酸钠 含量 农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技术分析亚硒酸钠毒害对水稻根系特征及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动态的影响
5
作者 杨家琪 吴雪 +5 位作者 刘乃新 周珂 于清涛 陈百翠 李承欣 卜凡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1-269,共9页
为了解水稻根系中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抵抗过量亚硒酸钠的分子机制,采用水培试验,利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40、80、400 mg/L)对水稻哈育粳十一号进行处理,通过水稻根系参数筛选出对亚硒酸钠浓度敏感处理组,将该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根系... 为了解水稻根系中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抵抗过量亚硒酸钠的分子机制,采用水培试验,利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40、80、400 mg/L)对水稻哈育粳十一号进行处理,通过水稻根系参数筛选出对亚硒酸钠浓度敏感处理组,将该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根系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400 mg/L亚硒酸钠处理下水稻幼苗的根长、根鲜/干重、根活性显著受到抑制(P<0.05)。从代谢组测序中鉴定出1 59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包括黄酮类化合物140种、酚酸类化合物129种。其中,在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鉴定出10种表达水平变化明显的酚酸类代谢物;在黄酮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检测到的140种中有14个DAM表达水平变化显著,这10种酚酸类化合物和14种黄酮类化合物大部分显著下调表达。对香豆酰奎宁酸不仅参与苯丙烷代谢途径的酚酸合成与代谢,也参与黄酮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均下调表达。表明高浓度的亚硒酸钠(400 mg/L)能够显著抑制水稻根系中部分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削弱水稻根系对过量亚硒酸钠的解毒能力,破坏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 酸钠 水稻根系 酚酸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对蚯蚓生长及其富硒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夏李佳 蒋海燕 +2 位作者 邵海燕 吴建富 荣勤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2-840,共9页
【目的】旨在探讨亚硒酸钠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对富硒蚯蚓生产的影响,为富硒蚯蚓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棚环境条件下,采用质量配比16∶4∶1的3种物料(牛粪、秸秆、沼泥),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赤子爱胜属大平二号蚯蚓为供试对象,研究... 【目的】旨在探讨亚硒酸钠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对富硒蚯蚓生产的影响,为富硒蚯蚓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棚环境条件下,采用质量配比16∶4∶1的3种物料(牛粪、秸秆、沼泥),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赤子爱胜属大平二号蚯蚓为供试对象,研究了亚硒酸钠添加量(以Se计,硒质量分数分别为80,100,120 mg/kg)及其添加方式(一次性添加,用S表示;分3次添加,用SS表示)对蚯蚓生长、繁殖及其硒含量的影响,以筛选最佳富硒蚯蚓养殖方式。【结果】养殖60 d后,与S处理组相比,SS处理组蚯蚓的存活率、生物量增长率、产茧率和硒富集系数分别提高了8.33%~18.33%、28.85%~60.89%、8.33~131.67个/百条及0.78~0.95。SS处理组蚯蚓硒富集量略低于S处理组,不过蚯蚓体硒含量能维持在231.28~264.30 mg/kg,且以处理SS120为最高。相同添加方式下,过高的外源硒质量分数抑制了蚯蚓的存活率、生物量和产茧率,而SS处理组能保证蚯蚓生长繁殖,同时还能维持较高的硒富集量。【结论】处理SS100为最佳富硒蚯蚓养殖方式,养殖60 d时,蚯蚓的存活率、硒富集量、生物量增长率、产茧率和硒富集系数分别为81.67%、236.70 mg/kg、65.83%、108.33个/百条和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蚯蚓 酸钠 添加量 添加方式 生长繁殖 蚯蚓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青稞幼苗生理生化及硒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吴晓卓 刘念 +5 位作者 李祖夏 马建霞 苏芮 李冬冬 陈梦娜 乔枫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0,共10页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 L.)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培养青稞种子1周,使用浓度为0 g/kg(CK)、0.01 g/kg、0.02 g/kg、0.05 g/kg、0.075 g/kg、0.1 g/kg、0.15 g/kg、0.2 g/kg的亚硒酸钠(Na_(2)SeO_(3))溶液处理青稞幼苗,两...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 L.)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培养青稞种子1周,使用浓度为0 g/kg(CK)、0.01 g/kg、0.02 g/kg、0.05 g/kg、0.075 g/kg、0.1 g/kg、0.15 g/kg、0.2 g/kg的亚硒酸钠(Na_(2)SeO_(3))溶液处理青稞幼苗,两周分析青稞幼苗生长变化,测定生理指标,幼苗培养基质、叶、根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低浓度(0.02 g/kg)Na_(2)SeO_(3)处理下幼苗株高、叶长、鲜重等显著增加,促进幼苗的生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幼苗生长被抑制,光合色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0.1 g/kg Na_(2)SeO_(3)处理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过氧化氢含量均显著增加;高浓度0.2 g/kg Na_(2)SeO_(3)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降低了34.26%、80.77%、95.83%;培养基质和根部硒含量随Na_(2)SeO_(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0.05~0.2 g/kg Na_(2)SeO_(3)处理下叶中硒含量增加幅度趋于稳定;SOD活性、POD活性与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生长指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浓度范围为0.01~0.02 g/kg Na_(2)SeO_(3)处理更有利于青稞幼苗的生长发育,对青稞幼苗改善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青稞幼苗对不同浓度硒处理的生理响应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酸钠 生理生化 含量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对马骨骼肌卫星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心壮 刘雨蒙 +3 位作者 高星 王晓阳 尹艺旋 芒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603-4613,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对H_(2)O_(2)诱导的马骨骼肌卫星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硒作为抗氧化剂缓解马运动氧化应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利用600μmol/L H_(2)O_(2)诱导马骨骼肌卫星细...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对H_(2)O_(2)诱导的马骨骼肌卫星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硒作为抗氧化剂缓解马运动氧化应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利用600μmol/L H_(2)O_(2)诱导马骨骼肌卫星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在饥饿培养基培养6 h后,换为含有不同浓度亚硒酸钠(10、20、50、100、150、200 nmol/L)和硒代蛋氨酸(10、20、50、100、150、200 nmol/L)的溶液培养24 h,再利用600μmol/L H_(2)O_(2)诱导马骨骼肌卫星细胞6 h,收集样品。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用抗氧化酶试剂盒检测抗氧化酶活性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氧化基因表达量,用线粒体压力试剂盒检测骨骼肌卫星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评价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对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结果】100 nmol/L亚硒酸钠组和150 nmol/L硒代蛋氨酸组细胞相对活力显著高于损伤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T-AOC)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随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100 nmol/L亚硒酸钠组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损伤组(P<0.05);150 nmol/L硒代蛋氨酸组细胞中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损伤组(P<0.05)。100 nmol/L亚硒酸钠和150 nmol/L硒代蛋氨酸组细胞中原癌基因(REL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损伤组(P<0.0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损伤组(P<0.01),150 nmol/L硒代蛋氨酸细胞中TRXR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50 nmol/L硒代蛋氨酸组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损伤组(P<0.05),RELA、GPX1、TRXR1和SOD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基础呼吸值、ATP氧消耗值、最大呼吸值分别为32.28、21.70和45.01 pmol/min,显著高于损伤组(P<0.05),分别增加了25.03%、30.22%和25.59%,而100 nmol/L亚硒酸钠组细胞耗氧率和线粒体功能参数与损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通过激活Nrf2下游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减少MDA的产生,缓解氧化损伤,本试验条件下100 nmol/L亚硒酸钠和150 nmol/L硒代蛋氨酸缓解效果较好。相比无机的亚硒酸钠,有机的硒代蛋氨酸还可提高细胞的线粒体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酸钠 代蛋氨酸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蛹虫草生长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罗帷 陈双 +1 位作者 张梦凡 胡梓楠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8期11-15,共5页
为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中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平板法对蛹虫草15F0和1749这2种菌株进行筛选,选取蛹虫草1749菌株为富硒栽培菌株,同时在大米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0,50,100,150,200,250 mg/L的亚硒酸钠进行固体栽培,探讨不同质量浓... 为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中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平板法对蛹虫草15F0和1749这2种菌株进行筛选,选取蛹虫草1749菌株为富硒栽培菌株,同时在大米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0,50,100,150,200,250 mg/L的亚硒酸钠进行固体栽培,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硒酸钠对蛹虫草不同生长时期过程中的基质和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亚硒酸钠的处理组相比,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基质中虫草素和子实体中的腺苷、多糖含量(p<0.05),显著降低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p<0.05)。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60 mg/L的大米基质中,成熟期的虫草素质量分数最高,为9.607 mg/g;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30 mg/L的子实体中,成熟期的腺苷和多糖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0.834 mg/g和7.87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酸钠 生长时期 虫草素 腺苷 多糖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柴胡汤加味联合亚硒酸钠VE粉治疗猪黄膘病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郭广玲 任忆秋 +1 位作者 赵成莹 侯国生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验证不同剂量大柴胡汤加味联合亚硒酸钠VE粉对猪黄膘病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中兽药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对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辖县某生猪养殖场自然感染黄膘病的患猪(110日龄左右,(47.1±1.21) kg)20头,随机分为... [目的]验证不同剂量大柴胡汤加味联合亚硒酸钠VE粉对猪黄膘病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中兽药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对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辖县某生猪养殖场自然感染黄膘病的患猪(110日龄左右,(47.1±1.21) kg)20头,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和试验D组),每组5头患猪,试验A、B、C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40、60、80 g/d)大柴胡汤加味散和100 g亚硒酸钠VE粉,试验D组只给患猪喂服100 g亚硒酸钠VE粉,10 d为1个治疗周期,试验期15 d,对猪黄膘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给药第5天,4组患猪治愈率相同,均为60%;给药第10天,试验C组患猪治愈率最高,为100%;停药后第5天,4组患猪均治愈率均为100%。与试验D组相比,试验B组和试验C组患猪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显著提高13.22%和16.68%,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提高3.43%、4.39%。试验C组患猪的料肉比较试验A组和试验D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0.31、0.53。[结论]大柴胡汤加味的剂量为80 g/d时联合100 g亚硒酸钠VE粉治疗猪黄膘病效果最佳,且可以改善患猪的预后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加味 酸钠VE粉 猪黄膘病 治愈率 平均日增质量 平均日采食量 中西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内障药物滴眼对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辉 侯纬敏 张昌颖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4期377-381,共5页
观察了三种化合物(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滴眼预防作用。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组及滴眼预防组。亚硒酸钠组及滴眼预防组系给12─13日龄的大鼠皮下注射亚硒酸钠,首次剂量为6μmol/kg体重,间日一次,逐... 观察了三种化合物(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滴眼预防作用。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组及滴眼预防组。亚硒酸钠组及滴眼预防组系给12─13日龄的大鼠皮下注射亚硒酸钠,首次剂量为6μmol/kg体重,间日一次,逐次递增1μmol/kg体重,连续六次。预防组则为大鼠开眼后同时滴眼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通过滴眼均能有效的防止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发生,白内障的发生率从95.8%降低至15%~43.5%。同时测定了各组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的活性,结果表明,凡注射硒的大鼠晶状体中GSH-Px及GSSG-R的活性均比正常晶状体的高,接受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预防的大鼠晶状体中这两种酶的活性比未接受预防的大鼠晶状体中的低。单独注射硒的大鼠晶状体中GSH-S的活性比正常晶状体的高。接受预防的大鼠晶状体中此酶的活性和正常晶状体无差异,但比单独注射硒的大鼠晶状体中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酸钠 白内障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通过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轴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6
12
作者 时杰 王永安 +4 位作者 孙基泽 石慧 盛洁 姚姚 嵇姗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作用,但其抗癌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通过探讨亚硒酸钠是否可以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其肺癌A549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具体机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及细胞计数实验评价亚硒酸钠对A...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作用,但其抗癌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通过探讨亚硒酸钠是否可以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其肺癌A549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具体机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及细胞计数实验评价亚硒酸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亚硒酸钠对肺癌A549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MP)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通过亚铁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亚硒酸钠作用后肺癌A549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变化,MDA检测试剂盒分析亚硒酸钠作用后肺癌A549细胞内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分析亚硒酸钠对肺癌A549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谷胱甘肽(GSH)的表达影响。研究发现:亚硒酸钠能够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且亚硒酸钠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_(50))为10μmol/L;亚硒酸钠能诱导肺癌A549细胞内ROS过度积累并使细胞内谷胱甘肽耗竭;亚硒酸钠作用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而GPX4蛋白表达下调。研究表明,亚硒酸钠能通过诱导肺癌A549细胞内ROS过度积累,引起细胞内GSH大量耗竭,导致GPX4表达下降,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 铁死亡 GPX4 ROS 金属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诱发大鼠白内障实验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郝振海 闫明 +3 位作者 刘冬玲 刘宁 刘庆艮 陈秀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13,共2页
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厩因之一,因此,深入探讨发病机理尤为重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白内障动物模型对研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许多因素都能诱发白内障,膳食中硒含量的过量与缺乏均对晶体有不利影响,含硒的无机物... 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厩因之一,因此,深入探讨发病机理尤为重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白内障动物模型对研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许多因素都能诱发白内障,膳食中硒含量的过量与缺乏均对晶体有不利影响,含硒的无机物亚硒酸钠诱发大鼠白内障的实验方法可建立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一些学者分别给大鼠乳鼠注射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在两周左右时,可诱发大鼠出现间歇性核型或成熟期白内障,其诱发白内障的时间较长,(1,2,3)本实验旨在改进其方法,以小剂量隔日注射(共三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酸钠 病因 大鼠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诱发幼鼠白内障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驿 徐辉碧 韩秀娴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亚硒酸钠作为白内障的诱发剂,成功地诱发10~15天龄的幼鼠形成核性白内障。观测到形成白内障后,眼组织中硒含量比对照组高约7.86倍,其眼组织和静脉血中SOD酶活性分别下降54.98%;67.52%。体外模型体系ESR实验表明:亚硒酸钠和类似于眼... 以亚硒酸钠作为白内障的诱发剂,成功地诱发10~15天龄的幼鼠形成核性白内障。观测到形成白内障后,眼组织中硒含量比对照组高约7.86倍,其眼组织和静脉血中SOD酶活性分别下降54.98%;67.52%。体外模型体系ESR实验表明:亚硒酸钠和类似于眼组织内环境的物质GSH,H_2O_2反应可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由以上动物实验和体外模型体系实验的结果以及对前人工作的总结,证实了亚硒酸钠诱发幼鼠白内障的机理属活性氧自由基损伤眼组织的自由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酸钠 自由基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诱导白内障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辉碧 冯志明 韩秀娴 《眼科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69-72,共4页
在pH8.0-8.5条件下,谷胱甘肽、氧或过氧化氢过量时,微量的10^(-4)mol·L^(-1)亚硒酸钠能使鲁米诺产生稳定的化学发光。发光强度依赖于酸度、谷胱甘肽浓度、氧及过氧化氢的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鲁米诺发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 在pH8.0-8.5条件下,谷胱甘肽、氧或过氧化氢过量时,微量的10^(-4)mol·L^(-1)亚硒酸钠能使鲁米诺产生稳定的化学发光。发光强度依赖于酸度、谷胱甘肽浓度、氧及过氧化氢的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鲁米诺发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eO_3^(2-)在眼内催化产生活性氧可能是产生白内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万国 付波 +1 位作者 杜玲玲 高维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3-986,共4页
背景姜黄素能清除机体中产生的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但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影响。方法选用12日龄健康SD... 背景姜黄素能清除机体中产生的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作用,但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影响。方法选用12日龄健康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姜黄素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模型对照组和姜黄素组大鼠均采用皮下注射亚硒酸钠的方法建立硒性白内障模型,并于造模的同时,给予姜黄素组大鼠质量分数0.005%姜黄素灌胃,每131次,共2周。于实验开始后第4、7、10、14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并进行评分。在实验结束后摘出大鼠晶状体,用生化测定法测定晶状体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晶状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透明。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姜黄素组大鼠Ⅲ、Ⅳ、V级晶状体混浊的时间明显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时,3个组MDA含量及SOD、GSH—Px活性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F=215.42,P〈0.01;SOD:F=46.83,P〈0.01;GSH—Px:F=44.29,P〈0.01)。模型对照组、姜黄素组晶状体中SOD的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姜黄素组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和姜黄素组晶状体中MDA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中MDA含量较模型对照组低(P〈0.01);模型对照组GSH—Px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姜黄素组GSH—Px活性较模型对照组高(P〈0.01)。结论姜黄素能显著延缓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但不能抑制硒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姜黄素延缓大鼠硒性白内障形成的机制可能为提高大鼠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亚硒酸钠/硒性白内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鸡蛋硒含量以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王慧欣 高庆涛 +5 位作者 黎家恒 张顺芬 王阳 钟儒清 陈亮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744-675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鸡蛋硒含量以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144只22周龄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缺硒饲粮组(SE-D组)饲喂不添加外源硒的基础饲粮,酵母硒组(SEY组)和亚硒酸...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鸡蛋硒含量以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144只22周龄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缺硒饲粮组(SE-D组)饲喂不添加外源硒的基础饲粮,酵母硒组(SEY组)和亚硒酸钠组(SS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的基础上添加0.3 mg/kg酵母硒和亚硒酸钠(以硒计)。各组饲粮硒含量实测值分别为0.08、0.36和0.40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各组间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第4周,SE-D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高于SEY组和SS组(P<0.05);第8周,SEY组和SS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SE-D组(P<0.05),SE-D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高于SS组(P<0.05)。3)第4周,SEY组蛋清硒含量显著高于SS组和SE-D组(P<0.05),蛋黄硒含量显著高于SE-D组(P<0.05);SS组蛋清和蛋黄硒含量均显著高于SE-D组(P<0.05)。第8周,SEY组蛋清硒含量显著高于SE-D组(P<0.05),SEY组和SS组蛋黄硒含量显著高于SE-D组(P<0.05)。4)SS组血液中性粒细胞数目和血小板数目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SE-D组(P<0.05),各组间其他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与饲喂不添加外源硒的饲粮相比,短期饲喂添加0.3 mg/kg酵母硒和无机硒的饲粮对蛋鸡生产性能和大部分血液指标无负面影响,但可以提高蛋壳厚度,促进硒在鸡蛋中的沉积,且酵母硒的沉积效率优于无机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酸钠 蛋鸡 生产 蛋品质 鸡蛋沉积 血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 T MRI评估青藏高原环境下亚硒酸钠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后左心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红科 梁博深 +4 位作者 陈皓田 王磊 赵思斯 方鑫 郜发宝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2,共7页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组织追踪技术评估高原低氧环境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E)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索SE提升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潜在...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组织追踪技术评估高原低氧环境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E)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索SE提升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潜在机制。材料与方法46只雄性SD大鼠于购置第二日从成都(海拔500 m)陆运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原动物实验室(海拔4250 m),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n=20]和治疗组(SE组,n=16)。高原低氧环境下饲养28周后,MCT组和SE组大鼠均接受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的MCT以建立PAH模型,而对照组则接受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一周后,SE组大鼠通过灌胃方式给予0.7 mg/kg的SE持续治疗一个月,对照组和MCT组进行常规饲养。干预完成后将大鼠运回成都。随机从三组中各选取8只大鼠进行CMR成像,以评估左心室功能、应变和T2弛豫时间。CMR扫描结束后取材大鼠心脏组织和血液分别进行病理、血生化检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MCT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1.36%±4.50%)和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LVGCS)(−19.81%±0.84%)显著降低(P值均<0.05)。然而,与MCT组相比,SE组的LVEF(75.29%±5.67%)、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radial strain,LVGRS)(42.90%±5.94%)和LVGCS(−21.43%±1.33%)明显提高(P值均<0.05),表明SE治疗提高了PAH后左心室功能。对照组和MCT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s.MCT组:(16544.38±3734.02)U/mL vs.(9974.00±900.80)U/mL,P<0.05],MCT组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增加[MCT组vs.对照组:9.00(7.60,13.20)μmol/L vs.3.86(3.60,6.20)μmol/L,P<0.01],提示MCT组大鼠抗氧化能力下降。经SE干预后,SE组的大鼠表现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292.60±44.38)U/mL和GSH-Px(17843.26±3585.44)U/mL水平的升高以及MDA[5.37(5.10,6.20)μmol/L]水平的降低(P值均<0.05)。凋亡染色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CT组左心室的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01),而治疗后SE组的相对荧光强度较MCT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CMR组织追踪技术能够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后左心室功能的异常;SE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能改善PAH后左心室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左心室心功能 高原低氧环境 酸钠 大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肺癌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宇晨 陈微微 +3 位作者 白玉 杜静 王飞 安佳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8-1605,共8页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SS)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520和A549细胞活力、迁移和血管形成模式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520细胞、A549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对照组(0μmol/L SS)、低剂量组(5μmol/L SS)、中剂量组...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SS)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520和A549细胞活力、迁移和血管形成模式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520细胞、A549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对照组(0μmol/L SS)、低剂量组(5μmol/L SS)、中剂量组(10μmol/L SS)和高剂量组(20μmol/L SS)。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计算半抑制浓度(IC_(50));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血管形成实验检测亚硒酸钠对HUVEC血管管腔、肺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管腔及肺癌细胞和HUVEC共同形成的“马赛克”血管管腔的影响;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肺癌细胞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RT-qPCR法检测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520和A549细胞中VEGF、p-PI3K和p-Akt蛋白水平。结果:SS处理48 h对HUVEC、A549细胞和H520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6.762、9.003和7.356μmol/L。与各自对照组相比,SS处理48 h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1);HUVEC中,中、高剂量组迁移细胞数减少(P<0.01);肺癌细胞系中,SS处理后各组迁移细胞数均减少(P<0.01);高剂量SS组VEGF、VEGFR2和Ang Ⅱ的mRNA水平表达量均降低(P<0.05,P<0.01);在H520细胞中,SS处理组VEGF、p-PI3K和p-Akt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P<0.01)。结论:亚硒酸钠可抑制HUVEC、H520细胞及A549细胞活力及迁移,抑制肺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及马赛克血管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及调控VE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诱发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研究
20
作者 胡琳 侯纬敏 +1 位作者 张昌颖 付守正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用亚硒酸钠诱发大鼠产生白内障后,将晶状体微粒体与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共同孵育,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白内障晶状体前列腺素E_2(PGE_2)及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生物合成情况,并与正常晶状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鼠晶状体具有酶促合成PG... 用亚硒酸钠诱发大鼠产生白内障后,将晶状体微粒体与外源性花生四烯酸共同孵育,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白内障晶状体前列腺素E_2(PGE_2)及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生物合成情况,并与正常晶状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鼠晶状体具有酶促合成PGs的能力。正常晶状体及白内障晶状体合成PGE_2的能力分别为687.75±113.97及1095.00±79.39pg/100mg晶状体湿重/15分钟,PGE_2α则分别为51.45±36.72及158.83±115.94pg/100mg晶状体湿重/15分钟(平均数±S.D.)。这说明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合成PGs的能力明显增高,与正常晶状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GE_2P<0.001,PGF_2αP<0.02)。在前2次注射亚硒酸钠后,大鼠白内障晶状体PGs的合成能力逐渐高于正常晶状体,并随注射亚硒酸钠的次数增加和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PGs在晶状体内的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前列腺素 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