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石门台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群落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解丹丹 苏志尧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5-361,共7页
为了研究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了1 hm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和1 hm2亚热带山顶矮林样地,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乔木、灌木和藤本为研究对象,分... 为了研究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广东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了1 hm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和1 hm2亚热带山顶矮林样地,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乔木、灌木和藤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森林类型的物种组成、密度、径级和株高结构。结果显示:(1)两种森林的Srensen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41,优势种不同,但优势科却较相似;其中,茶科和杜鹃花科在两种森林中所占比例较高;(2)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幼苗(1 cm≤DBH<2.5 cm)和幼树(2.5 cm≤DBH<12.5 cm)密度都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但两种森林的小树(12.5 cm≤DBH<25 cm)和大树(DBH≥25 cm)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幼苗和大树的平均胸径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而幼树的平均胸径则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小树的平均胸径无显著差异;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小树和大树的平均高度都显著大于亚热带山顶矮林,而幼苗的平均高度显著小于亚热带山顶矮林,幼树的平均高度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山顶矮林的物种组成、密度、胸径和高度结构差异较大,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稳定性强于亚热带山顶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山顶矮林 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树种叶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昶吟 张峰 朱师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是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300~600 m;简称季风林),在中山地带则分布为山地常绿阔叶林(海拔1000~1500 m;简称山地林)。山地林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对其树种的环境适应性仍缺乏足够了解。该研究基于南亚热带典型山... 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是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300~600 m;简称季风林),在中山地带则分布为山地常绿阔叶林(海拔1000~1500 m;简称山地林)。山地林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对其树种的环境适应性仍缺乏足够了解。该研究基于南亚热带典型山地林(广西大明山)和季风林(广东鼎湖山)的固定样地,共测定57种代表性树种的叶形态解剖特征、机械强度和水力学性状,比较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树种叶性状以及多类性状关联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季风林树种相比,山地林树种叶较厚、比叶面积较小、机械强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对较高海拔山区冬季冰冻的适应能力。在2022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时期,季风林树种的叶水势和水力安全边界均低于山地林。但是大部分树种水力安全边界为正值且种间变异较大,表明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的水力风险较低。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的叶性状网络不同,山地林树种叶水力安全性和效率性无权衡关系,而季风林树种叶经济学性状(如比叶面积)与其他指标的关联性较弱。基于叶性状的研究揭示了南亚热带不同海拔常绿阔叶林树种适应策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海拔梯度 常绿阔叶林 功能性状 水力学 性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亚热带典型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洋毅 王克勤 +3 位作者 陈奇伯 王玉杰 王云琦 段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7-192,共6页
以西南亚热带分布较广泛的两种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四川大头茶林和栲树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树种组成,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比分析2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四川大头茶林和栲树林群落的乔木层... 以西南亚热带分布较广泛的两种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四川大头茶林和栲树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树种组成,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比分析2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四川大头茶林和栲树林群落的乔木层分别有8和9个树种,2种林分内的优势种的密度及每公顷断面积优势明显。(2)2种林分的树种混交程度较高,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61和0.73,混交程度均在中等以上;栲树林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优于四川大头茶林;林分内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7和0.45,多数林木处于中庸状态,林分内不同径级的林木在各组成的空间结构单元内分布比较均匀。(3)四川大头茶林的平均角尺度为0.523,属于聚集分布;栲树林的平均角尺度为0.517,属于随机分布,且呈现轻微的聚集分布。研究表明,两种林分的混交度差异显著,而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差异不显著,栲树林较四川大头茶林的群落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四川大头茶林 栲树林 空间结构 西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莫江明 张德强 +2 位作者 黄忠良 余清发 孔国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8-206,共9页
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一2.535%,P 0.030%—0.127%, K 0.614%—1.833%, Ca 0.442%—1.995%, Mg 0.024%—0.188%... 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一2.535%,P 0.030%—0.127%, K 0.614%—1.833%, Ca 0.442%—1.995%, Mg 0.024%—0.188%。叶片各营养 养元素间相关性较差,仅P与Mg及Mg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层 中的序列为:乔木Ⅲ>乔木Ⅱ>乔木Ⅰ>灌木>藤本>草本;其它营养元素浓度随层次分配的规律 性不甚明显,但总趋势为乔木层植物略低于其它层植物。不同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大小排列 顺序为:N叶>皮>枝>根>干;P叶>枝>根>皮>干;K叶>枝>皮>根>干;Ca 皮>叶>枝>根>干; Mg叶>根>皮>枝>干。大部分植物在同一器官中各营养元素平均含 量序列为:叶、枝和根中均为N>Ca>K>Mg>P;干K>Ca>N>Mg>P;皮Ca>N>K>Mg>P。 对元素含量分配格局分析表明,P和Mg很可能是限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生产力的最重要营养元 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营养元素含量 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世忠 敖惠修 +1 位作者 何道泉 夏汉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7-64,共8页
研究了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种群和生境的变化,揭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及其效应。1.人为破坏较轻、尚保存有一定原生植被繁殖体的次生林地,通过封山育林,可较快地促进... 研究了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种群和生境的变化,揭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及其效应。1.人为破坏较轻、尚保存有一定原生植被繁殖体的次生林地,通过封山育林,可较快地促进其恢复成较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历时2年,在400m2样方内,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树种增加了5种,幼苗数量增加了186株,并已有一些中生性种类入侵。生境亦有所改善,气温、地表温、土温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幅趋于平缓,相对湿度更处在一个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的水平;土壤变为强酸性减弱,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升高,植被正向演替进程相对较快。2.在生态系统退化较严重的散生马尾松灌丛草坡,因受附近阔叶林的影响,新的物种较易入侵,在100m2样方内植物种类共增加了2种56株。3.在严重水土流失的散生马尾松草坡,生态系统极度退化,仅靠植被的自然恢复极其困难,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人为的持续干扰和破坏是植被恢复的极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亚热带季风 常绿阔叶林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与生产量研究——Ⅱ.马尾松生长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章和 王伯荪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81-86,共6页
以生长分析及树干解析法,分析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种群从幼苗幼树至成熟个体的生长特点及规律.①总生物量的增长从幼苗期开始便呈幂函数增长,直至整个生长旺盛期.②最初几年的幼苗,具较高的叶生物量和较低... 以生长分析及树干解析法,分析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种群从幼苗幼树至成熟个体的生长特点及规律.①总生物量的增长从幼苗期开始便呈幂函数增长,直至整个生长旺盛期.②最初几年的幼苗,具较高的叶生物量和较低的根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0%~60%和20%以下,最低仅6%~7%).和径向生长相比.幼苗高生长较快.③自然生长的2、3年生幼苗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3.499×10^(-2)和6.618×10^(-2)g/g·week),净同化率分别为6.310×10^(-2)和0.227(g/g·wee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物量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芯法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估计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超超 黄锦学 +4 位作者 熊德成 卢正立 王韦韦 杨智杰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636-5643,共8页
树木细根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确定合理的细根取样策略是林木细根研究的前提。通过在福建省三明米槠天然常绿阔叶林内随机钻取96个土芯,分析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估计各指标所需的取样数量。结果表明:(1)随着径级增加,... 树木细根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确定合理的细根取样策略是林木细根研究的前提。通过在福建省三明米槠天然常绿阔叶林内随机钻取96个土芯,分析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估计各指标所需的取样数量。结果表明:(1)随着径级增加,细根各指标变异系数增大,相应的取样数量增加;(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变异程度和相应的取样数量均增加。在置信水平为95%、精度为80%的条件下,直径为0—1 mm和1—2 mm的细根,分别采集16和42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采集17和31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长度,采集25和33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表面积。Shapiro-Wilk检验表明,除表层土壤0—1 mm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外,其余细根生物量和形态指标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的合理取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细根 取样数量 土芯法 空间异质性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自然恢复15年来的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2 位作者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4,共8页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 ,也有 1 0种出现 ,乔木层树种多样性 (丰富度 )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 ;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 ,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 ;群落结构变化较大 ,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 ,由单一乔木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空间加厚 ,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 2 4~ 4 8cm·a-1,平均DBH生长率在 0 34~ 1 1 0cm·a-1,各种群生长速度差异明显 ,按生长速度可划分为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如细梗吴茱萸叶五加 ,华木荷 (平均DBH生长在 0 70cm·a-1以上 ) ,中等速度的小叶青冈、扁刺栲 (平均DBH生长在 0 4 0cm·a-1以上 ) ,慢生种如润楠 ,石栎 (平均DBH生长在 0 4cm·a-1以下 ) ;种群材积生产力高低不一 ,优势种扁刺栲种群材积生产力并不是一直增长 ,而是在后期出现下降 ;次优势种增长速度较快。1 997年 3固定样地材积量 2 1 8~ 2 35m3·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材积生产力 次生林 亚热带 乔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鸿图嶂西南坡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被引量:5
9
作者 何道泉 敖惠修 +2 位作者 刘世忠 夏汉平 孔国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6-42,共7页
鸿图嶂西南坡的自然林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它具有从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性,种类组成复杂,以壳斗科、樟科、冬青科、金缕梅科、鼠刺科和五列本科等的种类占优势.它属于次生林类型,大多数乔木都是由萌芽更新... 鸿图嶂西南坡的自然林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它具有从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性,种类组成复杂,以壳斗科、樟科、冬青科、金缕梅科、鼠刺科和五列本科等的种类占优势.它属于次生林类型,大多数乔木都是由萌芽更新而成的,林龄约35年,目前正处在次生演替的中后期阶段。本文还讨论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风坳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丹桔 宫渊波 张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4,共7页
选择四川省沐川县凉风坳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5月、2004年12月和2005年5月对其林下土壤种子库、种子雨以及种子天然萌发状况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种子下落前后土壤种子库储量,变动为643.2~889.2... 选择四川省沐川县凉风坳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5月、2004年12月和2005年5月对其林下土壤种子库、种子雨以及种子天然萌发状况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种子下落前后土壤种子库储量,变动为643.2~889.2粒.m-2,物种和种子密度多年生草本物种均占优势。天然林土壤种子库Shannon-Wiener指数均在2004年5月最大,2004年12月次之,2005年5月最小;Simpson指数却和Shannon-Wiener指数H'的变化趋势相反;Pielou均匀度指数在2004年12月有所降低,此后又升高。种子均呈明显垂直分布,其中0~2 cm土层种子数量最多,其次是枯枝落叶层,其数量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壤种子库年输入活力种子142.3粒.m-2,年输出活力种子268.9粒.m-2,动物取食是造成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对照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物种和密度均低于天然林地;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相似性系数,人工林较高,而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次生林 土壤 种子库 种子雨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生产量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鑫 许崇华 +1 位作者 朱永一 徐小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999,共9页
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凋落物生产特点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在安徽省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种不同林分分别设立3个固定样地,共6个,进行林分结构调查并对凋... 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凋落物生产特点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在安徽省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种不同林分分别设立3个固定样地,共6个,进行林分结构调查并对凋落物生产量进行为期1a(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凋落物生产量为5.95-9.70t·hm^-2·a^-1,除落果外,不同林分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林分因子与凋落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凋落物总量、落叶与林分胸高断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落果量与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及其胸高断面积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林分密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木质凋落物与林分结构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节律上,样地P1和样地P2凋落物总量与落叶表现为双峰型;样地P3凋落物总量与落叶表现不规则型;样地P4,样地P5和样地P6凋落物总量与落叶表现单峰型.不同林分落叶养分比较发现:氮、钙差异显著(P〈0.05),磷差异极显著(P〈0.01).养分年归还量分别为碳2.7-4.7t·hm^-2·a^-1,氮75.75-105.58kg·m^-2·a^-1,磷2.07-3.67kg·m^-2·a^-1,钾16.54-41.80kg·hm^-2·a^-1,钙74.61-109.91kg·hm^-2·a^-1,镁17.95-29.48kg·m^-2·a^-1.落叶、落果、碎屑物占各元素归还量的71.17%-9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亚热带北部 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生产 养分归还 林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封开黑石顶一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晓青 张宏达 方炜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5-310,共6页
运用W.比特利希的可变样圆半径的角规标准地法,在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随机布设20个可变半径为50D(D为林木胸径)的调查样圆。调查研究该群落的植物区系及各个树种的密度、相对密度、频度... 运用W.比特利希的可变样圆半径的角规标准地法,在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随机布设20个可变半径为50D(D为林木胸径)的调查样圆。调查研究该群落的植物区系及各个树种的密度、相对密度、频度、相对频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并据此确定群落的优势及亚优势种;运用分层株数及频度的方法思想把群落按树种分为下层:Ⅰ层,10m以下;Ⅱ层,10—20m;Ⅲ层,20m以上。根据同一树种在以上三层中频度和株数的变化规律及该树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初步把该群落的主要树种划分为四种类型:衰退型:如马尾松、福建青冈、米椎;进展型:如黄果厚壳桂、红鳞蒲桃、显脉新木姜;稳定型:如绒英红豆、短花序楠;待变型:如小硬叶楠、铁榄等。应用分层频度(株数)法不仅可以预测某一植物群落区系的未来群落优势种,及未来群落上层树种的结构动态,还可以作为群落是否达到顶极状态的一项数量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进展种 衰退种 稳定种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因子和土壤氮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伟强 周璋 +3 位作者 李意德 李健容 张霞 徐大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森林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胸高断面积关系,以及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细根对土壤氮的响应程度,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选择广州市受保护40 a左右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48个森林样地,开展乔木层、灌草层、细... 森林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胸高断面积关系,以及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细根对土壤氮的响应程度,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选择广州市受保护40 a左右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48个森林样地,开展乔木层、灌草层、细根(直径≤2 mm)、土壤C含量和N含量的调查,研究乔木胸高断面积、乔木密度、灌草层生物量、土壤N含量、土壤单位碳的N含量与细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地上植被因子和土壤N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0~20 cm)和土壤下层(20~40 cm)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总胸高断面积均不相关,但与胸径30 cm以上乔木的胸高断面积所占比例负相关。(2)表层细根生物量与灌草层生物量不相关,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灌草层生物量负相关。(3)除了表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土壤N含量不相关外,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土壤N含量,以及表层和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单位碳的N含量均负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林木胸径组成差异大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对细根生物量产生影响的是胸径30 cm以上乔木的胸高断面积所占全部乔木总胸高断面积比例,而不是乔木层总胸高断面积。细根生物量与土壤N含量负相关,表明即使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的森林植被仍对土壤N存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乔木层胸高断面积 氮沉降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能量现存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庸 王伯荪 +1 位作者 张宏达 李鸣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78,共5页
分析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各分室能量现存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现存量集中分布在活有机体内,尤其是地上部分占植物群落总量的79.61%,这一点与热带森林相类似.土壤亚系统中有机质是森林群落... 分析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各分室能量现存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现存量集中分布在活有机体内,尤其是地上部分占植物群落总量的79.61%,这一点与热带森林相类似.土壤亚系统中有机质是森林群落环境能量现存量的主要贮存库,占整个地面及地下死有机物的94.73%.地面凋落物仅占全部地下死有机物能量现存量的33.98%,地下死根的能量现存量占6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现存量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69
15
作者 丁晖 杨云方 +7 位作者 徐海根 方炎明 陈晓 杨青 伊贤贵 徐辉 温小荣 徐鲜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2-1154,共13页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4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139种9,116株,隶属于34科65...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4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139种9,116株,隶属于34科65属;样地内有稀有种23种,偶见种46种,优势树种不明显。区系特征明显,科级与属级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较强。群落及重要值>3的12个植物种群径级结构呈倒"J"字型。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这12个植物种群和4个主要种群的大、中、小径木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集聚度有所差异。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集聚度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4个主要植物种群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云方 丁晖 +7 位作者 徐海根 方炎明 陈晓 伊贤贵 徐辉 杨青 温小荣 徐鲜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L函数,利用Programita软件对研究区内的植物群落以及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eli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南岭栲(Castan...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L函数,利用Programita软件对研究区内的植物群落以及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eli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和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4个主要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调查样地物种多样性丰富,共有139种木本植物,种群优势种不明显,少叶黄杞的重要值最高,仅为6.71%,按重要性排名前15位的木本植物植株总数所占比例为56%;(2)研究区植物群落和4个主要种群分布格局基本上以集群分布为主,只有米槠种群在42~55 m尺度下和赤楠种群在>47~60 m尺度下呈现随机分布。整个群落的聚集强度明显小于单种的聚集强度;(3)4个主要种群种间关系以负关联为主,说明种间竞争激烈,物种更替频繁,群落组成和结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常绿阔叶林 空间分布 Ripley’L函数 种间关联性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及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一飞 张静 +2 位作者 唐旭利 王万同 尹光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9,共8页
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及生物量变化有助于了解该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及碳汇功能的变化。选取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样地构建马尾松林自然恢复系列,通过比较不同森林中生物量... 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及生物量变化有助于了解该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及碳汇功能的变化。选取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样地构建马尾松林自然恢复系列,通过比较不同森林中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碳汇功能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依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森林课题调查数据库中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的部分数据进行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分析,分别计算不同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等级(1 cm≤DBH<5 cm、5 cm≤DBH<10 cm、10 cm≤DBH<20cm、DBH≥20 cm)以及群落总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采用Tukey多重比较以及简单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生物量以及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并探索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热带东部地区的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的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4.74±4.82)、(124.99±4.99)、(220.9±8.62)t·hm-2,总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81±0.61)、(17.55±1.17)、(23.71±2.04),在马尾松林转变为针阔叶混交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量显著增加(P=0.000),但碳贮量增加不明显(P=0.305);在针阔叶混交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的过程中碳贮量显著增加(P=0.000)且生物量向大个体(DBH≥20 cm)的方向集中,但群落整体的物种数量增加不明显(P=0.159)。总体而言,亚热带地区所选森林中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之间未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但针阔叶混交林的大个体(DBH≥5 cm)以及3种森林类型的小个体(DBH<5cm)的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研究表明,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森林中小径级的个体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增加其变化趋势明显,增加小个体的物种丰富度既能够促进群落中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够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针阔叶混交林大个体的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对针阔叶混交林中大个体乔木进行合理的管理也能够促进群落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常绿阔叶林 物种丰富度 生物量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森林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德明 陈章和 林丰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5-11,共7页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阿丁枫(Altingiachinensis(Champ.)Oliv.)、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concinnaHance)、黄杞(EngelhardtiaroxburyhianaWa...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阿丁枫(Altingiachinensis(Champ.)Oliv.)、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concinnaHance)、黄杞(EngelhardtiaroxburyhianaWall.)、朱砂根(ArdisiacrenataSims)、华南省藤(CalamusrhabdocladusBurret)、猴耳环(PithecellobiumclypeariaBenth.)、石栋(Lithocarpusglaber(Thunb.)Nakai)和阳性树种大叶合欢(Albizzialebbeck(L.)Benth.)的种子均能萌发.萌发最快是大叶合欢和猴耳环,处理3~4d即开始萌发,5~13d即萌发完毕;其次是阿丁枫、黄杞、黄果厚壳桂和朱砂根,最慢是华南省藤和石栎,处理30~42d才开始萌发.所有种在光、暗条件下均能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显示3个阶段,但不同种有所差别.幼苗的形态可能与耐阴性有关.在暗中,黄果厚壳桂、朱砂根和华南省藤幼苗不徒长,黄果厚壳桂幼苗能形成正常的叶,华南省藤也能形成叶子,但不能张开,朱砂根则不能形成叶子.而其他种均不能形成正常的幼苗,植株徒长、黄化.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幼苗形态 生物量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AM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房辉 P. N. Damodaran 曹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02-807,共6页
哀牢山分布着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摸清该地的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现状,采用碱离解-锥虫兰染色法和湿筛法,对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colonization level)、孢... 哀牢山分布着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摸清该地的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现状,采用碱离解-锥虫兰染色法和湿筛法,对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colonization level)、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频度(species frequency)及AMF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从5个样点不同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8种AM真菌。该地AMF侵染率为23.0%-89.0%;孢子密度为每100g土壤27—42个;物种丰富度为2—6;在受侵染的植物中,82%的植物的AMF结构类型为Arum型,而Paris型只占18%;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的AM真菌是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丛枝菌根真菌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孢子密度 亚热带森林 常绿阔叶林 疆南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天童不同演替阶段典型常绿阔叶林植物物种组成和生物量数据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庆松 杨海波 +4 位作者 郑泽梅 刘何铭 姚芳芳 江山 王希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283-291,共9页
森林演替规律是森林植被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深入认识森林群落、正确管理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础。典型常绿阔叶林(ty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是中国东部中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由于人为和自然干扰,现存植被多处于不同的... 森林演替规律是森林植被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深入认识森林群落、正确管理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础。典型常绿阔叶林(ty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是中国东部中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由于人为和自然干扰,现存植被多处于不同的次生演替阶段。群落物种组成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生物要素特征的重要指标,是开展常绿阔叶林结构、功能和动态研究的基础。按照国家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监测规范,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在2008-2017年对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3个不同演替阶段固定样地,包括演替前期的常绿灌丛样地、演替中后期的木荷林样地和演替顶级的栲树林样地,进行了3次群落调查,记录所有木本植物个体的物种名、胸径/基径、高度等信息。本数据集包含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植物物种组成数据,包括种名、多度、平均胸径/基径和生物量等。本数据集可为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群落构建机制、植被恢复等方面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 典型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多度 生物量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