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理斯多德的美学思想和四因说 被引量:2
1
作者 凌继尧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4-99,共6页
本文从亚理斯多德的四因说考察了他的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亚理斯多德的个别蕴涵一般、必然和规律的形式观成为他典型理论的哲学基础; 质料因、形式因和动力因给亚氏的艺术摹仿论注入了新的深刻的内容; 从出于目的因的有机整体概念使... 本文从亚理斯多德的四因说考察了他的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亚理斯多德的个别蕴涵一般、必然和规律的形式观成为他典型理论的哲学基础; 质料因、形式因和动力因给亚氏的艺术摹仿论注入了新的深刻的内容; 从出于目的因的有机整体概念使亚氏要求艺术要成为整体; 四因相互关系的尺度又产生了亚氏的尺度理论, 这种尺度决定美、艺术性、效用和合目的性在事物中的存在; 寻找最终的“不动的第一动者”的动力因观点使亚氏把“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理斯多德 美学 四因说 静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理斯多德的美学思想和四因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凌继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关键词 亚理斯多德 美学思想 柏拉图 四因说 西方美学史 质料 朱光潜 偶然性 个别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斯多德的《Περ ποιητικsⅡ》钩沉并附译文──兼考订()ποιητικ一词的原义
3
作者 刘以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斯多德 文艺 创作论 亚理斯多德 修辞学 古希腊文论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喜剧 手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理论 被引量:5
4
作者 武月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87-90,共4页
亨利·菲尔丁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他具有比较系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思想,主要表现为他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与严格模仿自然理论。他在小说中所遵循的这些创作原则,使他的小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现实主义特征。
关键词 亨利·菲尔丁 现实主义小说 亚理斯多德 散文体 模仿自然 查逊 小说创作 英国小说 《诗学》 安德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圣叹与黑格尔:叙事文学理论的两座高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庆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4,共8页
关键词 金圣叹 黑格尔 叙事文学 《水浒传》 《西厢记》 性格特征 亚理斯多德 人物性格 莎士比 丰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2500年文论发展概说——《欧美文学理论史》导论
6
作者 刘庆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74,共7页
从古至今的欧美文学理论历时二千五百年,跨越希腊、罗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俄国、美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十余国。透过斑斓纷呈的繁杂现象,我们能够捕捉到的欧美文论发展的基本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本书作者认为其基本... 从古至今的欧美文学理论历时二千五百年,跨越希腊、罗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俄国、美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十余国。透过斑斓纷呈的繁杂现象,我们能够捕捉到的欧美文论发展的基本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本书作者认为其基本轮廊可以概括如下:欧美文论自古希腊开始,经过漫长时期的柏拉图理论传统(柏拉图文论是文艺“表现说”的源头,及至华兹华斯的《序言》标志“表现论”正式问世)和亚理斯多德理论传统(“摹仿说”)或交叉、或平行的发展,直到康德,提出了迥然不同于前两者的文艺本质论——文艺“审美说”。研究文学的视角从主要注意于文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摹仿说”和文学与作者的关系——“表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仿说” 文论发展 欧美文学 亚理斯多德 “表现说” 柏拉图 文艺 论史 黑格尔 华兹华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文学理论史》评介
7
作者 蒋孔阳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欧美文学 论史 “摹仿说” 西方文学 “表现说” 柏拉图 亚理斯多德 灵感说 文学论发展 文学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是模仿:兼论吴宓的翻译观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建中 《外国语文》 1991年第1期99-107,共9页
翻译是什么?翻译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争执不下。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象译界这样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也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有译界这样多的分歧和争论,让人无所适从。此时,听听吴宓先生的意见,也许会使人茅塞顿开。
关键词 翻译观 吴宓 翻译的标准 分歧和争论 适从 《学衡》杂志 亚理斯多德 中华书局 莎士比 发现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王国维的悲剧观 被引量:2
9
作者 谭松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69-74,共6页
“悲剧”这个美学概念,最早由西方介绍到中国,并被运用来评价文学作品和现象,是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开始的。这一点,已经为国内学者所公认。
关键词 悲剧观 王国维 亚理斯多德 黛玉 王氏 鲁迅 “大团圆”结局 人之精神 悲剧主人公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象思维的历史渊源和当前问题——一论形象思维问题
10
作者 蔡仪 《河北学刊》 1987年第5期25-33,共9页
形象思维这个问题,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着美学究竟用什么观点.走什么道路;关系到美的认识能否是真正对于美的认识,也关系到美感能否有正当的美惑:最后还关系到美学能否成为真正的科学.由于形象思维这个术语.无论从哲学... 形象思维这个问题,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着美学究竟用什么观点.走什么道路;关系到美的认识能否是真正对于美的认识,也关系到美感能否有正当的美惑:最后还关系到美学能否成为真正的科学.由于形象思维这个术语.无论从哲学、美学或文艺理论的历史上看,都没有这样的习惯用语,直至苏联作家高尔基和法捷耶夫才正式用它,但至今作为学术用语似乎还大成问题.有些人明显地批判它,也有些人口头上承认它而实际上否定它.我们既然承认它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认为它关系着美学的能否成为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对它进行比较充分的研究,比较切实的论述.才有可能使形象思维的意义得到令人满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形式逻辑 美学思想 当前问题 逻辑思维 历史渊源 逻辑规律 文艺 亚理斯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