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广东石门台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 |
解丹丹
苏志尧
|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2
|
南亚热带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树种叶性状的比较分析 |
黄昶吟
张峰
朱师丹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3
|
西南亚热带典型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 |
赵洋毅
王克勤
陈奇伯
王玉杰
王云琦
段旭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4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 |
莫江明
张德强
黄忠良
余清发
孔国辉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
2000 |
60
|
|
5
|
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初步研究 |
刘世忠
敖惠修
何道泉
夏汉平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
1998 |
12
|
|
6
|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与生产量研究——Ⅱ.马尾松生长分析 |
陈章和
王伯荪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3 |
9
|
|
7
|
基于土芯法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估计 |
黄超超
黄锦学
熊德成
卢正立
王韦韦
杨智杰
陈光水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8
|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自然恢复15年来的变化 |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9
|
|
9
|
粤东鸿图嶂西南坡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何道泉
敖惠修
刘世忠
夏汉平
孔国辉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
1996 |
5
|
|
10
|
凉风坳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的特征研究 |
张丹桔
宫渊波
张健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1
|
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生产量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 |
余鑫
许崇华
朱永一
徐小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2
|
广东封开黑石顶一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动态研究 |
钟晓青
张宏达
方炜
|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3
|
植被因子和土壤氮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
徐伟强
周璋
李意德
李健容
张霞
徐大平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4
|
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能量现存量 |
侯庸
王伯荪
张宏达
李鸣光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5
|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
丁晖
杨云方
徐海根
方炎明
陈晓
杨青
伊贤贵
徐辉
温小荣
徐鲜均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9
|
|
16
|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4个主要植物种群点格局分析 |
杨云方
丁晖
徐海根
方炎明
陈晓
伊贤贵
徐辉
杨青
温小荣
徐鲜均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7
|
|
17
|
亚热带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及生物量变化 |
高一飞
张静
唐旭利
王万同
尹光彩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8
|
南亚热带森林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观察 |
张德明
陈章和
林丰平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1996 |
4
|
|
19
|
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AM真菌的初步研究 |
房辉
P. N. Damodaran
曹敏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7 |
4
|
|
20
|
2008-2017年天童不同演替阶段典型常绿阔叶林植物物种组成和生物量数据集 |
杨庆松
杨海波
郑泽梅
刘何铭
姚芳芳
江山
王希华
|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