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拓宽我国玉米遗传基础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侠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1-731,742,共2页
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现象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笔者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改造本土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玉米 热带种质 亚热带种质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热带亚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的杂优潜势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海军 寇思荣 +2 位作者 周玉乾 王振军 王国华 《甘肃农业科技》 2005年第7期10-12,共3页
以含热带、亚热带血缘的优良玉米自交系沈137、齐205、黄C、8085泰和我国近年来生产上应用的骨干温带玉米自交系掖478、Mo17、自330、黄早四、丹340、综31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配置组合,研究了含热带、亚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的... 以含热带、亚热带血缘的优良玉米自交系沈137、齐205、黄C、8085泰和我国近年来生产上应用的骨干温带玉米自交系掖478、Mo17、自330、黄早四、丹340、综31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配置组合,研究了含热带、亚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及杂优潜势。试验结果表明,含热带、亚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的平均一般配合力效应值(0.071)较温带自交系的平均配合力效应值(-0.047)高;含热带、亚热带血缘玉米自交系与温带自交系杂交,基因加性效应及互作效应加强,产生较高的杂种优势。热/温组合的SCA平均值(0.385)明显较热/热组合(0.108)和温/温组合(-1.620)高,45个组合中SCA达显著水平的共有9个,其中热/温组合8个,温/温组合1个,热/热组合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选择一般配合力好,优良等位基因多态性高的含热带、亚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与温带自交系杂交,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种质 自交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种质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代秀云 杨春梅 董亚琳 《农业与技术》 2011年第1期22-23,共2页
热带、亚热带种质经过系统改良有适合商业育种使用的较丰富的种质资源。且与温带种质在性状上有较大的互补性,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利用价值,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研究热带、亚热带种质抗逆性遗... 热带、亚热带种质经过系统改良有适合商业育种使用的较丰富的种质资源。且与温带种质在性状上有较大的互补性,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利用价值,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研究热带、亚热带种质抗逆性遗传,寻找控制目标性状基因的标记,建立高效率的定向改良技术,创造一批优良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种质 玉米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钝化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光敏性方法及其育种利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段民孝 刘新香 +5 位作者 张华生 王元东 邢锦丰 张雪原 杨海涛 赵久然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106,共4页
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和拓宽现有种质基础已是世界各国玉米育种者的共识。针对热带亚热带种质在温带地区存在光敏性、需要时间长、过程缓慢等问题,以温带种质为受体、热带种质为供体,进行了快速钝化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光敏性方法研究... 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和拓宽现有种质基础已是世界各国玉米育种者的共识。针对热带亚热带种质在温带地区存在光敏性、需要时间长、过程缓慢等问题,以温带种质为受体、热带种质为供体,进行了快速钝化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光敏性方法研究。通过利用冬季南繁、南北区域种植,结合玉米DH(Doubled Haploid)育种技术,经2年4个世代得到可以在温带利用的新材料,既可以直接用于选育新品种,也可以作为新材料扩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实践证明,研究的方法切实可行有效,将加快我国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 光敏性 DH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在温带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5
作者 金枚 康慧仁 程富荣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 温带地区 利用 亲本繁殖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治先 张发军 +4 位作者 孟昭东 韩静 郭庆法 汪黎明 巩东营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49-51,共3页
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基础狭窄早已引起玉米育种界的关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强、叶片持绿性好 ,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 ,提高抗逆性和生产潜力等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采用现代玉米育种手段和途径 ,... 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基础狭窄早已引起玉米育种界的关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强、叶片持绿性好 ,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 ,提高抗逆性和生产潜力等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采用现代玉米育种手段和途径 ,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导入温带育种材料中 ,经过改良、创新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带亚热带种质 育种材料 杂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与利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代秀云 于明彦 +3 位作者 许明学 柳迎春 夏远峰 刘爱华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4期49-50,共2页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玉米发展首要限制因素,致使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我国玉米种质进行扩增、创新、改良(引进),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多样性中心系统地引进优良种质,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经...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玉米发展首要限制因素,致使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我国玉米种质进行扩增、创新、改良(引进),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多样性中心系统地引进优良种质,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经过系统改良有适合商业育种使用的较丰富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种质 种质改良 玉米 利用 遗传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玉米优良种质的引进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玉水 卢川北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通过多重复随机区组试验 ,探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 3 0个亚热带玉米优良种质在本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试验处理间的差异达到 0 .0 1显著水平 ;引进的玉米杂交种 CML3 2 3× CML2 2 6的公顷籽粒产量为 93 89.4 kg,比福... 通过多重复随机区组试验 ,探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 3 0个亚热带玉米优良种质在本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试验处理间的差异达到 0 .0 1显著水平 ;引进的玉米杂交种 CML3 2 3× CML2 2 6的公顷籽粒产量为 93 89.4 kg,比福建省常规栽培杂交种掖单 1 3号增产 3 0 .87%,差异达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亚热带种质 引种 鉴定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我国利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立强 姚文华 番兴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4761-4763,共3页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与利用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简要阐述我国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概况,评述热带、亚热带种质利用方法与途径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我国研究的重要性和利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热带种质 亚热带种质 温带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振华 张新 +1 位作者 唐保军 张前进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 2005年第5期16-17,21,共3页
1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目前,全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以河南省农科院为主的全省十几个地、市县农业科研单位及河南农业大学.'八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的协作攻关,在种质创新与自交... 1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目前,全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以河南省农科院为主的全省十几个地、市县农业科研单位及河南农业大学.'八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的协作攻关,在种质创新与自交系选育、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整体玉米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玉米良种的选育速度、水平高,而且应用范围广.使我省生产应用的玉米品种不断更新,目前,全省已进入第6次品种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育种研究进展 河南省农科院 品种选育 自交系选育 种质创新 玉米育种 亚热带种质 爆裂玉米 高淀粉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抗源筛选和抗病育种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建宇 陈伟程 +1 位作者 丁俊强 杜彦修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病圃鉴定结合接种鉴定和苗期叶片的ELISH检测结果表明 ,87份接种材料中筛选出了 4份高抗材料 ,2 4份抗病材料 ,2 6份中抗材料 ;4 6份病圃鉴定材料中筛选出 9份高抗材料 ,2 1份抗病材料 ,4份中抗材料 ;5份苗期ELISH检测的材料中鉴定出 2... 病圃鉴定结合接种鉴定和苗期叶片的ELISH检测结果表明 ,87份接种材料中筛选出了 4份高抗材料 ,2 4份抗病材料 ,2 6份中抗材料 ;4 6份病圃鉴定材料中筛选出 9份高抗材料 ,2 1份抗病材料 ,4份中抗材料 ;5份苗期ELISH检测的材料中鉴定出 2份抗病材料 .结合血缘追踪发现 ,热带、亚热带种质以及美国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 785 99,870 0 1和786 98等衍生系中蕴涵着抗病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矮花叶病毒 抗源 亚热带种质 抗病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郧单19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刚 李永学 +6 位作者 唐余成 吴承国 肖能武 叶青松 陈光勇 秦光明 张振 《中国种业》 2015年第10期77-78,共2页
郧单19是十堰市农科院玉米所以WD01为母本、WD02为父本选育而成,皆含有温带和亚热带种质。该品种亲本性状优异,具有易制种、制种产量高等优势;高产、稳产、高抗、广适,适宜山区广泛种植。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 郧单19是十堰市农科院玉米所以WD01为母本、WD02为父本选育而成,皆含有温带和亚热带种质。该品种亲本性状优异,具有易制种、制种产量高等优势;高产、稳产、高抗、广适,适宜山区广泛种植。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13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亚热带种质 制种产量 先锋公司 玉米育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 制种田 马齿型 雄穗 出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玉米合成群体及其亲本群体的遗传变异比较与利用
13
作者 刘勋甲 郑用琏 +3 位作者 石永刚 徐尚忠 李建生 刘纪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2-132,共1页
4个玉米合成群体及其亲本群体的遗传变异比较与利用刘勋甲郑用琏石永刚徐尚忠李建生刘纪麟(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本试验以美国种质坚秆综合种BSSSC9(B)、Lancaster(Lan... 4个玉米合成群体及其亲本群体的遗传变异比较与利用刘勋甲郑用琏石永刚徐尚忠李建生刘纪麟(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本试验以美国种质坚秆综合种BSSSC9(B)、Lancaster(Lan)、热带种质墨黄九(M)、亚热带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合成群体 遗传变异 亲本群 半姊妹轮回选择 特殊配合力 基础群体 自交系 自交种子 遗传改良 亚热带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玉米自交系T001~T004产量稳定性分析
14
作者 高伟政 曹敏建 +4 位作者 张万志 徐韶 周慧 栾化泉 杨志鹏 《辽宁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29-31,共3页
品种稳定性是检验品种能否推广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2000年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引进外来4个热带、亚热带种质群体对其进行选育,分别育成T001~T004四个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对其进行组配,意义在于筛选出密植、抗病性好、适应于当前生产的品... 品种稳定性是检验品种能否推广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2000年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引进外来4个热带、亚热带种质群体对其进行选育,分别育成T001~T004四个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对其进行组配,意义在于筛选出密植、抗病性好、适应于当前生产的品种,为玉米生产增收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稳定性分析 品种稳定性 亚热带种质 产量 玉米生产 农业科学院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玉米新品种安玉1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15
作者 王永士 郭安斌 +3 位作者 谢利芬 祁国宾 宋世强 崔志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安玉13 杂交选育 玉米新品种 栽培要点 亚热带种质 玉米杂交种 农科所 安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育种取得重大突破
16
作者 金玉 《农业知识》 2002年第22期9-9,共1页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在超高产、多抗性玉米育种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种质资源的扩增改良方面,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导入温带玉米种质。
关键词 玉米育种 玉米种质 玉米研究所 常规育种方法 亚热带种质 优良杂交种 玉米品种 种质资源 优良玉米 多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红单5号”的选育
17
作者 乐自祥 李海谦 +4 位作者 吴学有 李红萍 王祥 严文伟 李洪伟 《云南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45-46,共2页
红单5号是红河州农科所利用云南南部主推杂交种兴黄单892作基础材料与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种质进行二环选系、多代选优汰劣纯合性状稳定的自交系,双亲互补结合育成,品种名"红单5号"。母本5964-1-3,父本SW92D343-30-2,于1999年育成红单5... 红单5号是红河州农科所利用云南南部主推杂交种兴黄单892作基础材料与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种质进行二环选系、多代选优汰劣纯合性状稳定的自交系,双亲互补结合育成,品种名"红单5号"。母本5964-1-3,父本SW92D343-30-2,于1999年育成红单5号杂交种。经过4年的州级生测、区试、生产试验,以及6年的大面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中晚熟 亚热带种质 选育 兴黄单892 大面积示范 基础材料 云南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红单5号的选育
18
作者 乐自祥 李海谦 +4 位作者 吴学有 李红萍 王祥 严文伟 李洪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9期122-123,共2页
红单5号是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云南南部主推杂交种兴黄单892作基础材料,与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二环选系、多代选优汰劣纯合性状稳定的自交系杂交,双亲互补结合,于1999年育成红单5号杂交种,其组合为“5964—1—3~SW92D343—30... 红单5号是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云南南部主推杂交种兴黄单892作基础材料,与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二环选系、多代选优汰劣纯合性状稳定的自交系杂交,双亲互补结合,于1999年育成红单5号杂交种,其组合为“5964—1—3~SW92D343—30—2”。经过4年的州级生测、区试、生产试验.以及6年的大面积示范,2008年3月初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特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中晚熟 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审定委员会 亚热带种质 选育 兴黄单892 大面积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condition on photosynthesis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referring to splash erosion status in five typical evergreen tree species in humid monsoon climatic region of subtropical hill-land
19
作者 余蔚青 王云琦 +3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王彬 刘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795-3805,共11页
Negativ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plant photosynthesi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Stomatal conductanc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precipitation event, res... Negativ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plant photosynthesi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Stomatal conductanc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precipitation ev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cipitation was recorded as well. Moreover, plan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counted at the end of our entir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cipitation fully demonstrates its negative effect on plant photosynthes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ithout water shortage. Although it has not been proved, leaf shape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is effect. Broad-leaved species are less influenced than coniferous and lanceleaf species no matter on the length of variation time or changes in variation values.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among three broad-leaved species seem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effec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size of single leaf are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variation is analogou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splash erosion, and in the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ry mass accumulation, it can be thought that it can reflec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on plant growth by making use of splash erosion. Therefore, a section was added in the traditional plant biomass estimation algorithms by using eco-physiological models, and this was proved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traditional estimation from preliminary ver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leaf photosynthesis splash erosion dry matter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